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珉
芡,有的露在水上,也有的潛在水下,就像睡蓮一樣……母親閩南老家的親人捎來了一布袋沉甸甸的野生芡實。起初我不知道是何物,母親解釋是芡實,在溝渠池沼,都有野生芡實的存在。我細(xì)細(xì)端詳:八只肥頭肥腦、肉包大的個頭。我詫異道:“怎么吃?”母親笑:“你要是沒事,就跟我剝著玩?!避蛯嵤侨莩霎a(chǎn)的藥材之一,以前老中醫(yī)在處方上常寫:泉芡實。老家人說:“附近超市不一定買得到,都是他們親手摘的!”
我沖母親會心一笑,按部就班,學(xué)她的樣子,扯開瓣,逐粒摳出,很是費勁,芡實順溜滑手,不是偷溜出籃筐,要不就是跳出水池外。囊殼上粘著一層皮,她便用水反復(fù)沖洗,還用手反復(fù)搓捏。一番勞作,兩小時不知不覺從指間溜走,母親的額上也沁出汗水。
母親十個指尖全方位捧著,緊緊拿捏、深深淺淺,仔細(xì)用心往里摳。有時過了頭,摳得兩瓣破開,東摳西摳,著實麻煩。一粒芡實,轉(zhuǎn)來倒去。芡實如此小巧可人,卻令勞動者辛苦異常。半小時過去,碗里卻不到一半。
恍然大悟,一口芡實浸潤許多心血,食客哪能感悟到這份辛勤。
夏天,看著母親逐個剝弄,才體會到其中的辛苦,她腰肩勞累、拇指腫脹,可謂“粒粒皆辛苦”。往后再想吃她用慢火燉煮至爛熟的紅棗芡實糊粥,想著這般辛苦,就細(xì)嚼慢咽,慢慢地舀,淺嘗輕抿,不枉這辛勤的結(jié)晶。
小時候我屢屢積食,母親打聽了,芡實熬水,可消積食。于是,她前往超市細(xì)細(xì)尋找,終于在雜糧區(qū)見到它的真容。這所謂的“芡實”,原來就是她童年經(jīng)常吃的雞頭果。城里人時興叫學(xué)名,雞頭果的稱謂,倒透出鄉(xiāng)下人的憨實,那個毛刺刺的東西狀如雞頭,顧名思義。
芡實易消化,炎夏多吃芡實,可以起到健脾消暑之效,幫助緩解疲勞?!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把芡實視為延年益壽的上品。如果將其與瘦肉一起燉湯飲用,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關(guān)節(jié)腰腿痛等病癥有明顯的療效。我曾在中藥店里見過芡實,小小的果實,竟被橫切兩半,呈半圓形,似乎有炒過的焦香味。雖然沒有剛剝出來的澄澈水靈,卻平添歲月的滄桑。毋庸置疑,藥多半有種陳舊的感覺,蜷縮在一格格中藥龕子里,等待對癥下藥濟世救人。
鄭板橋詩云:“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蚌珠圓?!彪u頭米在蘇州被視為珍寶,色澤潔白圓潤恰似珍珠,被譽為“水中人參”。雞頭米的稱謂,我倒是覺得比芡實更形象貼切,透著一股親民的味道。歲月流轉(zhuǎn),名稱有變化,不變的是濃濃的鄉(xiā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