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3年,當代中國船舶科學技術創(chuàng)始人辛一心先生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座拖曳水池。該水池長70 m、寬5 m、深2.5 m;采用單懸臂支架拖車;池端設沖箱式造波機;池側設水下觀察窗。
■ 1978年,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MARIC)成為國際拖曳水池會議(ITTC)成員單位,是中國第一批加入ITTC的三家單位之一。
■ 1980年以來,盛子寅、沈奇心、錢文豪、范佘明、王金寶、封培元、劉義等人先后擔任ITTC技術委員會委員。
■ 1985年,建成了我國第一座風浪流水池。該水池長28 m、寬12 m、水深2 m,可以模擬風、浪、流等海洋環(huán)境。
■ 2009年,建成國際領先的多功能拖曳水池,國際首次實現(xiàn)池側造波,國內首次采用交流伺服電機驅動拖車和可升降假底。
■2011年,建成我國第一座六自由度晃蕩平臺。承載能力4.5 t、行程1 m、最大幅值 ±20°(或±0.5 m)、最大速度±20°/s(或±0.5 m/s)、最大加速度±70°/s2(或±0.5g)。
■ 2016年,MARIC成為ITTC顧問委員會(AC)成員單位。
我國第一座拖曳水池
我國第一座風浪流水池
我國第一座六自由度晃蕩平臺
多功能拖曳水池
多功能拖曳水池簡介
■ 水池主尺度:長280 m、寬10 m、深5 m。
■ 拖車驅動:直流和交流伺服電機;速度范圍:0.1 ~ 9.0 m/s。
■ 縱向造波:最大波高0.4 m,周期0.5 ~ 4.5 s。
■ 池側造波:最大波高0.25 m,周期0.5 ~ 4.2 s;浪向范圍45° ~ 135°。
■ 可升降假底:長度30 m,可升降高度0 ~ 5 m,最大斜灘坡度9°。
■ 快速性試驗:阻力、流線、自航、敞水、三向伴流、特種推進器敞水和自航。
■ 耐波性試驗:全浪向船舶運動測試、波浪載荷測試、非線性大幅運動與動穩(wěn)性測試。
■ 操縱性試驗:平面運動機構水動力測試、自由自航模型航向穩(wěn)定性測試。
■ 特種試驗:淺水、斜灘、氣墊、壓力場、流場等。
拖車
池側造波
可升降假底
平面運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