江亭
張林等諸黨皆登卿將,并列大封。其余同謀者咸超階越次,不可勝紀,至于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xù)?!?/p>
——《晉書》
晉武帝司馬炎廢魏建晉后,為穩(wěn)固政權(quán),先后封了20多個同姓叔伯、兄弟、子侄為王,讓他們駐守各地,并允許這些封地收稅、征兵。司馬炎去世后,他的兒子司馬衷繼位,但司馬衷天生智力有缺陷,大權(quán)很快落到了皇后賈南風的手里。賈南風掌權(quán)后,先是殺了太后,后來又迫害太子司馬遹,大封賈氏族親及親信黨羽,她的一系列瘋狂行為成為“八王之亂”的導火索。
趙王司馬倫以平定國亂為借口,起兵殺死了賈南風,自封為相國??伤抉R倫野心很大,他先是處死了對他不滿的大臣,又大肆收買人心,以穩(wěn)固其權(quán)勢。最后,他直接廢掉了晉惠帝司馬衷,自稱皇帝。
由于名不正言不順,司馬倫怕眾人不服,便想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于是廣封文武百官。按當時的禮制,凡宮內(nèi)高級官員的官服,都是統(tǒng)一式樣,帽子上還插著貂尾做裝飾。不同官職插的位置也有區(qū)別,如侍中插在左邊,常侍插在右邊。由于司馬倫大肆封官加爵,所以一時間用來做裝飾的貂尾不夠用了,只好用狗尾巴來代替。后來人們就據(jù)此編了兩句民謠:“貂不足,狗尾續(xù)?!庇脕碇S刺這樣的荒唐行為。
“狗尾續(xù)貂”典故出自唐朝房玄齡等所著《晉書》,當時正是西晉“八王之亂”時期。成語原指古代官員以貂尾為冠飾,因封官泛濫,貂尾不足,遂以狗尾替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F(xiàn)在多用于形容續(xù)寫的文學作品不如原來的好,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主語、謂語、定語。
該成語告訴我們:既然打算做好一件事情,就應當自始至終把它做好。如果為了撐場面或是其他的原因而濫竽充數(shù),不僅無法得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可能會折損之前所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