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文,劉翠娟,陳玲玉,鐘國寧,鐘 菱,陳冠豪
(1.東莞市石碣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290 ;2.東莞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016)
隨著社會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人們生活行為方式的變化,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導致的負擔逐漸增加,目前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 以上,成為制約健康預期壽命提高的重要因素[1-2]。本研究針對慢性疾病患者及其疾病的特點,建立了慢性疾病健康教育處方管理小組,制定了慢性疾病健康教育處方,取得了較好的健康教育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2 年6 月東莞市石碣醫(yī)院門診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445 例作為研究對象,將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215例作為對照組,將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230 例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患病年限、文化程度、6 種慢性病類型分布情況等資料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口頭健康宣教,宣教內(nèi)容包括規(guī)律服藥、飲食控制、合理運動等。觀察組在采取口頭宣教的同時進行健康教育處方干預,由門診接診醫(yī)生在診治結束后開具健康教育處方。教育處方管理小組根據(jù)6 種慢性疾病的疾病相關知識、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等,參考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的《健康教育處方》(2020 年版)進行統(tǒng)一設計,形成科學的健康教育處方,并為其制作相應的二維碼。通過院內(nèi)宣傳欄、醫(yī)院公眾號及門診接診醫(yī)生開具處方等方式提供給慢性疾病患者。要求患者定期復診,6 個月后對其干預效果進行評價。
(1)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治療依從性進行比較,采用治療依從性量表進行評價,將依從性分為不依從、部分依從及完全依從,總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shù)+部分依從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2)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相關知識知曉率、自控能力進行比較,自控能力的評價內(nèi)容包括合理飲食、運動治療及定時復查。(3)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比較,采用中文版生活質(zhì)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 評價生活質(zhì)量,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Cronbach’s α 為0.8479)。(4)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問卷星調(diào)查表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滿意度進行評估,滿意度分為三個等級:90 ~100 分為滿意,60 ~89 分為一般滿意,60 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率= 滿意率+ 一般滿意率。
應用SPSS 18.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依從性的比較見表1,觀察組患者的總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相關知識知曉率、合理飲食達標率、運動治療達標率、定期復查達標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相關知識知曉率、自控能力的比較[例(%)]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的比較(分,± 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的比較(分,± s)
組別 例數(shù) 功能評分 癥狀評分 總體健康評分 特異性評分觀察組 230 12.28±1.29 21.57±2.07 3.46±0.59 1.68±0.42對照組 215 9.76±1.17 27.95±2.75 2.42±0.62 2.47±0.67 t 值 21.536 27.763 18.131 15.004 P 值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的治療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diào)查結果的比較
心腦血管疾病、肝炎、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仍然是目前制約我國居民身體健康的主要問題,相關防控形勢不容樂觀,亟需對這些慢性疾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及時采取生活健康行為、疾病監(jiān)測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干預[3-4]。健康教育處方是醫(yī)院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中比較有效的干預方式,以往的研究也證明了其應用效果[5-7]。本研究設計并發(fā)放了6 種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處方,探索其對慢性疾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健康生活行為以及生活質(zhì)量等方面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進行健康教育處方干預的觀察組其治療依從性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健康教育處方干預可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以往相關研究中采取門診“擺放”健康教育處方的方法不同[8],本研究中設計了健康教育處方的二維碼,并將其置于醫(yī)院宣傳欄、微信公眾號以及門診處方上,方便患者隨時獲取、查看健康教育處方的內(nèi)容,這種方式保證了健康信息傳遞的針對性、方便性及長效性。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相關知識知曉率、合理飲食達標率、運動治療達標率、定期復查達標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進行健康教育處方干預可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疾病認知,從而可幫助其提高在飲食、運動和復查方面的自控力。慢性疾病患者能通過健康教育處方了解自身疾病的危險因素、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疾病管理方法等內(nèi)容,可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相關因素眾多,除疾病相關的癥狀外,還與患者的個人生活習慣、治療效果及對疾病治療的預期等因素相關。既往我院是采用口頭健康教育的干預方式,干預的效果并不理想,多數(shù)患者在當時會有一些印象,但時間長了,又會忘記相關內(nèi)容;加之有部分醫(yī)護人員進行口頭健康教育時表述并不清晰,從而使患者更加難以通過健康教育干預獲得相關疾病的知識和幫助,導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差,無法建立健康的生活行為習慣,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采用了健康教育處方進行干預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健康教育處方能夠幫助患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從而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處方干預具有科學性、全面性、方便性、長效性、個體性均較好的優(yōu)勢,能夠提高患者對慢性疾病知識的認知情況,可幫助慢性疾病患者提高自控能力和治療依從性,進而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治療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