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華
摘 要 杉木是我國重要的造林樹種之一,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森林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好杉木良種選育和高效培育工作,可以提高杉木種植效能,優(yōu)化杉木造林。為進一步促進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杉木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全州縣咸水林場為例,從選種、育種、種子采集、種子處理、整地、施肥、移植7方面論述了杉木良種選育技術,從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3方面論述高效培育技術。
關鍵詞 杉木;良種選育;高效培育;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全州縣咸水林場
中圖分類號:F326.2;S72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8.020
杉木,又名沙木、沙樹等,為松杉目,杉科喬木,高達30.0 m,胸徑為2.5~3.0 m;樹皮灰褐色;冬芽近圓形,雄球花圓錐狀,雌球花單生,球果卵圓形,長2.5~5.0 cm,徑3~4 cm。杉木是我國重要的造林樹種之一,因其生長速度快、木材質量好、用途廣泛而備受青睞。選擇適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以下簡稱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生長的杉木品種,通過良種選育與高效培育技術手段提高杉木品質和產量,對推動林業(yè)經濟發(fā)展、實現生態(tài)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 全州縣咸水林場杉木種植現狀
全州縣咸水林場位于廣西桂林市咸水縣322國道東50 m,林場占地面積580.85 hm2,主要種植樹木有杉木、松木、楠木、馬褂木、槐樹、香樟等,其中杉木種植面積最大,達378.75 hm2,杉木種子園面積達98.67 hm2,杉木種質資源庫為4.2 hm2;火炬松種子園13.33 hm2,香樟種子園6.76 hm2。全州縣咸水林場于2009年被確定為國家杉木良種基地。
近年來,全州縣咸水林場在杉木種植培育方面不斷積累經驗,加大資源供給,強化杉木種植管理,實現了杉木營林造林高質量發(fā)展[1]。2017年以來,咸水林場共營造杉木林面積120.75 hm2,實現年均7.65%的杉木營林造林增長速度[2]。
為全面推動咸水林場杉木種植發(fā)展,咸水林場成立了國家杉木良種培育工作專班,抽調專業(yè)技術人員組成專班委員會,專門負責統(tǒng)籌推動林場杉木良種的選育、培育、育苗管理及田間生長管理。同時,咸水林場還劃出六大片區(qū)共13.45 hm2的土地用來開展多樣性杉木品種培育對比試驗,并將杉木和火炬松、馬褂木、香樟混交種植,形成了以杉木為主,火炬松、香樟、馬褂木混交種植的林分結構,有效實現了咸水林場混交人工林的發(fā)展[3]。此外,咸水林場還進一步加大了杉木造林優(yōu)良品種選擇和培育力度,通過引進廣西平南縣、賀州市等6個地區(qū)的杉木種源進行雜交,實現了杉木優(yōu)良品種的選育,使木材材積增益的增長速度達30.45%,遺傳增益也同比提高了15.67%。目前,咸水林場采取的實生苗造林和無性系苗造林,分別是以融安縣西山林場、武宣縣六峰山林場、玉林市六萬林場等地區(qū)的杉木樹種為基礎,逐漸培育、選育出具有優(yōu)質種質基因的杉木品種。且通過樹種更新,目前咸水林場林齡20年以上的杉木林面積已達13.45 hm2,林齡10年以上的杉木林面積已達28.75 hm2。
通過多元措施的綜合施策,咸水林場在杉木良種選育、育種、育苗和樹木種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推動了全州縣杉木林的高效種植。
2 杉木種植條件篩選
1)氣候條件。咸水林場通過多年數據積累,明確了杉木種植時的區(qū)域選擇要求。杉木種植區(qū)域海拔以300~1 100 m最佳,溫度需保持在15~25 ℃,年降水量控制在1 000~1 800 mm[4]。且杉木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對寒冷、干旱等氣候條件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選擇杉木品種時,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應性較強的品種[5]。咸水林場主要種植的杉木品種為柳杉、鐵杉。
2)土壤條件。杉木主根不明顯、穿透力較弱,側根生長旺盛,根系分布在淺層土壤中,以吸收土壤中的營養(yǎng)和水分。因此,應選擇土地平整、土壤松軟、pH值5.5~6.0、排水能力較強、土地肥沃的區(qū)域種植杉木,避免種植在鹽堿度較高的土壤中[6]。咸水林場金水村片區(qū)鹽堿度較高,pH值在6.5~7.0,該地區(qū)不適宜種植杉木[7]。
3 杉木良種選育技術
在杉木良種選育過程中,需根據樹種的生長狀況、抗性特征、生物環(huán)境適應性特征、質量控制特征、經濟效益特征等進行杉木育種的綜合決策[8]。
1)選種。保證杉木樹種具有抗逆性和可持續(xù)生長能力。多年來,咸水林場通過對杉木育種樹種、來源進行分析,綜合考量認為廣西融安縣西山林場、武宣縣六峰山林場、象州縣茶花山林場、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等林場所栽培的杉木品種抗逆性強,且通過近幾十年的多代迭系雜交育種,實現了優(yōu)良的性狀組合。目前,咸水林場采用種苗選育的杉木樹種已有3種,分別是高峰林場1號、武宣六峰山林場3號、融安西山林場2號。這些杉木品種經過三代雜交選育,在抗疫性、可持續(xù)生長性及經濟價值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表現。同時,咸水林場將自有杉木與所選定的外來杉木進行雜交,以實苗選種方式進行選種,實現了科學選種和選種的可持續(xù)性,使得所選出的杉木種類性能不斷優(yōu)化。
2)育種。咸水林場主要采用實生苗造林和無性系苗造林兩種育種方式。目前無性系苗造林育種方式占據了咸水林場杉木造林總面積的75%以上,達275 hm2。
3)種子采集。咸水林場在進行杉木良種育種過程中通常會提前收集杉木良種的種子資源。主要選擇樹齡16年以上的母樹采集種子,以提高杉木種子的成活率,采集時種子顏色需保持在青綠色或青綠轉黃褐色。種子采集完成后,需在30~35 ℃的溫度條件下,暴曬杉木種子2~3 d,從而確保種子自然脫落,完成種子提取。
4)種子處理。篩選和浸泡杉木種子,以去除不成熟的種子和雜質,并加速種子表面抑制劑的溶解,促進種子發(fā)芽。篩選和浸泡完成后,利用30%亞硫酸鐵50 mL,混合20~25 kg的杉木種子進行消毒殺菌,以確保種子健康,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提高種子抗性。
5)整地。選擇肥沃、排水性較好的土地進行種植非常重要,在選擇土地時要注意土壤的酸堿度、地質、水分等因素,以確保種植的效果。排水性較好的土地,能夠有效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土壤過于濕潤導致杉木生長緩慢、易患病蟲害等問題。平整土地可以使杉木的根系更加穩(wěn)定,避免因地勢高低不平而導致的水分無法均勻分布的問題,同時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有助于杉木的生長和發(fā)育。在進行種植之前,還需要利用生石灰進行土壤改良。生石灰可以有效調節(jié)土壤的酸堿度,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有助于杉木的生長和發(fā)育。改良方法為每667 m2噴淋生石灰1 000倍液4~6 kg。
6)播種。3月20日—4月5日進行播種,將處理好的杉木種子均勻撒在育苗基質上,并覆蓋一層薄土,種子播種密度為每10 m2播種200~300粒種子,播種深度為20~25 cm,同時需要確保種子發(fā)芽溫度在25 ℃左右。
7)施肥。在杉木種苗生長過程中,需適時噴施營養(yǎng)液以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養(yǎng)分需求。可根據杉木種苗不同的生長階段科學調整營養(yǎng)液配比,咸水林場通常選用以氮、磷、鉀等元素為主的復合肥料。生長初期使用m(N)∶m(P2O5)∶m(K2O)=10∶10∶10的復合肥,施肥量為1.0~1.5 kg·m-2,每隔25 d
施用1次,共施用2次。生長中后期可使用m(N)∶
m(P2O5)∶m(K2O)=15∶10∶20的復合肥,施肥量為1.0~1.5 kg·m-2,每隔25 d施用1次,共施用2次。
8)移植。當杉木種苗生長至2~3個月時,需進行移栽。移栽前需將苗木根系清除干凈,將苗木移植到新的育苗基質中。當杉木種苗長至10~12個月時,即可進行定植培育。在定植前,需對苗木進行整形修剪,保留主干,剪去枝條,使其呈現出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定植時需挖一個深度和寬度均為50 cm的種植穴,每1 hm2種植167株杉木,行距為2 m、株距為2 m,并施鈣鎂磷肥50 g·株-1作基肥。
4 高效培育技術
4.1 灌溉
灌溉是杉木生長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杉木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但過度灌溉會導致土壤水分含量過度飽和,造成根部缺氧,從而抑制杉木生長。因此,需科學掌握正確的杉木灌溉時間和方法。在灌溉水方面,需根據氣候和季節(jié)制定澆水計劃。在春、夏、秋季,每隔7~10 d澆水1次,冬季則適當減少澆水次數。對于新栽種的杉木,要在栽種后的第7~14 d內保持土壤濕潤,之后每隔3~4 d澆水1次。每次澆水都應保持土壤濕潤,但禁止過度澆水。
4.2 施肥
在施肥方面,需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施肥,每年施肥2~3次。在施肥前,應先進行土壤測試,以確定所需的養(yǎng)分類型和施肥量。不同的植物對養(yǎng)分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同地區(qū)的土壤養(yǎng)分情況也是不同的,如果不進行土壤測試,就很難確定所需的養(yǎng)分類型和施肥量,可能會導致營養(yǎng)過剩或不足的問題。咸水林場常選擇有機肥和化肥。有機肥為動植物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等經過發(fā)酵、腐熟而成的肥料,其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有機肥施用量為5 000~10 000 kg·hm-2。在化肥方面常使用氮、磷、鉀等化肥,施肥量應控制在700~1 000 kg·hm-2。杉木施肥的最佳時間是春季和秋季,此時杉木需充足的營養(yǎng)來支持生長發(fā)育和養(yǎng)分儲備。
4.3 病蟲害防治
杉木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防治也非常重要。杉木易受炭疽病、赤枯病、金龜子、杉梢小卷蛾等病蟲害影響,因此,在進行杉木的生長管理時,需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以保證杉木的健康生長。1)需要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比如,對于炭疽病,可以采用農藥噴灑、病株清除等方法進行防治;對于杉梢小卷蛾,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方法進行防治。2)對于杉木生長期間的病蟲害,應及時進行防治,避免病蟲害大面積侵染。在杉木的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發(fā)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過及時發(fā)現和處理,避免病蟲害的擴散,減少對杉木的損害。3)進行病蟲害防治時,應注意使用安全、環(huán)保的農藥,并遵循使用方法和使用量的要求,以避免對環(huán)境和人體造成不良影響。4)定期對杉木進行病蟲害檢查,以保證杉木健康生長。在杉木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定期對其進行病蟲害檢查,及時發(fā)現和處理病蟲害問題。同時,也需要定期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以保證杉木的健康生長。
如采用化學藥劑防治,需要根據病蟲害類型選擇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1)防治炭疽病時需使用50%波爾多液100倍液,每667 m2噴施50 kg,每隔7 d噴施1次,或噴施50%多菌靈200倍液,每667 m2噴施50 kg,每隔7~10 d噴施1次。2)防治赤枯病,需使用50%敵克松700倍液,每667 m2噴施40 kg,每隔10~15 d噴施1次,共噴施2次。3)防治金龜子,需用60%樂果乳油800倍液,每667 m2噴施30 kg,每隔15 d噴施1次,共噴施2次。
5 結語
杉木栽培管理是一個復雜而細致的過程,需確保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符合杉木生長特性,保證杉木樹種具有抗逆性和可持續(xù)生長能力,做好選種、育苗、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通過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措施,保證杉木健康生長和高產高效。
參考文獻:
[1] 陳代喜,吳友良,莫尚偉,等.廣西杉木良種選育現狀與對策[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0,24(1):1-5.
[2] 黃亮.杉木良種營造速生豐產林效益分析[J].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2(3):22-24.
[3] 裴馳,黃勇,陳琴,等.廣西杉木良種化的障礙因素及對策[J].廣西林業(yè)科學,2013,42(2):197-199.
[4] 魏陽瓊.杉木良種基地建設效益比較分析[J].新農村(黑龍江),2012(2):60-61.
[5] 黃淼中,黃菊勝,鐘暉苑,等.楓扦插育苗技術[J].北京農業(yè),2012(30):39.
[6] 黃開勇,陳代喜,郝海坤,等.杉木無性系對比測定與選擇[J].西南林學學報,2008,28(6):25-30.
[7] 歐陽磊,鄭仁華,翁玉榛,等.杉木優(yōu)良無性系組培快繁技術體系的建立[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7-51.
[8] 陳代喜.我國林木遺傳改良進展綜述[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1(S1):13-1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