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入漣
我家在冀東平原上的一個村莊里。小時候家里窮,大米、白面這些細糧,只有過年過節(jié)或者來客人時才能吃到,平常就只有棒子(即玉米)、高粱等粗糧來填肚子,棒? 粥、棒? 飯、棒子面餑餑、棒子面夾餡餑餑、高粱? 粥、高粱? 飯……我們吃得雖然很單調(diào),但是母親總能用她的巧手做出美食,滿足我們的味蕾。其中,棒子面夾餡餑餑是母親最拿手的。
棒子面夾餡餑餑是家鄉(xiāng)的一種美食。正式制作前,母親要在做早飯的時候,多舀上一小瓢棒子? ,這樣一家人吃完早飯還能剩下一部分粥,用粥來和棒子面。和面時,母親視粥的多少再補些棒子面,和好蓋上面盆,放上小半天醒面。
面和好了,接下來就是準備夾的餡了。夾餑餑的餡可以是白菜、菠菜、韭菜,而更多時候,餑餑里夾的是莧菜、蓬子菜等各種野菜。這些野菜餡再加上棒子面做成餑餑,真的是營養(yǎng)豐富的珍饈美味。每年春天,楊柳依依,草長鶯飛,各種野菜也爭先恐后地冒出了頭。母親便會哼著小曲“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挎著桑條編的籃子,融入田野,去采擷大自然的饋贈。
每每不用一個小時,母親就會籃子滿滿地回家來。到了家,母親把菜倒在空地,一棵一棵地擇,一遍一遍地洗。洗好,捋好,再剁成餡,捧進瓷盆,放上點蔥末。那時沒錢買肉吃,不過母親會往餡里舀上一勺豬油。最后用筷子攪拌均勻,餡就拌好了。看到母親拌餡時的認真模樣,我覺得她是在完成一項大工程。
“丫頭,燒火!”我這個火頭軍應聲往大鍋里舀上水,又抱來麥秸,點上火。眨眼工夫,大鐵鍋四周冒出了騰騰的熱氣?!安灰獰蠡穑眯』?,慢慢燒才行?。 蹦赣H抓起一個棒子面團揉兩下,中間戳個窟窿,又抓來一把餡塞進去,只三兩下,仿佛變魔術(shù),一個圓圓的棒子面夾餡餑餑就出現(xiàn)在我眼前。做棒子面夾餡餑餑是技術(shù)活,有的嬸子、大媽做的餡夾不進去,餑餑外邊也漏的全是餡。而母親做的餑餑不僅餡大,且外邊光溜溜的沒有一點兒餡。母親這項絕活手藝著實讓老姐妹們佩服不已。
燒著火,鍋里的蒸汽帶著餑餑的香味從鍋蓋縫里鉆了出來,躥上屋頂。那香味滿屋子飄散,惹得我不停地咽口水。15分鐘過去了,我迫不及待地掀起鍋蓋?!暗葧?,再燜幾分鐘?!蹦赣H告誡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我摸摸頭笑了,母親臉上的皺紋也綻放開來。
感謝母親,讓我懂得,只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再艱難的日子也會奏出歡樂的歌;感謝母親,讓我懂得,做事情一定要一絲不茍,認真去做,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今,母親雖已離去,但是母親做的棒子面夾餡餑餑的香味,仍會時不時地飄進我夢里。
編輯/張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