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清
這是學校教研活動上徐老師呈現(xiàn)的一堂看似家常實在讓孩子興奮,也讓我贊嘆的語文課,直到今天還不斷使我回味。本課巧妙融合教學目標,課堂演繹輕松愉快,扎實落實語文素養(yǎng)。以下是從課堂教學中梳理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小朋友們認識這個小動物嗎?
猴子怎么記住這個“猴”字?反犬旁加侯爺?shù)摹昂睢?,反犬旁跟動物有關。哪些字也是反犬旁的呢?
2. 今天這個故事講的是小猴子下山,(板畫山)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聽故事,學生字
1.聽老師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老師一邊講故事,一邊按順序出現(xiàn)地點和表示動作的詞。
一塊玉米地,掰,扛,扔
一棵桃樹,摘,捧,扔
一片瓜地,摘,抱,扔
一片樹林,蹦,跳,追
2.這是一個多么有趣的故事?。⌒∨笥褌冋J識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嗎?咱們讀一讀。按順序讀,點讀,指名學生讀。
3.你有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可以分成哪兩類嗎?
一類跟手有關系:掰扛扔摘捧抱
一類跟腳有關系:蹦跳追
請你來做做動作,猜一猜這是什么生詞?
我可以用生字來說個句子,你可以嗎?
4.請你來說一說,該怎么記住它們呢?
總結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
強調,“摘”里面是一個古,畫個果子,增加記憶。(有學生說后面是個“商”,七嘴八舌來商量,八口是商)
三、數(shù)量詞學“棵、塊、片”,學寫“塊、片”
1.認識了這些生字,咱們再讀課文一定可以讀的更通順啦。請小朋友們自由讀一讀這篇課文。
2.小猴子都來到了哪些地方呢?學習數(shù)量詞
一塊玉米地,一棵桃樹,一片瓜地,一片樹林
讀一讀積累量詞,區(qū)別“棵、顆”
3.學習書寫兩個生字:塊,片。先用頭寫字活動肢體,再分析字形范寫。
提出注意:塊和快區(qū)別,片的筆順。
四、梳理故事,學習生字“滿、結”
1.這些地方都有什么呢?積累“又()又()”的詞語
集中讀一讀,板畫。
2.看看圖片,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和它相對應呢?請小朋友來讀一讀。
結合檢查讀書,指導認識“滿”的意思,樹上都是叫做滿樹,地上到處都是叫滿地,桌子上到處都是叫滿桌
指導“結”,多音字“結果”的兩個意思。樹上結滿了果子。小猴子沒有追到小兔子,結果,兩手空空的回去。
五、說故事,悟道理。
1. 這個故事真有意思,我們也可以來說說故事。
出示一些關鍵的詞語來說一說故事內容。
小猴子( ? ?),走到了( ? )。他看見( ? ),非常高興,扔了( ?)就去( ? )。
2.我覺得小猴子這個故事還可以借用這樣的圖片來講一講。
葡萄園,櫻桃樹,甘蔗林,花壇蝴蝶
借用上面的句式,口述故事。
3.兩手空空的小猴子回去了,她的媽媽問怎么兩手空空回來了?小猴子會怎么說呢?
聽了小猴子的話,他的媽媽又會說什么呢?
4.咱們回家也把這個故事說給媽媽聽,看看媽媽會對小猴子說什么,咱們把它記在書上。
教學點評
驚嘆徐老師很機智地把各項教學目標靈活地融合在教學的過程中,并且輕松愉快,真實有效。
一、字詞教學,靈活有效。
1.教學開始以講故事的方式把表示動作的生字集中呈現(xiàn),通過分類和動作演示猜字,讓孩子比較深刻的認識到了提手旁的字手的動作有關并且掌握了生字的意思,達成課后說話練習的要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小朋友說摘果子的摘,右邊是商量的商,老師根據(jù)字義的特點給孩子們提出摘里面是一個“古”像個果子,商量的“商”得七嘴八舌地說“八口”為商。
2.“棵,塊,片”,生字以檢查故事情節(jié),在數(shù)量詞的集合中學習,不僅學習了數(shù)量詞的搭配,同時也掌握了生字。中途以頭寫“塊、片”兩字,做了課中休息有意思。這兩點老師很注重形近字的區(qū)別,也注重識字方法的概括。
3.檢查朗讀時隨文識字,一個“滿”字結合圖片拓展“滿地、滿桌、滿池”的意思,“結”的多音字,結合文章的結局讓孩子了解到兩個“結果”意思的不同。
二、課文教學,扎實有趣
1.初識課文是以教師講故事的形式出現(xiàn),老師講故事聲情并茂,加上動作表現(xiàn),孩子們的興致被很好地調動起來的同時,對故事的內容也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2.學生自主讀書后,結合圖片引導展示讀書。在展示讀書的過程當中,還讓孩子們結合動作表現(xiàn)內容,進一步加深了理解。
3.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用提示性的語言講故事,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文章結構的特點
4.在發(fā)現(xiàn)了結構特點后,又引導孩子們用這樣的結構,結合提供的圖片來講一講自己的故事,進一步深入理解運用了課文中動作生字,以及又()又()的詞語。這一環(huán)節(jié)用字用詞,思維、口語訓練,可謂是一箭多雕。
5.在故事的結尾,引發(fā)孩子們的思考,猴子的媽媽會說什么?而不是說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求回家去把故事講給家里人聽,是一種練習,把家人說的話記下來,這是和家長共同的學習,學會傾聽大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