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婷婷 鄒恒
[摘 要]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資助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是實現社會主義辦學目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個人思想成長的現實需求,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質的主要途徑。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融入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可以通過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完善高校資助育人的切入方式、推進高校資助育人的協同機制等方式開展,讓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將愛國主義根植于心、外化于行,讓青春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為祖國發(fā)展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高校資助工作;經濟困難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8-0115-03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于引導青年學生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愛國主義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不僅可以豐富資助工作的內涵,而且可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一、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高校資助育人的載體是資助,根本是育人。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也必須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愛國是德育的重要內容,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但是,目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校資助育人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針對性不強
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大多是會議、文件精神的傳達,對于教育內容的設置,沒有統(tǒng)一的安排和規(guī)劃。在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一般是以網上下載的文字為主,較少考慮大學生需要重點學習什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要學習什么,理論講解的內容中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來講述的內容不多,無法契合大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需求,導致教育的成效不夠明顯,學生的接受度不高。
(二)高校資助育人中愛國主義教育的覆蓋面存在遺漏
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在多數情況下僅停留在口頭學習、停留在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理論聯系實際,而且對重要時間節(jié)點的內容學習不夠;同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的可遷移能力方面的訓練較少,部分學生的性格內向,溝通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較弱,如果和非經濟困難學生同臺競技,他們常會感到膽怯,不愿參加活動,從而使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實施的覆蓋面存在遺漏。
(三)高校資助育人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協同性不足
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這項工作往往被認為只是學工部門的工作,輔導員負責組織學生開展團日活動、主題教育、校園文化活動,思政課教師負責思政理論的教授,專業(yè)課老師則負責專業(yè)知識的講授,使得愛國主義教育只有學工部門在孤軍奮戰(zhàn),與其他崗位、部門協同配合不夠。
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意義
隨著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不少經濟困難學生的家庭條件在黨和國家的幫助扶持下有了很大的改善,他們走出貧困落后地區(qū),來到城市讀書學習,真切感受到黨和國家為改善經濟困難家庭生活、扶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給予的經濟支持。從某種層面上說,這一學生群體是與國家聯系最為緊密的青年,做好這一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資助育人工作都有著重要意義。
(一)實現社會主義辦學目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個人層面的要求中第一點就是愛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同北京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對青年提出的幾點希望中提到“要愛國,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3]。黨和國家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學生在校學習,出臺了很多幫扶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不僅是為了讓他們無后顧之憂地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對祖國、對人民有用的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廣大青年學生的組成部分,接受黨的教育和幫助更多,更加應當不負祖國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不負這個時代對青年人的召喚,愛黨愛國,努力成才,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幫助學生思想成長的現實需求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不僅需要專業(yè)知識的支撐、物質資源的支持、能力素質的鍛煉,更需要偉大的愛國精神作為強大的精神動力。精神的力量是一個人能夠持續(xù)拼搏、不斷奮斗的源泉。對于青年學生來說,比經濟上的幫助更為重要的是精神的支持,經濟的困難是暫時的,但價值觀的形成卻是長久的,甚至能夠影響人的一生。經濟困難學生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有擺脫貧困、改變命運、反哺家庭的愿望。他們奮發(fā)圖強、刻苦求知。然而,他們也容易因為經濟方面的弱勢,更加容易被不良的文化和社會思潮影響,更容易出現個人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的價值傾向。因此,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幫助,不僅要有經濟扶持,還要“扶志”,將愛國主義牢牢植入他們的內心,引導他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其他錯誤的思想和文化侵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質的主要途徑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政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個人的工作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有所作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同時,經濟困難學生不僅要有愛黨愛國的意識,而且要意識到正是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幫助,他們才得以完成學業(yè),在他們走向工作崗位、有能力去幫助他人的時候,也會變“他助”為“助人”,更好地回饋社會,傳遞正能量,讓更多的人懂得感恩和回報。
三、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路徑
鑒于目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學習教育活動以及高校開展育人工作的形式,可以從學習的內容、方式、機制等方面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通過多渠道、多方面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要求,培養(yǎng)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愛國意識。
(一)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針對性
第一,高校要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做到“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要深刻認識脫貧攻堅為經濟困難個人和家庭帶來的改變,準確理解黨在不同時期為經濟困難群體給予的支持和幫助,不斷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決心和勇氣,不斷提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能力和素養(yǎng),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自己的智慧,為服務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要認真學習黨史,從而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讓學生銘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偉大貢獻,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不斷培養(yǎng)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
第二,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要樹立“四個自信”。一是高校要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深刻領會道路自信是實現途徑[4]。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也只有沿著這條道路,我們才能夠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才能夠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二是高校要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深刻領會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4],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力地指導著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發(fā)展,更好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是高??梢酝ㄟ^國家調動各方資源助力脫貧攻堅、保障經濟困難人群的生活、縮小貧富差距、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事例,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深刻領會制度自信是保障[4]。四是高校要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深刻領會文化自信是精神力量[4]。高??梢酝ㄟ^引導經濟困難學生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抗疫精神、建黨精神等寶貴的精神文化,不斷繼承和發(fā)揚這些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培養(yǎng)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能力。高校要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明白自身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濟困難學生通過從個人層面做到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堅持樹立奮發(fā)向上、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自覺養(yǎng)成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積極培養(yǎng)求真務實、埋頭苦干的實干精神,以及自力更生、有所作為的自強精神[5]。
(二)完善高校資助育人的切入方式
第一,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到愛國實踐活動中,將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讓青春夢融入中國夢。高校不僅要開設勤工助學的渠道,幫助經濟困難學生解決生活問題,提升其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帶領學生走出去,積極開展主題教育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學習、走訪調研,感受建黨100年、改革開放40余年來祖國的巨大變化,親身感受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親身體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感悟什么是愛國、怎樣愛國,深刻思考怎樣才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真正服務于祖國的建設和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服務于家鄉(xiāng)人民的生產生活,將自己所學所長投身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大業(yè)中。
第二,重視重要時間節(jié)點的教育工作。高校要利用黨和國家成功舉辦大事、妥善應對難事的時機,因勢利導地開展各類教育活動[6]。如在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國家公祭日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展主題教育等,通過重要時間、重要事件相結合的方式,更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更易于讓學生接受。還可以挖掘圖片、動漫、音樂、微視頻等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將愛國主義教育形象化、具體化,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第三,提升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梢詫嵤┘彝ソ洕щy學生素質能力提升專項計劃,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業(yè)指導、科研指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扶持[7],可以通過設立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生組織(如社團等),組織他們參加各類學生活動。同時,可以組織經濟困難學生參與管理、科研等方面的工作,通過活動組織、科學研究的鍛煉,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今后就業(yè)、升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推進高校資助育人的協同機制
第一,高校思政課專任課教師在思政課上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加深其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明確愛國主義的內涵,從理論上強化愛國主義信念,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愛黨、愛國高度統(tǒng)一的信念。可以圍繞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進一步增強他們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青春力量的決心和勇氣。
第二,專業(yè)課教師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實現專業(yè)技術講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融合,不斷在專業(yè)課教學過程中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深刻的思考[8]。
第三,加強對高校輔導員的培訓,提升他們作為資助工作者的理論素養(yǎng)、專業(yè)能力,從而使其更好地服務受資助學生。高校可以通過講解資助政策、組織文化活動、開展知識問答等方式,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定期與經濟困難學生談話,走訪經濟困難學生家庭,調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家庭情況等,讓學生知曉黨和國家政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幫助,感受到學校、老師給予的溫暖和鼓勵,切身體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增強其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的意識和決心。
四、結語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通過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完善高校資助育人的切入方式、推進高校資助育人的協同機制等方式,讓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好地推進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參 考 文 獻 ]
[1]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J].旗幟,2019(5):5-6.
[2]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3] 全文來了!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4] 堅持“四個自信”的內在依據和重大意義[EB/OL].(2016-10-27)[2021-03-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7/c_1119795391.htm.
[5] 金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3):88-91.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586.
[7] 鄺洪波,高國偉.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精準化工作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66-67.
[8] 顧志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大學的現實境遇與路徑選擇[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3):115-124.
[責任編輯:黃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