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中原
雞叫三遍的時候,少年就聽見床頭一陣窸窸窣窣聲,迷迷糊糊的睡夢中,少年知道,那是父親穿衣起床的聲音。然后,是對著尿桶吱尿的聲音。然后,父親就去廚房。淘米,煮飯,洗菜,洗紅薯,切菜,切紅薯。父親把紅薯切成小塊,放在銻鍋底部,再把米放上,灶膛里添加幾根結(jié)實的柴火,這樣就能蒸出一鍋帶鍋巴的紅薯干飯來。
少年家里每天兩頓都要吃紅薯。即使是在大米已經(jīng)成為主要食物的家鄉(xiāng),在經(jīng)濟(jì)條件極度匱乏的地區(qū),紅薯仍然是替代大米的主要食物。除了和著米飯煮,父親還會給少年在灶里放上幾根燒,待燒到七八成,便掏出來,一看糖水都溢出來了,父親就挑最好的兩根放在少年書包里,作為中午飯的主食。家里窮,不是每頓飯都是白米飯。紅薯便成了最好的食物。中午在學(xué)校吃兩根紅薯,還可以省了下飯菜。紅薯比什么都香。有時,也可以帶兩根生紅薯去學(xué)校,早上給鍋爐房蒸,到了中午下課,便可以吃了。這大概是鄉(xiāng)村學(xué)堂里最美好的食物了。
“該起床了?!备赣H做好飯,便催促著少年說。
“哦?!鄙倌瓯牪婚_眼,只低聲應(yīng)了一句,在床上翻了幾個身,便又沉沉睡去。父親一般要喊三四遍,少年才會完全醒來。
匆匆吃完飯,少年便在父親的催促下,去學(xué)校了。這時,剛蒙蒙亮的天色卻又陰沉下來。下雨了。
父親看雨下得大,便找來雨衣和雨靴給少年穿上。這是一雙穿了好多年的雨靴,穿了又爛,爛了又補(bǔ),補(bǔ)了又穿。有時一不小心,鞋子里還會進(jìn)水。父親便放一雙布鞋在少年書包里,等到了教室,再換上布鞋,這樣就會舒服多了。那時農(nóng)村經(jīng)濟(jì)條件一般的孩子,一般都穿布鞋,只有經(jīng)濟(jì)條件稍好的才穿膠鞋。但若遇雨天,布鞋則不能穿,故只能穿雨靴。
從家里到學(xué)校的距離大約有四五公里,要跨過一條河,翻過好幾座山,雖然有鄉(xiāng)村公路,但沒有公共汽車,只能走路去學(xué)校。父親最擔(dān)心下雨天。每到雨季,小河便發(fā)大水,河水像發(fā)怒的獅子狂嘯不止,變得渾濁不堪。如遇大暴雨,橋也會被淹。幾十年的老橋被水浸泡,石頭變得疏松,橋上布滿了暗青色的苔蘚。少年每次從橋上走過,都會打滑。橋的左邊是河水,右邊是深淵,整座橋就仿佛是一座小型的攔河壩,洪水到來時,橋被洪水沖得搖搖晃晃,好像要坍塌一樣。少年光著腳,挽著褲腳,趔趔趄趄過橋,他感覺橋似乎在左右搖晃,少年走不穩(wěn),雙腿打戰(zhàn),便只能趴著匍匐往前,可是橋晃得越來越厲害了,突然,他的身子滑到了橋的邊緣,少年身子一歪,從橋上掉下了深淵。少年哇的一聲,掙扎著爬起來,原來是在做夢。少年經(jīng)常做這樣的夢。
少年驚叫著大喊幾聲,滿頭虛汗。父親就知道,少年這是又生病了。少年身體虛弱,三天兩頭感冒發(fā)燒,父親和大伯經(jīng)常背著他往鄉(xiāng)村醫(yī)院跑去打針,就這樣從小時候一直延續(xù)到了十七八歲。少年清楚地記得,他是在父親的背上長大的。
走過一段羊腸一般彎彎曲曲的泥濘山路,便是一條鄉(xiāng)村公路。公路是最早的水泥路,鋪滿了碎石子,坑坑洼洼,年久失修,偶爾有幾輛拖拉機(jī)和三輪車路過,揚起漫天的塵土。幾乎沒有公共汽車,唯一的一輛,就是從小鎮(zhèn)開往縣里的班車,一天一個來回。少年每次在上學(xué)路上,都能見到那輛公共汽車。好大好大,少年說。車身上涂著三條黃藍(lán)綠相間的彩虹一般的彩色條紋,車門處寫著縣公共汽車運輸公司。這是他見過的最大最漂亮的汽車。汽車的輪胎足足有少年人頭那么高。汽車走過,溢出來一股香噴刺鼻的汽油味。少年認(rèn)為,這世間除了飯菜之外,最美好的味道便是這公共汽車的汽油味了。這是一種熟悉的香味。
然而多年以后,少年還清楚地記得發(fā)生在這條公路上的一件事。有一天父親帶他去鎮(zhèn)上醫(yī)院看病,少年急切地想體驗一下坐車??墒钦叩綄W(xué)校的路段,突然看見一個比他還小的背著書包的少年,飛快地橫穿馬路,頓時,汽車嘎的一聲,一個趔趄,快速行駛中戛然而止,車上所有人都差點栽了一個跟頭,車上人都以為翻車了。少年抬起頭,遠(yuǎn)遠(yuǎn)看見一截尸體橫在馬路中間,人頭飛出去好幾米遠(yuǎn),只有那血糊糊的身體還在蠕動。父親趕緊用手蒙住少年的眼睛。當(dāng)天晚上,少年就做噩夢了,一夜都夢見這場景。第二天,少年上學(xué)路過這里時,卻發(fā)現(xiàn)那個被撞少年的遺體還橫在公路中間,被白布遮蓋著。少年的頭一陣眩暈,便側(cè)過身,飛也似地從尸體旁跨過。
后來,公路旁的山梁上,便多了一個小土包,那是被撞少年的墳?zāi)埂拇?,少年的噩夢中,又多了一個這樣的小土包。
每年的鄉(xiāng)村,從五六月開始,即進(jìn)入梅雨季節(jié),從淅淅瀝瀝的小雨,到瓢潑大雨,一直要下到九十月份。每到下雨,上學(xué)路上便泥濘不堪。雨靴穿爛了,來不及補(bǔ)的時候,少年便光腳去學(xué)校。光腳走路是打滑的,少年經(jīng)常摔倒,衣服上和身上到處是泥水。少年又怕去了學(xué)校被老師同學(xué)們看到了笑話,便只能偷偷去別的地方玩。下雨天,是少年們最歡快的時光,因為可以光著腳東奔西跑,可以在水里玩耍。光腳走在路上,可以玩水,可以踩水坑,可以到水溝里抓魚和泥鰍??墒牵掠甑臅r候,衣服經(jīng)常被淋濕,有時一整天都要濕著衣服上學(xué)。每到下課放學(xué)時,少年便有一種莫名的惆悵,眼看別人都有雨傘和雨靴,還有一身干凈的衣服,而自己卻光著腳,又沒有雨傘,少年眼睛里便濕漉漉的了。可是,每到這個時候,少年便會看見一個高大瘦弱的身影站在教室外面,不住地向他招手,原來是父親來了。父親拎著一只新雨靴,戴著大斗篷,提著一包干凈的衣服來了。少年又覺得不好意思,當(dāng)著那么多同學(xué)的面,還要父親親自來接。他又開始討厭起父親來,于是便向父親發(fā)脾氣。父親只是聽著,默不作聲。
有好長一段時間,少年是終日沉浸在頑皮之中,他特別不想上學(xué),想父母,但又不想違背父母之意,便到了學(xué)校之后,不進(jìn)教室,偷偷爬到后山坡的樹林里藏了起來,結(jié)果家長、老師和同學(xué)們漫山遍野地找,找啊找,硬是沒找到,直到快放學(xué)時,他才敢偷偷跑回家去。直到有一天,父親來找他時,因為下雨,摔骨折了。少年遠(yuǎn)遠(yuǎn)看見父親在雨中拄著拐杖,拖著腿,一瘸一拐地在找他,他流淚了。
從此以后,少年似乎開始懂事了。他覺得他要發(fā)奮讀書。于是,從小學(xué)三年級一直到高中,他基本都是班里第一二名。除了讀書,他還愛上了寫作和寫字。每當(dāng)學(xué)校里有黑板報的時候,都要請他去抄寫,他成了學(xué)校里作文和寫字最好的學(xué)生之一。
小學(xué)的時候,他就喜歡抽空抱著本發(fā)黃的《三國演義》,在后山坡津津有味地讀,甚至有些精彩的段落他還能倒背如流。
少年的名字中有一個雨字,少年的少年好像一直就與雨有關(guān)。
出生那年,家鄉(xiāng)發(fā)大水,他不知道是多少年一遇的洪水,反正那年,洪水把整個鎮(zhèn)上的房子都淹了。天空灰暗,黑得像要把大地吞噬一般。路上濕滑,母親臨產(chǎn),無法去醫(yī)院,便自己扯一塊布,在家里把少年生了。叫聲撕心裂肺,響徹整個村莊。
少年喜歡看雨,聽雨,聞雨。他能分辨出雨的季節(jié),雨的味道,雨的顏色,雨的形狀。春天的雨像柳絲,絲絲滑滑,充滿了泥土的芳香氣息。夏天的雨像瀑布,呈渾黃色,陰一陣陽一陣,脾氣很怪,說來就來,說去就去,有時太陽還明晃晃地掛在天上,瓢潑大雨就來了,那雨就像瀑布傾瀉一樣,嘩啦啦倒了下來,有時山那邊還是晴天,山這邊卻下起了雨。雨點砸在地上,發(fā)出豆子般的脆響聲。秋天的雨帶著幾絲憂郁的氣息,偶爾伴著幾聲沉悶的雷聲。秋天的雨來得最慢,有時看著看著就要來了,卻又縮了回去。天上的烏云黑沉沉一片,像一塊碩大的幕布,把大地裹得嚴(yán)嚴(yán)實實,壓得人都喘不過氣來,天氣悶熱得像蒸籠,身上沒有汗水,卻永遠(yuǎn)是濕漉漉的,人們就盼著一場透雨,把整個大地都狠狠地洗刷一遍,這樣秋天才有好的收成??墒?,偏偏這時候,雨又縮回去了,密實的烏云像被神仙用刀捅破了一個缺口,太陽順著缺口,猛地俯沖下來。天晴了。人們的心情又變得很糟糕。眼看著的一場好雨又沒了。干活的男人們說,這天上的雨就像是自己的婆娘,被慣出了壞脾氣,想咋樣就咋樣。
少年最喜歡看大雨如注的時候,大雨順著瓦檐,齊刷刷滾落下來。父親就用水桶接天上的雨水,可直接飲用,這樣能省不少力氣。少年家在半山腰,水井在河邊,尚有一段距離,每次都要從井里來來回回挑好幾大桶水才能灌滿水缸。少年也不甘示弱,便用削好的竹筒在房屋后面的院墻前接水,水是從泥土里滲出來的,干凈,清冽,少年便把竹筒插進(jìn)去,任水從竹筒里滲出來,再用水桶接住。這是山泉水。接水的目的不是喝水,而是喜歡這種感覺,每當(dāng)看見山泉水汩汩流出,心里便一陣狂喜。
下雨天,往往也是收成的季節(jié)。有時太陽還明晃晃的時候,天空突然就暗下來,黑沉沉的天像一塊大帆布,蓋住了大地。少年感覺心里一陣沉悶。這時,大人們還在田里收割谷子,而家中的院壩里,還曬著一地的谷子。少年生怕剛曬干的谷子被淋濕了,便趕緊把家里的家什拿出來,籮筐、撮箕、簸箕等等,能裝的都裝上,然后一點一點地搬進(jìn)堂屋??吹焦茸颖话徇M(jìn)了屋里,少年才長舒了一口氣。這時,少年抬頭望天,卻發(fā)現(xiàn)雨又停了,天空被太陽捅出了一個大窟窿。太陽穿過窟窿,照射到少年的額頭上。
雨水過后,少年便索性到田里,去看大人們收割谷子。打谷機(jī)夾在四方形的伴桶上,踩得嗚嗚哇哇地響,谷子就從打谷機(jī)上噴到了桶里。桶四周被竹條編制而成的席子圍了起來。少年喜歡踩打谷機(jī),他覺得聽打谷機(jī)發(fā)出的聲音就像美妙的樂音,讓他沉醉。打谷機(jī)是鄉(xiāng)村少年家里唯一能看到的機(jī)器了。少年每次看到打谷機(jī),便有一種莫名的興奮。于是,每到收割稻谷季節(jié),少年就會幫大人們?nèi)ゲ却蚬葯C(jī)。可是他太小了,人還沒打谷機(jī)高,手也夠不著,但是家里卻少不了這個小幫手。少年便站在一旁呵呵呵地看打谷機(jī)轉(zhuǎn)動??粗粗?,手就自覺不自覺地伸進(jìn)了打谷機(jī)上。一陣喝罵聲,也沒能阻止少年的手。好在,手指沒被機(jī)器絞斷,但是仍然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傷疤。多年以后,他將仍然會看到這個傷疤。傷疤是他抹不掉的少年記憶。他也不想抹掉。
打完谷子,又到了少年最興奮的時候。人們得連人帶伴桶,弄到河里去洗凈。伴桶像小船一樣漂在河里,漂啊漂,幾個少年就各自撐了一根竹篙,鉆進(jìn)伴桶,劃呀劃,從河岸劃到了河中心,從這頭劃到那頭,少年體驗到了劃船的快樂,卻忘了伴桶畢竟不是船,船一般不進(jìn)水的,可伴桶縫隙大,不一會兒,水就嚯嚯嚯進(jìn)來了。等到發(fā)現(xiàn)時,水已淹過小腿,眼看水越來越多,船也越來越不穩(wěn),左右搖晃,眼看天上又烏云密布,要下大雨了,幾個少年便分工,兩人拼命劃船,兩人拼命往外放水??墒牵匀粵]有消退的跡象,眼看著伴桶已經(jīng)一顛一簸,歪歪斜斜,快沉入水中。少年慌了。幾個水性好的,干脆脫光衣服,跳出伴桶,在水下托著伴桶,使勁地往岸邊劃。好不容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劃到了岸邊。一到岸邊,少年便癱倒在地,索性脫了衣服,光屁股在岸邊的石頭上任憑大雨沖洗。
下雨后,也是魚兒們?nèi)鰵g的季節(jié),它們憋悶得太久了,夏日毒辣的日頭,曬得它們躲在水底下或石頭縫里,不敢出來。等到一下雨,它們再也憋不住了,順著洪水,在水里四處飄蕩、跳躍,它們還會順著梯田里的小水溝,逆流而上。它們做起了爬坡的游戲。它們從小河里爬到最下一層的田里,再順著田坎上的水溝,逆流而上,爬到上面的田里,就這樣一層一層地攀爬,有時田里沒有空間了,它們就干脆跳到岸上。岸上那是多么的清爽啊,還能聞到青草的香味,還能看到岸上的世界,它們到岸上這兒跳跳、那兒瞅瞅,真是另外一個奇妙的世界!就在這時,少年們相約著,戴著斗篷,拿著魚簍,挽著褲腳,來到田埂間,它們隨處就可撿到好多活蹦亂跳的魚兒,還有黃鱔、泥鰍、螃蟹、大蝦、田螺,它們有時也能順手捧起一些螞蟥,那可惡的螞蟥,把身子伸長了,會偽裝得像一條小黃鱔一樣,少年喜滋滋地捧在手里,定睛一看,原來是螞蟥,怎么甩也甩不掉。螞蟥的頭像削尖的錐子,一下子就鉆進(jìn)你的肉里,很快就看不見了,吸你的血,吃你的肉,然后讓你的傷口發(fā)炎,螞蟥甚至?xí)@到魚兒或黃鱔的身體里,當(dāng)你吃到肚子里后,它們也不會死掉,會在你肚子里這兒搗鼓一下,那兒搗鼓一下,然后你就生病了。少年來不及多想,便大喊著跑回家。父親只能點燃煤油燈,用燈火在螞蟥鉆進(jìn)去的位置使勁地熏,把它給熏出來,卻熏出一攤黑血出來。下雨天,除了螞蟥以外,少年最怕的就是蛇了。蛇的形狀似黃鱔,尤其是小蛇。下雨之后,也是蛇們出洞歇息的日子,田野里,草叢中,縫隙處,樹干上,溪水邊,房前屋后,到處都可能有蛇的蹤影,有時一個簍子下去,會籠上來一條小蛇,少年嚇得哇哇大哭,驚叫著扔了笆簍,飛奔著跑回家去。
少年最喜歡春雨綿綿的時節(jié)。淅淅瀝瀝的小雨,把整個春天都淋濕了,讓人迷醉。屋瓦上的雨滴,滴落在窗前,地上便結(jié)滿了各種形狀的青苔。少年躺在床上,聽雨打屋瓦的聲音,清脆而甘洌,隨即,他聞到了一股雨夾雜著泥土的味道,此時思緒便已飛出窗外。少年想,長大了該干什么,是當(dāng)科學(xué)家,還是當(dāng)作家?抑或是當(dāng)醫(yī)生?少年越想越迷糊,又想起來長大了一定要找個漂亮女人當(dāng)婆娘,整天摟著婆娘,就這樣摟著,從白天到夜晚,想著想著,便伴著雨的滴答聲睡著了。雨進(jìn)入睡夢中。少年夢見,自己長大了,成了一個名人,好多人來找他,問東問西,問南問北,人們還說,在電視上看見了他。少年便笑了,醒來的時候,嘴還是咧著的。
煙雨中的少年,已經(jīng)長大。
多年以后,當(dāng)他和人講起時,仿佛又回到了少年。
這是一個從來沒有到過的地方。這個地方,遠(yuǎn)離了家,遠(yuǎn)離了父母,遠(yuǎn)離了親人。少年很無助。他感覺自己就像是到了另外一個宇宙,舉目無親,一切都是異樣的。他看到了滿山的荒草,群山連著群山,卻沒有回家的路。他感覺,幾天幾夜,也走不回家。幾天幾夜,也見不到爸媽。
少年哭了。
哭著哭著,少年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座熟悉的山巒,山巒背后那不就是家嗎?少年欣喜若狂,健步如飛起來,他感覺腳下有千鈞之力,跨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巒,蹚過了一條又一條河流,越過了一條又一條小路,他覺得自己飛起來了,他比地上所有的事物都跑得要快。近了,近了,越來越近了。他隱隱看到自己的家了,那低矮的泥巴墻和茅草屋若隱若現(xiàn),歪歪斜斜地互相倚靠著,遠(yuǎn)遠(yuǎn)地將就在那里。家,那就是家!家到了!少年突然喊了出來。
少年一陣驚醒,掙扎著坐了起來,妻子在旁邊一個勁地喊:“你胡喊啥呢,犯什么神經(jīng)!”
以后,幾乎每隔幾個月,少年就會做一場這樣的夢。既驚懼,又欣喜,每次,少年都會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少年又都會隱隱約約看到自己的家。少年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家既遠(yuǎn)又近,既近又遠(yuǎn)。好幾次夢里,他明知道他的家就在山那邊,可是怎么也走不回去,而且似乎越走越遠(yuǎn)。甚至,他還在夢中下意識地告訴自己,這一定是在做夢,一定不是真的。可是,后來他又發(fā)現(xiàn),這次的確是真的,不是夢。于是,找不到家的少年便又落淚了。正當(dāng)他傷心難過的時候,家突然出現(xiàn)在他眼前。原來還是夢。
醒來的少年,才發(fā)覺自己做了一個夢。少年的夢是在城市里,大都市。他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房子??伤趺匆灿X得,這不是他理想中的家。因為,他的家,遠(yuǎn)離了父母,遠(yuǎn)離了親人。遠(yuǎn)離了父母的家,就不是家了。只有在父母身邊,少年才感覺自己是個少年。
少年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做這樣的夢。他思來想去,沒有答案。后來,他似乎為自己找到了答案。原來,鄉(xiāng)下那個住了幾十年的土房子沒有了。那座土墻茅屋,不知道什么時候坍塌了,他再也看不到自己少年時代的家了。少年一直固執(zhí)地認(rèn)為,只有少年時代的家,才是真正的家。他多么想回去,可是,他回不去了。那里蒿草叢生,有一片還被別人種上了蔬菜。回不去的少年,回不去的家。
少年慢慢發(fā)現(xiàn),不但父母老了,連自己也似乎老了。
少年在老家的土房子,是1960年代修的,一直沒有動過。那是爺爺在的時候修的。1960年代,正鬧大饑荒。村子里接連死人。聽老輩人講,村子里幾乎每天早上都要用爛席子裹著抬出去一個人。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爺爺也還是用積攢下來的積蓄,修了當(dāng)時不算差的幾間房子,一共六間。一個堂屋,一個臥室,一個堆放谷子和糧食、柴火的雜物間,一個灶屋,連著灶屋的,是大伯睡覺的小屋,還有一個豬圈,豬圈旁邊是一個簡易廁所,廁所外邊是一個糞坑。少年的家坐落在一個半山腰上,房前屋后都是墳?zāi)梗课萦疫吺且淮笃窳郑课葑筮吺且黄?,緊挨著耕地的,是幾塊自留地,上面種滿了各種蔬菜和水果。少年平時最怕的就是墳?zāi)?,正對著屋后的,是一個巨大的墳?zāi)?,足足有幾間屋大小,大概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多人合葬墳,大墳的左邊,也是一座比較小的墳,緊挨著小墳?zāi)沟?,又是一排墳?zāi)?,可惜,是一排被沖刷掉了的墳,山門已被打開,墳里的棺木及尸首早已不見蹤影,只偶爾零星地還能發(fā)現(xiàn)一些人的碎骨。少年小時候和小伙伴還經(jīng)常爬進(jìn)墓里玩耍,一點不覺可怕,等到長大了,才覺得后怕。
父親說,房子的風(fēng)水很好。斜對著房門的,是一條河,河對岸,是一排排山巒,房門對面,正好對著兩座山的山坳處,父親高興地說,這風(fēng)水好極了,是一個要出大學(xué)生的風(fēng)水。父親說著說著,嘴就咧開笑了。
這個又矮又窄又破落的土房,一共住過了三代人。死死生生。爺爺,奶奶,在這個房子里生活,死去;父親,大伯,在這個房子里出生,母親,走進(jìn)了這個房子,從此成為一個新的主人,后來,便有了少年和他的兩個妹妹。母親生她們?nèi)说臅r候,差點難產(chǎn),后來是自己機(jī)警,扯了一塊布咬著,自己把孩子生下來了。那時沒有醫(yī)院,最近的所謂醫(yī)院,也是鄉(xiāng)上的衛(wèi)生所,離家十幾里路,而且沒有公共汽車,只能步行。
茅草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終究經(jīng)不住雨水的常年沖刷,于是,雨滴浸過茅草,向墻壁滲透,土墻開始一點一點剝落、掉色,發(fā)黃的墻壁越發(fā)顯得黃了。但是,父親和伯父總是會想盡各種辦法不讓墻倒塌,就這樣,一直住了幾十年。
墻壁雖然沒有坍塌,但茅草屋終究抵不住大雨的沖刷。每當(dāng)下雨的時候,雨滴就順著茅草的縫隙,嗒嗒嗒地往下滴,滴到了房里。一開始是堂屋漏水,后來又是臥室也漏水,少年記得晚上睡覺的時候,經(jīng)常碰到下大雨,雨滴就順著茅草滴落到蚊帳上,蚊帳上的雨滴又浸透蚊帳,滴落到床上,少年以為又是自己尿床了,便大喊著尿了尿了,醒來才發(fā)現(xiàn)是漏雨了,父親便拿個面盆放在蚊帳上方接水。少年就聽到雨滴落到盆里鐺鐺鐺的聲音,少年聽到這聲音,像是聽到了美妙的節(jié)奏和旋律,十分愜意,便漸漸進(jìn)入夢鄉(xiāng)。少年不知道有多少次經(jīng)歷過這樣的漏雨之夜。漏了幾十年的雨,房屋終究沒有塌,房子還是老樣子,始終沒有再搬家。少年和父母都固執(zhí)地覺得,只要把這家挪動一步,就不是家了,就沒有家的感覺了,一切都感覺很陌生。
每隔一兩年,父親和大伯便要上房把那些被雨水沖刷得爛掉了的麥草扔掉,換上新的,再把房頂上被雨水沖洗掉的泥土,換上新的泥坯,這樣,房子就又能將就著住上好幾年。父親蓋房子的時候,少年覺得特別好玩,房頂上的麥草全被拆了,漆黑的屋子便透出光亮,少年和妹妹們便要順著木梯,爬到房頂上去玩,每到這時,父親便會把她們趕下去,怕一不小心摔下來??墒?,也有不順心的時候,有時會遇到蓋房時,突然下起雨來,越下越大,直到把房間淋得透濕。房屋里也沒法睡覺了。這時,父親和大伯便會在旁邊臨時搭一個簡易窩棚,吃住都在簡易窩棚里。少年和妹妹們看到這個窩棚就特別喜歡,把它當(dāng)作玩具,一會兒鉆進(jìn)去一會兒蹦出來,他會把這簡易窩棚當(dāng)作她們的另一個小家。雖然小,但是可愛、頑皮,足夠她們游戲躲藏的。
可是,家始終是要挪動的。
雖然這個家熟悉而又親切,但畢竟是茅草屋,畢竟是要老舊的。老舊的房子,墻壁上到處是坑坑洼洼,地上墻角根處,到處是老鼠打的洞,晚上睡覺時,老鼠從洞里爬出又爬進(jìn),進(jìn)進(jìn)出出,出出進(jìn)進(jìn),嘴里發(fā)出嗞嗞嗞嗞的響聲。那時候,少年經(jīng)常和父親趁半夜的時候,悄悄爬起,點亮電筒,直直地照著老鼠,老鼠的眼睛發(fā)光锃亮,不敢輕易動彈,父親就拿一根棍子直直地戳過去,老鼠竟然沒能逃掉。少年一看,一只碩大的肥鼠,呆呆地僵在那里,肚子鼓鼓的,白白的肚皮里,裝滿了糧食。父親一棍子下去,老鼠七竅流血,拖著身子還要往洞里鉆,父親一把沖過去,逮住老鼠尾巴,使勁往洞外拽,逮住一只大老鼠,像打了一場勝仗,全家人都興奮得爬起來,看著父親的戰(zhàn)利品,大伯說,可以吃一頓鼠肉了。
家里的谷倉是爺爺生前建的,是一個碩大的橢圓形木頭倉,里面可以裝上千斤谷子。谷倉里,除了能裝谷子,谷子上還可以放存錢罐、花生、糖、米、面之類的食物。但是,這些恰恰也是老鼠喜愛的東西。于是,谷倉被老鼠啃了好幾個大洞,每天夜晚,都能聽到老鼠啃木頭的聲音。那聲音,就好像破爛的二胡,吱吱呀呀,一陣輕一陣重,那是鼠牙與木頭碰撞發(fā)出的聲音,我時常伴著這種拉鋸般的聲音入睡,有時睡著睡著,會突然竄出一只老鼠,從枕頭邊嗖地躍過,有時還能感覺到幾只老鼠在比賽搶食物,搶著搶著,就開始打起來,老鼠打架時,會發(fā)出嘰嘰嘰的聲音。一開始少年是特別怕老鼠的,后來,便習(xí)慣與鼠為伴了。再后來,少年便和村里的小伙伴們,一起上山去熏老鼠,少年們先是找到比較相鄰的兩個鼠洞,然后一人在這個洞口盯著,另一人另外一個洞口盯著。再一人把柴火點燃,并將煙霧往洞里扇,扇上二三十分鐘,如果洞里有鼠,便會受不了,從另一個洞口爬出來。
糞坑,大概是家最骯臟的地方了。但在少年的記憶中,卻最為奇特。糞坑邊,會發(fā)生很多好玩的事情。糞坑在豬圈外面,連接著豬圈,中間隔著一堵墻。糞坑是兩個,一個連著廁所,一個連著豬圈排泄的洞口。農(nóng)村沒有專門的廁所,多是在糞坑基礎(chǔ)上簡易搭建。少年拉屎的時候一般都蹲在糞坑沿上,有一次在糞坑上,一邊拉一邊玩玩具,結(jié)果不小心連人帶玩具都掉糞坑里去了,好在大糞是干的,要不然直接沉下去了。這雖然是件糗事,但他卻記憶深刻。
每到春耕時節(jié),便是糞坑最忙碌的時候。這時候,父親和大伯,便要從糞坑中,用糞桶挑出許多糞便,干的濕的,黏的稀的,到地里澆灌。少年跟在父親的身后,隨糞桶的前行而前行,少年看到太陽和月亮明晃晃地映照在糞湯上,隨糞桶的起伏而搖擺。糞便是最好的肥料,禾苗們遇見糞便,便像魚兒遇見了水,拼命地吮吸它的精華。父親一連幾天,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會起來挑幾擔(dān)大糞去地里,一棵禾苗一棵禾苗地澆灌,既不能澆多了,也不能澆少了,一棵禾苗小半勺糞湯便足夠。有的莊稼,需要在糞湯中和點肥料,這樣營養(yǎng)會更加充足。少年家的地都離家特別遠(yuǎn),而且大多是山地,父親挑一擔(dān)大糞去山上地里,至少需要半小時。再加上澆灌,來回則需要差不多一小時,起個大早,到中午,半晌能跑四五個來回。后來,為了節(jié)省力氣,父親和大伯便在土地角,挖了一個蓄水池,用于裝糞便和水。父親和大伯先從家里把一擔(dān)一擔(dān)黏稠的大糞挑到土地邊的糞坑中,再從附近的堰塘中挑水進(jìn)去攪拌均勻,這樣就省力多了。父親就是這樣一挑挑了幾十年,直到有一年,終于把腰給閃了,落下了嚴(yán)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直到多年以后,氣力無比強(qiáng)大的父親,再也挑不動這些大糞了,只能看著地里瘋長的荒草嘆氣。后來,父親便到了省城。
少年知道,父親老了,少年也長大了。老了的父親,再也干不動活了,只能在城市的房子里里外外地來回走動,母親則在小區(qū)周圍打零工。大伯則終日在房子周圍撿垃圾。
大伯在外打了幾十年工,想回去看看老家的土房子,可是有一次回去后,卻什么也沒看到,那座經(jīng)歷風(fēng)霜雨雪的土房子,那座自己住了幾十年的土房子已塌了,就像一堆雜物,雜亂無章地堆陳在那,無人理睬。父親說,也該回去給大伯修個墳了,也好把終身大事了了。在老家的人看來,在兒女成家立業(yè)之后,給自己修個墳,便是自己后半生的終身大事了。大伯說,修什么,不用修了,到時老了之后,挖個坑埋了就是。父親說,哪能這樣,總還得弄得漂漂亮亮的,放心,這事包在我身上了。大伯一直單身,人老實,說不下個媳婦,一直跟著父親一家,幾十年在外漂泊打工,如今頭發(fā)也已花白,但精神矍鑠,能吃能喝能睡,身體沒任何毛病,但就是過不慣城市的生活,總想著回去能再修幾間房屋自己過。但回去一個人又始終不是個辦法,于是只好作罷。
少年的夢想,跟大伯一樣,一直想回老家看看那座破落房子??墒牵恢睕]有合適的機(jī)會。每次回鄉(xiāng),都是直接到省城,屁股還沒坐熱,就又得返回單位。如今那座空無一人的房子,只能孤零零地耷拉著,就像是一個被人遺棄的老人,無人搭理,生計寥落,形容枯槁,精神頹廢。
哪里才是家?家園在哪里?如何才能回到家園?少年一直想,一直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