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鳳英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評價,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進行的一種重要活動,它通常用來判定學生學習諸方面的價值大小和水平高低,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的形成性評價,則起到及時調節(jié),補償學生學習不足的作用,因而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評價過程,基于這一認識,我在日常的數(shù)學教學中,在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全過程評價上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是我的幾點具體做法:
一、評價要抓住學生的心理,恰如其分地進行鼓勵和表揚。
要消化知識,首先要有良好的食欲去攝取它們,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絕大多數(shù)對學習是有愿望的,他們往往被新穎的學習生活和學習內容所吸引,但是這種愿望興趣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保持下來的。究其原因,恐怕與其缺乏成功的體驗和缺乏學習的內部動力密切相關,形成性評價的出發(fā)點就是揚長避短,即:既要尋找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又要及時補償學生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實施鼓勵性評價,為學生不斷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通過教師的幫助,讓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逐步達到學生自己發(fā)揮潛能,追求成功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地對學生提出積極的期望和要求,實施目標引導,改善學生心態(tài),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心理和學習的內部動力機制作為教育目標,通過鼓勵和表揚,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信心、學習的主動性和持久性。
“十個手指有長短”,學生本身的智力水平,理解接受能力,記憶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等各不相同,各人的數(shù)學活動水平層次也就不同。我們在進行數(shù)學教學時,必須根據(jù)學生的“數(shù)學現(xiàn)實”和認識水平來教學和評價,也就是在教學中,教師應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盡量揣摩學生的認識過程,顧及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基礎。評價時要體諒學生的學習困難,肯定他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也就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也應不同,讓他們各得其所,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切忌輕率地給學習落后的學生下結論,簡單地評價他的能力有問題。另外,教師在評價時最好不要贊賞學生的智能,使學生以為成績來于自己的智能。因而不愿意繼續(xù)努力去克服困難,教師尤其應贊賞學生學習時所付出的努力,學生在遇到挫折時,使之覺得是因為自己未盡全力,下次一定要更努力,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心和不斷自我完善的心理素質。
二、評價要向個體,多層次,多角度進行
評價應成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一種教育方式,而不是制造等級的方式。在考試中我們往往看到這種現(xiàn)象:基本概念得分易,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卻不強。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道理很簡單:基本概念必考,必須學,動手操作不考,不必教。曠日持久,學生怎能不脫離實際,高分低能呢。因此,在評價內容上要科學、全面地對學生能力進行評價,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分”與“能”對應,知識、能力、情感有機統(tǒng)一。
如在數(shù)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時,我們對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可只要求他能正確列式,計算,完成基本任務即可;對中等學生來說,還要求其明白算理,能簡單表述;對認知水平較高的學生,則還可以進行把試題改寫成文字題和改編成較復雜應用題訓練。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數(shù)學水平上得到一定的鍛煉和提高。評價的角度也多種多樣,可對學生的智力、技能、情感意志等諸方面進行評價。
在進行以上這些評價時,教師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要以縱向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每個學生,而不是時時將他與其他學生作橫向比較,以免直接或間接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二是評價內容越具體越好,學生如果在某一點上得到肯定評價,有利于他由某一點的肯定評價循序漸進走向全面肯定評價,使學生在不斷地被肯定中學習能力得到全方位發(fā)展;三是這樣的評價要具有相對模糊性,既肯定相對的進步或優(yōu)點,同時又提出努力的目標,而不是“揭學生的短”。
三、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形成性評價的具體操作方法
根據(jù)評價的功能,我們看重在“小”字上下功夫。教師只有善于捕捉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并有詳細的記載,才能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成績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因此,我設計了學生數(shù)學學習評價記載表。
1、學生課堂表現(xiàn)記載表(占評價的50%)
主要記載課堂上學生個體的計算分析能力、操作能力、特別表現(xiàn)(富有個性,獨特見解,合作競爭意識)等三個方面的情況。只要誰課上專心聽講,積極發(fā)言,老師就會對他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見解,出色的操作等給予“很好”這一評價詞。那么,這個學生課上就可以自己到講臺前記載表上劃上一筆,同學們對此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課堂上呈現(xiàn)出以往沒有過的活躍氣氛,大家都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對一些后進生實行“暫不打分”,“舍得送分”,最后只看課堂應答的次數(shù);對于一些特優(yōu)的表現(xiàn),實行“突破滿分”。
2、平時練習情況記載(占評價的50%)
平時的作業(yè)能較系統(tǒng)比較全面地衡量學生的素質,能把學習態(tài)度和作業(yè)質量相結合,把學習與行為習慣相結合。平時作業(yè)主要分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階段練習這三項。課堂練習主要指拆演、草稿本、練習冊等。家庭作業(yè)只完成教科書上的題目,不再另布置,減輕課后負擔,給學生充足的可自由支配的休閑時間;階段練習是指以往每次的單元測試、期中測試、期末測試,把每次的測試當練習,可以一張試卷分幾次完成,可以有目的地選擇完成,也可以不做。三項成績并不是每項都記,也不是每次都記,而是隨機抽取某一次的某一項,一學期下來共記載20次左右。這張記載表不由教師完成,而是發(fā)給各個組組長,由組長登記,這樣的公開、公正性,可使學生隨時都能了解自己的作業(yè)情況,從而對自己的學生充滿自信,學有所得。
通過以上的評價過程,教學中學生不僅能爭先恐后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且有的學生能夠向老師提出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學習過程主動、活潑,作業(yè),練習、考試成績明顯提高,既減輕了負擔,有提高了學習質量,尤其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獲得較快的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我想,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首先應該記住這一段話,因為教育首先是一種保護,要保護好學生幼小的心靈里迸發(fā)出的每一點火花,即使是異想天開,也不要簡單的加以否定和斥責,這是我們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