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媛媛
(一)易出錯的字——察“形”、想“象”,興趣為先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給予他們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在教學中,我給足時間讓學生仔細觀察,并適當引導學生有重點地觀察,指導學生把握整個字的特點,并根據(jù)字形特點大膽想象,將一個個方塊字巧妙地轉(zhuǎn)化為一個個生動可感的形象,探索出“學字詞,編故事”這一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學《蜘蛛開店》一課的“商”字時,學生說“八張嘴巴”在一起談話交流,才叫“商量”,突破了“商”字中不是“古”,而是“八”加“口”的難點;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中的“暖”字時,學生編故事“太陽熱烘烘(日),小朋友(友)手(爪)抓一頂帽子(‘友字上的一‘橫)戴在頭上”,解決了“暖”字右邊不是“愛”的難點。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興致勃勃。因為眼前的字不僅僅是“字”,更是一幅幅“活”的“畫”。那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不再呆板僵硬、千篇一律,它們“風情萬種”,在不同的字中能化身為不同的形象;它們“詭異多變”,只要學生想象力足夠豐富,想象所激發(fā)出的創(chuàng)造力就會讓他們品嘗到自主識字的快樂。
(二)易混淆的字——明“義”辨“異”,方法引路
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讀音相同,字形完全不同,如“易”和“意”,這類同音字可以通過在不同語境中的出現(xiàn),讓學生了解字義及其使用范圍。另一類是讀音相同或相近,字形也相近,往往是基本字加個偏旁或換個偏旁,如“跨”和“挎”,這類字學生出錯率較高。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重點理解偏旁所表示的意思,依據(jù)形聲字的規(guī)律,了解形旁表義的作用。另外,還要對易錯的形近字做適當比較。例如,比較“跨”和“挎”時,可引導學生用表演來區(qū)分意思。比較“辯”和“辨”時,在明確意思后,可出示一系列相關(guān)詞語,如:爭( )、( )論、分( )、( )解、( )別、明( )是非,讓學生選字填空。在具體的語境中辨析,能強化其對字義的理解。
針對低年級學生易寫別字的現(xiàn)象,筆者認為,關(guān)鍵是要指導學生明確形聲字形旁的意思?!氨嫖霰容^”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辨”出異點,“比”出不同,學生才會越來越明朗。
(一)釋義——詞“境”在切磋中“敞亮”
“教學有法”,詞語教學最基本的法則有兩個:一是要把握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和認知水平,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點;二是要把握詞語的特點,每一個詞語都會有一種最適合的學習方法。
1.畫簡筆畫,“神似”勝于“形似”。教學“一瀉千里”時,教師請學生上臺畫出詞語意境,一生畫得瀑布又矮又小。其余學生紛紛提意見:“畫得高一點,從黑板頂部開始,有千里高呢!”“畫直了,不能彎!從那么高的地方一下子傾瀉下來,不是沿著山道緩緩流下來?!痹诖蠹业钠咦彀松嘞?,寥寥數(shù)筆,“一瀉千里”這個詞化身為一簾雄壯的瀑布,從天而降,飛流直下。
2.借助圖片,化“抽象”為“形象”。圖片出示時機也有講究。學生比較陌生的詞,適合首先出示圖片,比如“硅藻”和“甲藻”,要以圖片促認知;而針對學生已有一定感性經(jīng)驗的詞,就適合在他們放飛思維后再出示,從而起到“畫龍點睛”之妙用。如學習“春暖花開”一詞時,要培養(yǎng)起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讓他們逐漸喜歡上文字,就要讓文字在他們的眼睛里生動活潑起來,引起學生的關(guān)注后,文字才能慢慢沉淀在他們的心田。在學生紛紛暢想春的美好時,筆者出示一組“春暖花開”的圖片,恰到好處地使想象著落在圖畫所呈現(xiàn)的絢爛中,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真的走進了春天,無不興致勃勃,朗讀的效果也有了質(zhì)的飛躍。
3.巧用實物,舍“遠”求“近”。教學“俊俏”一詞時,一生說“俊俏”就是“英俊”。換了一個同樣含有“俊”字的詞語,這是一種釋詞的方法,但換對了嗎?我指著一女生說:“她是個俊俏的小姑娘!”我又摸著一男生的頭說:“他是個英俊的小伙子!”男生心領(lǐng)神會,搶著發(fā)言道:“老師,我知道了!俊俏是用來形容女孩的,是漂亮、好看的意思。英俊則形容男孩,是神氣、精神的意思?!比绱私虒W,詞語不再是抽象的,遙不可及的,而是與身邊的“實物”或“實景”對接、融合,這不正是最完美的學習境界嗎?久而久之,釋詞時,學生也習得了從生活中去找“線索”的方法。
4.借助表演,化“靜”為“動”。《海底世界》一文中“反推力”一詞的理解是個難點。我首先請兩個學生上臺,一人演“烏賊”,一人演“水”。我當解說員:烏賊向前噴水,水向后退的同時,也給了烏賊一股力,這就是“反推力”。借助這股力量,烏賊能迅速后退。然后,我請同桌互演,切身體會反推力,感受海底動物的聰明。表演,總能讓低年級學生沉浸其中;表演,更能讓一個個詞語變得生動。
5.聯(lián)系語境,上下“求索”、左右“逢源”。詞不離句,只有在句子或段落的完整語境中,才能品出詞的真意。詞語教學中,教師通過替換、刪除、添加、調(diào)序等方法,可帶領(lǐng)學生感悟到詞語的獨特與巧妙。在教學《母親的恩情》中“沐浴著陽光的小草”一句時,我問學生“沐浴”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洗澡”?!般逶≈柟獾男〔荩〔菰陉柟庵邢丛??”我這么一說,學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隨后我請學生讀一讀這一段,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讀完后,一生答道:“沐浴是指沉浸在某種環(huán)境中?!北頁P了她后,我再啟發(fā)學生:“沐浴著陽光,讀讀這個詞組,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答:“到處都是陽光,陽光把小草全身都照得暖融融的?!蔽易穯枺骸皫е@樣的感受再想想,我們還可以說沐浴著什么?”學生紛紛回答道:“沐浴著媽媽慈愛的目光”“沐浴著老師的關(guān)懷”……一個詞,往往并不止一個意思。聯(lián)系語境,就能找到那個最貼切的解釋。
6.辨析比較,“辨”出異同,“析”出真意。教學《小稻秧脫險記》中的“激烈”一詞后,我問:“我們還學過什么烈?”(熱烈)“熱烈的什么?”(討論、掌聲)我又問:“熱烈地怎么樣?”(歡迎、鼓掌)“強烈的什么呢?”(陽光、燈光)“猛烈的什么?”(炮火、攻擊)“那么,激烈是用來形容什么的呢?”(形容爭吵、爭論或戰(zhàn)斗)“你能用激烈說一句話嗎?”在比較中,學生看清了詞語間的差別。明確了詞義,才能正確運用。
(二)朗讀——詞“象”在音韻中“流轉(zhuǎn)”
古人讀書,強調(diào)“口誦心惟”。“誦”出的不僅僅是聲音,還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好文章要讀,好詞語也要讀,讓詞語的“形象”和“意蘊”,由心出口,由口入心,最終落到心靈的深處。
比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時,教師可以選擇四組詞語,每一組中的三個詞語互相關(guān)聯(lián),各自表達一層意思。教師先讓四個學生分別讀一組詞語,讀完后,相機評價,在評價中說明每一個詞的意思和感情。比如說第二組,要讀得輕快,表現(xiàn)出人們隨水花飛灑出來時歡呼的快樂。第四組,要越讀越慢,越讀越輕,讀到“不肯離去”時,“去”字延長,讀出人們的戀戀不舍、意猶未盡。四人讀得好,其他學生肯定也想讀。以情激情,全班分成四大組讀,每一組的感情基調(diào)是不一樣的。學生只有聲情并茂地讀,后面的學習才能順風順水。
筆者認為,寫字指導的關(guān)鍵是“內(nèi)”“外”兼修?!皟?nèi)”如果指教師自己的話,“外”就是學生;“內(nèi)”如果表示課內(nèi),“外”自然就是課外。能寫出一手好字,既需要教師以身示范切實指導,更需要學生沉心靜氣、認真練習;既需要教師課內(nèi)精良的輔導,更需要學生課外大量的藝術(shù)欣賞與勤奮練習。
1.多看。周末父母常帶孩子去看看大師的書畫,去聞聞飄逸的墨香,參其法、覓其道。看得多,就會有比較。而正是在比較中,鑒賞力才能提高。學生有了對美好事物的喜愛,有了對藝術(shù)的鑒賞力,就自然能形成對美的自覺追求。
2.多練。寫前,我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的字形,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重點指導學生觀察獨體字的主筆,以及合體字的結(jié)構(gòu)占位;寫時,保證時間,加強巡視,相機指導;寫后,及時批閱,每寫必評,引導欣賞,真正做到以評價促提高。※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規(guī)劃“十四五”規(guī)劃“鄉(xiāng)村教師專項”重點課題“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智趣語文教學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 XC-b/2021/16]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呂梁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