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鵬
(商城縣林業(yè)和茶產業(yè)局 河南 商城 465350)
地下害蟲對林木的正常生長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圃地育苗過程中,會造成缺苗斷壟現(xiàn)象的發(fā)生,給育苗工作帶來極大的損失。因此,林業(yè)生產上需重點對蠐螬類、螻蛄類、地老虎類、金針蟲類地下害蟲進行科學、合理的綜合防治。
鞘翅目金龜子幼蟲(別名“白土蠶”),全國各地均有分布,能為害楊、柳、桑、梨、桃、李、葡萄等多種林木和果樹;幼蟲取食林木根部(尤喜食幼苗根部幼嫩組織),成蟲取食林木和果樹的葉片、花蕾,嚴重時可把樹葉全部吃光。金龜子種類很多,在河南地區(qū)最常見的是銅綠金龜子、華北大黑鰓金龜子。
1.1 形態(tài)特征。蠐螬體大多白色,體肥,并向腹面彎成“C”形,體壁較柔軟,多皺體表疏生細毛。頭大而圓,多為黃褐色,或紅褐色,生有左右對稱的剛毛。胸足3 對,一般后足較長。腹部臀節(jié)上生有刺毛。①銅綠金龜子。卵橢圓形,乳白色,光滑;幼蟲頭部褐色;成蟲體長約20 mm,寬約10 mm,有銅色光澤,有時呈濃綠色,梢翅上有3 ~4 條縱脈,腹部黃褐色、密生細絨毛。②華北大黑鰓金龜子。卵橢圓形,乳白色,光滑,孵化前黃白色;幼蟲頭部紅褐色,具光澤,肛門孔三裂;成蟲體長約20 mm,寬約10 mm,初時紅褐色,后變黑褐色,有光澤,腹部表面被有淡黃色長細毛。前胸背板和鞘翅上密布點刻。兩鞘翅會合處呈寬縱隆起線,上具3 條隆起線,前脛外緣有3 個尖銳的齒,每足有爪1 對,爪上具齒。
1.2 生態(tài)習性。蠐螬類害蟲生活史較長,一般1 ~2年發(fā)生1 代。多數以老熟幼蟲越冬,越冬的幼蟲5 ~6月化蛹,6 月下旬~7 月成蟲羽化產卵,8 ~9 月份是幼蟲為害期,10 月后陸續(xù)進入越冬期。幼蟲在春、秋兩季為害最重,幼蟲活動最適土溫在15 ℃左右,最適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幼蟲具假死性,隨土溫的升降,上下活動力較強,一般在5 ~10 cm 土層內做蛹室化蛹。成蟲夜間活動(晚上7:00 ~11:00 活動最盛),趨光性強,喜香甜味。成蟲活動適溫為25 ℃以上,相對濕度為70%~80%,在悶熱無雨天氣活動最盛。
1.3 防治方法。①營林措施。一是加強育苗圃管護。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及時中耕除草,破壞成蟲產卵繁殖條件。冬、春季翻耕土壤,將越冬幼蟲翻至土表凍死。②人工防治。利用成蟲假死的習性,人工振落捕殺;利用成蟲的趨光性,采用黑光燈誘殺。③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如:各種益鳥、刺猬、青蛙等,以減輕其為害。也可用寄生蜂、寄生蠅和白僵菌、綠僵菌等防治蠐螬,減輕化學藥劑防治對環(huán)境的影響。④化學防治??捎?0%辛硫磷乳油200 ~250 g/667 m2,加水10 倍稀釋,噴灑在25 ~30 kg 的細土上,拌勻,制成毒土,施入苗床,翻入土中;或用2%甲基異柳磷粉劑2 ~3 kg/667 m2,拌細土25 ~30 kg 制成毒土施入土中毒殺幼蟲??蓢姙?0%敵敵畏乳油500 ~800 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600 ~800 倍液,或75%辛硫磷乳劑1 500 倍液等防治成蟲。也可用糖醋液誘殺金龜子,用紅糖、醋、白酒、水、90%敵百蟲(按照6∶3∶1∶10∶10 的比例)混合后,放入盆內,置于1 m 高處,每200 ~300 m2放置1 盆,次日取回,清除死蛾后,傍晚再放置。
直翅目螻蛄科地下害蟲(別名“土狗”),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多以若蟲、成蟲咬食各種樹木的根和嫩莖,被害組織常呈纖維狀。同時,螻蛄在地下活動能力強,常使產生許多坑道,使幼苗根系與土層分離,造成苗木枯死。在河南地區(qū)最常見的是華北螻蛄和非洲螻蛄,以華北螻蛄為多。
2.1 形態(tài)特征。①華北螻蛄。卵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后變?yōu)辄S褐色、深灰色;成蟲體長35 ~60 mm(雌蟲比雄蟲略大),體黃褐色,頭暗褐色,前翅短,后翅長,縱卷成筒狀,前足發(fā)達,中、后足小。②非洲螻蛄。卵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孵化前為暗紫色;成蟲體長30 ~35 mm(雌蟲比雄蟲略大),灰褐色,全身密布細毛,頭圓錐形,觸角絲狀,前胸背板卵圓形,中央有一心臟形凹斑、暗紅色,前足扁平,善于掘土,后足具棘刺。
2.2 生態(tài)習性。華北螻蛄3 年發(fā)生1 代;非洲螻蛄1~2 年發(fā)生1 代。以成蟲或高齡若蟲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蟲于3 ~4 月上旬開始活動(土表溫度達10 ℃以上,氣溫在15 ℃~26 ℃活動最盛。),6 ~7 月間交配產卵,卵產于10 ~20 cm 深的土中,卵期約25 d,8 月上中旬,若蟲羽化為成蟲,10 月份(入秋后)成蟲潛入更深土層(40 cm 以下)越冬。螻蛄具有趨光性,喜香甜味。土質疏松、濕潤的地塊受害重,反之受害輕。
2.3 防治方法。①施用經充分腐熟的廄肥、堆肥等有機肥料,做好秋季深耕、中耕除草工作,減輕螻蛄為害。②燈光誘殺。利用螻蛄趨光性強的特點,在成蟲羽化期間用黑光燈誘殺,減輕該蟲為害。③保護天敵。通過招引和保護喜鵲、黃鸝等食蟲鳥類控制蟲害。④毒餌誘殺。如:在苗圃步道內,每隔20 m 左右挖一小坑,然后將馬糞或帶水的干草放入坑內誘集捕殺?;蛴贸聪愕酿D料(如麥麩、豆餅屑等)50 kg,加90%晶體敵百蟲0.5 kg,配成毒餌,傍晚撒于苗間。用25%西維因粉100~150 g 與25 g 細土均勻拌和,撒于土表再翻入土下毒殺。另外,也可在螻蛄活動期,在樹木根部灌50%辛硫磷乳劑1 000 倍液,毒殺成蟲。
鱗翅目夜蛾科地下害蟲(俗稱切根蟲、地蠶),此類害蟲分布廣、食性雜、危害大,以幼蟲咬食各種苗木及幼樹的根、嫩莖、幼葉,導致缺苗斷壟。在河南地區(qū)最常見的是小地老虎、大地老虎。
3.1 形態(tài)特征。①小地老虎。卵饅頭形,初產時乳白色,漸變黃色。幼蟲圓筒形,頭部褐色,體灰褐至暗褐色,體表粗糙。成蟲體長17 ~23 mm,頭、胸部背面暗褐色,足褐色,前翅褐色,后翅灰白色。②大地老虎。卵半球形,初產時淺黃色,孵化前灰褐色。幼蟲黃褐色,體表粗糙。成蟲體長20 ~25 mm,體暗褐色,前翅有腎狀紋,黑褐色,腎狀紋外有一不規(guī)則的黑斑。后翅淺黃褐色。成蟲對黑光燈及糖醋液等趨性較強。
3.2 生態(tài)習性。①小地老虎。1 年發(fā)生3 ~4 代,以幼蟲在土內越冬,4 ~5 月為羽化盛期,成蟲白天潛伏于土縫、枯枝落葉、雜草等隱蔽處,夜晚出來覓食、交尾、產卵。②大地老虎。1 年發(fā)生1 代,以幼蟲在土表或草叢潛伏越冬,4 月開始為害,5 月上旬進入為害盛期,氣溫高于20 ℃則滯育越夏,9 月中旬開始化蛹,10 月上中旬羽化為成蟲。
3.3 防治方法。①造林前深耕細耙,及時清除早春雜草,消滅部分卵和幼蟲。②在羽化盛期用黑光燈或糖醋液誘殺成蟲。③可以利用地老虎的天敵進行捕殺,如:螳螂、廣赤眼蜂、螟蛉絨繭蜂等,以減輕危害。④可噴灑90%敵百蟲800 倍液、75%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或將鮮青草23 ~40 kg 加25%西維因粉劑均勻混合,于傍晚撒于苗床上,防治老熟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