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霞 高達維
關鍵詞:生命教育;表達性藝術療法;積極心理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21-0040-03
【活動理念】
本課借助表達性藝術療法,旨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珍愛生命、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zhì)。活動的設計靈感來自劉玄佛老師發(fā)表在其公眾號上的文章《秋葉的重生》。在劉老師的教學設計中,學生用10分鐘搜尋落葉,用20分鐘完成作品,用10分鐘組內(nèi)分享,剩下的時間全班分享。本課調(diào)整了時間的分配,準備好落葉讓學生在室內(nèi)完成搜尋的任務,將課堂重點放在展示和分享上,交流與分享的問題也針對初一學生進行了重新設計。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生命具有可塑性。
2.情感目標:體驗生命蛻變的欣喜,感受充滿希望和愉悅的重生之旅,凝聚心理能量。
3.行為目標:懂得珍愛生命,在身處逆境時,能像重塑落葉一樣重塑自己。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學會綻放屬于自己的生命精彩。
難點:體驗到生命是一個不斷成長、接受挑戰(zhàn)的過程,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活動準備】
每人一片落葉,心理筆記本,彩筆,貼紙,剪刀,透明膠或固體膠。
【活動對象】
初一年級學生
【活動時長】
45分鐘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遇見”一片葉子
活動規(guī)則: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盒落葉。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些落葉,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片落葉,并思考你為什么選擇這片落葉,而不是其他落葉。如果有不止一個同學想選這片落葉,那么請“伯樂”們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來確定誰將擁有這片落葉。不管是否拿到心儀的落葉,都請為自己拿到的落葉找到被選中的理由。用時兩分鐘。
師: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的落葉,并說說為什么選中這片落葉。
生1:遇見就是“上上葉”。
生2:因為這片葉子不僅顏色很好看,而且上面還有一塊傷疤,仿佛久經(jīng)沙場的戰(zhàn)士。
生3:它很普通、很平凡,但我喜歡。
生4:它長得像愛心的樣子,為了遇見我,它都變黃了。
師小結:原本可能化作春泥的落葉,因為與你們“相遇”,有了不一樣的意義。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要“遇見”這片落葉,還要改變這片落葉的生命軌跡,讓這片落葉“重生”。
二、主體活動:落葉的“重生”
師:給同學們10分鐘時間剪剪、貼貼和畫畫。完成后,給自己的作品取名,并附上一段文字說明,可以是創(chuàng)作的緣由、故事或者詩句。
學生作品分享:
作品一:《蠟筆小新之大屁屁外星人》(見圖1)
學生們看了這幅作品后哄堂大笑。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幅作品很感興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緣由或者作品背后的故事好嗎?掌聲有請創(chuàng)作者來向我們介紹一下。
生5:我小時候因為屁股翹被嘲笑、歧視。我的作品表達的是不被嘲笑、歧視的愿望。
師:謝謝你愿意和我們分享這個小故事。同學們,我們下次再遇到和他類似的同學該怎么做呢?
生6:不歧視、不嘲笑。
作品二:《落下》(見圖2)
生7:我的作品是立體的。這片葉子之前在樹上,喜歡飄著的感覺。配文是:落葉緩緩飄下,便引詩情到碧霄。
師:哇,這位同學非常體貼,能為這片落葉考慮,她的配文也充滿了詩意。
作品三:《我怎么飛起來了》(見圖3)
生8:我做的是蝴蝶,作品名稱是“我怎么飛起來了”,配文是:如果當葉子太辛苦了,那就當蝴蝶吧。
師:這只蝴蝶看著確實像要飛起來了呢,特別有創(chuàng)意。
作品四:《日落之樹》(見圖4)
生9:我的作品叫作“日落之樹”,配文:我想去海邊等日落,一棵樹陪著我。
師:看來你很會享受生活,感受著大自然的饋贈。
作品五:《一個騎魚的人》(見圖5)
生10:我的作品名為“一個騎魚的人”,配文:生活不用那么繁忙,偶爾休閑一下也是好的。
師:確實如此,同學們在繁忙的學習之余也記得享受偶爾的休閑時光哦。再次掌聲感謝以上同學的分享,讓我們看到了落葉“重生”之美。
三、交流與分享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落葉的“重生”之旅。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這片落葉,被選中的時候,你的心情如何?為什么?
生11:焦慮,因為怕被弄壞,希望對方不會嫌棄我的“洞傷”。
生12:好奇,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會有什么樣的經(jīng)歷。
生13:開心,因為終于有個家了。
生14:幸運,因為被選中、被喜歡。
生15:難過,因為離開了我周圍的小伙伴們。
師:哦,原來被選中的葉子有這么多不同的感受呀!那么請大家再看看自己的作品,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這片葉子,你會喜歡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嗎?為什么?
生16:喜歡,因為之前是沒人關心、想被關注,現(xiàn)在這個愿望實現(xiàn)了。
生17:喜歡,因為我喜歡體驗新事物。
生18:喜歡,因為我跨越了物種,變成水果了。
師:謝謝你們的分享,我想你們的葉子一定會像你們想的那樣喜歡現(xiàn)在的狀態(tài)。
四、總結與延伸
師:這節(jié)課我們“遇見”了一片落葉,改變了這片落葉的生命軌跡,讓它得以“重生”。在這個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或啟發(fā)?
生19: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創(chuàng)造美的雙手。
生20:當你被“伯樂”發(fā)現(xiàn)時,命運可能就不同了。
生21:感受到一絲快樂,讓學習壓力減輕了一點。
生22:要積極向上,不要放棄,和這片葉子一樣。
師總結:看來上完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有所感悟。生命就像你所選中的落葉一樣,獨一無二,盡管有不完美之處,但都有“重生”的機會。請大家學會當自己的“伯樂”,看見自己、愛自己,把自己變成自己最滿意的“作品”。
【活動反思】
本活動最初設計成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是讓學生到戶外尋找落葉,第二課時是創(chuàng)作與分享,后來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將兩個課時合并為一個課時。本課用游戲“‘遇見一片葉子”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認識到生命是獨一無二的。通過“落葉的‘重生”主題活動和“交流與分享”,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可塑性,體驗生命蛻變的欣喜,感受充滿希望和愉悅的“重生”之旅,凝聚心理能量。通過最后的總結與延伸,引導學生學會愛獨一無二的自己,嘗試在今后的生活中學會熱愛生命,在身處逆境時,能像重塑這片落葉一樣重塑自己。
本課借助表達性藝術療法,卸下了學生的防御心理,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在課上熱情高漲,分享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的思考和感受得以在創(chuàng)作中表達,作品也投射出了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享作品時,教師應妥善引導,保護學生不因被起哄而受到傷害;引導學生對他人作品持不評判的態(tài)度,用心傾聽作品背后的故事。此外,個別學生的作品透露著絕望的情緒,配文悲觀消極,教師在課后需要詳細了解情況,及時進行個體輔導。
參考文獻
[1]劉玄佛. 秋葉的重生[EB/OL]. 遇見Olivia公眾號,2019-11-24.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