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審美層次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在這種形勢下,文化館基于群眾文化視域開展有關音樂的普及和推廣活動,就顯得十分必要且有意義。以當前階段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現狀為基礎,以新形勢下的推廣新要求為方向,以解決普及推廣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目標,探究更加有效的普及推廣路徑,這對我國群眾文化事業(yè)的建設發(fā)展以及群眾文化音樂的普及推廣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诖?,本文從資金投入、政策傾向、社區(qū)參與、群眾滿意四個方面梳理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現狀,從創(chuàng)作取材、表達方式、宣傳形式、推廣目標、成效評價等五個層面總結普及推廣的新要求,進而針對普及推廣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展開分析,并以解決問題、提升效能為導向探究基于加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加強新興平臺應用、減少城鄉(xiāng)差距、建立考核評價體系的新路徑。
二、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現狀
當前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資金投入增加,文化館建設發(fā)展迅猛
隨著近年來各地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地方財政收入的增加,使各地對文化事業(yè)的投入進一步增加?;谖幕^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便擁有了更多的文化傳播“陣地”和基礎保障設施設備。[1]
(二)政策傾斜明顯,促使群眾文化進一步繁榮
近年來,各地為了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群眾文化視域下的音樂作為媒介,先后出臺了不少鼓勵挖掘弘揚群眾文化、支持開展普及推廣的有關政策。這些政策在相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讓許多文化愛好者、音樂創(chuàng)作者積極互動起來,形成了較好的音樂普及推廣環(huán)境和氛圍。
(三)與基層單位合作,引導和組織群眾積極參與
文化館的人力物力以及影響范圍是有限的,因而向群眾開展音樂普及推廣需要與基層單位合作,發(fā)揮基層單位的信息傳播和人員組織優(yōu)勢。通過文化館與社區(qū)單位之間的協同合作,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宣傳和音樂活動等,快速引入各個社區(qū),并以社區(qū)為渠道,逐漸走進千家萬戶。
(四)公益服務性質明顯,群眾滿意度高
文化館開展音樂普及推廣屬于公益性行為,不設門檻,不向群眾收取費用。廣大群眾在參與過程中,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滿足了一部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故而對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能夠使廣大群眾表示滿意和支持。[2]
三、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問題
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在文化館、基層社區(qū)單位以及廣大群眾廣大協力組織參與下,發(fā)展形勢較好。[3]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其音樂的普及推廣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專業(yè)人才不足致使后繼推廣乏力、新興平臺應用不足普及深度不夠理想、城鄉(xiāng)推廣差異明顯鄉(xiāng)村普及難度較高、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信息反饋不足等層面。[4]
(一)專業(yè)人才不足致使后繼推廣乏力
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需要一些專業(yè)性強、綜合素質較高、新興多媒體平臺應用嫻熟、普及推廣思路新穎的青年人才加入,才能有助于文化事業(yè)的拓展和傳承。但是截至目前,文化館的編制人員數量十分有限,甚至有部分崗位人員是從其他部門調入,職工工作思路比較傳統,音樂普及推廣的工作經驗受原崗位影響也較為缺乏,再加之對青年人才的引進力度不足,致使文化館的專業(yè)人才數量長期處于低位,群眾文化音樂的普及和推廣也出現了后繼乏力的窘況。
(二)新興平臺應用不足,普及范圍不夠理想
近年來,智能手機短視頻平臺獲得了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群體的喜愛。許多行業(yè)通過短視頻平臺進行宣傳營銷,許多官方媒體也在探索嘗試使用短視頻平臺發(fā)布官方信息和引導社會輿論。在短視頻平臺廣受大眾喜歡的同時,文化館群眾文化視域下,基于短視頻平臺開展普及推廣的措施卻寥寥無幾,因而各地文化館在這方面呈現出對新興短視頻平臺應用不足的態(tài)勢,也致使群眾文化音樂的普及范圍不夠理想。[5]
(三)城鄉(xiāng)推廣差異明顯,鄉(xiāng)村普及難度較高
群眾文化事業(yè)的普及推廣,不能把城市和鄉(xiāng)村分割開,只有統籌兼顧,實現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的共同普及,才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推廣。但是,各地文化館一般均位于城市,再加之文化館人員數量有限,對于鄉(xiāng)村的群眾文化音樂取材、創(chuàng)作以及宣傳、普及和推廣等,顯得“鞭長莫及”。遂而導致文化館群眾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城市“熱”、鄉(xiāng)村“冷”,城鄉(xiāng)推廣差異明顯。但是由于鄉(xiāng)村居民分散,要實現鄉(xiāng)村的群眾文化音樂普及推廣,對文化館而言難度較高。
(四)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信息反饋不足
當前階段,關于文化館基于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和推廣,還沒有形成一種有效的信息反饋與考核評價機制。音樂普及推廣的效果大多只能從一些活動舉辦的規(guī)模和結果進行整體性的評價,然而在組織整體性評價時,無論是活動的組織者,還是活動的參與者,都本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態(tài)原則進行評價,這樣做雖然促進了普及推廣活動的開展,但是對音樂普及推廣的效果評價依舊缺乏科學性與客觀度。[6]
四、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的原則
當前,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要求音樂創(chuàng)作的題材要貼近群眾生活、音樂表達的方式要豐富多樣、音樂宣傳的形式要與時俱進、音樂普及與推廣的目標要分階段實施、音樂普及推廣的成效要科學評價等。
(一)音樂創(chuàng)作的題材要貼近群眾生活
群眾文化音樂創(chuàng)作只有取材貼近群眾生活,才不會讓群眾感覺到“空、虛、遠”,才能真正獲得群眾的喜愛,并實現普及推廣。因此,在音樂普及推廣的過程中,音樂創(chuàng)作人員首先要在音樂的創(chuàng)作取材方面,根據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特點,根據群眾對社會的認識和期盼,根據群眾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充分挖掘身邊故事,以接地氣的質樸歌詞、催人奮進的歡快音調傳遞正能量,堅定群眾對工作、對生活、對未來的信心,只有這樣的音樂,才能被廣大群眾所接受、所喜愛,并實現最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廣。
(二)音樂表達的方式要豐富多樣
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其推廣普及的對象是廣大群眾,由于群眾年齡結構不同、職業(yè)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學歷認知不同,也就導致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業(yè)、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學歷認知的群眾對音樂的喜好也不同。要實現普及推廣,其關鍵就是要豐富音樂表達的形式,美聲、說唱、純音樂等,都是音樂表達形式,針對不同群體,開展豐富多樣的音樂形式,才能有助于在公眾中實現普及。
(三)音樂宣傳的形式要與時俱進
由于群眾日常普遍忙于學習、工作,故而導致群眾在閑暇時過于依賴手機、掌上電腦等數碼產品。近年來不同年齡階段手機“低頭族”的出現也是群眾既忙于日常、又渴望文化精神滿足的一種直接體現。鑒于此,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需要根據群眾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便利性需求,采取一些與時俱進的宣傳形式,方便群眾對音樂信息的獲取,才能有助于相關音樂普及推廣。
(四)音樂普及推廣的目標要分階段實施
任何音樂的普及推廣都是一項系統工程,都存在一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面一般都要經歷探索嘗試階段、大力實踐階段、調整完善階段、蓬勃發(fā)展階段等。但是由于國內各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一,受區(qū)位因素、經濟發(fā)展差異因素影響,各地文化館的建設基礎、建設層次、建設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需要各地文化館結合自身的實際,分階段設置合理的普及推廣目標,并根據這些階段性目標實施一些適宜的普及推廣措施,才能實現對自身資源和優(yōu)勢的把握運用,才能有利于各地文化館群眾文化音樂的普及和推廣。
(五)音樂普及推廣的成效要科學評價
文化館基于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除了文化館作為參與主體要活躍起來之外,文化館就音樂普及推廣的做法,還要接受反饋信息和科學的考核評價。只有通過信息反饋,才能了解群眾“買不買賬、滿不滿意”,只有通過科學的考核評價,才能一方面對普及推廣“不足之處”進行糾偏,另一方面對普及推廣“好的做法”加以拓展弘揚,并從宏觀和細節(jié)等層面對文化館的音樂普及推廣工作進行考核,從而避免文化館群眾文化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工作流于程序、流于形式。
五、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路徑
要進一步提升群眾文化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效能,需要根據有關問題從人才培養(yǎng)、新興平臺應用、減少城鄉(xiāng)差距、建立考核評價機制等層面下功夫。
(一)加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
加強人才培養(yǎng),為文化館進行音樂普及推廣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一是適度增加文化館有關崗位的編制數量,通過編內公招提升對大學畢業(yè)生的吸引力;二是鑒于音樂有關專業(yè)人才比較稀缺,在開展公招時可適度放寬一些招聘條件,比如年齡、是否為應屆畢業(yè)生等;三是適度增加一些培訓經費投入,讓參與音樂普及工作的人員能夠定期接受一些專業(yè)化的學習培訓,提升有關業(yè)務能力。
(二)加強新興平臺應用
加強新興平臺應用,主要是順應潮流,與時俱進,根據社會大眾對接收形式的喜好開展普及推廣。比如在目前階段就可以大膽嘗試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另外,文化館還可以與地方電視臺、已開通短視頻平臺的相關部門合作,借助一些官方機構的短視頻賬號進行線上普及推廣,以增強人們對群眾文化視域下音樂的認知體驗。[7]
(三)協同基層單位減少城鄉(xiāng)普及差距
針對文化館受人力、物力限制,在鄉(xiāng)村進行普及推廣“鞭長莫及”的現象,可以利用組織協同,加強文化館與鄉(xiāng)村基層單位之間的聯系,使得鄉(xiāng)村地區(qū)的音樂取材、創(chuàng)作、宣傳和推廣,借助鄉(xiāng)村基層單位進行活動開展,從而逐漸縮小城鄉(xiāng)之間普及推廣的差距。
(四)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通過實地調研,從文化館職員、社會群眾、社區(qū)工作人員、鄉(xiāng)村群眾中隨機選擇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業(yè)、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員開展問卷調查,根據訪談和問卷調查的結果確立影響群眾文化音樂普及推廣的關鍵因素和指標,并根據這些指標建立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考核評價對文化館的普及推廣工作進行激勵或鞭策,以促進有關普及推廣工作的實施。[8]
六、結語
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公益性文化事業(yè),相關工作人員要明確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現狀,把握新形勢下的普及推廣新要求,分析新形勢下普及推廣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探究出一條基于加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加強新興平臺應用、協同基層單位減少城鄉(xiāng)差距、建立科學考核評價體系的效能提升路徑,從而為我國的公益文化事業(yè)建設和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瑩.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中文化館普及推廣音樂的策略[J].戲劇之家,2022(29):111-113.
[2]張穎.文化館群眾文化開展視域下的音樂普及推廣探究[J].戲劇之家,2021(29):84-85.
[3]馬飛.試談文化館如何做好群眾音樂文化的普及推廣[J].中國民族博覽,2022(10):115-117.
[4]楊曉宇.淺談文化館如何做好群眾舞蹈的普及推廣[J].中國民族博覽,2021(21):148-150.
[5]孫琴.文化館如何做好群眾音樂文化的普及推廣分析[J].戲劇之家,2020(18):90.
[6]羅智.文化館如何做好群眾音樂文化的普及推廣分析[J].黃河之聲,2019(24):144.
[7]舒天吉.試談文化館如何做好群眾音樂文化的普及推廣[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16):98+100.
[8]田軍.試談文化館如何做好群眾音樂文化的普及推廣[J].中國文藝家,2020(03):288.
(作者簡介:王榮生,男,本科,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文化館,中級,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