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璐,史保中,孟曉峰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區(qū)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外科,河南 洛陽 471000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炎性細胞介導引發(fā)的慢性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與多發(fā)病,且易反復發(fā)作而形成重癥支氣管哮喘,該類型的患者經過大劑量激素吸入及口服治療后,病情仍得不到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死亡風險[1-2]。目前尚不能完全根治支氣管哮喘,臨床治療主要針對患者的癥狀進行對癥治療,如支氣管炎癥,氣道阻塞、采取擴張支氣管、抑制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對抗炎癥等[3-4]。目前治療重癥支氣管哮喘的藥物研究進展緩慢,因此探討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成為臨床呼吸內科醫(yī)師的重點研究方向。支氣管熱成形術在目前多國臨床重癥哮喘患者的治療中逐步開展,能早發(fā)現(xiàn)藥物治療的敏感性,且延緩患者的肺功能持續(xù)降低,安全性也得到認可[5-6]。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發(fā)病過程中氣道分泌物增加,官腔狹窄,因此可出現(xiàn)機體缺氧及酸中毒癥狀,高壓氧治療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水平,還能夠提高患者的代謝水平,增強機體免疫力[7]。因此,本研究探討高壓氧輔助支氣管熱成形術在重癥支氣管哮喘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免疫細胞的影響?,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10 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區(qū)醫(yī)院收治的86 例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高壓氧組,每組各43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9 例;年齡36~73 歲,平均年齡(45.66±2.65)歲;高壓氧組男23 例,女20 例;年齡32~75 歲,平均年齡(44.58±7.55)歲。兩組資料對比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納入標準: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8]的診斷標準;均有重度哮喘伴反復咳嗽,同時出現(xiàn)呼吸困難,呼吸頻率超過30次/min;伴大汗、焦慮不安;支氣管舒張試驗(+)者;未出現(xiàn)嚴重昏迷的患者。排除標準:近2 個月內發(fā)生呼吸道感染者;由肺部器質性病變、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哮喘者;合并其他過敏性疾??;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或休克;合并進行性呼吸性酸中毒;行麻醉或支氣管鏡檢查會增加風險的人群;進行操作前不能停止應用抗凝藥物或抗血小板藥物;無法配合或中途退出者;對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者。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感染、補液、平喘、鎮(zhèn)咳、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接受支氣管熱成形術治療,患者全身靜脈麻醉后,經口腔喉罩插入支氣管鏡到達肺葉(按照右肺下葉—左肺下葉—雙肺上葉的順序,分3次進行,每次間隔3周)的支氣管遠端,伸出加熱導管并接觸患者氣道壁后進行射頻治療,持續(xù)10 s,然后向近端移動5 mm 進行下一次燒灼,注意不要重復,直至支氣管鏡下可見的支氣管(直徑3~10 mm)均完成燒灼。高壓氧組患者在每個支氣管熱成形術的治療過程中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治療壓力為0.20 MPa,升壓20 min 后待氧艙內壓力穩(wěn)定后按照純氧30 min—空氣10 min—純氧30 min 的順序吸入,氧流量為4 L/min,1次/d,1個療程為7次,連續(xù)治療1個療程進行療效評估。
(1)評估療效:顯效為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及肺部鳴喘音基本消失;有效為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肺部鳴喘音減少;無效為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肺部鳴喘音加重惡化。(2)細胞免疫功能指標。兩組研究對象均于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eckman Coulter 公司))測定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3)肺功能和血氣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檢測FEV1、pH、FEF75%、PaO2、PaCO2、SaO2。(4)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處理10 min后取血清,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8(IL-8)、IL-17水平。(5)統(tǒng)計記錄患者出院后1個月復發(fā)患者例數(shù)。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高壓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CD3+、CD4+、CD4+/CD8+、CD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CD3+、CD4+、CD4+/CD8+均升高,且高壓氧組高于對照組,CD8+降低,且高壓氧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細胞免疫功能變化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細胞免疫功能變化情況(±s)
組別高壓氧組(n=43)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對照組(n=43)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CD3+(%)CD4+(%)CD8+(%)CD4+/CD8+55.47±4.22 63.57±3.42 9.779<0.05 35.56±5.26 48.46±4.74 11.947<0.05 25.22±4.34 20.68±0.76 6.757<0.05 1.41±0.36 2.26±0.29 12.263<0.05 54.42±4.28 60.98±4.29 7.099<0.05 35.49±8.24 43.86±3.24 6.199<0.05 25.25±5.36 22.73±4.72 2.314 0.023 1.41±0.35 1.89±0.28 7.022<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FEV1、pH、FEF75%、PaO2、PaCO2、Sa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pH、PaO2、SaO2均升高,F(xiàn)EF75%、PaCO2均降低,且高壓氧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情況(±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情況(±s)
注:1 mmHg=0.133 kPa。
組別高壓氧組(n=43)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對照組(n=43)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組別高壓氧組(n=43)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對照組(n=43)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FEV1(L)FEF75%(L/s)pH 1.08±0.39 2.59±0.32 19.628<0.05 2.36±0.35 1.25±0.21 17.833<0.05 7.16±0.21 7.44±0.19 6.483 0.023 1.06±0.42 2.43±0.38 15.861<0.05 PaO2(mmHg)2.33±0.41 1.55±0.32 9.834<0.05 PaCO2(mmHg)7.14±0.16 7.25±0.11 3.715<0.05 SaO2(%)56.25±5.45 83.56±5.52 23.086<0.05 69.52±5.12 36.45±6.28 26.763<0.05 75.13±4.62 85.13±3.69 11.090<0.05 55.96±6.12 75.23±6.15 14.564<0.05 68.45±5.12 46.52±4.18 21.757<0.05 74.16±5.56 82.46±3.59 8.224<0.05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IL-8、IL-17 水平均降低,且高壓氧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情況(±s)ng/L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情況(±s)ng/L
組別高壓氧組(n=43)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對照組(n=43)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IL-8 IL-17 236.56±34.12 125.46±23.15 17.669<0.05 325.46±23.15 129.46±25.15 37.600<0.05 226.45±35.84 169.45±21.42 8.952<0.05 339.45±31.52 185.46±21.36 26.520<0.05
出院后1個月內,對照組哮喘發(fā)作1次、2次及>2次的患者分別為5 例、3 例、2 例,總發(fā)生率為23.26%(10/43);高壓氧組哮喘發(fā)作1 次、2 次及>2 次的患者分別為2 例、2 例、1 例,總發(fā)生率為11.63%(5/4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全球范圍內因支氣管哮喘而受累的人群約有3億,在中國約1千萬以上的人群患有支氣管哮喘,而其中仍有5%~10%的患者經過規(guī)范的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得不到有效緩解,疾病發(fā)展為重癥支氣管哮喘,此類患者生活質量差,也因此成為臨床醫(yī)師關注的重點[9]。
研究顯示,氣道平滑肌在重癥支氣管哮喘的患者中存在過度增生的現(xiàn)象,主要與氣道炎癥長期刺激支氣管平滑肌,導致其數(shù)量和體積增加有關,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正相關,因此減少氣道平滑肌成為臨床治療重癥支氣管哮喘的一個新的方向[10]。我國于2014 年批準支氣管熱成形術在臨床用于重癥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支氣管熱成形術有利于電磁轉換技術,使支氣管平滑肌組織中帶電離子發(fā)生振蕩后產熱,促進細胞內蛋白變性,正常的細胞膜溶解,導致支氣管平滑肌凝固性變性壞死,有效去除增厚、重塑的支氣管平滑肌組織,同時其他細胞的病理損傷也均為短暫性的,也并未出現(xiàn)支氣管平滑肌再生和瘢痕現(xiàn)象[11]。
支氣管哮喘極易反復發(fā)作,急性發(fā)作期,氣道內分泌物質顯著增多,氣道管腔狹窄,呼吸道通氣阻塞,引起機體的缺氧,并出現(xiàn)酸中毒等癥狀。高壓氧在哮喘的臨床治療中已有應用,可發(fā)揮松弛平滑肌,舒張支氣管的效果。高壓氧可提高哮喘患者糖、蛋白質、脂肪代謝,增強機體免疫;通過促進血糖升高,激活腺苷環(huán)化酶,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機體生成更多的環(huán)磷酸腺苷,此外患者腎上腺器官的供血、供氧狀態(tài)因為機體氧含量升高而得到提升,緩解呼吸困難癥狀,可與藥物聯(lián)合發(fā)揮協(xié)同治療作用,提升藥物治療效果[12]。本研究中,高壓氧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治療后高壓氧組CD3+、CD4+、CD4+/CD8+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另外,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pH、PaO2、SaO2水平均升高,F(xiàn)EF75%、PaCO2水平均降低,且高壓氧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高壓氧輔助支氣管熱成形術在重癥支氣管哮喘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提高肺功能與血氣分析指標,促進患者恢復。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病理學特點是氣道炎癥和氣道重構,其可由各種非炎性因素刺激患者體內的單核細胞,從而促使炎性細胞大量分泌,誘導T淋巴細胞向Th2 方向轉化,進而導致Th1/Th2 失衡,加重炎癥反應,誘導呼吸衰竭的發(fā)生[13]。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IL-8、IL-17 水平均降低,且高壓氧組低于對照組。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呼吸道上皮細胞受損,氣道呈高反應性,影響患者肺功能,并導致高碳酸血癥或低氧血癥;而高壓氧能夠增強吞噬細胞殺菌能力,抑制細菌與病毒的增長、繁殖,增強機體免疫能力[14-15]。出院后1個月內,高壓氧組哮喘發(fā)作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無明顯差異性,這可能與樣本量較少有關。
綜上所述,高壓氧輔助支氣管熱成形術在重癥支氣管哮喘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加速臨床癥狀的緩解,提高肺功能和免疫細胞功能,且復發(fā)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