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清
在我國有道大名鼎鼎、舉世聞名、飯菜合一的美味——揚州炒飯。這是有文獻記載,有跡可循的。就世界范圍內而言,但凡有華人餐館的國家,為滿足各國食客的追捧與口腹之欲,肩負友誼重任的揚州炒飯,長期以來不知疲倦,不舍晝夜地在各國激情上演。
可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準確地說,是在麻省理工學院,有一道揚州炒飯的孿生炒飯,也時常在激情上演。欲知詳情,聽咱道 來。
如今,我的女兒正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MBA。該校的國際學生較多,并且都是工作多年,獨立生活多年,有著較強動手能力的同仁;再者,他們均是游歷過多國,見過大世面的人。
該校有個傳統(tǒng),或者說是校風,同窗之間喜歡結伴出國旅游,并酷喜派對。在此我專談派對。所謂派對,就是分享美食、暢敘友情、聯(lián)絡感情、積累人脈、交流學習心得。就派對來說,實際上就是AA制,但不用出錢平攤,而是參與者每人出一道美味菜肴。派對的場所,可以是教室、公寓或是餐廳。就派對的菜品來說,最好具有各自國家特色,或是民族特點。另外,為了公平起見,菜肴價格大致相等,不欺不媚。若是過于簡略,那就得增加菜肴了。
首次派對,我的女兒就發(fā)來視頻與圖片。在課桌拼成的餐桌上,各種美食,葷的素的,五顏六色,大碗小盤,一溜排開,足有二十多道,好不壯觀。仔細端詳:有意大利的披薩、火腿,德國的香腸、豬腳,法國的鵝肝、沙拉,日本的壽司、章魚丸子,墨西哥的卷餅,越南的河粉,韓國的泡菜和炸雞,俄羅斯的紅腸、羅宋湯,巴西的烤肉,美國的大蝦、烤雞腿,阿根廷的燉牛肉……一時間,好像全世界的美味在此匯合??芍^熱鬧非凡,眼花繚亂。
品評之際,同窗們也在猜測,怎么不見我女兒徐同學的菜肴呢?!期待之時,徐同學卻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地現(xiàn)場烹制。三下五除二,頃刻間,女兒便端出一道美味。只見一個足有一尺寬的盤子里,竟是堆放得滿滿登登的炒飯。乍看,五顏六色的,令人喜悅;隨著飄散的熱氣,香味撲鼻,令人垂涎。打量之際,人們驚呼,這哪里是炒飯,簡直是彩霞、油彩、春花、秋果的大燴炒,驚艷得目瞪口呆。五大洲的同學們,從未見識過這等陣仗,欣喜怦然之余,兩眼發(fā)亮。先行端詳,映入眼簾的,首先是顆粒分明、黃燦燦的米飯,這是堅實的基礎。再仔細端詳,紅色的有香腸、鵪鶉肉、鴿肉;黃色的是雞蛋、南瓜、金針菜;綠色的是豌豆、芹菜、蒜苗;黑色的是海參、木耳、香菇;紫色的是鴨肫、豬肝、洋蔥;白色的是蝦仁、春筍、蘑菇……這真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長的,山里出的鮮美食材大集會。再者,這些食材全都嚴格按照中國烹飪規(guī)則,切成細粒,或是小丁,與米飯完美無瑕、渾然一體地匹配在一起。
飽了眼福,也該一飽口福了,同學們趕緊嘗嘗吧。一時間,滿口有軟有硬,有韌有脆;滿嘴是鮮是香,是甜是咸……簡直美妙得無以言表?!昂贸?!好吃!”一個叫好,個個跟進。異口同聲的叫好聲,響成一片。這一句句叫好,簡直等同吹響了沖鋒號。于是乎,不用動員,不用鼓勁,所有的勺子、叉子、筷子全都朝著一個目標,爭先恐后地嘗起了美味。眨眼的工夫,這盤滿滿登登的炒飯,早已風卷殘云般地解決了?;匚吨?,同學們詢問菜名。女兒自豪、響亮地回答:“中國炒飯!”一時間,人人豎起大拇指,并報以熱烈的掌聲。
其實,女兒將此炒飯命名為“中國炒飯”,是有考量的。在咱中國,已有“揚州炒飯”,不能掠人之美,也不宜重名。是故,美稱“中國炒飯”。一是表明出處;再者,也表達了愛國思鄉(xiāng)之情。
女兒的中國炒飯借鑒了揚州炒飯的制作方法,可以美稱為改良版,或是升級版的揚州炒飯。女兒在麻省理工攻讀MBA之前,曾在上海的美資企業(yè)工作多年。那段時間,公司里的中外員工也時常開派對,女兒的拿手好菜就是這道,人人歡迎的中國炒 飯。
通常來說,中國炒飯的烹制沒有一定之規(guī),有著較大的隨機性。就食材備料來說,它受菜市場與超市供給的制約,只能因時制宜,見機行事。就食材選擇而論,必須做到品種豐富,葷素結合,色彩多樣,口感多元,營養(yǎng)全面。萬變不離其宗的準則是:好看!好吃!否則過于簡略,待人不誠,也不招人待見。
女兒的中國炒飯,其烹飪技藝屬于燴炒,也屬于預制菜。乍一看似乎簡單,實則頗費功夫。就前期制作來說,該改刀的要改刀,要的是大小般配;該焯水的要焯水,要的是斷生;該油煎的要油煎,要的是預熟;就米飯來說,當然要煮熟,還必須軟硬適度,顆粒分明。準備就緒,就待現(xiàn)場燴炒。期待之際,頂多七八分鐘,便大功告成。
人們常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人的。女兒把在國內演練得爐火純青的中國炒飯,也帶到了美國,并帶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由于女兒的中國炒飯過于好吃,占領味蕾,深入人心,此后,同學們每想派對,便說:“來頓中國炒飯?!蹦?,咱女兒這愛國思鄉(xiāng)的中國炒飯,一度還成為派對的代名詞。其后,每每派對,女兒在保留中國炒飯的前提下,還不時推出其他中國菜肴。希望通過美味,讓同學們喜愛中國美食,熱愛中國美食文化,進而認知、熱愛中國文化。在此,咱要為女兒的愛國初心,點個大大的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