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瑩
摘要:底線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底線思維培育具有重要意義。培育大學生的底線思維,有利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經驗,有效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適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嚴峻形勢。在培育大學生底線思維時,高校應從忠誠底線、法紀底線、道德底線、本領底線四個方面進行實踐,以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思維依托。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底線思維;實踐要求;立德樹人;思維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2-0009-04
基金項目:空軍預警學院厚積課題“軍校青年學員底線思維培育路徑研究”(編號:院科【2022】10號)
黨的二十大強調:“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盵1]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時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這一特殊的身份和職責要求他們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堅守忠誠底線、法紀底線、道德底線、本領底線,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膰畻澚骸?h3>一、底線與底線思維的內涵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立足于人民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高度重視“底線”和“底線思維”?!暗拙€”“底線思維”不僅成為流行的話語和理論界普遍關注的重要概念,而且引發(fā)了新時代大學生的共鳴。大學生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必須先理解底線與底線思維的豐富內涵。
底線是底線思維的一個基本概念,弄清楚底線是什么是運用底線思維的基礎。底線最初是指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體育場地兩端的邊界線,后來被運用到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常見的有道德底線、法律底線、安全底線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看,底線是區(qū)分不同事物或事物發(fā)展階段的“質的規(guī)定性”,是堅守的最低限度,具有多重含義。第一,底線是事物發(fā)展的分界線。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tǒng)一體,在發(fā)展過程中,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的飛躍,底線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jié)點。一旦風險突破臨界點,事物的性質就會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第二,底線是事物發(fā)展的最低目標。事物的發(fā)展有最低目標、正常目標與最高目標,底線標定了發(fā)展的最低目標。最低目標是實現(xiàn)最高目標的基礎,如果連最低目標都無法實現(xiàn),將面臨滿盤皆輸?shù)娘L險。第三,底線是事物發(fā)展的紅線。人人都追求無拘無束的行為自由,但任何自由都是在規(guī)則限定的范圍內,一旦超出這個范圍,每個人都面臨著不確定的危險,社會也將陷入混亂。底線是社會規(guī)則的“最后屏障”,明確了可為與不可為之間的界限,規(guī)定了如何懲罰違反底線的行為,對人起到規(guī)約警示作用,有利于人找到自由的尺度。
“底線思維”是指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付出最大努力以爭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種科學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深刻豐富的內涵。第一,底線思維是一種憂患思維。底線思維要求凡事從最壞處準備,尤其當形勢一片大好時,要居安思危,主動預測未來可能發(fā)生的風險、矛盾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并將它們明確標劃出來,做好防守準備,確保事物始終朝好的方向發(fā)展。第二,底線思維是一種主動思維。底線思維雖然強調牢牢守住底線,但絕不是死守底線過日子,也不是被動防范,更不是無所作為。底線思維追求“底線”與“頂線”的有機統(tǒng)一,要求在堅守底線的基礎上,既預估風險、有所作為,將風險造成的危害化解或者降至最低,又穩(wěn)中求進、敢于斗爭,逐漸靠近頂線,從而實現(xiàn)最高目標和最大利益。如果一開始不設立最高目標,只滿足于守住底線,最低目標也難以實現(xiàn)。第三,底線思維是一種主體性思維。底線思維要求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能無所顧忌、無所警戒,必須對底線心懷敬畏,自覺遵守自然規(guī)律、法律規(guī)定和社會規(guī)范,確保行動有界限和方向。
底線思維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積淀而成的思想智慧,是應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的工作方法,也是新時代大學生個人事業(yè)成功所必需的思維方式。對于新時代大學生來說,培育底線思維具有重大的意義。
1.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需要
憂患意識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孔子提出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和孟子提出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都時刻鞭策著人們要居安思危。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境界和處世方法,在社會治理方面,即使是太平盛世,也時刻對天下興衰保持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拔!笔且环N挑戰(zhàn),“安”也是一種挑戰(zhàn),底線思維就是對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憂患意識的繼承和發(fā)展。新時代大學生必須堅持底線思維,敏銳察覺安定形態(tài)存在著產生危機或誘發(fā)危機的可能性,找出能夠影響全局的主要因素,做好應對困難的充分準備。
2.是繼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經驗的需要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內憂外患的時代,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壯大,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是百年奮斗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1945年,面對當時黨內存在的驕傲自滿情緒,毛澤東同志保持高度清醒,在黨的七大上提出十七條困難,告誡全黨“要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2]改革開放后,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鄧小平同志仍憂慮地說:“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xiàn)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這樣,即使出現(xiàn)了大的風險,天也不會塌下來?!盵3]20世紀80年代,中英兩國談判時在香港回歸后駐軍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爭論,在這個事關國家主權的問題上,鄧小平同志堅持在港駐軍不能讓步,展現(xiàn)了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和深謀遠慮。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立足新的歷史方位,著眼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要求全黨堅持底線思維,有效防范和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新時代大學生系統(tǒng)學習黨百年來底線思維的運用和發(fā)展,有利于汲取歷史智慧,提升科學思維能力。
3.是有效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的發(fā)展確實印證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但是回望新時代10年,有時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遭遇的風險挑戰(zhàn)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zhàn)接踵而至?,F(xiàn)在中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處于由大向強、將強未強之際,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新時代大學生要堅持底線思維,科學研判與認識當前的局與勢,增強自身防范化解風險的本領,依靠頑強斗爭打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
4.是適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嚴峻形勢的需要
總體而言,新時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快速提升,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是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呈現(xiàn)出新特征,有的大學生政治理想還不夠穩(wěn)定,思想行為方式尚不成熟,抵御誘惑的定力有待提升,同時他們所處的外在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物質更加充實、信息交織更加復雜。由于少數(shù)大學生缺乏底線思維,做出一些無底線的事情,如果不及時解決,不僅影響大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會沖擊社會底線。新時代大學生必須堅持底線思維,自覺在思想上知曉紅線,在心理上筑牢防線,在行為上守住底線,既要有畏,更要有為。
底線思維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養(yǎng)造就大批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fā)展大計?!盵4]底線思維培育能使新時代大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誘惑和風險面前,既時刻保持警醒姿態(tài),堅守底線,又始終保持進取姿態(tài),追求高線。
1.堅守忠誠底線
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定型,有時可能成為敵對勢力腐蝕拉攏的重點對象。在嚴峻而現(xiàn)實的考驗面前,新時代大學生的忠誠意識,關系到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盀辄h育人、為國育才,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和國家賦予大學的崇高使命?!盵5]對黨忠誠,是大學生要堅守的首要底線。新時代大學生必須堅守忠誠底線,在是非問題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一是全面加強理論武裝。政治上的堅定來自理論上的清醒,如果對重要理論缺少系統(tǒng)學習和深入了解,對黨忠誠就會失去根基。大學生應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并能夠融會貫通,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大學生還應全面、系統(tǒng)、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學懂、弄通、做實,在各種錯誤思潮的沖擊面前,能夠穩(wěn)住心神、抵制誘惑、經受考驗,以從容的戰(zhàn)略定力守住思想陣地。二是確保永遠對黨忠誠。絕對忠誠是大學生的第一政治品格、第一政治要求,這就意味著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定理想信念,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尤其注意,對黨忠誠是一輩子的,不是一陣子的,是絕對可靠的,不能有絲毫折扣,是絕對純潔的,不能摻半點雜質,真正將對黨忠誠熔鑄于自己的血脈與靈魂。三是堅定政治信仰。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政治信仰決定政治行為。大學生政治信仰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只要累積少量的變化就可能發(fā)生質變,就會成為“蛀蟲”。因此大學生必須運用底線思維,筑牢理想信念堤壩,從思想源頭上擰緊螺絲,確保用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指引人生前進的方向。
2.堅守法紀底線
法紀是警戒線,任何人都不能觸犯和逾越,法紀又是安全線,守法紀者最自由。新時代大學生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其法治素養(yǎng)和法治信仰不僅折射出我國的法治化水平,而且直接關系到依法治國能否實現(xiàn)。高校不是天然保險箱,大學生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新時代大學生必須堅守法律底線,主動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辦事上明確防線,在用權上敬畏高壓線,將法治理念貫穿工作生活始終、法治信仰融入血脈、法治思維鐫刻腦中。一是認真學法、知法懂法。有的大學生違法犯罪是因為缺少法律知識,自然就把握不住法律底線,導致違法而不自知。因此,高校必須加強法治教育,利用好“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使大學生法律知識不斷更新,法治知識儲備不斷拓展,法治知識結構不斷豐富。高校還應開展法治宣傳進校園活動,舉辦法律知識講座,開設法律法規(guī)知識專欄,開展模擬法庭活動等,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傳承法治精神。二是心中有法、模范守法。大學生要想成為時代的先鋒,必須敬畏法律,樹立憲法至上的法治理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嚴守規(guī)則紅線和法律底線,以實際行動捍衛(wèi)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三是手中用法、辦事依法?!胺ㄖ嗡仞B(yǎng),不僅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的現(xiàn)實需要,更是其面對新時代走上工作崗位必需的核心素質和基本能力。”[6]大學生要把法律意識和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出決策時有法律依據(jù),制訂計劃時遵從法定程序,使用權力時牢記違法后果,處理問題時運用法治思維,自覺當依法治國的推動者。
3.堅守道德底線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對于新時代大學生來說,有品德是立身做人的首要方向、從政為官的基本準則、立大志成大業(yè)的重要基礎。在黨的歷史上,革命先輩畢生都注重崇德修身、慎獨自省,彰顯了共產黨人的本色。大學生不同于普通人,是社會高素質群體的代表,在堅守道德底線的基礎上,要以更高的標準、更硬的底線、更嚴的要求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成為一張德行的“名片”。一是要做到明大德。大德講的是國家之德,明大德要求大學生把對黨和人民的大忠大愛放在首位,自覺錘煉堅強黨性,以實際行動回答好“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不斷強化為黨和人民盡職盡責的政治擔當。二是要做到守公德。公德是公共領域的道德,守公德要求大學生守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底線,遵守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公德,恪守奉獻國防的職業(yè)道德,崇尚公私分明的家庭美德,切實把道德修養(yǎng)外化為高尚的行動自覺,以道德人格力量贏得人心,推動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三是要做到嚴私德。嚴私德要求大學生始終嚴把生活“情趣關”,不向金錢讓步,不為享樂所惑,不向官位追逐,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警醒意識;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jié)開始,在堅持“慎獨”中養(yǎng)成好思想好品德。思想道德觀念的建立和道德行為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要聯(lián)合社會各主體,運用大眾媒體的導向作用和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弘揚榜樣的力量,積極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健全道德獎懲機制,確立可操作的道德評價指標體系。
4.堅守本領底線
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寄托在新時代大學生身上。尤其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兩個大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相互影響,更需要勇?lián)熑?、砥礪奮進的時代先鋒。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靠本領成就。當代大學生如果沒有夠硬、夠實、夠強的本領,不僅自身理想的實現(xiàn)、責任的擔當會變得虛無縹緲,而且影響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宏偉目標的實現(xiàn)。完成人生理想和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呼喚新時代大學生努力學習知識,用扎實過硬的本領武裝自己,成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棟梁之材。一是努力學習掌握專業(yè)本領。大學生正處于學習專業(yè)知識與社會經驗的黃金時期,學習是首要任務,既要多讀有字之書,努力學習理論知識為實踐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也要多讀無字之書,到艱苦環(huán)境中積累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在不懈奮斗中創(chuàng)造無愧于國家和人民的偉大業(yè)績。二是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也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大學生是整個社會中最富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群體,他們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寶貴機遇、巨大熱情和非凡能力,必須勇立潮頭,走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前列,以前瞻性視野密切關注學科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成長為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專業(yè)本領的復合型人才。大學生要抓住大有作為的時代,根據(jù)自身的能力興趣接受適于自己的專業(yè)培養(yǎng),成長為各領域杰出的領軍人物和拔尖人才。三是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人類社會知識更新不斷加快、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層出不窮,對大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一項本領是可以一勞永逸和包打天下的,科學的方法論對于掌握本領來說事半功倍。成長沒有捷徑,有用的本領不是天生的,要通過刻苦勤奮的學習與實踐錘煉,還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學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作方法,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態(tài)度,站穩(wěn)向廣大勞動人民學習的立場,持續(xù)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本領。
參考文獻:
[1]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22:20.
[2]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88.
[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7.
[4]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 2022:327.
[5]程建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N].人民日報,2022-01-23(05).
[6]陳贊宇,尹奎杰.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N].光明日報, 2018-09-20(14).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Bottom Line Think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Huang Yuying
(Air Force Early Warning Academy,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19, China)
Abstract: Bottom line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thinking and working method, and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bottom line think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Cultivating the bottom line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heriting the Partys fine traditions and valuable experience, effe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the world in a century, and adapting to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When cultivating bottom line think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ies should practice from four aspects: loyalty bottom line, legal and disciplinary bottom line, moral bottom line, and skill bottom line, in order to provide a solid thinking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bottom line thinking;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thinking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