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立峰 張美鑫
(長江師范學院現代農業(yè)與生物工程學院,重慶 涪陵 408000)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是園藝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通過講授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基礎知識、實踐技能,培養(yǎng)學生在相關領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素質,樹立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平衡的觀念,為適應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及相關工作崗位需要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1]。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傳統的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方式難以發(fā)揮其教學的最大潛力,不能更好地與新時代的植物保護理論與方法接軌,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從而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信息發(fā)展的需要[2]。
作為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的延伸和發(fā)展,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3]。SPOC 同樣具備MOOC 課程資源豐富、教學手段多樣、學習時間自主等優(yōu)點,并且克服了MOOC 低通過率和高棄課率的不足,使教學過程更具有針對性,從而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量[4-6]。為更充分發(fā)揮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引入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對長江師范學院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探索性開展了基于“SPOC+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綜合分析基于該方法的教學實踐經驗并進行總結反思,以期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為今后更好開展園藝專業(yè)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對長江師范學院2019 級園藝專業(yè)學生實施混合式教學,運用“雨課堂”平臺開展SPOC 線上課程,課前通過手機推送預習內容,學生完成線上預習。例如,在設計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第五章果樹病害防治的SPOC線上內容時,選擇蘋果、梨、柑橘等常見果樹病害的癥狀作為預習和自學內容,將重難點轉化為思考題通過“雨課堂”發(fā)送給學生,學生根據問題查閱教材資料進行自學,并完成線上課程測試題;同時將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教學視頻進行剪輯匯總后發(fā)送給學生,例如中國大學慕課中的福建農林大學劉國坤教授開設的植物病害及其防治、福建農林大學徐金漢教授開設的奇妙昆蟲世界、南京農業(yè)大學王源超教授開設的農業(yè)植物病理學等,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針對重點課程內容、較難知識點的內容推送學習,符合SPOC的特點,利于學生理解、消化和掌握。另外,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的數據統計功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然后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完成線下課程的準備。
學生在課前已對上課內容進行了線上預習,在課堂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由于學生已經提前學習了課件,教師也通過課前“雨課堂”練習的形式了解了其學習效果,因此,課堂教學不再需要講解全部內容,而只需要針對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并利用剩余時間引導學生對由課堂知識點引出的新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一方面,針對教學中的某個具體知識點,組織學生建立學習小組,開展組內討論和組間匯報交流等活動。另一方面,針對“雨課堂”測試中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以及課堂中學生反饋的課前預習的難點問題,教師進行重點詳細講解。還可以根據課堂內容引入具體的田間病害案例進行講解分析,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實現了課本理論知識與田間實際案例的有機結合。此外,學生通過線上SPOC自學掌握了基本知識內容,在線下課堂中通過開展討論互動式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同樣以果樹病害的防治為例,通過線上學習,教師通過雨課堂反饋結果了解到學生在面對常見果樹病害的傳播途徑上出現較多問題,因此線下課程中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詳細講解,準備更多的案例與學生討論,同時幫助學生歸納總結果樹病害的傳播途徑及防治措施,由此又引出關于果樹病害防治途徑的新問題,引導學生總結知識模塊規(guī)律,從而構建整體知識體系。
課堂講授完成后整個課程教學尚未結束,學生還需對所學知識點進行鞏固,這是完成作業(yè)掌握知識的重要階段[7]。教師通過“雨課堂”平臺,線上發(fā)布課后測試題,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課后測驗。對于客觀題,通過“雨課堂”可直接明確答案是否正確,并通過試題解析,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對于主觀題,學生通過拍照,以圖片形式上傳答案,教師可隨時在線進行評分,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教師和學生都能快速獲得結果。
課前線上學習能夠讓學生提前了解課程內容,但如果課前導學枯燥,學生則會失去學習的興趣,進而會影響線上教學效果。因此,要根據實際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安排課前導學內容,并且緊密結合園藝植物保護學科學研究前沿、新農科教育時代背景。另外,應綜合考慮學生整體學習負荷,以免學習任務過重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課前導學充分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機,通過“SPOC+雨課堂”建構與學生深入溝通的平臺,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
“SPOC+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必須基于合理的課上互動,如果課堂教學僅僅依靠老師單一的講解,較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積極、輕松的課堂氛圍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組內、組間的相互討論以及老師對共性問題的詳細講解,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協作、創(chuàng)新精神。此外,課堂教學中結合常見作物、果樹等病蟲害癥狀的照片和視頻,開展相關討論,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印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解決田間病蟲害的思維習慣。課前預習、課中瀏覽課件、課后自學擴展可以帶來良好的課堂互動,起到良好的教學輔助作用。
課后雙向評價過程是“SPOC+雨課堂”混合式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針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等進行師生雙向評價,有助于及時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例如,老師利用“雨課堂”平臺對學生平時的簽到、搶答和測驗等數據進行統計,并結合課前、課中、課后3 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考核,并反映到該課程的最終成績中;同時,學生在期末對老師的上課方式、需要改進的方面在教務系統進行客觀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對于學習目標的完成程度,加強對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習的引導,進而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生的評價可以促使教師進一步改革教學方法,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及時改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升教學水平。
由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發(fā)展的時間較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需完善。首先,雖然“SPOC+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但學生需要在課前、課后完成的作業(yè)量增多,必然導致學習壓力變大。其次,一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直接影響到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需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而加強對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的監(jiān)督。再次,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前教學資源開發(fā)、課堂實施與課后教學評價等方面均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針對實踐性較強的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根據課程特點、課堂教學改革以及綜合性的雙向評價體系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深入推進師生雙向評價系統,提高教學效果。此外學校應組織開展相關培訓,動員教師積極推動教學改革,開展多樣化教學模式的研究,不斷提升綜合教學能力。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是園藝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較多不足,開展教學改革對于本課程的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癝POC+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通過授課教師個性化的線上課程設計及學生線下課程的主動學習,提升了學生對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學習興趣,教師亦可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該模式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索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