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
“老娘”,是我家鄉(xiāng)的方言,不是母親的意思,而是指媽媽的媽媽,也就是普通話中的姥姥或者外婆。
上了年紀的人似乎總是喜歡回憶過去,每次我去看望老娘,老娘總會拄著拐棍顫顫巍巍地從里屋出來迎接我,親切地拉著我的手:“你小的時候……一轉眼就長那么大了。”說著,便開始抹眼淚。雖然每次我去看望老娘時都會有這一幕,但是即使聽了無數(shù)次,再聽到時,眼淚還是會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轉。
老娘年逾八十,身體大不如前,連從沙發(fā)上起身都要家人攙扶??墒牵矣肋h記得老娘曾經(jīng)是一位健康且充滿活力的老人。
我上幼兒園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是在老娘家生活的。老娘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堅持在天氣好的早晨和姥爺一起去跑步,那個時候姥爺還沒有去世,也和老娘一樣,健康且充滿活力。
“老娘,明天早上能不能帶著我一起去?”睡前,我抱著老娘的胳膊向老娘撒嬌。
老娘滿口答應,但是第二天早上一睜眼,老娘已經(jīng)笑瞇瞇地將早飯擺上了桌。我埋怨老娘忘記了我們之間的小約定,老娘卻說:“我叫你了呀,但是你沒有醒?!?/p>
時至今日,我仍然無法確定到底是老娘沒有叫我,還是我睡得太死。等到長大以后去問老娘時,老娘已經(jīng)開始犯糊涂,完全不記得這件事了。
老娘家里好像有一種魔力。小時候我身體弱,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久病不愈時,媽媽便將我送來老娘家。說來也奇怪,很多時候到老娘家小住一段時間后,我的身體就能逐漸好起來。當然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遇到我病情反復的情況,老娘就開始帶我尋醫(yī)問藥。不知道從哪里打聽到有個老中醫(yī)醫(yī)術很好,老娘一聽到消息就忙不迭地騎上三輪車帶著我直奔診所。
時隔多年,我早已不記得診所的具體位置,只是隱隱約約記得距離老娘家很遠,老娘需要蹬很久的三輪車才能到達。由于這家中醫(yī)館醫(yī)生的醫(yī)術遠近聞名,我們到達時前面已經(jīng)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到我們抓完藥回到家時,太陽已經(jīng)下了山,老娘一邊載我回家,一邊說:“下次咱們早點去。”
冬天的早晨總是寒冷異常,老娘將我放在三輪車的車斗里,又給我裹上厚厚的軍大衣,自己也帽子圍巾“全副武裝”。于是那幾天路上常常出現(xiàn)這樣一幅畫面——清晨,天剛蒙蒙亮,一位瘦小的老人騎著破舊的三輪車,車斗里還坐著一個小豆丁,祖孫倆在寒風中向著未露面的朝陽出發(fā)。
時至今日,我仍然無法接受中藥的味道,每次喝藥仍要醞釀好久,接著一股腦灌下去。幼崽時期的我當然比現(xiàn)在更怕苦。為了讓我順利地喝下去,老娘預先想了無數(shù)種辦法。但是令老娘意外的是,我第一次喝中藥就能將苦藥湯順順利利地咽下去,雖然表情略微難看了一點?!鞍パ剑姘?!”“咱們妮妮最聽話了!”老娘的夸獎讓年幼的我沾沾自喜,并在之后的療程中更加認真地喝苦藥湯。
老娘什么時候開始變糊涂的呢?
在我上小學時,突然得知老娘因為腦淤血被送進了醫(yī)院。當媽媽帶著我急匆匆趕到醫(yī)院時,老娘已經(jīng)被送到普通病房。看著躺在病床上的老娘,我泣不成聲。老娘自己身體極不舒服,卻還是努力用微弱的聲音安慰我:“沒事,沒事?!?/p>
現(xiàn)在回想起來,老娘剛出院時和以往相比,最大的變化是腿腳不再利索,或許,再也不能晨跑了。然而最令人擔憂的事情發(fā)生在出院之后的一段時間,老娘漸漸開始犯糊涂,開始做一些常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比如凌晨時分去廚房做飯,做好后又完全不記得自己做過什么,開始變得不愛干凈,開始認錯人……
我害怕老娘的這些變化,害怕老娘某一天會再也不記得我。所幸,老娘的情況并沒有繼續(xù)惡化下去,她的身體情況數(shù)年來維持在了一個水平。但是病魔已經(jīng)將那個健康的老太太折磨成連說一句完整的話都要喘上許久的虛弱的病號。
小學的時候寫作文總是喜歡用“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來表現(xiàn)時間過得快,但是直到自己長大,親人老去時,才能真正理解這兩個成語的分量。
上次去看望老娘,老娘招呼我坐下,又從沙發(fā)上顫顫巍巍地艱難起身,塞給我滿懷的橘子餅干,“來,吃?!?/p>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切好像都在變化,一切又好像與往常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