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華民國南方政府實業(yè)政策研究

      2023-07-17 04:24:01王明前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實業(yè)農業(yè)

      摘 要:中華民國南方政府通過法律保障私人財產所有權。在此基礎上,南方政府主張由政府主導工業(yè)化進程,積極促進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隨著國民革命的興起,廣州國民政府在工商業(yè)領域開始貫徹“節(jié)制資本”內容,反帝色彩日益鮮明。在農業(yè)方面,南方政府在生產力領域獎勵墾荒,鼓勵農業(yè)技術改良,在生產關系領域則通過推行減租政策調整農村生產關系。

      關鍵詞:中華民國南方政府;實業(yè);工商業(yè);農業(yè)

      中圖分類號:F 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6883(2023)04-0037-08

      DOI:10.19986/j.cnki.1007-6883.2023.04.006

      中華民國南方政府,系指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由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系統(tǒng)建立的與北京政府對峙的6個政府,分別是南京臨時政府、護法軍政府、第二次護法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府大本營、廣州國民政府、武漢國民政府。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史稱南京臨時政府。同年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職,臨時政府終結。1917年9月1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海陸軍大元帥,成立護法軍政府。1918年5月21日,孫中山離開廣州前往上海,護法運動失敗。1920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tǒng),恢復廣州軍政府。1922年8月9日,孫中山離開廣州,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1923年2月,孫中山再次就任海陸軍大元帥,重組大元帥府。1925年7月1日,大元帥府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史稱廣州國民政府。1926年12月,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史稱武漢國民政府。1927年9月,武漢國民政府結束。

      目前學術界對中華民國南方政府實業(yè)政策的研究不僅相對薄弱,而且集中在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對其它政府時期的研究暫付闕如[1-2]。代表性觀點有張憲文、薛恒等主張的:“臨時政府的實業(yè)措施,多半是命令式或宣言式,缺乏系統(tǒng)、全面的實業(yè)政策和法規(guī),在鼓勵積極興辦實業(yè)的同時,提不出具體的保護性與獎勵性的政策法規(guī),減免厘稅的政策,多流于表面和形式,缺乏具體法規(guī)的配套與規(guī)范,這使得減輕工商業(yè)稅負的政策難以落實下去”[3]284。但是,臨時政府“作為革命政權,能代表廣大工商業(yè)者的利益,積極施行了一系列保護和促進實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和措施,反映了革命者們迫切希望發(fā)展中國經濟的愿望,其功績應該予以肯定”[3]293。

      筆者認為,對中華民國南方政府實業(yè)政策的研究仍有繼續(xù)深入的必要。首先,南方六個政府中的任何一個政府均缺乏與北京政府在同一專題背景下的比較研究基礎。所以,把六個南方政府作為一個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加以考察,具有絕對的學術必要性。其次,目前的研究對實業(yè)政策的評論失之泛泛,缺乏針對性,因此有綜合分析的必要。筆者不揣淺陋,以上述思路為線索,分宏觀政策、工商業(yè)政策、農業(yè)政策諸專題,全面考察從南京臨時政府到武漢國民政府歷次南方政府的實業(yè)政策,以期增加學術界對中華民國經濟史的學術認知。

      一、南方政府的宏觀實業(yè)政策

      中華民國南方政府系列,是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保護私人財產所有權,是發(fā)展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的前提。因此,南方政府通過一系列法律保障私人財產所有權。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內務部在1912年1月28日電稱:“凡在民國勢力范圍之人民,所有一切私產,均應歸人民享有”;“前為清政府官吏所得之私產,現(xiàn)無確實反對民國證據,已在民國保護之下者,應歸該私人享有”;“現(xiàn)雖為清政府官吏,其本人確無反對民國之實據,而其財產在民國勢力范圍下者,應歸民國政府保護,俟該本人投歸民國時,將其財產交該本人享有”。[4]1912年2月成立的回族聯(lián)合會章程規(guī)定:“本會成立后,創(chuàng)辦學堂,考驗實業(yè),振興工商,為禁治產者保護應享財產,為無能力者代表實在冤屈”[5]。

      大元帥府政府時期,1924年1月12日公布的《確定民業(yè)執(zhí)照條例》規(guī)定:“本條例以流通經濟,畫一契照為宗旨。凡屬民業(yè)均發(fā)給執(zhí)照管業(yè)”;“此項執(zhí)照,由財政廳專辦。省外各縣,由廳設局派員或委托縣公署辦理”;“凡領有此項執(zhí)照,即為確定民業(yè)之保證,準予永遠營業(yè),買賣不得作為官產、市產辦理”。[6]

      在確立和保護私人財產權的基礎上,南方政府根據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民生主義”的要求,一方面積極促進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主張由政府主導工業(yè)化進程。

      第二次護法軍政府時期,孫中山于1921年5月5日在就任大總統(tǒng)通電中表示:“重要經濟事業(yè),則由中央積極擔任。發(fā)展實業(yè),保護平民等,凡我中華民國之人民不使受生計壓迫之痛苦”[7]。

      大元帥府政府時期,1925年6月,國民黨實行三民主義宣言表示:“尤應極力發(fā)展國民經濟及一切生產力。政府已有決心于最短時期,實行清浚西江、東江河道,以免產業(yè)之損害;接筑廣潮鐵路,以謀交通之便利,尤銳意改良廣東絲業(yè),增加其產量,并提倡合作社,以杜絕外商之壟斷”[8]。

      廣州國民政府時期,1925年8月12日制定的《廣東省商務廳籌議商務行政計劃書》立足于廣東省情,規(guī)劃出一套完整的建設藍圖。該計劃書建議:糧食方面,“本省糧食以米為大宗,當時調查本省每日之需要約在一萬石以上,預計市面所存儲者,至夏歷六月底止,一個半月以內足敷供給。……最近暹羅華僑,亦擬集資設立公司,專運米石來粵接濟,業(yè)經本廳允予立案保護。蓋米價既平,而政府又保護其輸入,獎勸其來源,則本省民食自不致有匱乏之慮”。燃料方面,“以本市每日約需煤千余噸,預計市內存糧足敷一個月之用。若移緩就急,則本市附近尚有兩萬余噸煤,各土法開采之礦,尚積存一萬余噸……欲求經濟之獨立,惟有自行開采,以圖根本解決。查北江地利公司……現(xiàn)擬詳細調查以后,責令該公司增加資本,修整機器大舉開采”。絲業(yè)方面,“土絲為本省輸出大宗,每年進款達數千萬元……惟據稱洋商須開包檢定方能裝船起運。今為避免壟斷計,擬令其售定后,直接輸運出洋,萬不得已則運由中國口岸再行轉運”。國產商品保護方面,“為實現(xiàn)保護中國工廠出品起見:擬設立商品陳列所,先征集出品,分別陳列;擬續(xù)設商品展覽會,定期開會,比賽審查其優(yōu)劣,作改良之研究;提倡專利;獎勵發(fā)明;登記商標,以保其權利,促其精進?!斍敖洕^交之際,尚須由種種之應付,庶幾乘此機會,國貨得至暢銷,用途不至缺乏。從消極方面入手,如:必要品特許輸入,以資應用;購存品特許發(fā)賣,以保商本……從積極方面著想,如:減輕額外捐雜,減免一切捐,輕其成本;利便其運輸,溝通其匯兌;以擴充其銷路;提倡其仿制,宣傳其效用,獎勵其精進”。消費合作方面,“擬按照各國成法設立兩種制度:消費合作公司,除供給合作分子而外,兼營商業(yè),所得利益作為開支,余利仍為合作分子所得,參照有限公司組織;消費合作公會,完全供給合作分子,無營業(yè)性質,經費于貨物上公攤,酌加百分之幾,依團體之結合組織之”。[9]

      為配合現(xiàn)實政治斗爭的需要,特別是服務于省港大罷工反帝斗爭的要求,廣州國民政府于1926年2月27日頒布《廣東全省除盜安民委員會組織章程》,提出具有鮮明民族主義色彩的實業(yè)政策。該章程提出:“本會本人民與政府合作之宗旨,于最短期間籌劃妥善方法,清除省內盜匪,同時發(fā)展人民經濟,以清盜源”。其中,“人民委員會擔任計畫發(fā)展人民經濟事宜,免使人民因經濟困難流為盜賊”。委員會宣傳大綱表示:“土豪劣紳、官僚、資本家、買辦階級可稱是土匪的生殖器,也可稱為土匪的保護者。因為他們掠奪人民經濟直接和間接都是為土匪生產之機緣的”;“香港、澳門、廣州灣是帝國主義者經濟侵略的大本營,是廣東土匪之逋逃藪?!练藷o地可容和人民經濟發(fā)展兩件事同時實現(xiàn),一定要將香港、澳門、廣州灣收回,或封鎖他們,使化為荒島?,F(xiàn)在計劃開辟黃埔商埠,使一切工業(yè)商業(yè)品,不必靠香港、澳門、廣州灣為轉輸,就是要實現(xiàn)封建他們的計劃”。[10]

      為切實貫徹政府主導工業(yè)化的宗旨,歷次南方政府均設立政府職能部門,負責管理經濟建設事業(yè)。

      廣州國民政府時期,1925年7月17日公布的《廣東省商務廳組織法》規(guī)定:商務廳“受省政府之指揮、監(jiān)督,掌理廣東全省地方商務行政,提倡礦業(yè)、農產、森林、墾殖、漁牧、絲茶暨工業(yè)制造各事業(yè),并監(jiān)督農商等實業(yè)團體”。其中第一科分掌:“關于調劑金融事項”“關于調節(jié)物價及出產銷場事項”“關于商品原料輸出入及國際貿易事項”“關于改良各種生產出品及選擇試驗動植物種子及預防災害病蟲等項”。第二科分掌:“關于工商出品之考核及賽會陳列事項”“關于保護商業(yè)事項”。[11]1926年5月24日公布的《廣東省政府實業(yè)廳組織法(草案)》規(guī)定:實業(yè)廳“受省政府之指揮監(jiān)督,掌理廣東全省農工商礦等實業(yè)行政事務”。其中第一科分掌“關于工商業(yè)保護、監(jiān)督、獎勵,及改良推廣事項”“關于官辦工商業(yè)管理事項”“關于工廠交易所監(jiān)督、取締及檢查事項”“關于各種公司注冊立案事項”“關于商標特許及專賣事項”“關于國際貿易事項”“關于調節(jié)物價及出產銷場事項”。第二科分掌“關于農林牧漁保護監(jiān)督獎勵及改良提倡事項”“關于農產物、蠶、蜂養(yǎng)育事項”“關于農田、官荒處理事項”“關于籌設林、水產試驗傳習場所、動植物園、農產陳列所事項”。第三科分掌“關于礦業(yè)提倡獎勵及監(jiān)督事項”“關于礦權特許及撤銷事項”“關于礦稅核定征收事項”“關于礦業(yè)及地質調查事項”“關于官營煉廠事項”。[12]1926年7月7日,廣東省政府省務會議呈報國民政府:“擬規(guī)復權度檢定,設局專司,定名為廣東實業(yè)廳權度檢定局……并將全省地方酌分繁簡劃分為十三區(qū),每區(qū)設一分局……此項設局經費,擬在檢定權度收入項下酌提四成指撥支銷,其余六成解交政府”。[13]

      武漢國民政府時期,1927年4月27日公布的《戰(zhàn)時經濟委員會組織條例》規(guī)定:“戰(zhàn)時經濟委員會由國民政府特派五人組織之,由委員互推一人為常務委員”;“戰(zhàn)時經濟委員會之職責,在采取必要的經濟方法,以促進革命軍作戰(zhàn)之勝利”。[14]1927年7月6日公布的《國民政府實業(yè)部組織法》規(guī)定:“實業(yè)部直隸于國民政府,管轄全國農工商水利森林墾殖漁牧等實業(yè),及其設計、組織、管理并監(jiān)督、指導等項”。其中農林處職掌“關于農林漁牧之設計、保護、監(jiān)督及獎勵事項”“關于農林漁牧之試驗改良、推廣、指導及選種事項”“關于農林漁牧之產物整理、改進、制造及消費事項”。工商處職掌“關于工商業(yè)之保護、監(jiān)督及改良推廣事項”“關于國營工商業(yè)之管理事項”“關于工商業(yè)之調查及商品陳列、檢查、試驗事項”“關于發(fā)展國際貿易及保護華僑工商事項”“關于商埠之開辟及計劃事項”“關于調節(jié)物價及出產銷場事項”“關于經營監(jiān)督指導及調劑農、工、商業(yè)、金融事項”。[15]

      二、南方政府的工商業(yè)政策

      (一)南方政府的工業(yè)促進政策

      南方政府在性質上屬于地方政府,雖然缺乏中央集權的權威,但是仍然以自身有限的力量大力推進中國的工業(yè)化,以期為中國現(xiàn)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次護法軍政府解體后,軍政府領導人之一唐繼堯于1918年12月14日在《中國永久和平意見書》中提出:“地方交通以不妨礙國家軌道為限,省政府有建筑之權,其國家劃定鐵道線路未能克期竣工時,各省得呈明中央集款建筑……專以鐵道支線、電報支線為限,則于鐵路干線、電報干線……于一定限度內,宜許地方有建筑之權,俟中央政府財力充裕時,仍可收歸國有?!_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全國路礦事業(yè),以不損害中國主權為限”[16]。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唐繼堯的設想,這一全方位的工業(yè)化和對外開放事業(yè),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主動承擔本應當由中央政府承擔的職責,這展現(xiàn)了該政府遠大的政治抱負。

      大元帥府政府以一省之力對抗北京政府,而且始終財政窘迫,但是仍然推出其工業(yè)化計劃。1923年9月24日,大本營建設廳長林森向大元帥上呈《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章程規(guī)定:“關于工藝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發(fā)明或改良或應用外國成法制造物品著有成績者,得按照本章程呈請獎勵”;“享有獎勵權者,以中國人民為限”。獎勵范圍包括:“凡關于工藝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發(fā)明或改良者,得呈請專利,其年限定為三年、五年二種,由建設部核準”;“凡應用外國成法制造物品著有成績者,呈請給予褒狀”[17]。

      廣州國民政府也積極推進工業(yè)化,以交通業(yè)為優(yōu)先發(fā)展方向。1925年8月1日,國民政府監(jiān)察委員會就職宣言稱:“交通為國民經濟之樞紐,以便利迅速為其特效,而便利迅速與否,則依其營業(yè)管理狀況有無進步為斷?!时驹弘S時調查其營業(yè)狀況之外,更嚴密監(jiān)察各交通機關所用之材料有無浪費及浮報之情弊,以期收交通迅速之效”。[18]廣州國民政府通過吸引民間資本部分解決資金不足問題。1926年6月4日,廣東建設廳長孫科呈報國民政府:“已議決由政府與人民合組黃埔商埠公司,股額定為毫洋二千萬元,政府擔任籌議一千萬元,人民集股一千萬元”。[19]

      (二)南方政府促進商業(yè)的政策

      中國早期工業(yè)化,由輕工業(yè)和商業(yè)入手是其基本路徑。民族資本主要投資于這兩個領域。南方政府因此對商業(yè)資本的經營給予特別關注。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于1912年3月7日由政府主導成立興業(yè)貿易株式會社,其社章程規(guī)定:“興業(yè)貿易株式會社承中華民國政府之特許,經營軍械事業(yè)”;“受中華民國政府之特別保護”;“各種貨物,由外洋采辦來華,倘有不能報關逕入者,由中華民國政府保護進口”[20]。

      政府還出面為商業(yè)界解決資本阻滯問題。據上海源豐潤經理陳董呈文:“商業(yè)摧殘亦關大局,滬市寢盛時,錢莊票號一百數十家,今只強存二十余家,官設之錢局銀行亦復毀傷窒礙,同病相憐,其他事業(yè)之狀況,可想而知?!笤铺煸?,俟滬關交存領事公會之源豐潤押產移還接收之日,除核抵滬關押款外,懇將抵余產業(yè)發(fā)還清理,俾得早潤枯魚,重圖生計”。1912年3月2日,臨時大總統(tǒng)令財政總長陳錦濤:“該號經營三十余年,信用素著,一旦為市面牽累,以致輟業(yè)?!钔ㄉ探簧媸瓜蝾I事公會提取滬關交存之該號押產,候令財政部核辦可也”[21]。

      廣州國民政府時期,商業(yè)政策可在以下文告中窺見一斑。1926年9月7日,《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告全國人民書》宣布:“至其他各界,如商人經營大企業(yè)者,本政府亦擔任謀彼等之經濟發(fā)展,使國家財富亦得因而加增焉。欲達此目的,則調劑金融,實行統(tǒng)一各種幣制,改良交通,取消厘金,保護商業(yè)各事為首要之舉矣”。[22]

      隨著反帝日益成為基本國策,廣州國民政府的商業(yè)政策逐漸呈現(xiàn)出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為配合反帝經濟斗爭,廣東省政府于1925年9月4日向廣州國民政府提交《中華國貨促進會章程》請求批準。呈文稱:“排斥外貨之舉,往歲嘗試行之,卒以善后無方,成效莫睹。蓋我自海通以來,所有日常需要物品類多仰給外人,國人習于奢侈,安于故常,厭故喜新,已成慣性?!瓫r今世厲行帝國主義不止英、法、日三國為然,若抵制三國之貨物,而推銷他國之貨物,利權仍為外溢,于我國亦豈得耶。查我國經濟情形,向無詳明說明統(tǒng)計,但就歷年海關貿易以觀,輸入超過輸出,近且增至二三萬萬以上?!晕抑袊卮笪锊?,茍人人能知生利,則事事皆有可為。加以原料豐富,工金低廉,但求制造得宜,不患行銷無路。……用是合集同志,成立斯會,定名曰中華國貨促進會,積極的研究國貨之如何進行,消極的外貨之如何抵制……使國人日用必需品有充分之供給,恢復積極上之地位,抵制國際間之壓迫,促進國貨于外侮紛乘之際,運用資本于社會改造之中”。《中華國貨促進會章程》規(guī)定:“本會以本救國之精神,抵抗帝國主義之經濟侵略,促起國人振興國貨為宗旨”;“凡會員自入會日起,以后新買物品,應以國貨為主,務使外貨漸次絕跡于我國內,以符本會宗旨”;“凡有發(fā)明國產貨品,足與外貨抵抗者,得由本會用全體之力以維持之,并代呈政府獎勵,或請予免稅專利等事”[23]447-448。10月21日,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致函軍事委員會稱:“提倡國貨,實為今日急務,該會所請令行軍、政、學各機關,嗣后購置用物,以國貨為主,自應照行。除通令各行政機關外,相應函達貴會查照,并希轉飭各軍事機關一體遵照”。10月24日,廣東省政府復呈國民政府:“懇我政府分別令行所屬軍、政、警、學各公立機關,自后所有公用應行設置購用物品,概以國貨為主,刊牌懸掛以示不忘,務使多購一文國貨即國家多留一分元氣,用以表率民眾,以為各界之倡,亦為官民合作之實證也”。[23]445-449

      (三)國民革命興起后“節(jié)制資本”原則的貫徹

      隨著國民革命的興起,廣州國民政府在工商業(yè)領域開始貫徹“節(jié)制資本”精神。為此,政府專門明確“買辦”概念,以打擊依附于帝國主義勢力的買辦資產階級。

      1925年7月9日,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函令稱:“本會九十一次會議,汪委員臨時動議,請注重特別新興工業(yè),并不許現(xiàn)任買辦為行政官吏及各社團董事案。決議通過并請政府檢查各行政機關及社團”。[24]為避免誤傷民族資產階級,1925年8月5日,廖仲愷致函國民政府委員會議稱:“據廣東全省商會聯(lián)合會函稱:查買辦制度,雖始自西人,惟近今華人組織之船務、銀行、洋行多有買辦之設,原令只云現(xiàn)任買辦,未來悉系指廣義的中、西行號買辦而言,抑單指西行買辦而論……查買辦二字之解釋,系指廣義的中、西行號買辦,抑狹義的西行買辦,理合據情呈請察核”。[25]

      這一政策進一步擴展到整個商業(yè)領域。1926年1月18日通過的國民黨“二大”商民運動決議案指出:“商民中有不革命者,有可革命者”;“買辦商人、洋貨商人、中外合辦銀行商人”為不革命商人,而“中國銀行商人、土貨商人、小販商人”是可革命的商人。 因此,“商民運動之進行,對于此種不革命之商人,當揭發(fā)其勾結帝國主義者之事實”。對于可革命的商人,“當注意多引起其對于政治之斗爭,減少其對于經濟之斗爭,以打破商民在商言商,不問政治心理,并使彼從政治斗爭上所得之經驗,促其有與農工階級聯(lián)合戰(zhàn)線之覺悟”。決議案對舊式商會和新興工業(yè)資本家區(qū)別對待。對前者,“須由政府從新頒布適宜的商會組織法,以改善其組織,更嚴厲執(zhí)行本黨不許現(xiàn)在買辦為各社團董事之決議案,使一般之買辦階級不能借此種商會活動”。對后者,“宣傳帝國主義與軍閥壓迫,新興工業(yè)之事,并舉出本黨之收回關稅與裁厘等主張與彼輩利益之關系”。[26]487-488

      三、南方政府的農業(yè)政策

      南方政府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在農業(yè)生產力領域,南方政府發(fā)布一系列法令,獎勵墾荒,鼓勵農業(yè)技術改良。

      大元帥府政府時期,1923年11月26日公布的《國有荒地承墾條例》規(guī)定:“凡承領國有荒地開墾者,無論其為個人或為法人均認為承墾權者”;“非有中華民國國籍者,不得享有承墾權”;“承墾人提出呈請書,經該管官署核準后,須按照承墾地畝納銀一角,作為保證金”;“保證金得以公債票及國庫券繳納”;“承墾人受領承墾證書后,每年度之初,一月內須報告其成績于該管官署。如滿一年尚未從事堤渠疆里工程或開墾者,即撤銷其承墾權”;“承墾地之低價除認為有特別價值應公開投承外,分為五等:產草豐盛者為第一等,每畝一元五角;產草稀短者為第二等,每畝一元;樹林未盡伐除者為第三等,每畝七角;高低干濕不成片段者為第四等,每畝五角;斥鹵沙磧未產草之地為第五等,每畝三角”;“于竣墾年限內提前竣墾者,得優(yōu)減其地價:提前一年者,減百分之五;提前二年者,減百分之十;提前三年者,減百分之十五;提前四年者,減百分之二十;提前五年者,減百分之二十五;提前六年者,減百分之三十”;“竣墾地于竣墾一年后,按竣墾畝數一律照各該地之稅則升稅”。[27]

      廣州國民政府時期,1925年8月12日制定的《廣東省商務廳籌議商務行政計劃書》建議:“擬由本廳酌設農事試驗場實地實驗,以便隨時供獻國民作為改進之指導,一面并通飭各縣長、各農會,搜集農產物品,調查生產概況,定為每年舉行一次,以資比較而備研究”。[9]

      武漢國民政府時期,國民政府專門設立農政部,負責管理農業(yè)。1927年5月17日公布的《國民政府農政部組織條例》規(guī)定由農政部負責:“關于土地之收管及分配事項”“關于土地改良及水利事項”“關于農業(yè)技術改進事項”“關于雇農、佃農、小農等保護事項”“關于增進農村經濟,籌設農民銀行、合作社等事項”“關于農民失業(yè)救濟事項”。[28]

      其次,在生產關系領域,南方政府主要通過推行減租政策,調整農村生產關系,促進農業(yè)生產力提高和技術進步。

      1923年10月27日,廣東省財政廳長鄒魯向大元帥上呈《廣東田土業(yè)佃保證章程》。章程首先宣稱:“粵省田土多批給佃戶耕種,每有業(yè)主易批或佃戶踞耕等事,致起訴訟。推原其故,皆由租賃批約訂后,未得官廳保障所致。茲為保障農民承佃權利,及維持業(yè)主所有權之安全起見,特設本章程保證之”。章程規(guī)定:“凡租賃沙田、海田、潮田、山田、圍田、基塘、果園、葵園、曬地,以種植、畜牧、農產、水產等品者,不論向業(yè)主直接承佃或向批家間接轉租,皆由田土業(yè)佃保證局轉發(fā)執(zhí)照,以資保證”;“租項無論上期下期分年分季,佃戶須依批約繳交,不得拖欠霸租”;“佃戶承租田土除另有特約外,凡租期屆滿解約時,須將原址丘段畝數點還業(yè)主,不得轉移侵匿”;“業(yè)主非俟佃戶批租期滿,不得易佃及加租”;“批租期滿,由業(yè)主另定租項。招佃時,如原佃租價相等,應由原佃優(yōu)先批賃”;“執(zhí)照費以一次過為限,按照租額值百收三,業(yè)二佃一,分兩年繳納”。[29]這一法令表面上是明確業(yè)佃關系,并不明顯偏向業(yè)佃任何一方,但是客觀上有利于保障農民佃權,穩(wěn)定其經營權,為進一步減租做好準備。

      廣州國民政府時期,1926年1月18日,國民黨“二大”農民運動決議案提出:“為解決農民目前痛苦,共同的就是取締高利貸、高利押,廢除父債子還,取消舊租,取締買辦階級壟斷物價,取消一切苛細雜捐及額外征收;創(chuàng)辦農民銀行,創(chuàng)辦購買合作社,賤賣合作農業(yè)合作社;整頓水利,救濟災荒,改良農業(yè)”。雇農方面,“第一,應該增加工資;第二,應該要求減少工作時間;第三,應該改良待遇,至青年雇農及女雇工,應該工資待遇與成年平等”。佃農方面,“第一,應該廢除包農制;第二,應規(guī)定最高限度租額;……第四,應該取消押租額,與上期租,并一切租額外附加物品;第五,應該荒年免租,其生產費額并由地主補償;第六,應該禁止地主無故加租,無故換田,地主應納之錢糧稅捐,由地主繳納”。自耕農方面,“第一,應該取消田賦正額以外的加捐,及一切額外征收,嚴定田賦法定額;第二,應該制止預征錢糧;第三,應該取消無地錢糧,整理田土經界”。[26]483-484 1926年9月7日,《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告全國人民書》宣布:“為使吾國經濟,尤其是農業(yè)得以發(fā)展,本政府謹提出修改征稅法及取消額外征收二事,俾得實行,以蘇民困。同時本政府亦愿擔任保護綱領免受地主之壓迫”。[22]981

      武漢國民政府時期,1927年3月16日,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三次全會對農民宣言表示:“農民在政治爭斗勝利之后,經濟爭斗便隨著開始。農民經濟爭斗的意義,為反抗帝國主義、軍閥,特別是地主階級的剝削,本黨聯(lián)席會議議決政綱有如下數條:一、減輕佃農田租百分之二十五;二、禁止重利盤剝,年利不超過百分之二十;三、禁止上期租;四、禁止預征錢糧;五、禁止包佃制”。[30]總之,廣州和武漢國民政府的減租政策,有利于在減輕地主剝削的基礎上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客觀上有利于農業(yè)生產力發(fā)展和技術進步。

      綜上所述,中華民國南方政府通過一系列法律保障私人財產所有權。在此基礎上,南方政府根據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民生主義”的要求,一方面積極促進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主張由政府主導工業(yè)化進程。為切實貫徹政府主導工業(yè)化的宗旨,歷次南方政府均設立政府職能部門,負責管理經濟建設事業(yè)。隨著國民革命的興起,廣州國民政府在工商業(yè)領域開始貫徹“節(jié)制資本”的內容,反帝色彩日益鮮明。農業(yè)方面,南方政府促其發(fā)展的政策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在農業(yè)生產力領域,南方政府發(fā)布一系列法令,獎勵墾荒,鼓勵農業(yè)技術改良;另一方面,在生產關系領域,主要通過推行減租政策,調整農村生產關系。

      參考文獻:

      [1]賈暉.簡論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個人財產權的憲法保護[J].商業(yè)經濟,2006(12):104-108.

      [2]朱英.論南京臨時政府的經濟政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1):43-51+158.

      [3]張憲文,薛恒.共和肇始:南京臨時政府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內務部通飭保護人民財產文電(1912年1月28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二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14.

      [5]金峙生等組織回族聯(lián)合會請求立案呈內務部批(1912年2月)[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二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26.

      [6]大元帥訓令第19號(1924年1月12日)[M]//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選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297-298.

      [7]孫文宣言就任大總統(tǒng)通電(1921年5月5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23.

      [8]實行國民黨三民主義宣言(1925年6月)[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25.

      [9]廣東商務廳呈送商務行政計劃書函(1925年8月12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155-1160.

      [10]廣東全省除盜安民委員會檢送組織章程及秘書處細則請舉出代表函(1926年2月27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51-57.

      [11]國民政府公布廣東省政府商務廳組織法令(1925年7月17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100.

      [12]國民政府公布廣東省政府實業(yè)廳組織法令(1926年5月24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103-1105.

      [13]廣東省政府為劃一權度設局檢定等呈批(1926年7月)[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111.

      [14]國民政府秘書處抄送戰(zhàn)時經濟委員會組織條例函件(1927年4月27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127.

      [15]國民政府秘書處抄送實業(yè)部組織法函件(1927年7月6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128-1130.

      [16]唐繼堯關于召開和平會議地點電稿(1918年12月14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70.

      [17]大元帥指令第492號(1923年10月4日)[M]//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選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190.

      [18]國民政府監(jiān)察委員就職宣言(1925年8月1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42.

      [19]國民政府關于黃埔開港計劃令件(1926年2-10月)[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532.

      [20]臨時大總統(tǒng)批(1912年3月29日)附王敬祥等創(chuàng)辦興業(yè)貿易株式會社呈(1912年3月7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二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275.

      [21]臨時大總統(tǒng)關于處理前清滬道押產令(1912年2-3月)[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二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281-283.

      [22]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告全國人民書(1926年9月7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23]廣東省政府轉送中華國貨促進會請求立案呈暨國民政府批(1925年9-10月)[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24]國民黨中執(zhí)會關于不許現(xiàn)任買辦為行政官吏及各社團董事函令(1925年7月)[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26.

      [25]廖仲愷致國民政府委員會議呈(1925年8月)[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127.

      [26]國民黨“二大”會議關于商民運動決議案記錄(1926年1月18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27]大元帥指令第660號(1923年11月26日)[M]//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選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246-249.

      [28]國民政府秘書處抄送勞工部農政部組織條例函(1927年5月17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86.

      [29]大元帥指令第581號(1923年11月6日)[M]//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選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233-234.

      [30]第二屆中執(zhí)會第三次全會對農民宣言(1927年3月16日)[M]//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397.

      A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Policies

      of the Southern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NG Ming-qian

      (School of Marxism,Xiamen University,Xiamen,F(xiàn)ujian,361005)

      Abstract:The Southern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guaranteed the ownership of private property through laws. On this basis, the Southern Government advocated the government-le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nd a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ndustry and commerce. With the rise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in Guangzhou began to implement “capital restraint”in the field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with increasingly clear anti-imperialism. In agriculture, the Southern Government rewarded land reclamation and encouraged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vity, while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it adjusted rural production relations by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rent reduction.

      Key words:Southern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dustry; industry and commerce; agriculture

      責任編輯 許小曉 石恩宇

      收稿日期:2021-08-19

      作者簡介:王明前(1971-),男,江蘇蘇州人,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實業(yè)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中牧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擦亮“國”字招牌 發(fā)揮農業(yè)領跑作用
      新農業(yè)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中牧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中牧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歐盟發(fā)布短期農業(yè)展望
      復盛實業(yè)(上海)有限公司
      紡織機械(2020年1期)2020-05-20 13:29:10
      平和县| 合水县| 青神县| 韶山市| 苍南县| 汪清县| 星子县| 昌邑市| 吉安市| 桃园市| 桦南县| 鄂温| 饶河县| 饶阳县| 孝昌县| 凤翔县| 兴和县| 专栏| 丽江市| 仁寿县| 乌拉特后旗| 关岭| 稷山县| 长宁区| 乌苏市| 谢通门县| 万全县| 互助| 汝南县| 渭南市| 皮山县| 开鲁县| 青海省| 萨迦县| 德安县| 乌审旗| 南江县| 仪陇县| 保康县| 海伦市|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