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豪
站在街道上,眼前的人來來往往,喧囂,卻了無生機,我一度覺得生活正在離我遠去。然而,當我放下手頭的一切,靜下心來,慢慢傾聽世界,我發(fā)現(xiàn),有微妙的變化正在發(fā)生……
聽雨
我渴望有一場雨潤澤這土地,也潤澤我疲倦的靈魂,雨就淅淅瀝瀝地來了。在烏云密布的那一霎那,我聽見了萬物的呼聲與歡愉,細如銀絲的小雨不留一點聲響,漸漸洗亮了房頂上的層層瓦片,凈化了我日漸冗雜的心神。屋檐上的雨滴每隔幾秒就滴落下來,在嗒嗒的雨滴聲里,我記起了童年。
小時候,在這樣的雨里,我會穿著蓑衣斗笠在山里的小路上玩,或者幫媽媽干點農(nóng)活。山里的雨總是很清新,在云霧繚繞里,我看不清遠處的小橋流水人家,樹葉上有雨滴掉落在斗笠上,濺起的水花格外清晰,“滴答滴答”,聲音侵入耳朵,讓我在夢里也能感受到它的晶瑩。
雨勢漸漸加大,我想起了一首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多少個雨夜,多少個春秋,多少纏綿的情愁,似乎都在雨聲中得到了釋然。
聽曲
一場雨,將世間萬物凈化得如溪泉般清明透亮。出門前,我戴上耳機,點下手機播放鍵,一個清亮的女聲開始在我耳邊吟唱《春江花月夜》。
歌聲飄渺,我仿佛來到張若虛的身邊?!敖魍疝D(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美景我此時雖然沒見到,但隨著歌聲,我好像正置身于富于生機、空靈幽美的月夜,望月問月,與詩人探討哲思,共同明月千里寄相思。
摘下耳機,來到分叉路口,耳邊再次回響起剛才的音樂,“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心中的迷霧仿佛正在消散,我加快了前進的腳步。
聽啼
抵達醫(yī)院門口,我奔上樓去,坐在走廊里的椅子上等待,內(nèi)心忐忑不安。想起“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我漸漸平靜下來,開始漫長的等待。
終于,隨著一聲響亮的嬰啼,外甥女順利出生了,她咿呀咿呀的哭聲奏響在我的心頭,宛如天籟之音。我迫不及待地來到產(chǎn)房門口,嬰兒哭聲漸漸停下,她正在使用輔氧器進行呼吸,黑黑的小臉蛋上透著紅潤的光澤。
這一聲啼哭,也許就是生命的意義。我的雙眸在一瞬間發(fā)脹,原來生活并未遠去。
(指導老師:姚雪琴鳳達茜)
【點評】
文章采用小標題組合式行文,從三個維度表現(xiàn)“傾聽”的意義。本文妙在,寫聽“雨”、聽“曲”、聽“啼”,都不囿于事、物的表面,能將筆觸更進一層:雨聲勾起童年記憶,凈化冗雜心神;曲聲讓“我”似置身一色江天,撥開內(nèi)心迷霧;嬰兒啼聲讓人為新生感極而泣,重思生命意義。這給寫作者們很好的啟示:挖掘蘊藏事、物背后的情與理,文章內(nèi)涵會更豐厚,可讀性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