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蘭蘭
解題技巧
人物傳記,是用形象化的語言記述人物生活經歷、精神風貌及其歷史背景的一種敘事性文體。
閱讀人物傳記,首先要梳理人物的生平經歷,了解人物的故事,感受人物的形象;其次,從不同角度概括作品的寫作特點;最后,深究作品反映的時代精神和給予讀者的思考和啟示??疾樾问饺缦拢?/p>
一、結合文本分析傳主的人物形象
該題要求學生抓住人物主要形象特點,凸顯人性光芒;用具體的詞語概括,措辭精準,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避免點與點之間的重復。
二、作品如何塑造傳主的人物形象
人物傳記中,為使人物鮮明、生動和立體,一般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段。正面描寫如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等;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而是通過與人物相關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刻畫,如用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來烘托人物形象。
三、分析人物傳記的寫作特點
這一問法比較寬泛,一般來說,關乎作品特點的且有明顯說服力的特點都可取。為順利答題,需要積累一定的答題技巧,但在答題時,還須結合具體文本進行具體分析,不可全盤照抄??梢詮囊韵陆嵌冉獯穑簜饔浀倪x材應具有典型性,且做到詳略得當;表達方式,或長于記敘,或注重抒情;語言特色,或含蓄淡雅,或簡潔凝練,或豪放飄逸等;表現(xiàn)手法,或對比襯托,或欲揚先抑等;其他方面,諸如引用詩詞,引用故事等。
四、探究傳主的時代精神和對讀者的啟示
探究一般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內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傳主的價值取向和時代精神就像一束光,指引著后來人。同學們在仰望的同時,也要思考它與當下的關聯(lián)。由他人到自己,由思想到行動,由前人到后人,這就是人物傳記的價值和力量。
模擬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題。
周有光的傳奇人生
周有光年輕時的經歷并不算順利,甚至有一種隱隱的“錯位”:大學畢業(yè),本可以和其他同學一樣去當外交官,他卻選擇了學經濟;圣約翰大學、光華大學的畢北生都到美國留學,可他由于經濟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學跟隨著名經濟學家河上肇學經濟,河上肇卻被捕入獄,周有光只好專攻日語;本來可以在海外享受優(yōu)裕的生活,他卻毅然選擇了回國;本來研究經濟已經有所成就,他卻被指定研究語言。
面對這樣的“錯位”人生,他卻很坦然:“人生很難按照你的計劃進行,因為歷史的浪潮把你的計劃幾乎都打破了?!?/p>
1955年,時任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參加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會議結束后,組織通知他到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而早在1920年,周有光就參加過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運動,這一運動當時還受到蘇聯(lián)支持。
于是周有光扔下經濟學,半路出家一頭扎進語言學中。改行之后的周有光負責擬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該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布。而這段“改行”的經歷,用他自己的話說是 “既來之,則安之”?!耙嬲男?,就要深入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研究。一直到今天,我都沒有離開這個機構?!?/p>
“有人曾給我們講笑話:你們太笨了,26個字母干三年?!敝苡泄饣叵肫疬@段往事仍不忘調侃,但他認為,“這三年時間花得還是很值得。”“事實上,直到今天還有人在提意見,而他們提的意見我們都研究過,幾乎沒有新的意見,今天就得到了這么點安慰。”1958年,周有光開始在北京大學和人民大學講授漢字改革課程,講義《漢字改革概論》也于1961年出版。
周有光曾有“周百科”的外號,拜其連襟沈從文所賜。1980年開始,他成為翻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美聯(lián)合編審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中方三委員之一。談到當年翻譯的細節(jié)時,周有光稱:“我們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由于當時國內購買力很差,就壓縮成10本,稱為《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此后,周有光又曾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社科部分總編委。
80歲時,周有光決定讓生命重新開始,他把80歲當作0歲。92歲那年,他收到一張賀卡,上面寫著:祝賀12歲的老爺爺新春快樂!提起這事,老先生樂不可支。
“開闊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歷史眼光”,這是后輩學者對周有光的評價。當世界各地出現(xiàn)了“漢語熱”時,一些人推斷21世紀將是漢語的世紀,周有光保持了相當?shù)睦潇o:“漢語的國際地位,應當作恰如其分地正確估計。漢語的國際性最弱,這是很多中國人不愿意承認的,但是,不承認并不能改變事實。要想改變事實,只有改變漢語本身,提高漢語的規(guī)范化水平?!?/p>
他的專業(yè)研究因年老體衰告一段落,但他并未停止思考,更未放棄一名知識分子對社會的責任。他在桑榆晚年再揚帆,開辟新領域——研究社會現(xiàn)實問題,撰寫有關文化、歷史方面的文章。晚年的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歲新稿》《朝聞道集》等數(shù)部新作。周有光曾在紀念自己華誕的座談會上通過視頻向大家問好。他在視頻中說到讀書,稱“讀書要和生活發(fā)生關系,如果讀了書不能立言,就白讀了”。在旁人眼中,老人依然在與時俱進。雖然處于高齡卻天天上網,喜歡接觸電腦,對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也有自己的看法。
(有刪動)
相關鏈接:
周有光(1906-2017),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蘇常州,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因主持制定《漢語拼音方案》而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百度百科)
1.分析周有光先生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為人物傳記,本文引用了周有光先生的很多話語,請結合文本概述這樣表達的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題。
我小時候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我把精力轉移到憑智力取勝的活動中去,這使我從小養(yǎng)成一種極強烈的爭強好勝的性格。
我的父母并沒有教過我們下圍棋,但我們經常看他們下棋,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看會了。大概是在我9歲時,我和弟弟繼波便常常學著大人的樣子下起來。那段時期,我下圍棋已經達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
我10歲的時候,當時文化宮有一個少年圍棋訓練班,張福田先生在那里當輔導員。張先生是當時的棋壇名手,他在圍棋教學上頗有獨到之處,不僅是我,北京現(xiàn)在的高手程曉流、譚炎午、吳玉林等,也都多多少少地受過他的教益。
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我在日本參加了一個世界橋牌綜合錦標賽的選拔賽,賽后喝酒時,沈君山說起橋牌的事,我一聽橋牌就來了勁兒,借著酒興跟他們猛吹我們是如何如何拿到冠軍的。這時我最崇敬的老一輩棋手吳清源先生冷不丁給我來了一句“搏二兔,不得一兔”,意思是批評我在橋牌上花費的精力太多,勢必會影響圍棋。我口若懸河,正說在興頭上,一下子就呆了。我當時確實狼狽至極,著實讓吳清源先生給教育了一下。
在青少年時期,我從來沒敢想過將來自己能成為一位全國冠軍,因為我覺得那些冠軍們都是才華出眾、高不可攀的人物。但自從參加集訓隊之后,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已把奪取全國冠軍當成了“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對局勝率的提高,這一愿望也越來越強烈。1975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全運會恰好給我提供了機會。
當時輿論界一致認為,冠軍將在陳祖德和我之間產生,但一想到要和他進行一番生死搏斗,我就有些心驚膽戰(zhàn)。陳祖德曾三次榮獲全國冠軍,又是第一個戰(zhàn)勝日本九段的中國棋手,1974年我就慘敗在他的手下。陳祖德在棋盤上那種咄咄逼人的威勢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沒有和他比賽過,根本無法想象。
這和一年前的情景是多么相似?。∠氲酱?,我悚然一驚,去年那令人痛苦的一幕還會再次上演嗎?我馬上鼓勵自己:“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币荒陙淼目嗑毑痪褪菫榱诉@一天嗎?即使輸了也要拼得“壯烈”一些。這樣一想,我的心平靜了下來。
9月24日,景山公園的圍棋比賽大廳里,坐在我對面的陳祖德久久地注視著棋枰,然后輕輕地撳下按鈕,使比賽計時鐘停止了走動——這是棋手認輸?shù)谋硎尽N腋械揭还煽裣驳臒崃餮杆俚赜康缴眢w的各個部分。由于激動,當我在裁判員遞過來的對局記錄上簽名時,我的手顫抖得無法把字寫工整。離座之際,連腿都發(fā)軟了,這是我在爭奪全運會冠軍征途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后來,我又戰(zhàn)勝趙之云、王汝南,以十四連勝的戰(zhàn)績獲得了第三屆全運會圍棋比賽的冠軍,此為我獲得的諸多冠軍中的第一個冠軍頭銜。獲得冠軍,當然高興萬分,然而奪取冠軍的艱難征途使我深深感到自身棋藝未精,只是運氣好而已。
(選自《聶衛(wèi)平:圍棋人生》,有刪改)
作為人物傳記,本文在寫作上具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