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代《司馬氏書儀》及《朱子家禮》所載“冠笄禮”述論

      2023-08-07 19:49:49張志云
      關(guān)鍵詞:加冠冠禮司馬氏

      張志云

      (1.四川師范大學(xué)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6;2.上饒師范學(xué)院 歷史地理與旅游學(xué)院,江西 上饒 334001)

      冠笄禮為古代成人禮,其倫理意義固然十分重要。宋代司馬光《司馬氏書儀》(以下簡稱《書儀》)及朱熹《朱子家禮》(以下簡稱《家禮》)為宋代私修儀注,其中均記載了冠笄之禮。目前學(xué)者對于這兩部文獻及其所載冠笄禮已有相關(guān)研究,然而有關(guān)這兩部儀注中冠笄禮的關(guān)聯(lián)及其冠、笄禮的差異等問題的研究尚且不夠。筆者不揣淺陋,試對以上問題加以述論,舛誤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一、宋代之前的冠笄禮

      《周禮》云:“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盵1]冠笄之禮所以成男女,為成人之禮;婚姻之禮所以親男女,使男女相親。今《儀禮》中的《士冠禮》和《士婚禮》就是記載周代士階層的婚冠之禮。《禮記·王制》載有六禮,將冠禮置于首位[2]?!豆诹x》云:“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也?!盵2]冠禮之所以排在六禮之首,其理由有二。其一,行冠禮后服裝齊備,服裝齊備則容貌體態(tài)端正,表情得當(dāng),言辭和順。其二,行冠禮后意為成人,就要求他遵照做兒子、做弟弟、做人臣、做晚輩的成人禮行事。要求加冠者用這四方面的成人禮來施行于人,因此冠禮必須重視。周代冠禮在禰廟中舉行,由受冠者父親或兄長主持。據(jù)《儀禮·士冠禮》載,周代給士行冠禮為二十而冠,先后須經(jīng)過筮日、筮賓、挽髻、加冠三次,拜見尊長、行醴禮取字等儀式[3]。三次加冠為冠者取字,這是成人的標志。自此,他不僅要盡到作為成人的職責(zé),也擁有娶妻生子、帶兵打仗、出仕為官的權(quán)利。

      與男子冠禮相對應(yīng),古代女子年十五歲要行笄禮。笄者,古代盤頭發(fā)或別住帽子用的簪子。女子笄禮之形式為把頭發(fā)盤至頭頂,梳成發(fā)髻用笄固定下來,但不戴冠。女子行笄禮后,標志其已成年,可以許嫁?!秲x禮·士昏禮》載:“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编嵭?“笄女之禮,猶冠男也,使主婦女賓執(zhí)其禮?!盵3]所謂“笄而醴之”是指給女子行笄禮后,再行醴禮取字。

      冠禮盛行于西周及春秋時期。自漢代以來,天子在正月選擇吉日“加元服,儀從冠禮是也”[4],而魏、晉皇帝冠禮只用一加[4]?!端螘芬草d:“宋冠皇太子及蕃王,亦一加也?!盵5]《隋書》載北齊皇帝加元服為一加,而皇太子冠則為二加[6]。迨至隋代,太子冠也是二加,仍有取字、禮見,保存了冠禮最主要程序[6]。唐《開元禮》記載皇帝加元服為一加冠,皇太子則三加緇布冠、遠游冠、冕[7]。《新唐書》也載有皇子及諸臣之子三加冠之儀制[8]。但以上大多是記載于正史或禮典中的皇族冠禮,至于普通庶民則未必會嚴格舉行冠笄之禮。

      古代冠禮自秦漢以后逐漸退出現(xiàn)實生活,我們所能找到的史料表明,皇帝或皇太子冠禮多會載入史冊,然庶民冠禮則荒廢已久[9]。司馬光在《書儀》中感嘆:“冠禮之廢久矣!”[10]蘇轍也指出:“(冠禮)今皆廢而不立,是以天下之人,皇皇然無所折衷,求其所從而不得,則不能不出其私意,以自斷其禮。私意既行,故天下之弊起?!盵11]可見蘇轍認為宋代冠禮廢而不立,導(dǎo)致天下人私意斷禮。盡管唐宋間儒學(xué)之士極力倡導(dǎo)冠禮,但已無力扭轉(zhuǎn)這種頹勢了①。

      宋代正史及禮典中載有皇太子、皇子的冠禮、公主笄禮及士庶階層冠笄之禮,此外宋代私家儀注如《司馬氏書儀》及《朱子家禮》亦載冠笄之禮,本文主要討論宋代私家儀注中記載的冠笄禮。

      二、《司馬氏書儀》及《朱子家禮》概述

      北宋徽宗時所編撰的禮典《政和五禮新儀》盡管增加了庶人的婚冠喪葬禮,但過于拘泥古代禮文,而忽視了宋代當(dāng)時的民眾習(xí)俗,嚴重脫離現(xiàn)實導(dǎo)致難以實行,最終廢止不用。加之宋代民間普遍存在私自斷禮[11],有鑒于此,宋代士大夫們編撰了眾多私家儀注,其中最為知名的當(dāng)屬司馬光的《司馬氏書儀》和朱熹的《朱子家禮》②。

      《司馬氏書儀》十卷,主要內(nèi)容為冠婚喪祭之禮儀,其中卷二為“冠儀”。此書成書于元豐四年(1081年),一經(jīng)傳出,“元豐中薦紳家爭相傳寫,往往皆珍秘之”③。朱熹對其評價曰:“二程與橫渠多是古禮,溫公則大概本《儀禮》而參以今之所可行者;要之,溫公較穩(wěn),其中與古不甚遠,是七分好?!盵10]朱熹一方面認為《書儀》以《儀禮》為基礎(chǔ),并參照宋代社會現(xiàn)實情況作了變通,但又認為此書“與古不甚遠”。的確,《書儀》仍保留了大量繁復(fù)的儀節(jié),盡管受到當(dāng)時薦紳尊奉,但對普通士庶則未必適合。朱熹在《跋<三家禮范>》中又對二程、張載、司馬光禮范作了一番評說:

      讀者見其節(jié)文度數(shù)之詳,有若未易究者,往往未見習(xí)行而已有望風(fēng)退怯之意。又或見其堂室之廣,給使之多,儀物之盛,而竊自病其力之不足,是以其書雖布,而傳者徒為篋笥之藏,未有能舉而行之者也。[12]

      朱熹指出《三家禮范》不僅禮儀條文繁冗,具體儀式操作上也有過度繁瑣的毛病,容易讓人心生畏難而無法實行。他認為禮儀文本的效果應(yīng)該是“使覽之者得提其要,以及其詳,而不憚其大節(jié),略其繁文,而不失其本意也”[12],因此,朱熹撰《家禮》對古禮作了適應(yīng)時勢的改革,如并婚姻“六禮”為“三禮”,婚冠之禮不定“廳寢戶牖”“庭階升降”等繁文縟節(jié)。

      朱熹所撰《家禮》五卷,通禮、冠、婚、喪、祭各一卷。它參照了二程、張載、司馬光等私家儀注,南宋楊復(fù)曾指出:“《家禮》一書,今之士大夫家冠婚喪祭多所遵用?!豆诙Y》則多取司馬氏,《婚禮》則參諸司馬氏、程氏?!秵识Y》本之司馬氏,后又以高氏之書為最善。及論祔遷,則取橫渠《遺命》,治喪則以《書儀》疏略而用《儀禮》。祭禮兼用司馬氏、程氏,而先后所見又有不同。節(jié)祠則以韓魏公所行者為法?!盵13]可見朱子《家禮》是博采眾長、融會貫通,以期達到“崇化導(dǎo)民”[14]之目的。

      三、《司馬氏書儀》及《朱子家禮》之冠禮

      前文已論及朱子《家禮》中“《冠禮》則多取司馬氏”,二者僅有少量區(qū)別。下文以《家禮》為中心來分析宋代私家儀注中的冠禮,凡與《書儀》不同者,則隨附于后并略加以說明。

      1.冠齡問題

      《禮記·曲禮》云:“二十曰弱,冠?!编嵭⒃?“二十成人,始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盵2]前文討論的周代士冠禮在年二十舉行也源自于此。司馬光《書儀》定為:“男子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盵10]程頤則堅決反對十二歲行冠禮,主張定為二十歲[15]?!都叶Y》折中了上述觀點,定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盵14]此外,還規(guī)定必須父母無期以上喪,才可行冠禮。

      2.冠儀

      《書儀》有筮日、筮賓,《家禮》則省去。試將《家禮》中冠儀程式整理如下[14]。

      (1)前期三日,主人告于祠堂,戒賓。主人須是冠者繼高祖的宗子,冠者父親亦可自主之。祠堂之制,也為《家禮》所創(chuàng)設(shè),“立于正寢之東,為四龕,以奉先世神主,旁親所無后者,以其班祔”[14]。戒賓則在朋友中選擇一位賢而有禮者,主人登門告知。

      (2)前一日宿賓,陳設(shè)。宿賓在《家禮》中是指主人遣子弟以書信致賓,賓答復(fù)。學(xué)者錢玄指出,“宿”有“再一次邀請賓客”之義[16]。陳設(shè)須在廳事設(shè)盥帨,廳事東北以帟幕為房。如廳事無兩階,則要用堊畫而分之。

      (3)當(dāng)日陳冠服,主人以下序立。主人為官與無官者服飾不同。陳放酒注、盞盤;幞頭、帽子、冠并巾,各以一盤盛之,用帕蒙上,以桌子陳于西階下。主人及以下著盛服就位。

      (4)賓至,主人迎入升堂。正賓自己選擇其子弟親戚習(xí)禮者為贊者。正賓、贊者都盛服至大門外,面向東。儐者入,通報主人,主人出門,面向西,向正賓行再拜之禮。賓答拜主人。正賓、贊者跟隨主人入門。贊者先盥洗、拭手。將冠者出房,面向南。

      (5)始加冠巾?!端抉R氏書儀》將《儀禮·士冠禮》“三加”的緇布冠、皮弁冠、爵弁冠,以宋代通行的冠巾、帽、幞頭[10]?!都叶Y》沿用之。冠者適房,服深衣、納履出。正賓向?qū)⒐谡咝幸径Y。將冠者出房立于席右,面向席。執(zhí)事者以冠巾盤進,賓下一級臺階,接過冠巾,到將冠者前,向?qū)⒐谡咦T?“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以介畢福?!比缓蠊?為冠者戴上冠。贊者以巾跪進,賓接過,加之。冠者到東房中,脫去童子衫,換上深衣,加大帶,納履,出房站立。

      (6)再加帽子。賓揖冠者。冠者即席,跪。執(zhí)事者以帽子盤進,賓下兩臺階接過,執(zhí)帽到冠者前,祝之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謹爾威儀,淑順爾德。眉壽永年,享受胡福?!惫蛳?加之。冠者到東房中,脫去深衣,換上皂衫、革帶、系鞋,出房站立。

      (7)三加幞頭。宋人沈括解釋幞頭,一謂之“四腳”,乃四帶也。二帶系腦后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故亦謂之“折上巾”[17]。禮儀如再加,惟執(zhí)事者以幞頭盤進,賓降三級臺階接受,祝辭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辟澱邽楣谡呷∠旅?賓加幞頭。

      (8)醮禮。贊者酌酒于東房中,出房,立于冠者之左。賓揖冠者,冠者就席右,面向南。正賓取酒到席前面向北念祝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惫谡呦蛘e再拜,接酒盞、跪祭酒,飲酒,把盞遞給贊者,面向南,再拜。賓向東,答拜。冠者拜贊者。

      (9)賓字冠者。賓從西階下階,面向東。主人從阼階下階,面向西。冠者從西階下階,立偏東處,面向南。賓字冠者,致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某父。”冠者對曰:“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賓請求告退。主人邀請禮賓,賓答應(yīng),至更衣處等候。

      (10)主人以冠者見于祠堂。此儀節(jié)為朱子新創(chuàng),《儀禮·士冠禮》與《書儀·冠儀》均無。主人立于祠堂香桌之前,告辭曰:“某之子某,若某親某之子某,今日冠畢,敢見。”冠者進立于兩階間,再拜。

      (11)冠者見于尊長。冠者父母、諸叔父兄、諸兄、諸婦女、諸叔母姑、諸姊嫂面向不同,冠者面向北向父母行拜禮,父母受禮,扶起。向每列親友再拜,親友皆答拜。

      (12)禮賓。主人以酒饌禮賓及贊者。以幣、帛酬謝,拜謝。幣多少隨宜,賓和贊者有所差別。

      (13)冠者見鄉(xiāng)先生及父之執(zhí)友。冠者出,拜見鄉(xiāng)先生和父親執(zhí)友,行拜禮。先生、執(zhí)友皆答拜。

      從上面儀式中,我們可以看出朱子所定冠禮保留了三加、取字、拜見尊長等基本內(nèi)容。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冠禮前后均有在祠堂舉行的儀式,即冠前的“主人告于祠堂”和冠后的“主人以冠者見于祠堂”,祠堂是供奉先祖神主的場所,朱子制定的冠儀明顯突顯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尊祖敬宗的宗族觀念。

      四、《司馬氏書儀》及《朱子家禮》之笄禮

      關(guān)于女子笄年,《家禮》沿用《書儀》“年十五,雖未許嫁亦笄”的規(guī)定,前文論及《宋史·禮志》中“宋公主笄禮”對笄齡也是同樣設(shè)定。主婦、女賓執(zhí)其禮?!稌鴥x》中主婦,謂笄者之祖母、母及諸母、嫂,凡婦女為家長者皆可。女賓,選擇親戚賢而有禮者。贊,由賓自擇婦女為之。笄禮儀式如下。

      1.前期三日戒賓、前一日宿賓,陳設(shè)。宿賓用箋紙書辭,使人致賓。陳設(shè)如冠禮,但于中堂布席[14]。

      2.厥明陳服、序立。服飾用背子冠笄,主婦如主人之位,將笄者雙紒④、著衫子,于房中南面等候。背子也稱褙子。宋代婦女從后、妃、公主到一般婦女皆穿褙子,可做常服或常禮服。其基本形制為直領(lǐng)對襟、長袖;袖子可寬可窄;衣長可至膝上、齊膝;也有長至小腿及腳踝[18]。至于衫子,宋人高承指出,古代女子服飾中衫、裙之分始于秦始皇。女子之衣與裳連,如披衫,短長與裙相似,秦始皇方令短作衫子,長袖猶至於膝[19]。

      3.賓至,主婦迎入升堂?!稌鴥x》有贊者,《家禮》不用贊者,主婦從阼階上。

      4.賓為將笄者加冠笄。如同冠禮,祝辭用冠禮中始加之辭。《書儀》另載,贊者為笄者施首飾。

      5.醮禮。如冠禮,祝辭相同。

      6.賓字笄者。如冠禮,把冠禮祝辭中“髦士”改為“女士”。

      7.禮賓。如冠禮。此外,《書儀》有笄者拜見尊長儀節(jié),“所拜見者,惟父及諸母、諸姑、兄姊而已”[10],《家禮》則未記載。

      對比《書儀》與《家禮》中的笄禮與冠禮,笄禮明顯要簡化許多,沒有冠禮中的三加儀式,僅有加冠笄。此外,笄禮也沒有像冠禮一樣,行禮前“告于祠堂”和行禮后“見于祠堂”,反映了古代男女之別。

      清人秦蕙田指出:“士庶女子笄禮,自宋《書儀》《家禮》而外,明世蓋無聞焉。然冠禮久廢,而今人家于女子年十三則畜發(fā),謂之‘上頭’。擇日行之,或拜見父母尊長,告于親黨。劉氏曰:‘笄,今簪也?!⑺怨坦?今世惟已嫁者乃得用之,似與禮意適合?!盵20]秦氏這里所引劉氏之說是指劉璋《家禮補注》。他指出明代未有笄禮的記載,但清代有家長在女兒十三歲時“上頭”的禮俗,有的地方比較正規(guī),要拜見父母尊長、告于親黨,這是古代笄禮在清代的延續(xù)。此外,清代只有已嫁女子方可用簪,這與古代笄禮以示成年、可以議嫁的本旨是相吻合的。

      結(jié)語

      古代冠禮自秦漢以后逐漸退出現(xiàn)實生活,庶民冠禮則荒廢已久,唐宋間儒學(xué)之士極力倡導(dǎo),也已無力扭轉(zhuǎn)冠禮這種頹勢。宋代禮典中載有皇太子、皇子的冠禮、公主笄禮及士庶階層冠笄之禮。其中士庶階層冠笄禮過于拘泥古代禮文,而忽視了宋代當(dāng)時的民眾習(xí)俗,嚴重脫離現(xiàn)實導(dǎo)致難以實行,最終廢止不用。宋代私家儀注便應(yīng)運而生?!端抉R氏書儀》及《朱子家禮》是宋代兩部重要的私修儀注,其中均記載了冠笄禮?!吨熳蛹叶Y》中的冠禮多取自《司馬氏書儀》但有所創(chuàng)新,如行禮前“告于祠堂”和行禮后“見于祠堂”,明顯突顯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尊祖敬宗的宗族觀念。笄禮較于冠禮要簡化許多,未有冠禮中的三加儀式,僅有加冠笄。此外,笄禮也缺少祠堂之制,這反映了古代男女之別。

      注釋

      ①其實直到明代,冠禮不受重視的局面依然存在。參見(清)張廷玉等:《明史》卷54《禮志八》,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385頁。

      ②《家禮》真?zhèn)螁栴}由來已久,湯勤福先生力辨《家禮》不偽。參見湯勤福:《朱熹<家禮>的真?zhèn)渭皩ι鐣挠绊憽?姜錫東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11輯,保定: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版,第536-552頁,收于氏著:《半甲集》,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0年版,第507-518頁。

      ③宋版《書儀·序》,轉(zhuǎn)自楊志剛:《中國禮儀制度研究》,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第188頁。

      ④雙紒,即雙丫髻,也叫總角,這是最普遍的兒童發(fā)式,一般編成左右兩個發(fā)髻,但也有認為是將發(fā)髻做成兩個環(huán),發(fā)髻用朱紅色錦絳扎系,這叫“紒”。

      猜你喜歡
      加冠冠禮司馬氏
      古代男子的冠禮
      試論洗硯池晉墓墓主身份
      冠禮與笄禮
      為何舉行成人禮
      入魏司馬氏人物及其后裔研究
      為何舉行成人禮
      百科知識(2021年6期)2021-03-30 18:57:36
      成年禮
      論司馬氏對曹髦之死的應(yīng)對
      —— 兼論葬儀之議中的劉賀記憶
      中國古代的冠笄之禮
      ?? ??? ???? ?????? ?? ??―????? ????
      绍兴县| 漠河县| 鄄城县| 兴国县| 古浪县| 韩城市| 台山市| 榕江县| 志丹县| 大连市| 翁牛特旗| 佛学| 深州市| 神池县| 宝应县| 合肥市| 永安市| 正安县| 永靖县| 河源市| 玛曲县| 永泰县| 武穴市| 叙永县| 合江县| 麻阳| 朔州市| 拜城县| 克拉玛依市| 墨玉县| 新河县| 阳山县| 宁夏| 遵义县| 丹凤县| 淳安县| 宁都县| 得荣县| 罗田县| 伊春市| 石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