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清
【2023年中考作文備考金題】
哥哥姐姐一定要讓著弟弟妹妹嗎?
魯迅的文章一定難讀嗎?
五十億年后太陽一定會變成白矮星?
……
請大家圍繞“一定是這樣嗎”這一問題,可以是對固有思想的審視,或是對真理的探索……
結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或者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
【思路導引】
“一定是這樣嗎”是一句發(fā)問,可以是對固有觀念的發(fā)問,也可以是對人類探索的發(fā)問,還可以是對人生、成長、生活、自然等方面的發(fā)問??梢婎}目體現(xiàn)出很多可供選擇的角度和方向,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新銳感。
“一定是這樣嗎”,“這”是代詞,可以指代具體事物,也可以指代抽象事物,可大可小,可虛可實?!斑@樣”一詞具有廣泛的指代性,讓大家在選材上做出自由而靈動的選擇??梢詫懮钊粘?,也可以勾連課內(nèi)外知識,還有寫對真理的探索、對世界的認知……
同時,題目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要求?!罢垏@‘一定是這樣嗎這一追問進行寫作”,提示我們寫作時要扣住“追問”來展開。追問并不等于簡單的質(zhì)疑,而是需要寫作時展現(xiàn)出循序漸進的思維空間,或是思考的過程,或是邏輯的遞進,或是情感的深入。
【推薦素材】
素材一:綜藝節(jié)目《少年說》里,一位女孩自述的親身經(jīng)歷,讓人心酸。她說,“我有一個妹妹,她特別喜歡招惹我,每次我要去教育她的時候,她就會跑去爸爸那里告狀,但是每次爸爸都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就直接過來教育我……”她的經(jīng)歷引發(fā)了無數(shù)觀眾的唏噓。
素材點撥:父母希望“大讓小”,是想讓家里的孩子們謙恭禮讓、尊長愛幼,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但是,如果父母的方式用錯了,用年齡的大小,要求孩子必須要讓著弟弟妹妹,就是對大一點的孩子的不公平。年齡大與年齡小不是禮讓的前提,家長應該教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孩子自己不想讓給其他人的話,就不要強求。
素材二:魯國有個拿著長竿子進入城門的人,開始時,因為桿子太長,城門太矮,他把竿子豎立起來,怎么都通不過。不久,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你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進入城門呢?”于是那個魯國人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順利進了城門。
素材點撥:生活中,我們常常陷入思維的僵局,用固有的思路解決問題。如果敢于打破這種束縛,換一種思維,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
【佳作示例】
路
陳? 鑠
面對人生之路,羅伯特·弗羅斯特曾說:“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彼坪跷覀円坏┻x定一條路,即使已經(jīng)走了上萬步,前途依舊朦朧、看不到終點,我們也不必更改,只能向前。
可是,一定是這樣嗎?
覺察長路漫漫久無成果時,我們不免懷疑自己走的方向是不是正確,咬著牙關走下去會不會有明媚的結局。然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很難割舍曾行過的萬里路,又僥幸安慰自己再堅持一下,總能迎接成功的驚喜。于是在無望與希望中,我們渾渾噩噩地多走了一步又一步,最終追悔莫及。但人生并不一定是這樣“一條路走到黑”,生活的種種可能本就給予了我們更改的空間。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當我們在一條路上遇到阻礙時,不妨先停一停,嘗試換一條路走走,換一種方式看看。明代名臣徐階一生為官,以追求公正為己任。為贏得與權臣嚴嵩的斗爭,他改變了起初“不依附”的策略,討好嚴嵩,獲得帝心,一路積蓄自己的力量。他從官場的刀光劍影中走來,最終徹底扳倒嚴嵩,告慰了在派系傾軋中犧牲的盟友和受嚴氏迫害的冤靈。假若他一味守節(jié),橫沖直撞,必然付出血的代價,未能撼動嚴嵩這棵大樹時便已成亡魂。不經(jīng)思考、不愿變通的堅持,往往要比改變付出更大代價。換一條路走不是輕言放棄,而是為了更好地抵達理想的一種理性和智慧。
換一條路走,有時也能打破過往桎梏,收獲另外的可能。倘若蔡倫不進行改進造紙術的探索,屠呦呦在高溫提取青蒿素失敗后不探索新的方法,紙的普及、文章的傳載、瘧疾的消失恐怕就要再走很長一段路,人類文明中的種種成就也要再增無數(shù)曲折才能得以閃耀。
我們?nèi)粘5纳钚枰媾R無數(shù)選擇,探索無數(shù)道路。以往的選擇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我們需要不斷思考,用“一定是這樣嗎”的追問引領自我突破成見,果斷抉擇,探索人生更多元的種種可能,找到合適的路,奔赴屬于自我的繁花似錦。
【評點】
作者以弗羅斯特的名句切入,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zhì),再通過“一定是這樣嗎”的叩問,進行駁論,從“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換一條路走,有時也能打破過往桎梏收獲另外的可能”兩個分論點,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證。邏輯上層層遞進,結構完整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