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問博
寫人的記敘文以表現(xiàn)人物為主,塑造出的人物應富有特點,具有獨特的精神氣質(zhì),而不是概念化的人,這樣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塑造個性化的人物,突出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呢?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給人物以特定且多重的身份
名人大家筆下的人物,或是吝嗇鬼,如《儒林外史》里的嚴監(jiān)生;或是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如《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或是大家閨秀,如《紅樓夢》中的薛寶釵……這些人物除了各自的基本身份外,還擁有“年輕”“男性”“農(nóng)村人”“讀書人”“女兒”等多種身份。不同身份的交織,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生動,更有可讀性。我們在塑造人物時,要盡可能讓人物身份豐富、多重,清晰地展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點,使人物具有可圈可點的精神氣質(zhì),這樣寫出來的人物才具體可感,令人讀后印象深刻。
如塑造一位在校門口賣煎餅的年輕小伙,可以把他的身份設定為:學困生、愛打游戲、獨立自主、陽光青年,等等。在寫作之前,先把這個人物的身份構(gòu)思清楚,才能使作文條理清晰、思路順暢、主旨鮮明、情感飽滿,更好地體現(xiàn)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
二、運用細節(jié)描寫彰顯人物精神
要想使人物形象豐滿,能夠更好地彰顯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我們需要借助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分為環(huán)境描寫和肖像描寫,對人物生活環(huán)境進行細致的描寫,可以烘托人物的形象;對人物肖像進行深入的描摹,能夠凸顯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
如,上面的寫作素材中,可以對賣煎餅的小伙子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具體描寫——放學時,煎餅攤圍了好多下學的學生,“我要一個煎餅不要蔥花”“我要加一個雞蛋”“我的多放點辣椒”……大家爭先恐后地將自己的要求告訴小伙子,賣煎餅的老夫妻正忙碌地招呼著學生。這個場景為年輕小伙子(老夫妻的兒子)的出場做了準備。
除了環(huán)境描寫,肖像描寫(包括對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飾、神態(tài)等描寫)也能直接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在寫作時,我們應該注意少用敘述性語言,多用描寫性語言,讓文中的人物自己說話,讓人物在我們設定的舞臺上自行表演,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才是活靈活現(xiàn)、精氣神具備的。
如上面的寫作素材中,若光說小伙子“家境困難”“愛打游戲”“孝敬父母”等,這些敘述性的、概念化的語言很難讓讀者產(chǎn)生代入感,我們需要把敘述性語言變成描寫性語言——“與老夫妻忙碌的身影格格不入的是蹲在煎餅攤旁的年輕小伙子,他的頭發(fā)微微卷著,亂蓬蓬的,手機橫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正快速地劃著屏幕,兩眼放出激動的、興奮的光芒,一看就知道他正沉浸在游戲的世界里……”這一段用肖像描寫和動作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更好地體現(xiàn)了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比敘述性語言更加直觀,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結(jié)尾抒情議論展現(xiàn)人物精神
要凸顯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還可以用抒情句或者議論句直接表達對這個人物的贊美、感慨、批評、諷刺等。
如楊絳的《老王》的結(jié)尾:“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一句抒情,將一個不斷反思自己、不停地拷問自己靈魂的高級知識分子的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能夠體現(xiàn)人物精神氣質(zhì)的抒情句或議論句,我們可以放在文中、段尾,或整篇作文的結(jié)尾,以起到卒章顯志、升華主旨中心的作用。
以上面的寫作素材為例,在最后可以這樣寫:“賣煎餅的小伙子看到父母起早貪黑、終日忙碌才能掙來微薄的收入,又因為父親身體不好,只能把老家的房子賣掉治病,小伙子幡然醒悟,放下手中的手機,走出游戲的虛幻世界,自己也打理了一個煎餅攤,幫家里掙錢。”結(jié)尾對小伙子的轉(zhuǎn)變提出表揚:在人生道路上,他曾走上了一段彎路,但是親情讓他最終回到了生活的正軌,活出了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總之,寫人物,要突出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這樣的人物形象才更加鮮明,才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