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為滿足殘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一家購物平臺推出中國首個單只鞋銷售服務,第一次鞋子可以只買一只。其實,穿兩只鞋的人能想著只穿一只鞋的人也是文明的一種體現(xiàn)。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寫作指導
材料中的“穿兩只鞋的人”是多數(shù),是常態(tài),而“只穿一只鞋的人”是少數(shù),是特例。觀照現(xiàn)實,此類現(xiàn)象并不鮮見。電視播報,有口語,也有手語;運動賽事,有奧運會,也有殘奧會;市政設施,有通行臺階,也有無障礙通道;學校教育,有普通學校,也有特色教育學校;脫貧攻堅,有自摘“帽子”,也有托底救助。為此,學生需要對少數(shù)派與多數(shù)派、共同性與差異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等展開思辨。這對團隊的建設、政策的制定、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gòu)建,都有著很強的警示作用。
參考立意:
尊重個體差異,差別化對待特殊群體;維護社會公平,給每個人以權(quán)利和空間;對弱者的關注,是社會文明的標尺……一只鞋連起一片心
王玄嬌
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其經(jīng)濟發(fā)展的水平,還要看發(fā)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看人民的合法權(quán)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而“人民”這一概念是包括殘疾人的。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即便是擁有堅強意志、奪得殘奧會跳高冠軍的歸玉娜,面對失去的右腿,也曾被買鞋所困擾。既然殘疾人精神上的強大并不能改變物質(zhì)生活上的窘態(tài),那么社會就有必要給予其相應的關愛與扶助。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對殘疾人的尊重。而對于殘疾人的扶助政策,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跡可尋。從夏、商、周時期相關的典籍中可以查閱到減免殘疾人稅收的政策,如《周禮》中載:“以保息六養(yǎng)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yǎng)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福?!贝撕笾袊鴼v朝歷代都制定了優(yōu)恤殘疾人的相關政策。
目前,我國殘疾人總數(shù)超8500萬。令人欣慰的是,有關部門不僅看到了這一事實,關注到了其迫切需求,而且付諸了行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的同一天,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旗下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lián)合天貓及回力等7家品牌推出“一只鞋計劃”,以一雙鞋一半的價格,為殘障人士提供單只鞋銷售服務。
一只鞋,連起一片心。“一只鞋計劃”的推出,離不開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它正是“人間有殘,用愛圓滿”的最好印證。穿兩只鞋的人能想著只穿一只鞋的人,是社會文明的一種體現(xiàn)。我們所處的世界,處處都有缺憾,都有不完美,為此,我們要有體人之心、諒人之懷,要學著去向弱勢群體伸出援手,當我們這一雙雙援手連成一個個同心圓的時候,文明便表現(xiàn)出來了。這樣的鄭重承諾,表達的正是中國政府托底幫扶弱勢群體的堅定決心。
對弱者的關懷,是社會文明的標尺。“一只鞋計劃”只是一個開始,我們要接棒前行,將關愛的暖陽照到越來越多的弱者身上。也許,弱勢群體的權(quán)益得到切實保障的一天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gòu)建完成最后一塊拼圖的一天。
評點
文章立意高遠,層次清晰,說古論今,頗見功力。其亮點體現(xiàn)在“三度”:一是深度。能由愛心、仁政論及社會文明,識見不凡。二是厚度。能由必要性、歷史性論及現(xiàn)實性,尤其是《論語》《禮記》等經(jīng)典素材的援用,厚重大氣,有力地論述了對殘疾人的尊重、扶助源遠流長。三是高度。能由優(yōu)恤殘疾人、中國政府托底幫扶弱勢群體論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構(gòu)建,既有家國情懷,又有全球視野,“大我”手筆,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