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我父親在鋼鐵廠工作,母親在面包店工作,他們都鼓勵我上大學。”丹妮爾·托比亞斯在父母的支持下就讀于美國伊利湖學院的馬術相關專業(yè)。她告訴美國《華爾街日報》,她為此背上了8.5萬美元的學生債務。
畢業(yè)后,托比亞斯在一家馬場工作。幾年后,她發(fā)現馬術課的收入難以維持生計,也無法償還學生債務?,F在,她為一家提供免費培訓的醫(yī)療機構工作。這份工作不需要學位,薪資待遇比馬場好。托比亞斯有時會想,自己選擇接受大學教育“真的有意義嗎”?
美國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發(fā)現,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不再愿意為大學學位埋單:56%的受訪者認為,進入大學學習是個“糟糕的選擇”;只有42%的受訪者認為大學學位證書有意義。其中,18~34歲的受訪者對學位價值的質疑最大。
10年來,美國人對高等教育價值的認同感越來越低。2013年,由美國生活調查中心發(fā)起的調查發(fā)現,53%的受訪者相信“大學學位會帶來更好的工作和收入”,只有40%的受訪者持反對觀點。NORC稱,2017年,懷疑高等教育價值的大多是男性,生活在農村;現在,在各年齡段人群中,在城鄉(xiāng)所有地區(qū),這一比例都有所增長。
美國人曾將取得大學學位視為實現美國夢的重要途徑,現在,這種情況發(fā)生了變化。即使在擁有大學學位的群體中,依然有42%的人認為自己“為大學學位付出時間和金錢是不值得的”,比10年前高出了1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中,女性和65歲以上男性對高等教育的信任度最低,比例從2017年的54%下降到44%。
美國《時代》周刊指出,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fā)生后,許多民眾開始懷疑高等教育的價值。那段時間,美國大學入學率下降了15%,大學畢業(yè)率降至60%,而職業(yè)教育的報考人數和畢業(yè)率飛快增長?!稌r代》周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連續(xù)4年,高校學生將“培養(yǎng)實用性技能”視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其次是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增強執(zhí)行力。
沉重的學生債務讓不少人對大學望而卻步。托比亞斯說,她的學生貸款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每月125美元的最低還貸額是她能承受的極限。“我已經接受了現實:或許我會在沒有還清債務的情況下死去?!?/p>
托比亞斯希望她的孩子在是否接受大學教育這個問題上更加慎重?!按髮W教育有好處,但人們也可以從學習某種技能中受益。作為母親,我更希望他選擇自己鐘愛的職業(yè),并為此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