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峰
【“告”字的演變過程】
“告”是個會意字,本義是蓄養(yǎng)牛羊的圈。甲骨文的“告”字上方是一個牛頭的形狀,下方是個喂養(yǎng)牲畜用的食槽,結(jié)合起來就是牛在吃東西?!案妗边€是“牯”的本字。牛常會用角頂人,所以要在牛圈的四周設(shè)置一圈橫木作為圍欄,告誡人們不要靠得太近?!案妗庇纱艘惨瓿觥皥蟾妗薄吧细妗敝x。
【活學(xué)活用】
●把事情向人陳述、解說。如:報告、告訴、告知、忠告。
●向國家行政司法機關(guān)檢舉、控訴。如:告發(fā)、原告、被告、告狀。
●為了某事而請求。如:告假、告饒、告退。
●表明。如:告辭、自告奮勇。
●宣布或表示某種情況的實現(xiàn)。如:告成、告罄、告一段落。
【故事】
告朔餼( xì )羊
周朝時期,宮廷對祭祀是十分虔誠的,必須嚴格執(zhí)行,不能有一絲懈怠。每年冬季的祭祀更是重要,祭祀結(jié)束后,新一年的政令和政事安排將會公布,這在那時候稱為“朔政”,又名“月令書”。各路諸侯都要領(lǐng)一份月令書,然后把它供在太廟里。到了新的一年,諸侯們每個月都要去太廟供奉祭品,然后把當(dāng)月的政令書拿下來,按照其中的內(nèi)容執(zhí)行。
可是到了后期,君王越來越昏庸無道,諸侯們也野心勃勃,天下一片混亂,天子和諸侯們都漸漸忘記了這個重要的儀式。魯國的魯文公有一次沒有親自去太廟告祭,只是殺了一只羊,隔空祭拜了太廟供奉的祖先。其他諸侯就紛紛效仿,再也不去太廟祭祀了,也不去領(lǐng)月令書了。人們把這種行為稱為“告朔餼羊”,形容做事不認真,敷衍了事,隨便應(yīng)付一下。
(摘自《寫給兒童的漢字故事》,中國婦女出版社,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