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情況下,哪一類患者相較于其他患者更不容易產(chǎn)生“病恥感”的體驗
A. 急性疼痛患者 B. 艾滋病患者
C. 精神疾病患者 D. 惡性腫瘤患者
2. 下列關于慢性病人群及其病恥感體驗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部分慢性疾病患者恥于談論自己的疾病狀況
B. 病恥感會對患者情緒造成負面影響
C. 病恥感能夠促進患者對疾病康復的感知
D. 病恥感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甚至自殺傾向
3. 英文中病恥感“stigma”一詞的原意是
A. 傲慢 B. 攻擊 C. 烙印 D. 區(qū)別
4.最早從心理學角度對病恥感的概念進行闡述的學者是
A. Sigmund Freud B. Erving Goffman
C. Abraham Maslow D. Richard Lazarus
5. 下列哪一組關鍵詞不屬于用于描述“病恥感”的概念
A. 標簽化,貶低 B. 區(qū)別對待,不認可
C. 疏遠,不接納 D. 順從,沉默
6. 戈夫曼提出的Stigma & Discrimination理論不包含以下哪個部分
A. 身份認同 B. 身份特征
C. 身份管理 D. 社會互動
7.“ 感染HIV是道德敗壞的結果,是應有的懲罰”的觀點易使患者產(chǎn)生病恥感的原因可以總結為
A. 對疾病的錯誤應對 B. 疾病或治療的影響
C. 公眾的錯誤關聯(lián) D. 家人的回避態(tài)度
8. 對于公眾的錯誤關聯(lián)所產(chǎn)生的慢性疾病病恥感,下列哪種措施可能存在一定的緩解作用
A. 增加公眾的疾病知識儲備
B. 減少公眾與患者的直接接觸
C. 對外界刻意隱瞞或回避疾病狀況
D. 讓患者主動回避社交
9. 下列哪項不是患者產(chǎn)生病恥感的主要影響因素
A. 子女數(shù)量 B. 經(jīng)濟水平
C. 文化程度 D. 性格特征
10. 下列關于病恥感影響因素說法正確的是
A. 女性患者病恥感比男性更嚴重
B. 經(jīng)濟負擔越輕的患者,其病恥感越強烈
C. 社交受限的患者,其內(nèi)在病恥感更強烈
D. 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病恥感更強烈
11.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較高傷害回避型人格的患者更易產(chǎn)生病恥感
B. 較強自我導向性人格的患者病恥感水平更高
C. 低自尊性格特質的患者病恥感水平更高
D. 自我憐憫的患者病恥感水平較高
12. 對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慢性疾病患者病恥感程度越強”的論斷,下列解釋中更為合理的一項是
A. 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更容易鉆牛角尖
B. 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應對疾病壓力時難以調整心理狀態(tài)
C. 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對疾病的承受能力更差
D. 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患者自我價值實現(xiàn)要求更高
13. 下列關于慢性病病恥感量表(SSCI)說法正確的是
A. 最初由Molina等學者于2013年研制
B. 包括“外在病恥感”與“內(nèi)在病恥感”2個維度
C.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恥感程度越低
D. SSCI量表目前尚無正式的漢化版本
14. 下列關于慢性病預期病恥感量表(CIASS)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由Earnshaw等學者于2013年研制
B. 由Fife等學者于2000年研制
C. 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病恥感程度越低
D. CIASS量表已有中文版本
15. 通過幫助患者提升對疾病的正確認知、促進患者參與自身健康管理以達到改善患者心理健康、降低病恥感水平的干預方式,我們將其稱之為
A. 身份重建干預 B. 認知行為干預
C. 理性情緒行為干預 D. 多維度綜合干預
16. 下列關于針對慢性疾病患者病恥感的綜合干預措施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綜合干預策略應相對固定
B. 綜合干預措施不宜采用電刺激等物理療法
C. 綜合干預措施不包括血糖、營養(yǎng)管理等
D. 社會技能訓練結合認知行為干預對緩解慢性疾病患者病恥感作用有一定作用
17. 下列關于遠程護理管理模式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主要媒介是互聯(lián)網(wǎng)
B. 有助于將健康教育知識與干預措施推廣至醫(yī)療機構以外的場景中
C. 通過遠程在線的方式進行歧視干預可促進患者的社會交往
D. 采用遠程管理模式進行慢性疾病患者病恥感干預往往效果不佳
18. 下列關于針對慢性疾病患者參與式護理管理模式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患者在參與過程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動性
B. 患者的社交與尊重需求能夠得到滿足
C. 患者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xiàn)為“從信任到懷疑”
D. 患者參與自我健康管理的積極性能夠得到有效調動,有助于克服慢性疾病相關的病恥感
19.“ 邀請即將出院的糖尿病患者與糖尿病專科護士、內(nèi)分泌科醫(yī)生、營養(yǎng)師等專業(yè)人士一同制訂其血糖管理計劃,幫助患者主動參與到長期的康復計劃制訂中,使患者對控制病情進展擁有更大的信心,同時在康復治療計劃的實施中滿足了患者與專業(yè)人士平等交流溝通的需求,減少了其疾病恥辱感”。上面描述的這種干預/管理模式可以概括為
A. 參與式護理管理模式 B. 身份重建干預
C. 多維度綜合管理模式 D. 認知行為干預
20. 下列關于慢性疾病患者病恥感及相關研究的闡述正確的是
A. 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恥感是固定不變的,不會隨著時間或疾病進展而發(fā)生改變
B. 現(xiàn)有關于慢性疾病患者病恥感的研究以縱向隊列研究為主
C. 目前慢性疾病患者病恥感的測量工具多以客觀指標的測評為主
D. 應該針對地域、文化背景以及患者疾病情況制訂精準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刊授報名學員可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上海市護理學會服務號”,點擊“學會云”進入“護慧云課堂”,登錄后選擇“刊授教育”進行在線答題。掃描右側二維碼可了解具體答題和學分下載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