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羊(四川)
秋天早已結(jié)束,老槐樹光溜溜地站在院子邊。
那時尚幼,被父母一天天養(yǎng)著,成為一只快樂的鳥兒,用所有的時間去玩耍,練習(xí)成長中的意趣。
婆婆三寸金蓮。父母下地,我的管護就由婆婆接替。冬天,陽光隨時間來到院子里,我必須規(guī)規(guī)矩矩在她的視線里活動,至于外面小朋友的呼喚和野趣、啼囀,全在她說一不二的性格里不得逾越。記得有一天,馬大平來我家喊我過去吃糖,婆婆不讓,還罵我好吃,當(dāng)時我十分惱火,暗地里咒罵她快點死掉。
方言說小孩子說話口無遮攔,話不靈驗,只是為了解氣。不承想到,兩個月后婆婆真的走了。辦完后事,父母下地時,一把鐵鎖鎖住大門。這時我才覺得,沒有管束的院子依然無趣,還是一個人無精打采地玩耍。望著婆婆坐過的椅子,好像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懂得了,人的消失可能就在轉(zhuǎn)瞬之間。
棕櫚樹有很多種類,在江油大山深處我老家的,屬山棕,野生。樹干圓柱狀,直立,不分枝。葉片呈扇狀,耐貧瘠能力極強,大多生長在田埂旁和溝渠邊,反而林中卻很少見。
棕樹全身是寶。樹干可以做檁子,立柱。棕葉可以拴秧苗、綁雞鴨或者園子里上架的瓜藤。棕衣可以扭繩索,扎蓑衣,制成有彈性的床墊。棕筍是棕樹開出的幼嫩花序,密集如鵝黃的魚子,又稱“棕魚”,有的地方叫棕花、棕苞、棕蕾,可以食用,但味苦。蘇東坡對棕筍也有過記載:“棕筍,狀如魚,剖之得魚子,味如苦筍而加甘芳……”
記得小時候,我父親也采過棕筍拿回家,母親摘成小塊洗凈,打雞蛋加鹽調(diào)勻,水開后放入鍋中蒸,蒸好的棕花味苦且澀,但在那個貧困年代,能飽肚子就是佳肴。
上百度搜尋棕筍的做法,發(fā)現(xiàn)十分豐富、講究,蒸、炒、煎、炸、燉、煲湯,其味美,鮮嫩、可口。真是感慨現(xiàn)代人的推陳出新,把過去認為不好吃的東西,都加工得精細,吃出了花樣。記得童年過年時,家里殺雞或者殺鴨,都是將腸子扔掉,說裝屎的臟?,F(xiàn)在卻是涮火鍋的最好的食材。現(xiàn)代生活好吃的東西多了,再吃回去,也是對過去認知貧窮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