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子墨
每次看到我寫東西,我的朋友都會說:“你怎么又在寫悲??!就不能寫點皆大歡喜的故事嗎?”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手自己就寫出來了?!庇只蛘呖吹轿以诳礀|西,他們會說:“你怎么只看喜???”我也不假思索地回答:“生活已經(jīng)夠苦了。”所以,在這里,關(guān)于讀或者寫悲劇,我想談?wù)勎业囊恍┢娴睦斫狻?/p>
悲劇的界定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關(guān)于劃分悲劇與喜劇的界限。悲劇的官方定義就是描寫主角與占優(yōu)勢的力量之間沖突的發(fā)展,最后達到悲慘的或災(zāi)禍性的結(jié)局。悲劇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悲劇概念是戲劇的主要類型之一。而悲劇發(fā)展至今也逐漸衍生出別的意味。故事,小說,乃至人生,都有悲劇結(jié)尾。以下我討論的都是廣義上的悲劇。
先前的我看來,只要有主要角色重傷或者死亡,或者是有一個慘烈的結(jié)局,就足夠讓我哭天搶地大喊:“命! 這不公平的命!”由于我的成長或者是眼界的擴展,看的多了,閾值提高了。那些為了角色,僅為了賺眼淚而死或者是刻意去堆砌要素的悲劇在我心中只能算作末流。
上個學期末看的莎士比亞版本的《李爾王》放在當時的悲劇創(chuàng)作來說確實是突破,主角的悲劇是他個人造成的,而非神或者是預(yù)言之類的超自然力量造成的。但是以我看來,它或許并不能算完全的悲劇。它的結(jié)局仍然有些落入俗套。所有的壞人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包括主角李爾。李爾因為盲信自己對權(quán)力的掌控最后被權(quán)力所殺,他的長女和次女為了得到土地勾心斗角,最后也因為情愛自相殘殺,愛德蒙玩弄人心卻在公正的決斗中死去。這個結(jié)局甚至可以稱得上大快人心,因而失去了一些悲劇色彩。由此觀之,對于判斷它是否是一個悲劇的標準,我更看重結(jié)局。但是,也需聯(lián)系上下文來看。比如一個簡單的無人生還(或者是只有主角活著)的結(jié)局,也會因為前因后果而不同。好比說如果他們相信,死亡是甜蜜的,那么走入死亡對他們來說甚至算是一件幸事。又或者結(jié)局是好的,主角終于成了他想要成為的人,但是他付出了無數(shù)的代價。在跨過重重困難后他感到無盡的疲憊,只想回老家種地過平靜的生活?;蛘呤侨缭敢詢?shù)卣旧狭烁呶唬瑓s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身不由己。這,真的可以算一個好結(jié)局嗎?
“然后呢?”
“這就是騎士?你贏得了什么? 你又得到了什么?”
“財富、榮譽、家族的復(fù)興,但少了什么?對,少了什么……”
沒有過多的思考時間,就仿佛響應(yīng)這片歡呼聲似的,少女還是高高地舉起了劍。只有手臂上傳來的疼痛足以蓋過喜悅。
以上選段取自一個結(jié)局皆大歡喜的故事,但是在故事的最后,主角取得了艱難的勝利,可是她卻陷入了對自身目的的質(zhì)疑,她也對這個娛樂至上的環(huán)境發(fā)出了質(zhì)疑。我這么做是正確的嗎? 我以這個方式復(fù)興家族是正確的嗎? 可是沒有時間給她思考,她只能順著觀眾的期待,順著娛樂至死的潮流的期待舉起劍?!跋矂〉膬?nèi)核是悲劇?!边@個故事很好地闡釋了這個觀點。如果我們往深處思考,主角為什么要以獲得一個比賽的冠軍來實現(xiàn)家族的復(fù)興? 為什么不能參政,為什么不能從商? 因為他們就是在娛樂至上的環(huán)境被培養(yǎng)的,他們的思想就是只有通過比賽才能出人頭地。但這何嘗不是無奈之舉?商業(yè)被各個行業(yè)龍頭壟斷,政府被資本操控腐爛不堪,她又能往哪里去? 但她是幸運的,她達到了她的目標,她成功獲得了冠軍。
所以,由此可見,悲喜劇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界線。
悲劇的表達
興許是受中國人骨子里的含蓄的影響,我不喜歡那種直接被血淋淋地剖開的悲劇,我更看重感情的藏而不露。就好比一具尸體被車裂,我看到心里可能只有震撼。由此,對我而言,悲劇的選材和表現(xiàn)方式就顯得重要。
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雇酢返谋磉_方式就尤為精妙。如果從讀者的上帝視角來看,無論是從被拋棄還是注定殺父娶母,俄狄浦斯的一生無疑是悲劇的。但如果要是從最開始的那個預(yù)言開始起,那么要敘述長度是一個人生的悲劇又未免過于冗長。所以,索福克勒斯極為高明地選擇了從尋找災(zāi)厄原因的那四十天開始敘述。那時一切步入正軌,俄狄浦斯本以為已經(jīng)掙脫了既定的命運。隨著先王之死的真相不斷抽絲剝繭,命運如期而至。當初撿到嬰孩的牧羊人的話應(yīng)驗了預(yù)言,想要安慰丈夫的皇后說出的往事卻再一次把俄狄浦斯推到了他的命運上。他本人在位時是一個行事無可指摘的明君,他的人民也紛紛表示他們并不在意他的所作所為,并懇請俄狄浦斯留下來。但是他刺瞎了自己的眼睛,他不肯原諒自己。仍然從容地,與死神并肩走向了流放之路。
但是,我同樣也不喜歡《沃倫姆德的薄暮》那種太陽照常升起的無力感。我們總是去追逐那些我們沒有的東西,我們也不愿面對我們不喜歡的東西,比如失敗,比如一事無成。我們總是默契地回避房間里的大象,然而悲劇是高聲大喊:“大象就在那里!”悲劇把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不愿面對的東西展出來,演繹出來,讓我們不得不直視內(nèi)心的暗面,讓社會不得不面對它的病入膏肓?!独顮柾酢分运愕蒙贤黄浦鳎褪撬B神或者命運的外衣都舍去不要,直接點出李爾的悲劇是他咎由自取。這個階段,莎士比亞更關(guān)注人性、道德和哲理的思辨。他借《李爾王》表達了他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抨擊了當時英國的封建階級腐敗不堪,諷刺了當時的惡德惡行。
這或許也是為什么我不喜歡看悲劇故事。我更喜歡愛與希望的冒險,而并非絕望的悲劇。并且還有一個個人的原因,我很容易被悲劇的文字,悲劇情節(jié)的表達所感染。無論是《印斯茅斯之影》的瘋狂還是《閃靈》的偏執(zhí)都能讓我的心情在閱讀過程中隨之起伏?!渡┳印吩诘谋瘋嘘┤欢沟慕Y(jié)局甚至讓我陷入了“我是誰,我在哪,宇宙的終極意義是什么”的疑惑。
我不喜歡看悲劇卻喜歡寫悲劇,或許是覺得看別人像自己一樣對悲劇哭哭笑笑很爽吧!
悲劇的設(shè)置
在切入正題之前,我想說我為什么會開始想寫東西。其實就是想要被看到,想要我的腦洞我的故事被記住。所以,我會想什么樣的故事會讓別人印象更深刻。當我小時候給別人講故事的時候,當別人催促我“然后呢”“為什么要這樣”我就知道這個故事是成功的了。所以,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引發(fā)讀者的思考,這樣可以讓他們對我的故事印象更加深刻。然后我又想到白月光與朱砂痣所展示出缺憾的魅力,正所謂“悲劇的美學”。在我看來《莎樂美》的求不得,就在此列。我們做出選擇后往往又會后悔并且開始拷問自己“要是我”“早知道”“如果我”。相對而言,皆大歡喜的故事卻容易消失在我的記憶里,比如那些童話故事,結(jié)局可以歸納總結(jié)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悲劇的遺憾給人帶來沖擊確實足以讓人印象深刻,所以我會不知不覺地把筆下的故事歪向悲劇。
好,言歸正傳。
我承認,我是俗人,我最喜歡看那種希望被打破的悲劇。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真的說過這句話。
上面兩部分或許都偏向悲劇的閱讀,這個部分就偏向我是怎么構(gòu)思一個悲劇的。首先,因為我個人的喜好,在構(gòu)思悲劇的時候首先會想怎么先營造希望。在希望的襯托下,悲劇的絕望就會更加凸顯。請容許我再次引用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雇酢愤@個例子。俄狄浦斯一開始是對命運嗤之以鼻的。一個似是而非的預(yù)言給他帶來了無妄之災(zāi),喪失了王儲的尊貴身份。但是他通過他的智慧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謎題,得到了人民的推舉成為下一任王。就在一切欣欣向榮之時,俄狄浦斯好像已經(jīng)突破了命運的桎梏,情勢卻急轉(zhuǎn)直下,瘟疫和饑荒降臨到了忒拜城。先知揭示出那個預(yù)言,他再一次墮入絕望中。但是這一次,他再也沒有反抗的機會。
如果一個悲劇只有恐懼、絕望、悲傷,那么它只能算上黑深殘(網(wǎng)絡(luò)流行語,既黑暗、深刻、殘酷三個詞語的縮寫),如果讓他們看到一線希望,無論是它是真是假,那么人性的光輝就會迸發(fā)出來,他們會前仆后繼,會奮不顧身,哪怕摔得粉身碎骨。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同樣,設(shè)置希望也可以增加悲劇發(fā)生的合理性。當然,仔細思考,如果你去做一件事完全沒有正反饋,全是負面感受,要是我就干一半跑路了。就算是虔誠的殉道者,或者是狂信者,面前也有個“道”的追求。如果主角都跑路不干了,那還有什么悲劇呢? 沒錯我要再偏題一下,東野圭吾的一部小說簡直不合常理,主角的朋友毀了他的人生,又打碎了主角人生走向正軌的希望整整四次。主角每次都是在懷疑、半信半疑、信任、發(fā)現(xiàn)被騙的無能狂怒中度過,每次我都以為他會悔改會對這個朋友敬而遠之抱有希望,然而每次我的希望也被主角打破??赐赀@一本書后我就陷入了思考,大致為“我絕對不要變成這樣”和“要是我沒看過這本書就好了”。也許,這就是東野圭吾寫這本書的目的吧。再次言歸正傳,希望就像是吊在拉磨的驢頭上的胡蘿卜,是讓陷入困難的主角們不斷前進,不斷克服困難的動機。哪怕它是虛假的。
寫悲劇和閱讀悲劇都需要勇氣,面對困難的勇氣,面對自我的勇氣,逆流而上的勇氣。我可以把它寫出來,卻少了幾分面對的勇氣,希望經(jīng)過時光的磨礪,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悲劇都能泰然處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