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淑琳 鞠培娜 周冠華 戴南平 周晉軍 謝先芝 鄭崇珂
摘要: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鹽堿地開發(fā)和改良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了創(chuàng)制高耐鹽水稻種質資源,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水稻品種鹽豐47中對OsRR22設計3個靶位點進行基因編輯。通過PCR和測序鑒定,在To代獲得16個突變單株,其中靶位點1和靶位點2均有純合突變,靶位點3沒有檢測到突變。在T1代轉基因株系中,獲得3株純合突變且無T-DNA插入的純合突變體。對T2代進行農藝性狀分析發(fā)現(xiàn),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的株高顯著降低,產量相關農藝性狀均無顯著變化。苗期耐鹽性鑒定結果表明,在200 mmol/L NaCI處理7天后,突變株的存活率比野生型提高30%以上。綜上,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水稻品種鹽豐47進行了耐鹽性改良,為耐鹽水稻新品種的培育提供了理論和材料基礎。
關鍵詞:水稻;耐鹽性;OsRR22;基因編輯
中圖分類號:S511:Q78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23)02-0030-06
鹽漬化一度被稱為土地的“絕癥”,目前中國的鹽堿地面積約為1億公頃,其中可改良利用的鹽堿地約667萬公頃,這是一筆“沉睡”的寶貴資源。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對于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水稻是一種對鹽濃度中度敏感的作物,由于其特殊的栽培方式,已成為鹽堿地改良利用的先鋒作物。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水稻在鹽堿地改良中的作用,提高水稻耐鹽性,培育優(yōu)質耐鹽水稻品種已經(jīng)成為提高鹽堿地利用率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植物反應調控因子RR(response regulator)是一類重要的轉錄因子,參與細胞分裂素的信號轉導,調控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脅迫耐性。水稻中包括13個A型RR基因(OsRRl-OsRR13)和6個B型RR基因(OsRR21-OsRR26)。Os-RR22/ORR2編碼一個含有696個氨基酸的B型反應調節(jié)蛋白,對于水稻的正常生長發(fā)育起著重要作用,該基因突變后水稻的耐鹽性明顯提高。WoIrhen等發(fā)現(xiàn)與野生型相比rr2//22/23突變體葉片更短,更窄:穗長變短,分支數(shù)變少:根長變短,側根形成量減少:而且在rr2//22/23突變體中,花藥心皮的柱頭刷發(fā)育受到損害從而妨礙花粉捕獲,這可能是導致籽粒填充不良的原因。Zhang等利用Cas9-OsRR22-gRNA表達載體敲除OsRR22,發(fā)現(xiàn)T2純合突變株的耐鹽性較野生型(wild type,WT)植株明顯增強。玉米中ABPH基因編碼A型應答調控因子ZmRR3,ABPHI通過負向調節(jié)細胞分裂素誘導的莖分生組織的擴張限制莖尖原基的起始空間,從而控制葉的分生模式。
CRISPR/Cas9系統(tǒng)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準確、方便、高效的基因組編輯方法?;贑RISPR/Cas9的基因組編輯技術作為連接功能基因和遺傳改良的橋梁,越來越受到育種家的關注。Li等利用CRISPR/Cas9系統(tǒng)編輯Xa13啟動子,獲得了抗白葉枯病水稻。Zeng等利用CRISPR/Cas9系統(tǒng)同時編輯2個與產量相關的負調控基因(OsPIN5b和CS3)和1個耐冷基因(OsMyB30),獲得了高產耐冷水稻新品種。Alfatih等利用CRISPR/Cas9技術獲得的水稻PARAQUAT TOLERANCE3(Os PQT3)基因敲除突變體具有更高的產量及抗氧化和鹽脅迫能力。
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術,以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主栽品種鹽豐47為遺傳轉化受體材料,對耐鹽基因Os RR22進行編輯,獲得有育種價值的純合突變體,為培育適宜在黃河三角洲鹽堿地種植的水稻品種提供耐鹽材料。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與載體
以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主栽品種鹽豐47為遺傳轉化受體材料。所有材料種植于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飲馬泉試驗基地,常規(guī)水肥管理。植物CRISPR/Cas9基因編輯載體(pYLCRISPR/Cas9Pubi-H)由華南農業(yè)大學劉耀光課題組饋贈。
1.2靶位點設計與載體構建
在水稻基因組注釋計劃數(shù)據(jù)網(wǎng)站RAP(ht-tps://rapdb.dna.affrc.go.jp/index.html)下載Os-RR22(Os06901831CO)基因組序列,利用CRISPR-GE(http://skLscau.edu.cn/)設計OsRR22敲除靶點,選擇特異性好的候選靶位點作為目的靶位點,共選擇3個靶位點。載體構建參考單子葉敲除載體構建方法進行,針對3個靶位點,設計gRTl、gRT2、gRT3引物對,用于構建gRNA中間載體。Hpt和Cas9引物對分別用于轉基因植株篩選過程中對抗潮霉素基因Hpt和Cas9基因的篩選,OsRR22引物對用于對靶位點的重測序分析。引物(表1)合成與轉基因靶位點測序由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完成。構建好的轉化載體送至武漢伯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遺傳轉化。
1.3To代轉基因株系獲得及突變位點檢測
利用CTAB法提取獲得的轉基因To代植株的基因組DNA,利用潮霉素基因Hpt進行轉基因植株的陽性檢測。利用OsRR22F2和OsRR22R2引物進行靶位點擴增,擴增片段送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進行測序。利用DNAMAN軟件進行測序結果分析。
1.4T1代無T-DNA株系篩選
將T0代自交獲得的T1代種子單株種植,分別提取DNA后用Hpt和Cas9基因檢測引物(表1)進行檢測,兩對引物都不能擴增出目的條帶,則認為該株系為無T-DNA插入株系,可用于下一步的分析。
1.5T2代純合突變體農藝性狀調查
T1代無T-DNA插入的單株自交后獲得T2代無T-DNA插入株系。每個株系種植3行,每行10株,行距×株距為25 cmx14 cm。在水稻抽穗期進行轉基因后代的抽穗期調查:待水稻完全成熟后,每個株系選擇15個單株進行株高、有效分蘗數(shù)、主穗長、主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等農藝性狀調查。
1.6OsRR22突變體耐鹽性鑒定
將純合的Os RR22突變體與野生型種植在96孔板上,以Yoshida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至三葉一心,參照張治振等的方法對突變體和對照進行鹽處理,具體為:水稻幼苗長到三葉一心后,用含有200mmol/L NaCl的Yoshida營養(yǎng)液處理7天,然后用不含NaCl的Yoshida營養(yǎng)液恢復培養(yǎng)7天,統(tǒng)計突變體和野生型存活單株數(shù)(有一片綠葉存活即記為存活單株),統(tǒng)計存活率。
存活率(%)=存活單株數(shù)/處理單株數(shù)×100。
2結果與分析
2.10sRR22基因編輯靶位點設計與載體構建
為提高突變效率,在OsRR22基因內部設計3個敲除靶位點,其中,在第一外顯子區(qū)設計兩個靶位點T1和T2,分別距離起始密碼子ATG 52 bp和117 bp,PAM序列均為CGG;T3靶位點位于第二外顯子區(qū),距離ATG 522 bp,PAM序列為TGG(圖1A)。OsRR22-CRISPR敲除載體如圖1B。
2.2T0代轉基因株系的檢測及突變情況分析
將構建好的載體利用農桿菌介導法進行轉化,共獲得16株轉基因苗。用潮霉素(Hpt)引物進行檢測,所有植株均能檢測到特異條帶,說明均為轉基因陽性苗(圖2)。
利用特異性引物OsRR22F2和OsRR22R2對轉基因植株的靶位點區(qū)域進行擴增并測序分析。16個株系在靶位點Tl和12均發(fā)生突變,突變效率為100%,在T3靶位點未發(fā)生突變。其中,在靶位點T1檢測到純合突變株3株,占18.75%,雜合突變株5株,占31.25%,雙等位突變株8株,占50.00%;在靶位點T2檢測到純合突變株4株,占25.00%,雜合突變株3株,占18.75%雙等位突變株9株,占56.25%。
2.3T1代無T-DNA元件的突變植株篩選
將鹽豐47背景的To代靶位點T1為純合突變的單株自交后獲得T1代種子。隨機選取T1代種子100粒,萌發(fā)后種植在去除底部的96孔板中,以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至三葉一心期。按順序取樣后提取基因組DNA。用潮霉素鑒定引物進行篩選,獲得無潮霉素擴增的單株。然后對靶位點進行測序驗證,獲得純合突變且無T-DNA插入的單株,根據(jù)檢測到的單株排序,命名為rr22JI,rr22K1、rr22L/等(圖3)。自交留種后獲得T2代純合突變的轉基因株系,進行農藝性狀和耐鹽性分析。
2.4T2代純合突變體農藝性狀分析
對各個轉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植株的調查結果表明,野生型植株和突變體植株抽穗期沒有明顯差異,突變體植株比野生型植株株高顯著降低,有效分蘗數(shù)、穗長、穗粒數(shù)、千粒重均無明顯差異(圖4)。說明Os RR22基因的敲除能夠顯著降低水稻株高,但對產量性狀影響不顯著。
2.5T2代純合突變體耐鹽性分析
為了鑒定突變體的耐鹽性,選擇3個T2代純合突變體(rr22J1、rr22K1和rr22L/)和野生型鹽豐47,同時種植在96孔板上進行耐鹽性試驗,結果(圖5)表明,野生型鹽豐47鹽處理后存活率只有28.81%,而突變體rr22J1、rr22K、rr22L1的存活率分別為70.71%、76.81%和58.89%,均顯著高于野生型鹽豐47,說明利用CRISPR/Cas9技術創(chuàng)制的基于OsRR22基因的突變體耐鹽性顯著提高。
3討論與結論
CRISPR技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基因定點編輯技術,是繼鋅指核酸酶(zine finger nuclease,ZFN)技術和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之后的第三代基因標記技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構建簡單、操作便捷、特異性強等特點。利用該技術能夠快速完成基因敲除、插入、替換、點突變、轉錄調控和表觀修飾等操作,在細菌、植物和動物中均有應用,如Wu等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將1,4-BDO(1,4-butanediol)合成途徑插入E.coti中,實現(xiàn)了1,4-BDO在微生物中的代謝生產;Gao等采用CRISPP/Cas9技術將NRAMP1(natural 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1)基因敲入奶牛中,獲得了11頭抗結核轉基因牛;Tang等利用CRISPR/Cas9系統(tǒng)敲除金屬轉運體基因OsNramp5,培育出Cd積累量低且無轉基因的新稻株。在水稻中已有多個基因編輯提高水稻耐逆性、抗病性的報道。本研究結果也表明,該技術能夠有效地應用于水稻耐鹽種質創(chuàng)新中。
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粳稻品種鹽豐47進行耐鹽基因OsRR22的定點編輯,以期獲得具有育種利用價值的純合突變材料。結果發(fā)現(xiàn)在獲得的16個To代轉基因株系中單個靶位點純合突變率最高為25%,以堿基插人為主(頻率為80%):沒有發(fā)現(xiàn)兩個靶位點同時變異的純合株系:靶位點3沒有出現(xiàn)變異,可能是靶位點設計不合理或該靶位點在鹽豐47基因組中與參考基因組存在序列差異,導致打靶失敗。選擇靶位點1純合突變的株系自交繁殖后獲得T1代群體,靶位點測序顯示是與To代靶位點突變一致的株系,說明CRISPR技術編輯產生的突變能夠穩(wěn)定遺傳給下一代。通過潮霉素標記篩選,將無T-DNA插入且靶位點純合突變的3個轉基因株系進行農藝性狀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除了株高有降低外,抽穗期和產量相關性狀均沒有明顯差異。通過苗期鹽處理后存活率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轉基因后代的耐鹽性顯著提高(增幅超過30個百分點)。因此對OsRR22基因進行定點編輯,能在不影響水稻產量的同時顯著提高水稻的耐鹽性:同時CRISPR/Cas9技術為水稻抗逆種質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