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學拉力賽”2023年第三站讀者來信選登
本刊已增設網(wǎng)絡渠道選登讀者留言。本刊微信公眾號(ID:dangdaizazhi)將定期組織線上評刊,推動新媒體與紙刊的互動閱讀。留言一經(jīng)采用,均有稿酬及贈刊。我們期待讀者鮮活、中肯、豐富多元的短評。
讀者:王偉鋒
推薦長篇小說《窯變》為本期冠軍。巴爾扎克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在這部小說里,不僅能夠讀出一個家族曲折的發(fā)展史,也能領略鈞瓷的發(fā)展脈絡,家族史與鈞瓷史交相輝映。圍繞鈞瓷的復燒與研制,翟姓家族的人物命運浮浮沉沉,因鈞瓷而起起落落,既有讓人感佩的靈魂救贖與升華,也有令人嘆息的人性復雜與嬗變。更多的是前赴后繼,為重現(xiàn)鈞瓷的華彩窯變而經(jīng)歷的種種磨難與求索?!案G變”的不僅僅是鈞瓷,更是國人奮斗進取的民族精神,某種意義上說,“鈞魂”亦是國魂。重現(xiàn)鈞瓷工藝,亦是為國鑄魂。從技術到藝術,藝術上升為道,由此小說也完成了復雜的人性之窯變探索。
讀者:馬明高
推薦李清源長篇小說《窯變》為冠軍作品。小說開創(chuàng)了家族百年敘事文本的新結構布局,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要年紀事的結構方式,把重要的故事放在歷史上幾個特定的年份,又將其他時間發(fā)生的事情加以補敘、插敘,新穎別致。開頭結尾形成獨特而引人入勝的探究式大框架,中間將中華鈞瓷非遺文化匠人艱難創(chuàng)業(yè)、艱辛傳承的奇崛故事,置于清末、民國和新中國成立初再到改革開放等幾個大的歷史發(fā)展節(jié)點,敘寫得大起大落、有板有眼、慷慨激昂、驚心動魄。小說將革命與匠藝、傳奇與日常、大義與小智、大愛與小情等合情合理地熔鑄于一體,塑造出一系列性情獨特、性格鮮明、時代感鮮明的人物形象。語言古雅簡潔,文白相間,多副筆墨,詩意盎然,也是其文本一大特色,活潑蓬勃,文意綿長。
讀者:羅杰
讀完徐貴祥中篇《老街書樓》之后,我的情緒仿佛還被那永不消逝的馬蹄聲敲擊著,在心底蕩開一圈又一圈的漣漪。書是知識的載體,也是老街的孩子們通往外部廣闊天地的階梯,小小書樓,正因為承載著喜愛書籍與探索的孩子們夢想的重量而化成了老街的守護神,給了孩子們一個心靈的容身之所。在守護老街書樓的過程中,少年增長知識,心理世界日益成熟。他們無論走得多遠,總會記得老街書樓給他們的那份溫暖,總會記得喬主任、陶大伯、啟老師等人對于向上向善信念的那份堅守。
讀者:南天
《老街書樓》對于我們這些經(jīng)歷過1977、1978年高考者來說,格外親切。我們中很多人就像作品中描寫的孩子們那樣,千方百計找書讀。這部小說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幾個求知欲極強的孩子,他們對于外國文學的一知半解,對于跟大人周旋的經(jīng)驗,加之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描述,讓我感到那就是對我們這一代人的回顧!
讀者:周昕
《紙世界》講述了對紙的尋找、發(fā)現(xiàn)以及造紙的過程,蘊含著神秘的因素、對元藝術的探尋,也包含著再造一個世界的渴望與沖動。作者寫來迷離惝恍,頗具藝術神韻。當傳統(tǒng)祖?zhèn)鞯某垬I(yè)被現(xiàn)代機械化造紙所取代時,作者對手工抄紙匠越來越少、家族獨有的傳統(tǒng)技藝和紙料秘方都已失傳深感痛心,可他始終堅信紙
不會消亡,數(shù)字的虛擬代替不了紙的存在。
讀者:石磊
《動物癡人》用歡快脫俗的語言,講述了一眾打工男女和一只羊在北京郊區(qū)上演的人間悲喜劇。章節(jié)式的故事,醒目的事物,不論哪個故事段落都熱鬧生猛,引人入勝。動物世界,一切靠本能行事,可嘆的是我們?nèi)祟愐渤3H绱?。人的動物屬性在社會屬性的掩蓋下,表面無痕,但是一旦融入生活深處,則不時暴露。故事里的小人物,改變不了大環(huán)境,只能像動物一樣逐漸適應社會,但是他們依舊勇敢地去發(fā)現(xiàn)、尋找生活的美好與內(nèi)心的幸福。在這個故事里,不僅有突進的時代,還有個體的命運。
讀者:陳小乾
推薦《夜奔》為本期冠軍,看似冷酷的文字背面其實都是人間溫暖。小說寫癌癥患者的故事,妻子離去,留下兩個孩子,“我”每天和生活戰(zhàn)斗,卻身患重疾。被生活逼入死路的“我”應不應恨世界上傷害“我”的人和事?該不該干點以死相搏的惡事呢?答案怎樣都不為過。但是當“我”知道這一切惡果是由自己親手造成,“我”放棄報復,長途奔襲,連夜返回。小說最令人動容的是善最終戰(zhàn)勝了惡,而喚醒、阻止我作惡的,是一個和我毫無血緣關系的十一歲小姑娘,她喊“我”爸爸。一篇小說能讓讀者感動,這就是《夜奔》的魅力吧!
讀者:唐亮
當我讀到魏冶的小說《淵中》時,不由得感到很親切。因為他所寫的故事,我在小時候也聽說過,那時我隨父親下放到一個漁村,經(jīng)常聽說有關潛水打撈的事,也有“水鬼”的說法。不過,那時我還小,還不理解那種職業(yè)的人生體驗,更不理解從事這種職業(yè)的人的內(nèi)心世界。小說《淵中》彌補了我小時候聽到的故事所留下的空白,讓我了解了“水鬼”的心路歷程,特別是那種面對生與死的挑戰(zhàn),以及面對愛情、家庭、子女所產(chǎn)生的困惑、煩惱。現(xiàn)實中的煩惱讓主人公劉偉漢的情感趨于麻木,而潛水打撈的過程喚醒了他對生活的熱望,這給本來屬于死亡的“淵中”賦予了生命“蘇醒”的內(nèi)涵,尤為令人感動,也是該小說具有獨特意味的地方。
讀者:許亮
《朝圣》主要講述了“我”與同伴從南方來到北京闖蕩,一起追求理想的故事?!拔摇痹讵q豫之中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工作,最終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這篇文章很有現(xiàn)實意義,我們總要在生活和藝術之間做出選擇,而我們大部分的選擇都不盡如人意?,F(xiàn)實中的無奈與殘酷令我們疲憊不堪,而藝術的崇高又會讓我們覺得它離現(xiàn)實生活太遠,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要覺得后悔。每一次的選擇都是我們?nèi)松斨胁豢啥嗟玫臋C會,而當我們回過頭去看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選擇當中包含了我們整個青春。作者用“朝圣”作為題目,既是文中的“我”對藝術的態(tài)度,也是作者對整個青春的回望。
讀者:陳軍
丁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在蘇北下舍甸“插隊”六年的知識青年,曾經(jīng)是“我們的村莊”里的“勞動者和見證者”,經(jīng)過幾十年歲月磨洗,變身為“歷史的回望者”。可如今的下舍甸,原生態(tài)的風景畫、風俗畫和風情畫已隨風而逝,蟲鳴蛙跳只能從影視碟片里去諦聽了。先生所熟稔的那清冽小河流過的村莊,那土坯麥秸的草房子,那用圓木棍搭的沒有欄桿的木橋和橋上橋下的風景,那飯場上各家碗里的吃食,而今只能從英國女作家米特福德寫的《我們的村莊》里去感知,從魯本斯、蘭德的油畫里去觸摸了。這種難以言說的情感上的落差,先生有,作為讀者的我同樣有。感謝先生,為“我們的村莊”留下一幀幀“老照片”,也為歷史留下一份份“備忘錄”。
讀者:吳增堂
用筆觸追隨外公的人生?!拔摇备夤亓艘惶死霞?,意外發(fā)現(xiàn)了外公坎坷的愛情故事。這是我對程舒穎《小說二題》之一《追隨》的認知。外公從小跟著他姐姐長大,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姐姐給他找了一個對象,可是,外公卻在訂婚那天不辭而別,帶著姐姐不喜歡的一個女知青離家出走,在外漂泊了大半生。而姐姐在鄉(xiāng)鄰的白眼和指責中,委屈了自己的后半生。在小說中,作者以平靜的敘述,不枝不蔓,娓娓道來,層層剝繭一般,剝出了外公為什么到了暮年突然非要回老家看一看的心路歷程。這就是人生的滄桑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