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基·利特爾 卡爾曼· 格倫采爾
在我們?nèi)缃癯S玫臐嶟X工具出現(xiàn)之前,人們是如何保護牙齒的呢?
| 千奇百怪的牙膏 |
很少有人愿意將鹽和胡椒直接塞進嘴里,更別提樹皮、灰燼和尿液了。但是,我們的祖先正是用這些東西維持口腔衛(wèi)生的,其中一些的效能甚至和我們?nèi)缃裨谏痰曩I的牙膏相差無幾。
在古埃及,早上用小蘇打清潔口腔的做法十分流行。此外,人們還用咀嚼棒清潔牙齒,配以研磨的浮石(一種軟火山巖)和酒醋混合制成的牙膏使用。著名醫(yī)學典籍《埃伯斯紙莎草書》中記錄了一種用來堅固牙齒的牙粉,由圓柄黃連木樹脂、赭石和墨綠色孔雀石混合而成。
在巴比倫人和兩河流域其他民族的文獻中,也可以找到大量潔牙方法,例如在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的泥板圖書館中。這些文獻雖然仍深受魔法思想的影響,但也提出了一些實用的建議,例如進食前用明礬(一種苦澀的氧化鋁鹽)、香精和薄荷的混合物清潔牙齒。薄荷至今仍是最受歡迎的牙膏口味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和今天一樣,古代的牙膏也注重口味。埃及4世紀的一個牙膏配方以鹽、胡椒、薄荷和干鳶尾花為原料。英國14到15世紀最常用的一個牙膏配方由蜂蜜、鹽和黑麥粉混合而成。其中,蜂蜜既能將配料粘合在一起,又能造就怡人的口味。在那時另一種最常見的配方中,人們用金雀花燒焦的枝條混以燒明礬,得到一種類似于灰燼的黑色粉末,用來放在牙齒上摩擦。這種配方的味道想必極差。
古羅馬有多種制備牙粉的配方,用來清潔牙齒上富有黏性的食物殘渣。以《自然史》一書聞名后世的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記錄了其中一種配方:將骨頭、角或貽貝的混合物磨成粉、燒成灰,加以小蘇打和沒藥改善口味。羅馬百科全書作家、醫(yī)學家凱爾蘇斯則推薦用磨碎的鹽來清潔牙齒。考慮到如今鹽水牙膏在天然化妝品中仍然備受青睞,這是一種完全現(xiàn)代的做法。此外,浮石和大理石粉也被用作摩擦劑:人們將粉末撒在濕亞麻布上,然后用亞麻布擦亮牙齒。
有意思的是,古羅馬人還喜歡用氨美白牙齒。他們是怎么利用氨的呢?眾所周知,氨是我們尿液的一種成分。于是,用尿液漱口治牙病的奇妙做法應運而生了。
在古印度,牙粉配方主要是堿性灰燼、蓽拔和生姜的混合物,已被證實具有抗菌作用。在印度教中,清潔口腔和牙齒具有精神意義,因為口腔被認為是通往身體的門戶。在《摩奴法典》中,有用咀嚼過的纖維狀樹枝和由蜂蜜、生姜、肉桂、鹽、肉豆蔻和芝麻油制成的牙膏清潔牙齒的說明。
從19世紀中葉開始,歐洲出現(xiàn)了塊狀牙皂和小瓶裝的牙皂液。薄荷醇、紫羅蘭油、蜂蜜和糖被用來改善口味,鼠尾草、丁香和菖蒲根等抗菌藥草和香料也是流行的添加劑。此外,還常應用可卡因,因為它有麻醉作用,可以治療牙痛。胭脂紅也經(jīng)常被用來染紅牙齦和嘴唇。這些粉末最初在藥房混合制成,后來也由工廠生產(chǎn)。世界上第一款我們當今意義上的牙膏由美國牙科醫(yī)生華盛頓·謝菲爾德于1850年發(fā)明,使用甘油作為保濕劑。
如今,你不僅可以買到普通牙膏,還可以找到滿足不同需求的特殊牙膏,從溫和的兒童牙膏到抗敏感牙膏再到美白牙膏,可謂應有盡有。經(jīng)典的摩擦劑、抗菌劑和芳香劑三重奏在現(xiàn)代牙膏中得到了改進和擴展:
如今最常見的摩擦劑是硅酸鹽化合物,但也有天然材料,比如白堊粉或大理石粉。
抗菌劑:從傳統(tǒng)的草藥提取物到三氯生——一種特別適用于牙齦炎和牙周炎人群的抗菌劑。
芳香劑主要是薄荷油或薄荷醇,洋甘菊油和肉桂油比較少見,兒童牙膏常用甜水果口味。
添加能硬化牙釉質(zhì)的氟化物絕對是現(xiàn)代牙膏生產(chǎn)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含氟牙膏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風靡全球。
焦磷酸鹽和鋅鹽可減緩牙垢形成。
鉀化合物、氟化胺和精氨酸可保護暴露的牙頸。
乳酸菌可對抗齲齒病原體。
十二烷基硫酸鈉之類的發(fā)泡劑可確保牙膏在刷牙時均勻分布并溶解牙菌斑。
甘油等保濕劑可潤滑和防止牙膏變硬。
防腐劑可防止微生物生長。
| 從錫罐到牙膏管 |
1873年,第一種量產(chǎn)的牙膏由高露潔公司裝在玻璃瓶中銷售。20年后,這家公司開始推出管裝牙膏。慢慢地,工業(yè)生產(chǎn)的牙膏將自制牙膏擠出市場。目前,我們可以選擇各種不同成分和口味的牙膏,咀嚼藥片形狀的固體牙膏也變得越來越流行。
現(xiàn)代甘油基牙膏的成功得益于一種能最大程度保留牙膏優(yōu)勢特性的包裝——牙膏管。最初,謝菲爾德的牙膏被裝在錫罐或陶瓷罐中出售,很快就會變干。謝菲爾德的兒子受到畫家顏料管的啟發(fā),萌生了將牙膏裝在同款金屬管中的想法。從1887年開始,這種做法成為新的行業(yè)標準。塑料牙膏管自20世紀中葉開始生產(chǎn)。牙膏管需外觀漂亮,在使用中盡可能保持原始形狀,使牙膏長時間保鮮。隨著研究的不斷進步,塑料牙膏管不斷得以改進,淘汰了部分已證實對健康和環(huán)境有害的成分。
如今的塑料牙膏管通常具有復雜的內(nèi)部構(gòu)造,能使牙膏以均勻的條狀出現(xiàn)在牙刷上。一些牙膏管不僅包含白色牙膏,還在牙膏管的前端或兩側(cè)設有一個裝有彩色牙膏的腔室。擠壓時,兩個腔室中會均勻產(chǎn)生條狀牙膏。一些牙膏管末端裝有小塊的固體可食用色素。擠出時,它們會為白色牙膏涂上鮮艷的顏色。一些制造商則干脆將成品條紋牙膏直接填充到牙膏管中。
| 從咀嚼棒到現(xiàn)代牙刷 |
有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現(xiàn)代牙刷的第一個前身是被折斷到方便長度的咀嚼棒。人們將咀嚼棒的一端嚼軟后摩擦牙齒表面。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任何棍子都能用作咀嚼棒,它們必須是包含有效護牙成分的特定樹木或灌木枝。
在中世紀,地中海地區(qū)的人們利用當?shù)刂参锶橄泓S連木的樹皮擦凈牙齒。在阿拉伯地區(qū),“牙刷樹”上的“潔牙樹枝”聲名遠播,含有天然氟化物、硅和單寧。在西撒哈拉,人們使用一種山柑科灌木的枝條和埃及香脂樹的葉子清潔牙齒。在印度,人們自古以來就用常綠印度苦楝樹的樹枝刷牙。公元1500年左右,中國人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批柄由竹子或骨頭制成、刷頭由豬鬃制成的牙刷。直到18世紀,歐洲才出現(xiàn)類似的用軟馬毛制成的牙刷,后來也有了牛鬃牙刷。然而,更常見的刷牙組合還是抹布或海綿搭配牙粉或牙膏。如今,一些天然化妝品供應商仍在提供帶有天然刷毛的手動牙刷。
20世紀50年代,配有軟尼龍刷毛的手動牙刷開始大獲全勝,至今仍主導著牙刷市場。如今,我們能買到有軟刷頭、中硬刷頭或硬刷頭的牙刷,帶有特殊角度或刷毛簇交叉的牙刷,兒童和成人牙刷,還有可更換刷頭以減少塑料垃圾的牙刷。
令人驚訝的是,第一支電動牙刷早在1880年就已問世,但直到20世紀40年代,電動牙刷才成為適銷產(chǎn)品。今天,我們能買到圓頭旋轉(zhuǎn)式電動牙刷、刷頭以250至300赫茲的頻率振動的聲波牙刷以及刷頭振動頻率高達1.8兆赫的超聲波牙刷。
| 從草莖到牙線 |
食物不僅會粘在牙齒上,還可能卡在齒縫里,這可以說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jīng)歷。因此,我們的祖先老早就在使用牙簽也就不足為奇了。而用牙線系統(tǒng)地清潔牙縫是19世紀初才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而且至今仍有很多人從不使用牙線。
從在史前牙齒上發(fā)現(xiàn)的典型凹槽,我們可以推斷出古人使用小木棍和草莖清潔牙齒的歷史。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牙簽來自公元前35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套化妝品。印度和東亞地區(qū)也有類似的考古發(fā)現(xiàn),那里的牙簽由金、銀、銅或青銅制成。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用小碎木或用骨頭和金屬制成的牙簽清潔牙齒。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富有藝術(shù)性的牙簽常常被人們作為首飾戴在脖子上。
現(xiàn)代意義上的牙線由在新奧爾良執(zhí)業(yè)的牙醫(yī)利維·帕姆利發(fā)明。1815年,他建議病人用絲線清潔牙縫。1898年,強生公司獲得了牙線專利,當時的牙線由與外科縫合絲線相同的材料制成。隨著塑料工業(yè)的興起和更加耐用的塑料線的發(fā)展,真絲牙線越來越多地被尼龍牙線所取代。20世紀40年代,由尼龍制成的含蠟牙線首次進入市場,50年代則出現(xiàn)了更寬的牙線——潔牙帶。
如今,尼龍牙線有未上蠟和上蠟版本,可選擇添加各種口味和芳香物質(zhì)。潔牙帶、預切牙線(比如方便清潔牙套或假牙的牙線)、牙線棒和電動牙線裝置等產(chǎn)品考慮到了不同顧客的多樣需求。
[編譯自《國家地理》德國版、匈牙利格倫采爾牙科診所官網(wǎng)、“新包裝”網(wǎng)站]
編輯: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