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2014年211本科畢業(yè),對外漢語專業(yè),GPA3.0。2018年985碩士畢業(yè),平均分85。工作兩年后,2020年9月開始準備留學申請,雅思7、商務英語高級、西班牙語B2。本科時獲得獎項包括:國家獎學金、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文學藝術作品大賽二等獎、校級獎學金。
我在國外好友的幫助下,留學全過程DIY,最初鎖定了5個學校和專業(yè)。最后實際申請了2個,并都拿到了offer:歐盟CLMC兩年制碩士和比利時荷蘭語魯汶大學教育研究碩 士。
前期準備
在下定決心出國留學時,考慮到留學預算,我心里很清楚:美英澳加這些熱門國家我是不會去的。所以我把目標定在了歐洲大陸,尤其是低免學費的國家,比如德國、法國。很多人,尤其是畢業(yè)幾年后的工作黨,在打算留學時,往往手足無措,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其實,我建議,最開始時,可以先在網(wǎng)上搜集相關資料,至少對“留學”有個大概印象。接著去找專業(yè)的留學機構咨詢,在這個過程中幫助自己理清選學校專業(yè)等自身定位問題。在咨詢過程中,要盡量客觀看待他們給的建議,在溝通的過程中,大概就能判斷哪些中介是否靠譜。比如,有些中介推薦的學校和專業(yè),可能只是從他們過往的成功案例中篩選出來的,這些選擇可能只是門檻較低比較容易申請。所以,選校選專業(yè),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就像填報高考志愿一樣,保底學校一個,中間的選兩個,最后沖一至兩個高水平學校。
確定學校
在前期搜索信息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最想去的學校——歐盟的兩年制聯(lián)合培養(yǎng)碩士(Childrens Literature, Media & Culture,CLMC),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其他協(xié)調(diào)學校有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丹麥奧胡斯大學、荷蘭蒂爾堡大學、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第一年結束后,還有個暑期學校在加拿大溫哥華的UBC(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并且,如果能申請到獎學金,所有費用全包。兩年自由選擇3個學校,但第一學期必須在英國上。學西班牙語的時候,就對巴塞羅那心馳神往。如果能夠一邊讀書一邊旅行,怎么讓人不心動呢?另一個,比利時荷蘭語魯汶大學教育研究碩士作為保底。魯汶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它的排名(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45名,比利時第1名),再就是低廉的學費了。教育碩士一年學費1250歐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合計人民幣不到1萬元),加上生活費,一年大概10萬元。最后一點,選比利時,還因為它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環(huán)境:法語、荷蘭語和德語三種通用語言。
留學文書
目標確定后,接下來就是根據(jù)官網(wǎng)要求準備留學文書。必備的文書包括英文簡歷(CV)、推薦信(2封)、個人陳述(或動機信)、獎學金申請(如有)。
英文簡歷(CV)
最開始用英文寫簡歷時,我完全摸不著北,初次下筆的草稿只有一頁紙,還是借助翻譯,勉強擠出來的單薄的300詞。朋友看完后,不僅把她自己的CV發(fā)給我參考,還主動幫我找了很多模板,讓我學著怎么去描述當老師的經(jīng)歷。國慶節(jié)假期,每天上午琢磨范例,下午和晚上改CV,經(jīng)常改到了晚上11點 多。
經(jīng)過一個月反復打磨,簡歷終于拓展到了完整的兩頁A4紙,最后保險起見,找了英語母語者修改、校對。
推薦信(Reference letter)
兩封推薦信,我的打算是導師簽一封,領導簽一封。分別突出我的學術能力和工作能力。11月份找導師說了推薦信的事,到12月3日才把完整的推薦信發(fā)給她。中間的修改過程也是歷經(jīng)曲折,因為最開始我沒有突出想表達的品質(zhì),沒重點。后來跟朋友聊完,才確定重點放在我的畢業(yè)論文上,畢竟這最能突出我的學習和研究能力。而我翻看當時的論文盲審意見,才發(fā)現(xiàn)老師們給的評價還是很高 的。
12月5日早上,我鼓起勇氣跟領導提推薦信,原以為她會不同意,沒想到她給我講了“一萬小時定律”,畢竟領導通常都會很驚訝工作后再深造的決定。工作推薦信,初稿像是在講故事,之后才把重點轉移到強調(diào)我的綜合素質(zhì)上: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做行政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簡單提了一下喜歡學習、熱愛讀書、樂于分享等品質(zhì)。畢竟,從職場回到校園,不就是想證明自己是個終身學習者 嗎?
12月24日,我把英文推薦信發(fā)給領導,她說看不懂,讓我翻譯成中文。我翻完后她又說有兩個詞用得不對,讓我把“有才能的”改成“有追求的”??墒沁@樣一改,我重點段落的主題句和后面的論點就不搭了,后來英文版我又改回來了。12月31日,趕在跨年前,戰(zhàn)戰(zhàn)兢兢請她簽了字。
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個人陳述(以下簡稱PS)在所有申請文書中分量最重,因為它最能體現(xiàn)你的申請動機、學習能力、優(yōu)勢特長,甚至寫作水平。11月29日我寫了中文版?zhèn)€人陳述,之后再翻譯成英文,現(xiàn)在對比我的最終版,跟第一版截然不同。我受到的教訓是:沒有必要先寫中文,可以寫英文大綱,畢竟兩種語言的思維模式不同,越早進入英文模式越好。
第8版是最終發(fā)給一位牛津博士修改的版本,等他修改完,我又和朋友修改了一些細節(jié),最后由我校對,終稿1185個單詞(因為CLMC要求不超過1200個單詞),所以總共修改了10次。其實第6版就已經(jīng)差不多了,只是朋友對我文末的論文選題不滿意,不厭其煩地跟我討論怎么確定選題、采用什么研究方法、選題價值何在。完全就是日后研究生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式的訓練,哪怕人家對PS的要求只是:簡略提及一下未來的論文選題(入學后可以修 改)。
PS中突出的3點,也是朋友提出來的:①教育能力,我的學生從7歲到40歲,年齡、母語、宗教、種族和家庭背景完全不同,有時候既要考慮到班課的需求,又要適合學生的個性;②非洲兩年的支教經(jīng)歷,我能適應新環(huán)境、包容多元文化、獨立生活工作交際、能跟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③體現(xiàn)了我的外語技能、寫作能力、自學和自律能力。而留學讀碩士能給我提升的,除了外語技能外,再就是科研能力了,這也是我日后讀博士的鋪墊。
此外,寫PS時最好結合CV和推薦信里的品質(zhì)來寫,把這三者當成一個有機整體,想象招生官看到這三份材料后,對你本人能有個直觀的判斷:你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能夠支撐你完成學業(yè)。
2021年1月和2月分別遞交了兩個專業(yè)的申請,3月初等到了兩個offer。雖然都沒有獎學金,但綜合考慮學費和生活成本,最后我選擇了比利時魯汶大學。
原本以為2個小時可以搞定,但不停地翻看各種記錄,回想當時的情景,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直到下午才寫完。寥寥數(shù)語,輕描淡寫,但這背后付出的辛苦,只有我和朋友知 道。
我們隔著13小時的時差,為了及時溝通,我把睡眠時間延遲,然后用上午工作的間隙改文書。她也是經(jīng)常熬夜陪我到下午(她那邊的凌晨),有時候聊著聊著,我就消失了,因為學生突然找我,或者其他突發(fā)情況……
就像馬爾克斯說的:“真正的交流溝通,用的是心。”所以,時差和距離,從來不是問 題。
等offer的過程也很焦慮,依舊睡得不太好,會早醒,然后刷郵箱。那4個月里,我深刻體會到什么叫“所謂夢想,就是做夢都在想的事情”。也有很多人質(zhì)疑:疫情這么嚴重,你還跑出去干什么?我只想說: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