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洲
[摘 要]“角的分類和畫法”屬于平面圖形知識的一部分,它既是教材的重點,又是學習的難點,教師要仔細研究教材,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準確把握重難點,細致操作加深理解,借助圖形啟發(fā)思維,拓展閱讀豐富知識,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正確細致地操作。
[關鍵詞]角;分類;畫法;教材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1-0081-03
“直角、平角、周角以及用量角器畫角”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垂線與平行線”單元的內容,它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也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基礎知識。在這之前,學生深刻認識了直線、射線、線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知道了角的含義,初步認識了量角器,并能夠用量角器量角,之后還要學習垂線和平行線。
一、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2道例題(例4和例5),分別是關于角的分類和畫指定度數的角,配套練習有9道常規(guī)習題、一個“動手做”的活動和一則“你知道嗎”。
1.角的分類
學生低年級時已經認識了直角。教材將銳角、鈍角與直角進行比較??墒牵J識角光有表象還不夠,需要用更精準的語言給出明確的含義。直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學會了量角,有能力量出直角的度數,以直角為教學起點合乎情理。
例4讓學生把兩根硬紙條釘在一起,使它們組成直角,利用角的活動性開展教學。教材先是將硬紙條釘在一起,使它們組成直角然后旋轉其中一條邊,直到角的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為止,得到一個平角;繼續(xù)旋轉平角的一條邊,直到與它的另一條邊重合,就能得到一個周角。用動態(tài)過程讓學生先學習平角、周角這些特殊角的基本概念,既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這個動態(tài)過程中有一個點固定不變,它就是角的頂點。經過操作、演示,這個點一目了然,深入人心,學生就不會把平角和直線混為一談,也不會認為周角就是一條射線?;顒拥倪吙梢孕D出不同的角,它能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認清各種不同的角,讓學生意識到用度數來表示角更加科學、精確。活動過程中,學生真切地看到了銳角比直角?。ㄤJ角小于90°),鈍角比直角大,比平角?。ㄢg角大于90°,小于180°)。學生有序地比角,得出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發(fā)現了一根紙條按同一方向旋轉2個90°是180°,正好半圈;轉2個半圈是一圈,即360°,也就是4個90°。這樣的操作活動,把各種角的含義和它們之間的關系一氣呵成地展示出來,學生再通過度數來驗證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記得更清楚了。
顯然,教材給出了一條清晰的教學思路:以旋轉角的一條邊為活動主線,讓學生經歷探索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動態(tài)過程,完成角的分類,理解并發(fā)現角的概念的本質,在豐富的活動中鍛煉數學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2.角的畫法
例5要求學生用量角器照樣子畫一個50°角,并說說畫角時的注意事項。學生的已有經驗是量角,畫與量僅一步之遙,學生有能力適當調整量角的過程,改變操作步驟,畫出符合要求的角。照樣子畫并非直接簡單模仿,而是要在嘗試操作后互相交流,示范畫角的過程,歸納畫角的步驟。教材要求照樣子畫角,能突出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操作技能。另外,組織學生討論畫角的注意點,有利于鞏固學生畫角方法:先畫一條射線,這是角的一條邊,再將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從0°刻度線起找到要畫的度數,作出標記,畫出另一條邊。這個具體過程可以歸納為“兩重一畫”,與量角的“兩重一看”相呼應。
在畫某一度數的角時,如果只告知角的度數,學生操作起來就比較自由;如果已有一條固定的邊,操作時則要正確擺放量角器;如果已給出固定的點和一條邊,則更要全面考慮。另外,畫30°、60°、15°等角時,除了可以用量角器畫,還可以用三角尺畫。教師可適當指導,讓學生體會畫角方法的多樣化、操作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畫角能力。
3.角的練習
為鞏固學生對角的分類及各類角之間的關系的認識,練習涉及許多方面:包括折圓、折正方形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體驗;聯系生活中的折扇、鐘面上的指針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組織學生借助直觀圖形進行簡單推理,發(fā)展學生的幾何觀念,從而提高他們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還重點安排用量角器畫角,鞏固學生的畫角技能,內容比較全面,涉及各種變式,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練習的思考題綜合性強,學生要結合等式的性質,借助直觀進行簡單邏輯推理?!皠邮肿觥敝荚趲椭鷮W生積累操作經驗,發(fā)展幾何直觀和數學思維能力?!澳阒绬帷钡莱隽藬祵W與自然緊密相連,啟發(fā)學生數學源于生活。
二、教學建議
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找到教學的生長點、知識的啟發(fā)點、內容的關鍵點、概念的易錯點、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點,扎扎實實地開展教學,讓教學過程有跡可循、有據可憑、有理可依。
1.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例4、例5屬于新授課,安排一課時進行教學。例4要認識五種角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貫穿同一個活動,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經驗探索,教學時減少認識名稱的時間,增加認識本質的時間,擠出分析難點的時間。例5看似簡單,卻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同方法,一方面,教師可讓學生進行交流和展示;另一方面,教師要從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中總結畫角步驟,讓學生照樣子畫一畫。因此,需要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進行操作、交流、辨別。練習安排了大量操作,要留些時間用來梳理。學生在說畫角的過程中條理更清晰,在說各角的特征中對各角之間的關系的認識更明確,在說推理的方法中思考更深入。
2.準確把握重點難點
“角的分類和畫法”的教學重點是知道角的分類方法和用量角器畫角,難點是能畫出指定度數的角。教學重點內容時要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角的分類的教學遵循從熟悉到陌生、從特殊到一般的規(guī)律。第一層次是認識直角、平角和周角。讓學生先自己測量得到直角等于90°,接著拿出兩根硬紙條釘在一起,使它們組成直角,再旋轉其中一條邊,直到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為止。學生測量度數,嘗試起名,畫出圖形,認識了平角等于180°,觀察得出平角的圖形包含2個直角,計算驗證了1平角=2直角。讓學生繼續(xù)旋轉紙條得出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第二層次是認識銳角、鈍角。讓學生旋轉出一個銳角,通過觀察、比較和測量,自主發(fā)現銳角的特征,銳角小于90°。同理,引導學生發(fā)現鈍角的特征:鈍角大于90°且小于180°。第三層次是將5種角按一定順序排列,再根據學生的需求確定是否拓展其他角的名稱。若要拓展其他角的名稱,可出示如圖1所示的圖片,問學生:“鐘面上,指針從12旋轉到8,走過的角是什么角?”如圖2所示,學生認為它是鈍角。如圖3所示,鐘面上,指針從12轉到8,轉過的軌跡所形成的角大于180°且小于360°,因此這是一個優(yōu)角。通過更多此類例子,引導學生認識劣角、零角、正角和負角,開闊眼界。
教學難點內容時要抓住根本,加強比較。畫角的難點之一是射線的方向、量角器的擺放、讀數時判斷看內圈還是看外圈等。難點之二是畫角時一定要看準0°刻度線,若在內圈就要相應地找內圈刻度,或者先初步判斷要畫的是銳角還是鈍角,避免把鈍角畫成銳角等。難點之三是畫尾數為5的度數的角時如何找準刻度。學生由于習慣從左往右書寫,會有左邊的數小于右邊的數的思維定式,但內外圈刻度的大小變化不同,不注意容易出錯。
3.細致操作加深理解
操作在“角的分類和畫法”教學中尤其重要,轉、折、比、量、畫、擺、拼、疊等一系列操作貫穿這一課的新授、練習、拓展等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理解與鞏固知識。課前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準備好操作材料,課上讓學生自己動手,邊做邊想邊悟。教材編排了不少操作內容,旋轉硬紙條得到各種角,畫角過程能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用不同工具畫角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觀察折扇,動手折圓形紙片、正方形紙片,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地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學過的角。
操作在不同環(huán)節(jié)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也有著不同的要求,有的操作需要程序化,有的操作需要熟練化,有的操作需要條理化?!皠邮肿觥弊寣W生用一副三角尺拼角,學生為了得到正確且全面的結果,在拼疊的過程中有序操作,學得快、記得牢,還能從中發(fā)現同樣的度數有不同的拼法。
4.借助圖形啟發(fā)思維
學習了角的分類后,學生不能局限于簡單認識,而要能夠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適合借助直觀培養(yǎng)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
如圖4所示,題目考查的是兩條直線相交,角與角之間的關系,以加深學生對各類角的認識,也為之后認識垂線做適當鋪墊。初次接觸,學生能直觀感受左圖中∠1=∠2,但是不容易意識到∠1和∠2合起來是平角,需要引導學生根據已知角與未知角之間的關系推算∠2=180°-90°,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右圖要讓學生明白每個角的度數的求法,特別是對于∠1=∠3,要帶領學生觀察∠1+∠2=180°,∠2+∠3=180°,根據∠1=50°,先求∠2=180°-50°=130°,再求∠3=180°-130°=50°。由學生自己逐步得出“對頂角相等”這一結論,才稱得上培養(yǎng)能力,彰顯教學價值。同理,∠4的度數也有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4=180°-∠1=180°-50°=130°或∠4=180°-∠3=180°-50°=130°。
教學如圖5所示的思考題時,可找出公共角,借助第7題的解題經驗,根據等量代換來思考,詳細指導左圖的解答過程,便于學生自主分析右圖,自主推導出∠1和∠2度數相等。
5.拓展閱讀豐富知識
“你知道嗎”是對教材的補充與延伸,介紹了丹頂鶴遷徙時排成“人”字形,并保持在110°左右。細細品味,從中可以感受到角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學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不同的角,發(fā)現數學之美,增強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查閱資料,可以加深知識理解,拓寬知識面,進一步發(fā)現這個110°并非偶然現象,它是鳥類有效利用氣流、減少體力消耗的聰明之舉;鼓勵學生交流信息,記錄學習收獲,揭示更多的數學奧秘。教師要深入研究“你知道嗎”,利用教材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教材不是禁錮學生的工具,而是學生學習的助手,它將知識優(yōu)化濃縮,教師要仔細分析教材,用好教材,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深度發(fā)生。
(責編 楊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