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通感隱喻及其等級關(guān)系下漢語ABB式形容詞

      2023-08-22 05:46:05吳清雙
      文學(xué)教育·中旬版 2023年8期
      關(guān)鍵詞:通感形容詞隱喻

      吳清雙

      內(nèi)容摘要: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為漢語特有,其構(gòu)成之中蘊含著漢民族獨特的認知模式。本文基于認知語言學(xué)隱喻通感及其等級關(guān)系,考察分析現(xiàn)代漢語的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提出兩個新的假設(shè):1)知覺的感知范疇等級高于或等于視覺感知范疇。2)人類認知的主觀性為高級感知范疇修飾低級感知范疇提供一定的依據(jù)。本文試圖為認知語言學(xué)中生理機制(人對外部世界的直接感受)和認知機制(主觀性)的聯(lián)系提供一定的證據(jù);同時,為漢語教學(xu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guān)鍵詞:通感 隱喻 等級關(guān)系 ABB 形容詞

      漢語中的重疊詞是由詞素重復(fù)或音節(jié)重復(fù)而成的詞匯單位。這類形容詞以疊音形式對事物的性狀進行具體的描摹,是表現(xiàn)漢語形象色彩的一種手段。(申躍 2008)現(xiàn)代漢語中的 ABB式形容詞是狀態(tài)形容詞的一種特殊類型。呂叔湘(2002)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將ABB式表達為“形容詞的生動形式”。朱德熙(1982)表示重疊式形容詞表達說話的人對于某種屬性的主觀估價。趙惠(2013)指出,ABB式的表達形式可以表語法意義,也可以表達說話人的感情色彩。董雪松(2015)總結(jié),狀態(tài)形容詞表示的是一種主觀感受,反映了主體的情感傾向、態(tài)度、評價等。

      前人的相關(guān)研究可分為三類:一,結(jié)構(gòu)類型和語音特點;二,語義和語用特點;三,從類型學(xué)、認知學(xué)等角度對ABB式形容詞進行研究。(董雪松 2015)在第一類研究中,邵敬敏(1990)對其語法結(jié)構(gòu)的分析最為詳盡,他將該類形容詞分為四類:A+BB式、AB+B式、BA+B式、(A)ABB式。在第二類研究中,鄭夢娟(2004)從重疊的語形、語義以及語用三者結(jié)合起來進行動態(tài)的定量研究,發(fā)現(xiàn)了特有的藝術(shù)化傾向和鮮明的語體風(fēng)格。許多學(xué)者以認知視角豐富了第三類的研究,如肖瀟(2012)發(fā)現(xiàn)通感隱喻可豐富詞義內(nèi)涵,但不同感官的映射能力有所差別。趙青青(2021)表示該類形容詞普遍涉及不同感覺域的聯(lián)通;通感隱喻機制可為該類形容詞描繪主觀性的語義提供解釋和預(yù)測。

      本文基于通感隱喻及其等級關(guān)系,對現(xiàn)代漢語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進行考察分析,提出兩個新假設(shè):(1)由李勁榮、陸丙甫(2016)提出的知覺,其感知范疇的等級高于或等于視覺。(2)認知主觀性為高級感知范疇修飾低級感知范疇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一.語料搜集

      本文語料主要來自《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以下簡稱《現(xiàn)漢》)和呂叔湘的《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以下簡稱《八百詞》)。為保準確性,筆者人工收集了《現(xiàn)漢》中以“狀態(tài)詞”標(biāo)注和《八百詞》中以“形容詞生動形式表”中的 ABB 式形容詞共331個,形成原始語料。另外,為保證研究結(jié)果具有說服力,筆者通過在北京大學(xué)中國語言學(xué)研究中心語料庫(簡稱CCL)檢索原始語料,對在文本出現(xiàn)次數(shù)低于5的詞不納入統(tǒng)計范圍。由此篩選出的 240個ABB式形容詞是本文的研究對象。

      二.通感隱喻

      Lakoff & Johnson(1980)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提出,隱喻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認知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組織在一起,并賦予同一語言符號,這個過程就是范疇化。詞語的產(chǎn)生是范疇化的結(jié)果。Leech(1983)對隱喻的分類中就有一類是通感式隱喻(synaethestic metaphor)。通感來自人的各類感知相互連通的過程,是激活一種感覺感官的同時使另一種感覺感官也得到激活的過程。傳統(tǒng)理論將通感分為五類:觸覺、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趙艷芳(2002)從視覺中分離出空間感覺和色覺,將通感增至七類。有些詞中的A表達的性狀比較抽象,不易通過單一的具體感官來感知。本文遵循李勁榮、陸丙甫(2016)的研究,將此類性狀標(biāo)注為知覺。因此在考察該類形容詞通感隱喻的等級關(guān)系時,主要結(jié)合觸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空間感覺、色覺和知覺這八類進行分析。

      三.現(xiàn)代漢語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的通感隱喻分析

      1.分析范圍

      本文采用邵敬敏(1990)劃分的ABB式形容詞的第一類,即A+BB式?;谇拔牡姆诸?,筆者總結(jié)出符合這八類通感的A詞:

      觸覺類,如:潮、沉等(26);聽覺類,如:喘、靜等(5);味覺類,如:酸、甜等(2);嗅覺類:臭、香(2);視覺類,如:暗、肥等(34);空間感覺類,如:矮、厚等(6);色覺類,如:白、碧等(11);知覺類,如:悲、病等(31)。

      在研究的語料中,視覺類A數(shù)量最多,其次知覺類;觸覺類A位列第三,色覺類第四。聽覺、味覺和嗅覺類A較少。

      2.研究模式

      根據(jù)隱喻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標(biāo)域(target domain)的相關(guān)理論,將規(guī)定該形容詞所表達的形態(tài)范疇A作為目標(biāo)域,重疊部分BB作為源域(肖瀟 2012),通過BB類型來研究。需注意,通感隱喻指從一感官范疇的認知域到另一感官范疇的認知域。若目標(biāo)域與源域處于同一個感官范疇,則不構(gòu)成通感隱喻。

      (1)視覺類A

      視覺是人類最重要的一種感覺,屬于五類感覺感官中的最高級的類型。有些感官范疇之間少有建立聯(lián)系,此處省略該類模式。由此整理出三種模式:視覺+知覺(6)、視覺+觸覺(15)、視覺+聽覺(16)。由此可見,視覺與聽覺模式最常見,與觸覺模式第二,知覺居后。

      (2)知覺類A

      知覺在一定程度上不比其他的感覺。前者較為抽象,不易把握,后者具體可感,易于描繪。即知覺表示抽象層面上人的心理感受,無法通過人體的外部感受器官來捕捉。整理出三種模式:知覺+視覺(15)、知覺+觸覺(4)、知覺+聽覺(14)。由此可見,知覺與視覺模式最常見,與聽覺模式第二,觸覺居后。

      (3)觸覺類A

      觸覺是最低級的感覺感官,直接作用于外物。語言中關(guān)于觸覺的描寫經(jīng)常用來表述其他的感覺。整理出四種模式:觸覺+視覺(17)、觸覺+知覺(5)、觸覺+聽覺(18)、觸覺+味覺(2)。由此可見,觸覺與聽覺的模式最常見,與視覺模式第二,知覺和味覺較少。

      (4)色覺類A

      色覺從視覺中分離出來,主要處理顏色信息。整理出三種模式:色覺+視覺(26)、色覺+觸覺(8)、色覺+聽覺(6)。由此可見,色覺與視覺的模式最常見,與知覺和聽覺模式較少。在色覺與聽覺模式中,幾乎都是“X乎乎”形式,其詞匯意義幾乎就是A表達的意義,BB無意義。(李勁榮 2008 ) 這也證實了語言中的擬聲成分在人類的感知中可及性程度高、語義的理解難度低。(Winter 2019)

      (5)空間感覺類A

      空間感覺也是從視覺中分離出來的一類,主要關(guān)注視角中物體的形狀、距離的遠近等。整理出四種模式:空間感覺+視覺(7)、空間感覺+觸覺(2)、空間感覺+聽覺(3)、空間感覺+知覺(1)。由此可見,空間感覺與視覺模式最常見,與剩下三類(聽覺、觸覺和知覺)的組合較少。

      (6)聽覺類A

      耳朵通過接受外來聲波刺激產(chǎn)生聽覺。此類型中作為源域中的 BB 一般是象聲詞。以聽覺為源域,可以是比聽覺更高級的視覺類形容詞,也可以是比聽覺低級別的觸覺類、嗅覺類形容詞。(肖瀟2012)此模式下筆者只收集到一種模式:聽覺+視覺(5)。聽覺類A的語料中,大多與聽覺組合(12),且只與視覺范疇產(chǎn)生例隱喻聯(lián)系(5)。

      (7)味覺類A

      味覺在人體日常感知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整理出四種模式:味覺+視覺(2)、味覺+觸覺(1)、味覺+聽覺(1)、味覺+知覺(1)。味覺所指稱的性質(zhì)范圍較小,故此類形容詞數(shù)量不多。

      (8)基于嗅覺類A

      嗅覺是人的基本感覺之一,比觸覺和味覺更高一級。嗅覺比味覺所指稱的性質(zhì)范圍更小,經(jīng)篩選后的語料僅剩兩例:嗅覺+視覺(香噴噴)、嗅覺+觸覺(臭烘烘)。

      3.小結(jié)

      通過以上收集,本文整理出最常見的A與BB組合:視覺+聽覺(16)、知覺+視覺(15)、觸覺+聽覺(18)、色覺+視覺(26)、空間感覺+視覺(7)、聽覺+視覺(5)、味覺+視覺(2)?;谝陨蠑?shù)據(jù)可知,色覺+視覺的個例最多,其次是觸覺+聽覺,味覺+知覺居后。

      四.不同感知范疇的通感隱喻的等級關(guān)系

      1.通感隱喻的等級關(guān)系

      烏爾曼(Ullmann 1957)調(diào)查通感用例發(fā)現(xiàn),約80%包含通感的個例中存在一內(nèi)在規(guī)律:呈等級分布(hierarchical distribution) ,即感覺的移動方向呈現(xiàn)由較低級向較高級感官、由較簡單向較復(fù)雜感官移動的趨勢。這一特性被稱為感覺轉(zhuǎn)移或映射的單向性(趙艷芳 2002),李國南(1996)總結(jié),在語言表達上,感覺的等級從低級到高級依次是:觸覺、味覺、嗅覺、聽覺、視覺。趙艷芳(2002)在此基礎(chǔ)上,將空間感覺與色覺從視覺中抽離出來,發(fā)現(xiàn)感知域的等級關(guān)系非簡單的線性關(guān)系,低級感知域詞語可以修飾高級感知域中的詞語。顯然,這種投射也是單向的。

      形容詞中的A居于高級感知范疇。而知覺可修飾視覺,只是個例較少(6)。鑒于知覺類的感知范疇還未定義其等級關(guān)系,本文嘗試分析得出其大致等級。

      上文提到,知覺+視覺組合的個例(15)最多,超過了視覺+知覺的個例(6)。觸覺(14)與聽覺(4)也能組合知覺。不妨假設(shè),知覺也是種高級感知范疇,其等級高于或等于視覺。觸覺A可與視覺、知覺、聽覺和味覺BB組合。盡管觸覺是最低級的感知范疇,但更高級的味覺、聽覺、視覺和知覺感知范疇也能修飾它。這一點與此前的感覺感官映射順序有出入。肖瀟(2012)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在色覺類A中,色覺+視覺的個例最多(26),這也與此前的映射順序有出入。但色覺本質(zhì)上由人類通過眼睛接收光線所感知,因此該類形容詞并不突兀。其次是與觸覺和聽覺的組合。聽覺如何能修飾色覺?通常而言,應(yīng)是色覺修飾聽覺。但因色覺與視覺關(guān)系緊密,而聽覺修飾視覺,那么這類情況就可以大致解釋得通。

      表示空間感覺的A數(shù)量較少。在相關(guān)模式中,空間感覺+視覺的個例數(shù)最多(7),還與觸覺(2)、聽覺(3)和知覺(1)有組合。根據(jù)色覺與視覺的關(guān)系解釋,同理可得視覺修飾空間感覺。聽覺A只與視覺存在通感現(xiàn)象,即高級感知范疇修飾低級感知范疇。但這些詞語在使用中并未違和。味覺A與視覺(2)、觸覺(1)、聽覺(1)和知覺(1)均可組合,然而個例數(shù)量卻較少。同樣,這些詞語可正常使用。通過觀察味覺A的形容詞,發(fā)現(xiàn)嗅覺A與視覺(1)和觸覺(1)的BB可組合。此處,高級的視覺感知范疇也修飾較低的嗅覺感知范疇。

      通感中之所以用較低級的感官概念去表達較高級的感官概念,是因為越是較低級的感官與被感知物之間的關(guān)系越直接。(紀啟明 2021)基于此,再回到知覺類的分析,就可以驗證本文之前的假設(shè)——知覺或許是高于或等于視覺的高級類感知范疇。知覺不能為人類的感官所直接感知到,并不歸屬于直接的感覺范疇,它所產(chǎn)生的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2.特例與假設(shè)

      為何會出現(xiàn)較高級的感知范疇修飾較低級的感知范疇?試舉例說明。

      a:(1)越在名上做文章,老板越生氣。

      (2)她漲紅了臉,氣鼓鼓的。

      “氣”為表示聽覺類A,“鼓鼓”為表示視覺類BB。“氣”形容一個人生氣的狀態(tài),“氣鼓鼓”形容人十分生氣。“鼓”通常描述某物體外表鼓起。因隱喻認知大部分來自空間概念,所以大腦自然地將人體也視作一個空間。Givon (1994)指出,兩個概念在語義上或功能上靠得較近,他們在詞匯、形態(tài)變化或句法可能會更近一些?!皻狻北旧硎且粋€客觀的概念,加上帶有主觀色彩的“鼓鼓”,形成“氣鼓鼓”。因此,(a2)相比于(a1),整個詞義變得生動起來,在程度上多了“十分”這個含義?;诖耍疚拇竽懠僭O(shè),之所以能出現(xiàn)較高級的感知范疇修飾較低級的感知范疇,或許與認知主觀性有關(guān)。

      本文基于認知語言學(xué)隱喻通感及其等級關(guān)系,考察分析現(xiàn)代漢語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并提出兩個新假設(shè):1)由李勁榮、陸丙甫(2016)提出的知覺,其感知范疇的等級高于或等于視覺感知范疇;2)認知的主觀性為高級感知范疇修飾低級感知范疇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本文試圖為認知語言學(xué)中生理機制(人對外部世界的直接感受)和認知機制(主觀性)的聯(lián)系提供一定的證據(jù);同時,也為漢語學(xué)習(xí)者習(xí)得現(xiàn)代漢語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提供一定的教學(xué)參考。

      參考文獻

      [1]Givon, T.1994. Isomorphism in the Grammatical Code: Cognitive and Biological Considerations[A] In Simone, R. (eds.) Iconicity in Language [C] .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Lakoff, G. & Johnson, M.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Leech, Geoffrey N.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New York:Longman Inc.

      [4]Ullmann, S. 1957. The Principles of Semantics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5]Winter, Bodo. 2019. Sensory Linguistics: Language, Perception and Metaphor[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6]董雪松, 2015, ABB 式形容詞主觀化及其量級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1):? 113-118.

      [7]紀啟明, 2021, 跨學(xué)科視域下通感解讀[J].《青島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 (社會科學(xué)版)》, 37(4): 116-120.

      [8]李國南, 1996, 論“ 通感” 的人類生理學(xué)共性[J].《外國語》, (3): 34-40.

      [9]李勁榮, 2008, ABB式形容詞的構(gòu)成方式[J].《贛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1): 87-91.

      [10]李勁榮、陸丙甫, 2016, 論形容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J].《語言研究》, 36(4): 10-20.

      [11]呂叔湘, 2002,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12]邵敬敏, 1990, ABB式形容詞動態(tài)研究 [J].《世界漢語教學(xué)》 (1): 19-26.

      [13]趙惠, 2013, 形容詞生動形式的修辭效果 [J].《語文學(xué)刊》(4):47-48.

      [14]肖瀟, 2012, 淺析通感隱喻在漢語 ABB 式形容詞構(gòu)成中的作用[J].《時代文學(xué)(上半月)》:131-132.

      [15]趙青青, 2021, 通感隱喻視角的現(xiàn)代漢語ABB式狀態(tài)形容詞 [J].《世界漢語教學(xué)》,35(2): 206-216.

      [16]鄭夢娟, 2004, 《ABB式形容詞研究》[D].湖北:武漢大學(xué).

      [17]朱德熙, 1982, 《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注:本文所舉的例子均來自北京大學(xué)中國語言學(xué)研究中心語料庫(簡稱CCL)。

      猜你喜歡
      通感形容詞隱喻
      說通感
      中華詩詞(2023年4期)2023-02-06 06:06:00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認識形容詞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zé):《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通感:一扇讓詩人不老實的門(外一則)
      中華詩詞(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2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風(fēng)過洞庭》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44
      形容詞找家
      兒童繪本(2017年6期)2017-04-21 23:20:41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形容詞
      松原市| 鱼台县| 泗阳县| 惠水县| 曲水县| 文安县| 探索| 盖州市| 柳河县| 溧水县| 丽水市| 海兴县| 陵水| 上饶市| 汤原县| 保亭| 虹口区| 绥德县| 荔浦县| 顺平县| 河池市| 鞍山市| 合阳县| 当雄县| 卓尼县| 上思县| 井陉县| 将乐县| 陆良县| 巴林右旗| 吉安县| 米易县| 东至县| 孟津县| 恩平市| 南澳县| 洪湖市| 沂南县| 福鼎市| 太和县|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