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淋虹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課前激活
(一)挖掘教學的有趣之處。在教學前教師需要做好備課工作,力爭發(fā)掘每堂課的生動有趣之處,將枯燥的單詞、舉行轉(zhuǎn)變成活靈活現(xiàn)的故事、詩歌。課前warming-up環(huán)節(jié),播放一些有趣、活躍的歌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中身心放松,為接受知識做好準備。伴隨著英文歌曲Ten Little Indian Boys,學生都陶醉在聽歌、賞歌的過程中,許多學生都會不由自主的隨著歌曲擺動身體,這時學生課堂氣氛已經(jīng)被激活,學生已經(jīng)做好了上課的準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一個Listen,Say and Act的韻律詩活動,并用多媒體播放流動式的畫面,在引導學生配上合適的動作與手勢,學生就在活動的過程中掌握了One and two, stand up;Three and four, hands up;Five and six, hands down;Seven and eight, sit down;Nine and ten, do it again.韻律詩配上一些小動作,在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課堂氛圍的同時,又能夠迅速教學生引入學習的氛圍中,為課堂做好準備。
(二)掌握學生心態(tài)。小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很強烈的好奇心,一方面學生非常羨慕教師能夠說出流利的英語,另一方面他們又羞于開口。教師就需要將教學內(nèi)容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體現(xiàn)出來,這是教師就必須做好教學設(shè)計,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狀態(tài),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進去、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引導學生通過情境理解語句,然后進行模仿。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與作業(yè)情況將學生氛圍不同層次,針對學生的能力布置不同的任務:對于優(yōu)秀學生,為了滿足他們的強烈求知欲,除了要求學生會聽、會寫、會讀之外,還可以要求他們用英語進行對話、繪本閱讀、英語作文等,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對于后進生,可以通過基礎(chǔ)訓練使他們掌握基本知識,從簡單的認單詞到讀單詞,再到英語會話,一步步的提升學生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幫助他們拾回學習的信心與自尊。
(三)鼓勵學生預習。學前預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課前一分鐘勝過課堂幾分鐘。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的重點在于課前預習。預習就是學生能在上課前,自己動手、動腦、動口,預先找出課堂學習中的重難點。做好課前預習,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目的的聽課,教師需要在課余時間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并給予一定的鼓勵與表揚,激發(fā)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興趣和習慣。
二、激發(fā)興趣,課中激活
(一)研究教材的適應性。教科書版教材編排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關(guān),教材的結(jié)構(gòu)也比較科學,符合現(xiàn)代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規(guī)律。這時教師就需要抓住教材與學生、與生活中的共同之處,靈活處理教材,使學生能夠更快地讀懂教材,并將文本上的字母、單詞轉(zhuǎn)變成知識。如學習第三冊的“hungry”一詞時,教師可以邊摸肚子邊說道“I am hungry, I want to eat some apples.”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情景展示,學生便能很快理解“hungry”這個單詞的意思。在教“animal”時,教師可以預先下載一些動物的假聲,并將這些動物的叫聲與單詞對應起來,當學生在跟讀單詞時,課堂上就想起各種動物的叫聲,既激活了課堂氛圍,也是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各個單詞的意思。
(二)注重教師的示范性。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即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也是表演者。教學活動就應當是活躍的、開放的動態(tài)系統(tǒng),課堂如果氣氛沉悶,學生又怎能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中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輕松有趣的活動,和學生一起做游戲、唱英文歌,用聽聽看看、情境表演、小組競賽等有趣的活動帶動課堂氛圍。在“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教材中有一課是“wash your hands, blow your nose, brush your teeth, wipe your eyes, touch your toes, stamp your feet, raise your arms, swing your legs...”,教師可以以自己的親身示范引導學生認識身體各個部位對應的單詞,以生動有趣的動態(tài)表演帶動學習的興趣。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課堂上學生是否積極主動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觀察學生的眼神、表情,認真聽取學生的發(fā)言、提問等多種手段,及時捕捉、分析學生的信息反饋,適時的調(diào)整教學流程,在提升自身應變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每一堂英語課,不論教學內(nèi)容怎樣,課堂活動都應當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活動應當滿足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課前的韻律詩或者詩歌朗誦能夠很好激活英語課堂,學習生詞時的“智慧星”,利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加分獎勵能夠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由全體參與的“Free Talk”“pair work”等活動更是能夠掀起課堂高潮。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總是飽含期待,期待另外一種組合方式或者新的游戲,學生的主體性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就能得到發(fā)揮與體現(xiàn)。
三、課后激活、尊重學生
(一)觀察孩子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水平在不斷發(fā)生改變,教師需要時刻觀察學生變化,有目的的改變教學內(nèi)容,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區(qū)別教學。教師如果用舊眼光、舊方法抑制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會大大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果。學生對于肯定的渴望、對于表揚的喜悅都會隨著他們的發(fā)展逐漸強烈,教師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個眼神鼓勵、每一句贊美都能極大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教師不能吝嗇贊美的語句,需時刻將“Good!”“Great!”“Very good!”“Clever!”“Good job!”.這些話語掛在嘴邊,教師的肯定越具體,學生學習的熱情將會越強烈。
(二)鼓勵孩子質(zhì)疑、提問并解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需要解放兒童的嘴巴,讓他們自由發(fā)問,讓他們從不說話中解放出來?!苯處煵荒軆H僅滿足于學生學會了什么,而是要鼓勵學生在預習、學習中多問“為什么?”“應該怎么做?”鼓勵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質(zhì)疑,并提出問題,進而展開腦筋思考,通過小組討論、想象猜測等方式尋求問題的答案;教師不能滿足于學生只是靜靜地聽課,而是要引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多觀察、比較、體會、思考,通過自己的方式掌握學習方法。就如學生可能會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jié)出“cake、 name、 play”這些單詞中字母a的發(fā)音規(guī)律以及開音節(jié)的構(gòu)詞特點;為了方便單詞的記憶,學生會將不同類型的單詞寫在不同的卡片上, 交通工具類plane, bus, bicycle 形狀類triangle, square, rectangle等,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孩子勤思考、自覺學習的習慣。
(三)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新。學生預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嘗試易學、讀懂的知識與他人分享,這樣學生能夠?qū)⒅R掌握得更加牢固;同伴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大家紛紛效仿,最終實現(xiàn)合作探究、交流應用。在課外活動中,教師可以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與單詞接龍、猜英語謎語、英語小品表演等競賽活動,在活動中給學生傳授各地民風民俗、語言習慣以及地方趣事,這不僅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應用能力,更能使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