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輝
我們在生活中,離不開朋友的關心,也離不開親人的呵護。那些在我們生命中出現(xiàn)過的朋友、親人,請你務必要珍惜??墒牵懔私馑麄儐??他們有什么興趣愛好?有什么樣的性情?在他們身上,又發(fā)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下面這篇文章,教你為身邊的人立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時文引路
布衣學者張中行
張昌華
世人稱張中行為“布衣學者”,是再貼切不過的。他生于河北香河縣一農(nóng)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農(nóng)夫。他1936年從北大畢業(yè)后,曾在中、小學教過書;新中國成立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當編輯,編教科書,偷閑寫點文章貼補家用,數(shù)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療饑中度過。
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評級,六級以上為高級知識分子,張中行是七級。直到耄耋之年,才獲贈一頂“特約編審”的“桂冠”。稱其“布衣”,是當之又當。張中行在北大讀的是中文,但涉獵的范圍甚廣,不僅思考老莊、孔孟,而且研究羅素、培根,著述宏富。謂其學者,名副其實。季羨林評論他“學富五車,腹笥豐盈”,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啟功說他“既是哲人又是癡人”。一后輩學人說得更酷:“不讀張先生的書,不知道他的學問有多大;讀了他的書,更不知道他的學問有多大!”
張中行是一匹老“黑馬”,沒有伯樂發(fā)現(xiàn)他。80歲時,適逢天時地利人和,他獨自闖了出來,獲得了文學家、哲學家、教育家等多項“桂冠”。其哲學著作《順生論》引人關注,被稱為“當代中國的《論語》”,啟功譽其為“整個一部《春秋繁露》”。張中行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陸續(xù)寫了“負暄”三種(《負暄瑣話》《負暄續(xù)話》《負暄三話》)、《順生論》等。鐵樹開花,竟然枝繁葉茂。他的“負暄”三種自1986年始每隔4年出一本?!俄樕摗返让媸?,一時洛陽紙貴,張中行遂“暴得大名”。時年張中行已八十,于是有“老旋風”之說。
①他對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時在外面吃飯,一根豆腐絲掉在桌上,他都要撿起來吃;席畢若有剩菜,他也很從容地打包帶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張中行為人古樸,尚古風,文亦如其人。從行文上說,他的文章開頭喜歡旁征博引,下筆千言如行云流水。不似今人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他的行文過程就是“思”的過程。他長于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化為一縷縷哲思,融入他對人生的體察觀照之中。啟功說他的“散文雜文,不衫不履,如獨樹出林,俯視風云”,也有人說張氏散文“少張揚蹈厲之辭,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剛的偉岸氣象,但從他那清新自然如數(shù)家珍般的娓娓敘述中,從那貌似拉雜的談古論今、引經(jīng)據(jù)典中,我們可體察到他對攝生治世之道、國家民族命運的熱切關注。”斯言誠哉?。ㄟx自《曾經(jīng)風雅:文化名人的背影》,有刪改)
快樂演練
1.閱讀《布衣學者張中行》一文后,請你說一說為什么張中行被稱為“布衣學者”?
2.文中①一段屬于細節(jié)描寫,請簡析其妙處。
3.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概括一下張中行先生的成就。
4.張中行先生晚年成名,這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參考答案
1.他出身農(nóng)家,曾在中、小學教過書;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當編輯時,在工作之余寫文章貼補家用;在單位評級,他沒被評為高級知識分子。張中行涉獵范圍極廣,學問極深,謂其學者,名副其實。綜上所述,稱其為“布衣學者”。
2.此處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具體地表現(xiàn)出張中行先生珍惜一粥一飯的優(yōu)良品質(zhì),也更好地突出了他“布衣學者”的本色,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
3.張中行的哲學著作《順生論》引人關注,被稱為“當代中國的《論語》”;“負暄”三種自1986年始每隔4年出一本;讀者從他那清新自然如數(shù)家珍般的娓娓敘述中,從那貌似拉雜的談古論今、引經(jīng)據(jù)典中,可體察到他對攝生治世之道、國家民族命運的熱切關注;80歲時,他獲得了文學家、哲學家、教育家等多項“桂冠”。
4.①做人做事必須踏踏實實、勤奮刻苦、善于思考,還要注意點滴積累。張中行晚年成名并非偶然,這與他平時廣泛涉獵、踏實工作、善于思考等優(yōu)秀品格有關。②要做事,先做人。張中行敦厚淳樸,在做學問、待人、處事以至生活細節(jié)上,他都是古韻猶存。③做人要自信。沒有伯樂發(fā)現(xiàn)他,張中行就抓住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獨自闖了出來,人在什么時候都不能對自己喪失信心,要自信,還要堅持努力。④人在物質(zhì)生活上不必要求過高,但思想上一定要高。張中行對生活的要求很低,但是他追求精神上的高境界,雖為“布衣”,但他擁有精神上的豐厚財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讀寫直通車
閱讀了上面的選文后,我們應該能發(fā)現(xiàn),想寫好人物傳記,講究兩個字——真和精。
首先是真,即人真、事真、言真、情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凡是傳記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都必須是真實的。如果想寫好人物傳記,就要全面搜集豐富而翔實的資料,使傳記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跡準確無誤、完整無缺。這些資料一般包括以下這些內(nèi)容,我們以《布衣學者張中行》為例,具體來說:
一要寫清楚人物的姓名、籍貫、民族等。文章中是這樣交代的:他生于河北香河縣一農(nóng)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農(nóng)夫。
二要寫清楚人物的學歷、簡歷、職務等。文章中介紹張中行,他1936年北大畢業(yè),在中、小學教過書,新中國成立后,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當編輯,編教科書。
三要寫清楚人物的貢獻、功績、成果、著作等。文章中描述張中行著有《順生論》、“負暄”三種等,讀者從他那清新自然如數(shù)家珍般的娓娓敘述中,從那貌似拉雜的談古論今、引經(jīng)據(jù)典中,體察到他對攝生治世之道、國家民族命運的熱切關注。
四要有能反映人物思想風貌、本質(zhì)特征的典型事件。文章中就寫到了張中行生活節(jié)儉的細節(jié),比如一根豆腐絲掉在桌上,他都要撿起來吃;若有剩菜,會打包帶回。
這些真實可信的資料,讓我們了解到了一個全面的“布衣學者”張中行。
其次是精,即結(jié)構(gòu)精、取材精、細節(jié)精。一篇人物傳記,有的要展現(xiàn)一個人一生的歷程,有的則要展現(xiàn)一個人到目前為止的經(jīng)歷和功績等,因此在選材上要注意取舍,要選取最精當?shù)牟牧蟻肀憩F(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比如《布衣學者張中行》,就緊緊抓住兩個方面來選材——布衣和學者。
何為布衣?出身農(nóng)家,曾在中、小學教過書;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當編輯,寫文章貼補家用,評級時未能被評為高級知識分子;對物質(zhì)生活要求不高,剩菜打包等。
何為學者?他涉獵范圍極廣,學問極深,著作頗豐,名副其實。
人物小傳一般來說比較簡略,因此更要集中寫一個人的主要經(jīng)歷,將筆墨著重放在一些典型的、最能體現(xiàn)人物個性特點的事件上?!恫家聦W者張中行》一文在選材時,就緊緊圍繞“布衣”和“學者”這兩方面來選材,表現(xiàn)張中行先生的成就和性格特點。
文題亮相
你和家人親密無間,你和朋友相識相知,你和老師朝夕相處,你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嗎?你知道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嗎?
請為你認識的他(或她)寫一篇小傳。
要求:①運用細節(jié)描寫,表達你的真情實感;②作文要做到取材精,抒情真;③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寫作思路
仔細閱讀題目后,我們來梳理一下寫作思路:
1.確定寫作內(nèi)容。一方面,確定要寫誰,家人、朋友,還是老師;另一方面,要選取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件來寫,力求通過具體的事例凸顯人物的性格。這樣為人物立傳,才能真實具體,形象生動。
2.精挑細選材料。寫作時要選取那些與人物生活、思想、性格有密切關系的事件和情節(jié)來寫,尤其要精寫那些能夠給我們帶來積極影響的事件和情節(jié)。寫作時還要注意對人物的言行進行細致的刻畫,令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力求能夠全面反映人物的風貌。
3.合理運用寫作手法。在刻畫人物時,我們可以運用點面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細節(jié)描寫、對比襯托、先抑后揚等表現(xiàn)手法,來增強文章內(nèi)容的表現(xiàn)力,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
4.遵循實事求是原則。我們在寫傳記時,對傳記內(nèi)容的敘述、人物的刻畫要盡量做到客觀、準確和全面,還要避免將個人的好惡、偏見帶入其中。
佳作工坊
洪玲小傳
陶 暢
洪玲,已近不惑之年。當我看到茨威格寫托爾斯泰“植被多于空地”一般的胡子時,我想起了她。當然,她沒有胡子,但是她有一頭令人羨慕的青絲。她膚質(zhì)不太好,臉上生了不少雀斑,再加上經(jīng)常熬夜,膚色蠟黃暗沉,所以縱然青絲滿頭,看到這張臉多少還是會讓人有點小小的失望。當然,這話不能當著她的面說,否則要被她揍的。
她常跟我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孩童時代的那件事。她的爸爸媽媽白天都出去工作,沒人照看她。洪玲小時候很調(diào)皮,沒有玩伴便自己跟自己玩,找個餅干罐便開始各種花樣玩法的探索,結(jié)果把腳塞進罐子里怎么也拔不出來。中午她媽媽回來煮飯,看她這副狼狽樣,訓斥了她一頓之后,最終只得剪開了餅干罐,才把她那只可憐的腳解救出來。說到這件事時,她還不忘把那只腳擺到我面前跟我炫耀,說它也算是歷盡磨難。
她常感嘆的便是在我小時候讓我運動得太少了。她的原話是這樣的:“你瞅瞅你那樣子,叫你下樓活動活動筋骨都不去。講什么‘你一讓我下樓就沒好事兒,不是要我順便拿個快遞,就是買個鹽啥的,我五六歲就能給我阿爸打酒,幫我阿媽買醬油,你個十幾歲的大姑娘,反倒懶成這個樣子,還不是小時候運動太少了,才會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
我晚上寫作業(yè)、背書,經(jīng)常熬到十一二點,她便在客廳守著,也不去睡,說是要陪我。我在屋里復習功課,不久她便在廳里打哈欠。叫她第一聲時,她還哼著應一聲;叫第二聲時,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徹底睡著了。于是,我就迅速寫完作業(yè),悄悄地去洗漱,然后再把她叫起來,讓她回屋睡。有時候我惡作劇,猛地出聲,會嚇她一跳。但是我不常這樣做,因為容易被她追著打。
翌日早晨她便開始發(fā)牢騷,讓我以后別再熬夜了,弄得她也不能早睡覺。我有一次問她:“你怎么不先洗了臉睡覺?我這個十幾歲的大姑娘,難道連洗漱都不會?”她的回答讓我至今難忘,以后也永遠不會忘:“你明知故問!你不睡,我能睡得安心嗎?”
洪玲已經(jīng)不再年輕了,便越發(fā)懷念自己年輕時的模樣。她常說:“想當初,我長得那叫一個好看,誰見了都得夸我?guī)拙洌 辈恢v的是真是假,但是看在她這十幾年含辛茹苦的份兒上,我也該信了她這話,誰年輕時還不是“十里八鄉(xiāng)一枝花”呢?
你已經(jīng)看出來了吧?洪玲,她就是我媽。
名師點評
作者運用詼諧的語言、生動細致的細節(jié)描寫行文,選材精當、生動描繪出了開朗樂觀、不拘小節(jié)的“洪玲”的形象。讀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會被其母女間的真情所深深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