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fēng)
楊柳是原產(chǎn)于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景觀樹。它婀娜多姿,風(fēng)情萬種,最能牽引人們的情思。清人張潮有言:“物之能感人者,在植物莫如柳?!保ā队膲粲啊罚摹对娊?jīng)·小雅·采薇》篇以來,歷代詩人都有吟詠楊柳的佳作,形成了一道柔綠美麗的風(fēng)景線。
楊柳是春天的模特?!按弘S楊柳歸”(南朝人費昶詩句),春姑娘是踩著楊柳枝的旋律飄舞到人間的。無論在塞北,還是在江南,它鵝黃嫩綠,婀娜多姿,好看極了。人們賞春要看楊,頌春要吟柳,便生產(chǎn)出數(shù)以萬計的楊柳詩篇。白居易詩云:“一樹春風(fēng)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楊柳枝詞》),這是寫柳絲之美。漢樂府詩云:“柳樹得春風(fēng),一低復(fù)一昂”(《讀曲歌》),這是說楊柳動態(tài)之美。鄭谷詩云:“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柳》),這是談煙雨江南的桃柳之美。你看春天來了,桃紅柳綠,將春天裝扮得如此美麗。所以,楊柳是春天的模特,春天則離不開楊柳,這可能是人們的共識了。
楊柳是鄉(xiāng)愁的象征。漢代以來形成了“折柳贈別”的習(xí)俗,從此楊柳枝上便系著無數(shù)情侶和親友的詩意鄉(xiāng)愁。崔櫓的《柳》詩云:“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币虼?,“一絲柳,一寸柔情”(吳文英《風(fēng)入松》)。在離人眼里,正如白居易的詩句所說,“青青一樹傷心色”(《青門柳》),楊柳惹女子傷春,楊柳也引男子相思,因而楊柳便成為離別和鄉(xiāng)愁的象征。正如劉禹錫所說:“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保ā稐盍υ~》)獨守空閨的女子,要么“人與綠楊俱瘦”(無名氏《如夢令》),要么“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雍裕之《江邊柳》)。
你看這是個多么天真的女子呀,竟然欲以柳絲系住郎船,不想讓他走了。這種真摯的情感是非常感人的。南宋詞人姜夔旅居合肥時說:“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保ā兜S柳》)鵝黃,是指淺淡的黃色;嫩綠,是指嬌嫩的綠色。詩人以柳葉顏色由鵝黃到嫩綠的視覺轉(zhuǎn)換,寫出了早春氣象之美,便成為名句。由此我還想到兩個寫早春氣象的名句:一個是韓愈的“草色遙看近卻無”,在觀看春草顏色的遠(yuǎn)與近和有與無的視覺轉(zhuǎn)換中,寫出了早春氣象之美;另一個是蘇軾的“春江水暖鴨先知”,詩人巧借鴨子對于江水由冷到暖的觸覺轉(zhuǎn)換,寫出了早春氣象之美。這些名句都是古代詩人細(xì)致敏銳的賞春經(jīng)驗之談。好了,我們再回到姜夔的詩句上來,詩人不僅寫出了早春柳葉顏色之美,還寫出了他的鄉(xiāng)愁?!岸际墙吓f相識”,即這些鵝黃嫩綠的柳葉,我在江南家鄉(xiāng)見得多了,簡直就像老朋友一樣,太熟悉啦!這里詩人筆鋒一轉(zhuǎn),便由眼前的楊柳想起了江南的家鄉(xiāng)。同樣,現(xiàn)代詩人余光中旅居臺灣時也說:“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春天,遂想起》)余光中曾自稱是江南人,也由垂柳想起了家鄉(xiāng)。由此看來,楊柳作為鄉(xiāng)愁的象征,也有千百年的歷史了。
楊柳也是美女的化身?!案魬魲盍跹U裊,恰似十五女兒腰?!保ǘ鸥υ娋洌盍嵬窭w細(xì),婀娜多姿,就像溫柔美麗的女子。清人張潮說:“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柳為態(tài)。”(《幽夢影》)因此,在古代詩詞中,柳態(tài)、柳眉、柳腰等便成為言說美女的話語。以美女寫楊柳的最好詩篇,我以為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其中有兩句詩云:“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贝丝淘谠娙搜劾?,一會兒是依依楊柳,一會兒又是裊裊美人,不知是美人化為楊柳,還是楊柳化為美人,兩者合一,難解難分,意境優(yōu)美。
唐代詩人韓翃與才女柳氏相戀,考中進(jìn)士后,便將柳氏安頓在京師長安,然后回河南老家探親。不料發(fā)生安史之亂,這對情侶被分隔兩地,難以相見。柳氏為了保全自己,便剪發(fā)毀容,寄居在法靈寺。而遠(yuǎn)在河南的韓翃則時刻擔(dān)心著愛姬的安危,便托人到處打問她的情況。于是,這對情侶便以詞作為信箋,互訴衷情。韓翃的詞云:
章臺柳,章臺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
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
這里以柳喻人,開頭兩句相迭,情意急迫地問:柳氏情況如何?即使她依舊美麗,恐怕也難逃惡人之手吧?柳氏看到韓翃的詞后,也回復(fù)了一首詞,云:
楊柳枝,芳菲節(jié),
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
縱使君來豈堪折。
柳氏說,我剪發(fā)毀容,為你守節(jié),但是目前這個模樣,你即便回來了也恐怕不會愛我了吧?陳廷焯評論說:“相憶之情,貞一之志,言外自見。”(《詞則·閑情集》卷一)這兩首詞作中的楊柳意象就是指美人柳氏,非常感人,由此留下了一段佳話。
楊柳還是友誼的紐帶。如果是朋友折柳贈別,那么楊柳就是友誼的紐帶了。南朝時,曾有人將楊柳作為禮品贈送給朋友。據(jù)《南史·張緒傳》記載:劉悛之在益州擔(dān)任刺史時,想給齊武帝送件禮物,便思來想去,最后選擇了楊柳。因為蜀地楊柳枝條修長,宛如絲縷一般柔美。齊武帝見了非常喜歡,便令人將它栽植到宮殿前面,每天都去觀賞。有人問他:“為何天天來看?”齊武帝便笑著說:“哈哈哈,此柳風(fēng)流,非??蓯??!?/p>
豐子愷先生說,楊柳象征著友愛,也象征著和平(《赤欄橋外柳千條》)。確實是這樣。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就有一個含蓄唯美的“折柳寄情”場景。在《送別》的樂曲聲中,演員們手持發(fā)著綠光的柳條緩緩致意。這既是緬懷為歷屆奧運會做出貢獻(xiàn)的逝者,也是對于各國朋友們的深情送別。用張藝謀總導(dǎo)演的話說:“今宵揮別后,一起向未來?!?/p>
需要指出的是,從漢魏以來,“楊柳枝”還作為曲調(diào)和詞牌至今被廣泛地使用著,楊柳由詩詞意象演變?yōu)樗囆g(shù)意象,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審美文化的典型符號。
◆ 古 風(fēng)
揚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