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祥軍 郭歡歡 時 雪 單 崢 包美麗 李清泉 陳 洋
(1 通遼市科爾沁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2 通遼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菜籃子”工程等一系列扶植措施的推進和落實,通遼市設施農業(yè)也由以前的單一生產蔬菜,向現在的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育苗、種養(yǎng)結合等多元化種植模式均衡發(fā)展[1]。由于設施土壤連年種植相同作物,種植過程中肥料使用不當,造成土壤酸化,為根結線蟲的滋生提供了理化條件。在外地購買種苗時,將線蟲攜帶到本地,進而使其逐漸廣泛傳播,導致蔬菜根結線蟲的大發(fā)生。根結線蟲寄主范圍廣泛,可為害番茄、黃瓜和芹菜等多種常見蔬菜,造成蔬菜嚴重減產甚至絕收,每年可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2]。為此,針對本地設施溫室土壤根結線蟲發(fā)生情況開展調查,通過防治試驗和數據分析,總結本地設施土壤根結線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對比并篩選出適合本地應用的防治方法,為保證本地設施生產的健康發(fā)展及挽回經濟損失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1.1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法,共涉及通遼市科爾沁區(qū)、開魯縣、科爾沁左翼中旗、奈曼旗、扎魯特旗等5 個旗縣,涉及農戶50 戶,棚室面積100 畝。結果表明,調查涉及的所有旗縣設施溫室土壤均有根結線蟲發(fā)生,發(fā)生程度最重的是奈曼旗和科爾沁左翼中旗,發(fā)生率為100%,最輕的是科爾沁區(qū)和扎魯特旗,發(fā)生率為20%。
1.2 根結線蟲發(fā)生差異的原因。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奈曼旗農戶使用酸性肥料的量較大,基本從外地購買種苗,致使病源帶入。由于本地土壤被酸化,適宜根結線蟲生存繁衍,導致根結線蟲發(fā)生嚴重??茽柷邊^(qū)農戶生產上勤于倒茬,在10 月末開始種植香芹、香菜、小蔥、小白菜等,直到次年1 月末結束葉菜生產,且多配合施用糞肥和微生物菌劑,如EM 菌劑、哈茨木霉菌等配合牛糞、豬糞施用,因此土壤酸度適中。同時夏季部分農戶采取高溫悶棚、藥劑悶棚、大水壓鹽等措施,減輕了根結線蟲的發(fā)展和傳播,因此發(fā)生的較輕??偟膩碚f,本地設施土壤根結線蟲發(fā)生主要是外來帶入,包括引種苗子和有機肥料等,本地傳播由機械和工具攜帶相互傳播;同時連年種植沒有倒茬休棚、酸性肥料施用過多土壤酸化等原因,導致土壤健康狀況下降,加速了根結線蟲的生長傳播。
2.1 石灰氮悶棚方法。在7 月上旬 ~8 月中旬每667m2施用50%氰氨化鈣顆粒劑40 ~60 kg +1 000 kg粉碎玉米秸(長度為3 cm 左右) +10 m3腐熟的糞肥,均勻混合后撒施于土壤表面,均勻耕翻,耕深20 ~30 cm,然后整平起壟做50 cm 左右寬的畦,覆相對較厚的塑料膜,膜下灌水至畦面充分濕潤(水面基本淹沒畦埂),維持20 ~30 d,消毒后翻耕土壤 30 ~40 cm,晾曬7 ~10 d 后,用小白菜種子做出苗試驗,若小白菜種子正常出苗(需3 d 左右),方可進行整棚定植,若小白菜不出苗,需要再進行1 次翻耕,晾曬5 d 左右,基本就能夠達到定苗標準。
2.2 威百畝悶棚方法。威百畝在土壤中通過產生異硫氰酸甲酯而產生殺線蟲、殺菌及除草效果。在日光溫室夏季休閑期施10 m3左右腐熟的糞肥,旋耕使之均勻混合,然后做畦覆蓋較厚塑料膜(如有壞損,需要修補,保證不漏氣),每667 m2施用40%威百畝水劑4 ~6 kg,均勻兌水膜下澆灌,10 d 后揭膜(保證有7 d 以上是晴天),松土1 ~2 次,晾曬15 d 左右即可播種或定植。
2.3 微生物菌劑防治根結線蟲方法。采用枯草芽孢桿菌、抗重茬生物菌劑、哈茨木霉菌等生物菌劑對悶棚結束的和來不及進行悶棚處理的溫室進行補充有益微生物和進行生物防治,方法是播種定植前條施或穴施抗重茬生物菌劑或抗線蟲生物菌劑4 kg/667 m2,定植時采用根用型哈茨木霉菌進行蘸根,后期分別進行1 次葉用型哈茨木霉菌的葉面噴施和1 次枯草芽孢桿菌的滴灌。作用是為根系補充有益微生物和抗根結線蟲微生物,增加生長環(huán)境中有益微生物的占比,防止病蟲害發(fā)生。
根據各地區(qū)實際,分別使用了不同的藥劑和方法,對比了不同方法對根結線蟲的防治效果。奈曼旗和科爾沁左翼中旗使用了石灰氮悶棚防治方法,悶棚后第1 茬作物表現較好的防治效果,基本沒有發(fā)病植株,在第2 茬和第3 茬有80%以上溫室復發(fā),其復發(fā)規(guī)律是,靠近棚室的北墻和兩側山墻的復發(fā)較重,悶棚時沒有加入秸稈和糞肥的復發(fā)較重。科爾沁區(qū)和開魯縣使用了威百畝悶棚方法,未發(fā)現有復發(fā)現象。由以上結果可見,威百畝悶棚效果最好,在防治后進行了3 茬作物的種植,均未發(fā)生根結線蟲復發(fā)現象。石灰氮悶棚的根結線蟲復發(fā)嚴重,這是由農戶在操作上不符合要求造成的,農戶在悶棚時沒有將棚室北墻過道的土壤一起進行處理,造成過道土壤根結線蟲對種植區(qū)域土壤的再侵染,山墻附近可能是墻底土壤攜帶病源或靠近墻底溫度沒有達到要求等,致使線蟲沒有被有效殺死,造成復發(fā)。其次,有些農戶在使用石灰氮悶棚時,沒有加入秸稈和糞肥,導致悶棚效果大打折扣,或者糞肥中攜帶病源,也有可能造成防治失敗。最后,有些農戶在悶棚時,覆蓋地面的塑料膜沒有蓋嚴,跑風漏氣,導致有效成分揮發(fā),沒有達到理想的殺蟲效果。使用微生物防治的效果最差,基本都會復發(fā),只是嚴重程度不同。
根據最近3 年左右的跟蹤試驗,發(fā)現防治根結線蟲的方法最好是綜合防治。首先是選用抗線蟲品種和非帶病種苗,調查發(fā)現,使用抗線蟲品種的番茄,線蟲發(fā)病率不到1%,而使用常規(guī)品種的番茄,線蟲發(fā)病率為100%;使用本地培育的種苗或者對采購的外地種苗進行殺線蟲處理后再栽苗,能有效降低線蟲發(fā)病率。其次是合理輪作,采用蔥蒜類蔬菜與其它蔬菜輪作,能大大降低根結線蟲發(fā)生率,采用蔥蒜類蔬菜伴生栽培,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4]。最后是要嚴格按照藥劑防治方法操作,悶棚時要不留死角,不可偷工減料、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