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紅樓夢》,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這部小說到底寫了什么?作者究竟想傳達什么的思想和感情?這句話也可以用另外的語匯來替代,比如《紅樓夢》的主題、主旨、中心思想之類。筆者曾多次說過,解讀《紅樓夢》有四個關鍵詞,那就是:家族、愛情、青春和生命。今天專門談談其中的青春話題。
青春小說
這四個關鍵詞不是筆者的臆測,而是對《紅樓夢》內容的概括。在該書第一回,作者很明白無誤地說了如下一段話:
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guī)訓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如果不是故求深解、別解的話,理解這段話一點都不困難,也不存在什么爭議,那就是作者寫這部書是為了向天下人謝罪,表達懺悔之意,懺悔自己年輕的時候享受著父祖輩帶來的榮華富貴,但沒有聽從父兄師友們的教育和規(guī)勸,才導致今天“一技無成,半生潦倒”的悲慘下場。
追憶逝水流年,這段話很清楚地告訴讀者,這是一部有關青春的小說,意在表達自己的懺悔之情。結合后面的人物和情節(jié)來看,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筆墨來寫這一話題。遺憾的是,不少讀者沒有注意到這個話題。
比較早對這個話題進行闡述的是余英時,他在《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一文中提出,《紅樓夢》里寫了兩個世界:一個是以大觀園為核心的世界,這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另一個是大觀園之外的成人世界,兩個世界之間存在矛盾,但結局也是注定的,那就是成人世界吞噬了年輕人的世界。
余英時先生的闡釋遠比階級斗爭之類的說法更符合作品的實際,但他這篇文章用更多的篇幅來論證兩個世界存在的事實,分析兩者的矛盾,對青春這一話題的其他方面沒有涉及,本文在其基礎上繼續(xù)深入探討。
從《紅樓夢》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來看,作者使用筆墨最多、寫得最精彩的,幾乎都是年輕人,無論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這樣的年輕貴族,還是襲人、晴雯、鴛鴦、香菱這樣的少女丫環(huán)。盡管他們并不是決定賈府命運的核心人物,但在作品中,他們卻是真正的主角,作者將目光主要聚焦在這些人物身上,寫出他們的喜怒哀樂。像賈母、賈政、賈珍等人,他們雖然在賈府里是高高在上的主子,但在《紅樓夢》中,則都是配角,作者重點關注的是那群天真爛漫的少男少女,而不是他們。從這個角度來看,《紅樓夢》是一部青春小說。
作品寫出了這些年輕人的歡樂,那種帶有青春氣息的歡樂,比如海棠詩社賽詩、蘆雪庵聯(lián)詩、桃花社填詞等,他們活動的場所主要在大觀園。大觀園像一座青春的伊甸園和庇護所,為他們提供了充分展示青春和享受青春的機會。
成年世界
但是,這些快樂總是短暫的,像一陣風吹過,對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感知到的更多的則是痛苦。這種痛苦來自青春之外的另一個成年人的世界。
作為大觀園里的男性,賈寶玉被家族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延續(xù)家族的榮耀,家長們?yōu)樗M入成年世界在做著各種準備,包括參加科舉、與賈雨村結交、學習官場規(guī)則等等。但這些不是賈寶玉喜歡的,他不斷做著各種抗爭,但這種抗爭給他帶來的是父親的毒打和各種更加嚴格的管束。
賈寶玉對成人世界有著一種本能的恐懼,他像獵物躲避獵人一樣躲避著父親,和那些精通官場規(guī)則的成年人保持著距離,不僅自己拒絕長大,也不希望別人長大,比如他不喜歡女孩子嫁人,因為女孩子一旦嫁人,就進入了成年世界,變得利欲熏心,失去內心的本真,像死魚眼睛一樣令人厭惡。
同樣不愿意長大的還有林黛玉,她的葬花表面上是在感嘆時光的流逝,感嘆紅顏易老,實際上是在哀悼青春,也是在哀悼自己。她是一位敏感的詩人,從落花聯(lián)想到的是自己的命運。不少人老是強調她的寄人籬下,忽略了其思想、情感和性格,我們可以作一個假設,假如林黛玉在自己的家里,她是否還會葬花?答案恐怕是肯定的。
小說還用了不少筆墨描寫青春世界與成年世界的沖突。除了賈寶玉外,作品還特別寫到了年輕丫環(huán)們與婆子們之間的沖突。當晴雯、司棋、四兒這些丫環(huán)被逐出大觀園的時候,那些婆子們的表現(xiàn)卻如同過節(jié)一樣開心,其冷漠和殘酷令人吃驚。都是賈府里的仆人,這些婆子何至如此?
其實這種年輕丫環(huán)和成年婆子的沖突貫穿整個作品,比如李嬤嬤與襲人的沖突、芳官與其干媽的沖突、春燕與其姑姑的沖突,晴雯被趕走與王善保家的告密有著直接的關系。這種沖突實際上就是青春與成人的沖突。那些婆子們年輕的時候也曾經美麗過,曾經為主人們服務過,但是在進入成年世界后,年長色衰,沒有機會再做那些出頭露面的輕巧活,只能做一些粗活笨活,這讓她們內心難以平衡,從而產生妒忌。她們想控制這些年輕丫環(huán)卻做不到,反而受到晴雯等人的嘲笑,這些讓她們產生了深深的仇恨。
可怕的是,她們并不是想教訓這些丫環(huán)們,讓她們吃點苦頭,而是想致這些丫環(huán)們于死地,從王善保家的言行可以看出來,從周瑞家的驅趕司棋可以看出來,從晴雯、司棋被趕走,很多婆子拍手稱快可以看出來。作品寫出了這種斗爭的殘酷性,年輕丫環(huán)們的天真與婆子們的陰險惡毒形成鮮明對比,由此也不難看出作者的立場。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賈寶玉還是年輕的丫環(huán)們,他們面對的是成年人的世界,這是一場年齡之戰(zhàn),與階級斗爭無關,與反封建禮教無關?!都t樓夢》是一部寫日常生活的小說,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及其身邊丫環(huán)們的成長過程,這種沖突也只能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理解。每個年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與家長、老師、親友這些成年人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沖突,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我們的孩子們正在經歷著,這很正常,也很容易理解,沒必要意識形態(tài)化。
應該說,賈寶玉、林黛玉的恐懼還是有其現(xiàn)實依據的,在中國古代,人們普遍早婚,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往往在十六七歲或十七八歲就談婚論嫁,他們還沒有充分享受自己的青春,還沒有長大成人,就要一下進入成年世界,就要為人夫、為人妻。他們的年輕實在過于短暫。與現(xiàn)代人相比,賈寶玉、林黛玉的青春短一二十年。
成長之痛
不管怎么樣,這種沖突的結局都是注定的,而且不可改變,不可逆轉,不管賈寶玉如何不情愿,不管林黛玉如何拒絕,他們都要和自己的朋友及丫環(huán)們一起步入成年世界,他們不僅要各自分開,組成各自的家庭,而且還要成為賈寶玉所說的死魚眼睛。
不僅賈寶玉、林黛玉無法逃脫這場悲劇,我們也無法逃脫,我們的孩子們同樣無法逃脫,這可以說是整個人類的悲劇。盡管我們年輕時對成年世界的種種爾虞我詐、明爭暗斗、卑躬屈膝看不慣,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成為自己曾經所鄙視的人。
這是所有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人總是要長大,自然規(guī)律無可抗拒。曹雪芹也沒有辦法解決這一問題,他在作品里更多的是提出自己的困惑,他留給我們的不是句號,而是一個個大大的句號。
作者的這種困惑通過賈寶玉、林黛玉等人反映出來。對賈寶玉來說,他不愿意讀書,不愿意參加科舉,不愿意與賈雨村等人交結,那他愿意干什么呢?畢竟混在女孩子里不是長久之計,在奶奶懷里打滾也只能是暫時的。
事實上,賈寶玉自己也很清楚地知道,這些無拘無束的浪漫時光是不能長久的,他多次天真地幻想著,在大家長大成人、離開分散之前,自己先死去,讓大家的淚水流成河,為自己送行,舉行一場凄美的青春祭禮。
如果讓賈寶玉對自己的人生作出長遠規(guī)劃的話,他肯定感到迷茫。他也許知道自己不喜歡什么,拒絕什么,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光他不知道,林黛玉也同樣不知道,那些丫環(huán)們更不知道。因而也就不難理解林黛玉葬花時的淚水,也就不難理解賈寶玉對分別的凄美想象。
這種困惑作者通過人物情節(jié)的設置表現(xiàn)出來。他雖然同情賈寶玉,認為他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選擇自己的愛情婚姻,但是他同時也意識到,賈寶玉對家族的責任同樣是無法逃避的。因為他是家里的嫡子,是家族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在他身上寄托著整個家族的希望,他沒有理由逃避家族的責任,這是從出生之日起就已經注定的。
這是一個兩難的困境,過去讀者比較多地關注到前一個問題,對后一個問題往往做政治化理解,但是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他并沒有明顯的傾向,而是陷于兩難的選擇中。
從作品的描寫來看,賈寶玉沒有聽從父親的訓誡,沒有聽從母親的勸告,更沒有聽從警幻仙子、襲人、史湘云、薛寶釵等人的規(guī)勸,這些人的訓誡、勸告、規(guī)勸都是發(fā)自內心,是真誠的,真正為賈寶玉著想,并沒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他全都拒絕了。
賈府后來被抄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如果要追究責任的話,荒淫無恥的賈赦、賈珍、賈璉、賈蓉等人固然是罪無可逃,但賈寶玉本人就沒有責任嗎?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他享受著家中最大的好處,為這個家族又做了什么?連探春都在為家族的衰落而憂慮,賈寶玉卻像一個局外人一樣袖手旁觀,這合適嗎?他同樣沒有意識到,一旦家族破敗,對他來說意味著什么。生活在賈府中的人不管是高高在上的主子,還是身份卑微的丫環(huán),彼此盡管有矛盾,但他們組成的是一個賈府命運共同體,家族興盛時,大家都可以從中得到好處;家族破敗,大家都是犧牲品,賈寶玉也不例外。
曹雪芹的立場
聯(lián)系作品開頭的那段懺悔文字,不難看出作者的立場,他并不是無條件支持賈寶玉的所有叛逆言行,而是通過對其各種言行的描寫,認真思考這些問題,這不是賈寶玉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一代人的問題,而是千百年來所有中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過去會遇到,現(xiàn)在會遇到,將來還會遇到。從這個角度來看,《紅樓夢》寫的雖然是兩百多年前的事情,但實際上也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都是賈寶玉,我們都是林黛玉,將來有一天我們也都會成為賈政、王夫人,最后成為賈母。
賈寶玉、林黛玉走向成人世界之時也就是家族敗落之日,雖然我們無法看到八十回之后的內容,但從前八十回的內容來看,作者是有意這樣寫的,他不忍心看到這些天真、爛漫的年輕人在成人世界的沉淪與淹沒,干脆將這些年輕人埋葬在春風里,在他們成人之前結束掉這段故事。
青春像一個謎,更像一個問號,《紅樓夢》通過賈寶玉、林黛玉等少男少女的悲歡故事給我們展現(xiàn)了青春的迷人風采,也給我們展現(xiàn)了生活的豐富、復雜,乃至殘酷,給我們留下一連串的問號。感謝曹雪芹,他在兩百多年前書寫的這個凄美青春故事,帶給我們許多思考。
◆ 苗懷明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江蘇省紅樓夢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