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寧科
(1.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0;2.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119)
1999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fā)的《關于假期公休日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通知》,為高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提供了政策依據。高校體育場館的首要功能是滿足高校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競賽、課外體育活動的需求。雖然學生在校期間,高校開展大量的學生體育文化活動使得體育場館的使用略顯局促,但寒暑假期間體育場館的空置現象也是不容忽視的,且體育場館的維護費用較高,僅僅依靠高?;蛘畵芸畈皇情L久之計。推行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有助于引進社會資金參與,克服學校體育建設維護資金不足的困難,提高場館使用率,滿足學校周邊社區(qū)體育鍛煉愛好者對體育場館的需求。高校體育場館智能化運營旨在充分利用高校人力、智力、物力資源,在保證高校體育場館公益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造財富,擴大學校影響力,最終實現“以館養(yǎng)館”。
該研究選取陜西省30 所高校的體育館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含211院校6所,省屬高校18所,省屬高職院校6所。
該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調查問卷法等方法。該研究的調查問卷分為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兩種。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人均使用面積、場館開放時間、不同運動項目面積、場館屬性、維護資金來源、對外使用方式、創(chuàng)收渠道、收支情況等。該文選取了5位專家對調查問卷效度、信度進行檢驗。
高校由于其獨特的人文環(huán)境和相對簡單的人員構成而受到體育愛好者的青睞。該研究將體育場館的開放方式分為有償開放、無償開放兩種。場館的有償開放分為對外承包和自運營兩種。場館的自運營分為體育系管理模式、后勤部管理模式和“體育+后勤”管理模式。據調查,陜西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現狀如下。
30所高校中,對外開放的場館占總數的82%,其中對外承包運營的場館只占對外開放場館的12.5%。對外開放的場館中,約有76%的高校運營狀態(tài)處于“基本持平”和“較少盈利”的狀態(tài)。究其原因,公辦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定價多采用校外收費、本校師生優(yōu)惠的政策。但無論校內、校外,高校場館的收費標準皆低于所在地區(qū)的市場價格,這是由高校的公益性決定的。高校體育場館是全額或部分公有資產按照國家政策要求轉化為經營性資產來使用,使其能夠彌補事業(yè)經費的差額,最終實現“以館養(yǎng)館”。
高校體育場館擁有強大的用戶群體(學生、教師、社區(qū)居民、社會群體等),這是高校體育場館能夠持續(xù)運營的重要原因[1]。高校場館收費低,且價格浮動大,這主要是因為不同高校周圍社區(qū)體育人口數量的不同,而導致價格存在一定的浮動。疫情期間,高校場館有償開放主要針對校內人員,主要是為了控制場館的人員飽和度,僅僅把收費看作管理手段的一種補充,并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效益[2]。這種情況雖在后疫情時代有所改善,但收效甚微。在甲型流感大流行的今天,高校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又一次面臨挑戰(zhàn),同時也為體育場館的管理者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
從場地類型來看,有償開放的場地中,使用頻次排位第一的是羽毛球場,其次是游泳館和網球場。無償開放的場地中,使用頻次排位第一的是籃球場。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背景下,無論有償還是無償開放使用,服務對象都悄然偏向了本校師生,究其原因,在疫情背景下,各高校加強了外來人員的管理,使得非本校師生不得入校,從而大大降低了非本校師生的使用頻次。同時,少數高校羽毛球場與網球場地可實現場地轉換。大部分高校運動場地不可轉換,造成部分場館運營期間空置率較高。空置率高一部分原因與部分高校處于城市的郊區(qū)有關。
另外,高校停車不便和高校附近的公園體育設施也是導致高校體育館場地空置的原因。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有:一是開發(fā)高校周圍的停車承載能力。與公園體育設施相比較,高校體育設施場地更專業(yè)、器材維護更及時且有專業(yè)人員監(jiān)管,這也是高校體育館受大眾喜歡的原因。二是引導具備條件的高校積極開放體育館。高校體育館作為對外開放和展示的一個窗口,向民眾展示著高校的形象。所以高校體育館的場地預約應該與時俱進,實現手機APP 的智能預約與查看。但從調研的高校情況看,只有5%的高校有預約功能且偏向于校內師生,具體表現為只可在登錄校園網的情況下預約,較為單一的預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體育館的使用。
但從管理層面來看,目前陜西省高校體育館由于受到崗位和編制限制,大部分高校很難專門設置場館部門管理崗位。管理人員多由學校后勤工作人員、在校學生、教師兼職,僅有部分高校設置了場館中心主任和副主任職位。并不是說部分管理人員是體育學或管理學專業(yè)的教師或學生,就能稱之為在職人員專業(yè)對口。因為高校體育館的管理有其特殊性,它要求管理人員既懂體育,又懂管理。具體表現為管理人員要懂得體育場地的照明和通風要求、懂不同的運動項目、不同溫度下體育場地的清潔要求、懂得在發(fā)生體育運動損傷的意外情況下對鍛煉人員所采取的一些急救處理措施,以及懂得一些體育館常備藥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甚至是面對鍛煉人員的突發(fā)疾病的應對辦法和急救措施。所以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除具備管理知識外,還需要很多關于運動護理等的相關知識,這些專業(yè)知識的取得,需要對這些工作人員進行專業(yè)的培訓和考核,并不是體育或管理相關專業(yè)的兼職人員通過短時間的自我學習就能滿足上崗要求的。
制約高校體育場有效運營的因素有很多,但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原因。
隨著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校園中流動性社會人員的增加、場館內鍛煉人群的激增,成為校內師生抵制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重要因素[3]。疫情背景下,一方面,人們對體育鍛煉的強烈需求和康復后參加運動的禁忌;另一方面,防疫狀態(tài)下人員流動性、密集性的控制,安全因素成為制約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重大阻力和最主要的因素。但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如果能利用好體育場館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性知識,做好疫情期間人們的運動鍛煉指導工作,這樣不僅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運動場館選擇,同時也為高校體育館周邊的人民群眾身體鍛煉提供了優(yōu)良的場所,合理的管理讓人民群眾更加認可高校體育館健身的安全性和專業(yè)性。此外,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的安全性還包括體育場館內放置冰袋和運動應急藥品自動售賣柜等基本的保健預防設施。
高校體育場館的建設初衷是為了滿足在校學生的體育教學、體育活動。從時間分配來看,工作日內主要用于學生上課教學,節(jié)假日期間主要用于服務周邊群眾,學校的體育教育與群眾的使用在時間上并不沖突。但學校組織的學生體育活動時間也不是固定的,會因為教學任務的變動而變動,在一定程度上會與周末場館開放時間相沖突。與這種沖突之相對應的又是寒暑假體育場地的長時間空置現象。這也是全國高校體育館存在的共性問題。同時,寒暑假的氣溫問題也是導致體育場地空置的一大原因。對于一些建設了游泳館的體育館,在暑假前來健身的人員絡繹不絕。相較而言,人們對室內游泳館熱情更為高漲。室內游泳館夏天可以防曬,在設備齊全的條件下冬天可以做到恒溫,這種優(yōu)質的游泳場館受到大家的喜愛。
相對來說,冬季的游泳館使用頻次就會低很多。一是因為春節(jié)前人們普遍比較忙碌;二是冬季游泳顯得比較小眾,所以即便游泳館開放,能堅持去游泳鍛煉的人卻很少。高校體育館特別是北方高校,想維持游泳館的恒溫,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當然,游泳館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但也說明寒暑假期間,高校體育館的閑置率較高,特別是一些不是經常對外開放的高校體育館,更是造成了體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高校體育場館按教學要求建設標準運動場地,投資相對較高,所以后期維修費用也相對較高。而高校場館的公益性,使得高校場館低償對外開放。長此以往,必然造成成本與收益之間的矛盾,這也導致高校場館的對外開放的熱情降低,從而造成高校管理方減少體育館的對外開放時間和頻次。例如,陜西省個別高校開展了滑雪運動教程,多以冬天在滑雪場開課。對于師生來說,上課路途遙遠,受氣候的影響較大。因此,可以嘗試在高校體育館建設小型室內滑雪場地。這樣不僅改善了本校師生學習環(huán)境,又增加了學校的硬件設施與社會知名度。寒暑假期間開展對外的教學和培訓,可以回流數目可觀的場地建設成本和維護費用。冰雪運動近些年的興起,市場認可度較高,國家也相繼出臺了很多利好政策。體育場館建設條件允許的話,高??梢試L試更好的對外經營策略。
現如今,智能化技術快速發(fā)展,而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在規(guī)范化、科學化、高效化等發(fā)展上仍存在諸多不足,落后于社會體育館[4]。智能化技術,如網絡服務平臺、移動支付、手機APP 應用等,為體育場館的運營提供了技術支持。
智能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高校體育場館運營中,最大的支出是場館維護費與人工管理費。場館的低利用率、收支不均,都是由傳統(tǒng)的運營管理模式所造成的。體育館智能化運營系統(tǒng)包含庫存系統(tǒng)、采購系統(tǒng)、售賣系統(tǒng)、財務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管系統(tǒng)等。其中,實時監(jiān)管系統(tǒng)極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戶的線上預約、更換與取消。這不僅提升了場館利用率,增加了場館收入,而且也降低了場館人工支出,更使得整個過程可留痕,方便記錄歸檔,真實可查。體育館的智能化運營實現了場館管理軟件的升級。與此同時,還應對體育館管理人員展開針對性的培訓學習,讓管理人員了解場館的智能化運營模式,掌握其操作方式。
智能系統(tǒng)的優(yōu)勢還表現在線上預約、大數據分析、用戶反饋、健康監(jiān)督、用戶論壇等方面。在線預約功能不僅方便了用戶費用的支付與返還,還可以得知每位用戶的運動喜好、運動習慣,運動周期等。智能系統(tǒng)可根據用戶性別、年齡、運動頻率等信息,定期給用戶推送健康美文,向用戶提供相關的運動指導方案,目的是增加他們對場地的黏性[5]。此外,智能系統(tǒng)的地圖導航和球場介紹功能,不僅非常適合新學者,更在無形中宣傳了體育館運營管理的先進性。
AI人臉識別門禁系統(tǒng),減少了人員接觸,降低了安全隱患,特別適合疫情下的場館管理。智能化系統(tǒng)實施實名制,可以對用戶進行健康狀況監(jiān)督。這樣不僅符合國家疫情防控的要求,還對每一位體育愛好者的健康負責,增加了用戶的信賴度,給用戶提供放心的體驗。此外,實名制功能的用戶信用積分制度,相較于傳統(tǒng)的體育館運營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管理人員維護場館秩序。如果用戶在使用場館時出現語言或肢體沖突等不良行為,將予以扣除信用分。如果信用積分過低,則將其加入用戶黑名單,使其無法進入體育場館。這在無形中約束了用戶的行為,營造了良好的運動氛圍。高校作為科技發(fā)展動力的代表,在發(fā)展體育館智能運營管理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智能化運營定能保證高校體育場館公益性,發(fā)揮高校的體育人文優(yōu)勢,發(fā)展體育產業(yè)。
智能系統(tǒng)的缺點在于前期投資大。盡管購買人工智能設備需要固定資產支出并導致折舊增加,但可以在稅前扣除購買支出的財務成本[6]。智能系統(tǒng)的使用,可基于業(yè)務增減的進項稅用于增值稅抵扣[7],而傳統(tǒng)管理的人工費用不可抵扣增值稅。而相較于人工,智能系統(tǒng)不需要工資,不需要休假,不需要社會保障支出,沒有工傷,只需要一定的機器維修、保養(yǎng)費用[8],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化較為普及的今天,機器維修、保養(yǎng)費用價格也是較為親民的。智能化系統(tǒng)和機器投放后,高校必然要組織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進行學習培訓,有一定的時間成本,但經過短期培訓后即可迅速上手。全面分析后,高校體育館的智能運營管理模式是優(yōu)點大于缺點,也是未來高校體育館運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如今智能化早已滲透到人們購物、餐飲、出行、娛樂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目前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智能化仍處于起步階段。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解決了體育場館傳統(tǒng)運營模式下的眾多問題,如場館維護費、管理人工費、場館利用率低、場館收入低、用戶反饋難、用戶間交流難、場地日期改簽難等。智能化體育館作為一種優(yōu)質的理念與運營模式,值得各高校借鑒參考與推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