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蓉
腎臟功能若遭受損傷,想逆轉十分艱難。因此,要以“治未病”的理念對待慢性腎臟病,及早進行預防、診斷與治療。慢性腎臟病發(fā)病一般比較隱晦,特別是原發(fā)性腎病,往往不明原因發(fā)病,令人難以預防。當然,由其他疾病引發(fā)的繼發(fā)性腎病其實是能夠預防的。因此,首先要確定繼發(fā)性腎病的易發(fā)人群,再根據腎臟發(fā)出的“求救信號”,結合一些科學的日常護理措施,即可有效預防繼發(fā)性腎病。
1.代謝性疾病患者
(1)糖尿病若無法有效管控血糖,則糖尿病病史5年的患者中有一半病例可能并發(fā)糖尿病腎病;病史10年的約70%可能并發(fā)糖尿病腎?。徊∈?5~20年的近90%可能并發(fā)糖尿病腎病。在繼發(fā)性腎病中,最難治療、預后最差的就是糖尿病腎病。防控的關鍵是管控好血糖。
(2)高血壓若無法有效管控血壓,則高血壓病史為10—20年的患者可能發(fā)生腎功能減退,一般能檢查出蛋白尿,卻沒有血尿。在繼發(fā)性腎病中,預后較好的就是高血壓腎病,可長時間保持少許蛋白尿,病情卻不會有顯著變化。防控的關鍵是管控好血壓。
(3)高尿酸血癥此病可能導致痛風,發(fā)生痛風腎。此外,降尿酸藥會給腎功能帶來明顯的不利影響。這兩方面原因結合,會給腎功能帶來更大傷害。防控的關鍵是管控好血尿酸。
2.結締組織疾病、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
(1)紅斑狼瘡此病可傷害人體所有系統(tǒng)、器官,75%左右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發(fā)生了腎損害,通過尿檢可以查出紅細胞、蛋白質、白細胞,有些患者有管型。早期即會出現狼瘡性腎炎,且長期持續(xù),給人體健康帶來普遍傷害,發(fā)展成腎功能不全,直至尿毒癥。目前,此病的臨床治療面臨不少困難。
(2)紫癜皮膚紫癜后1個月內即可能傷害到腎臟。1/3以上的過敏性紫癜患者會發(fā)生腎損害,預后一般由腎病變的嚴重程度決定。所以把過敏性紫癜而造成的腎損害叫作紫癜性腎炎。中醫(yī)藥治療此病效果不錯,大部分可以管控且臨床上能夠治愈。
(3)其他疾病干燥綜合征、風濕病、白塞病、多肌炎、硬皮病等均會導致繼發(fā)性腎病,傷害腎功能。
(4)長期用藥物患者腎臟是代謝與排泄藥物的重要器官,在此過程中,會給腎臟帶來毒性反應,損傷腎臟,進而引發(fā)中毒性腎病。
(5)血管炎患者血管炎性疾病,如韋格內肉芽腫、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大動脈炎、過敏性血管炎等,均會長期連累腎臟,直至引發(fā)繼發(fā)性腎病。
1.尿液色澤發(fā)紅健康腎臟的尿液顏色為黃色或淡黃色。若顏色變得如洗肉水一般,或像濃茶一樣,極大可能有血尿。
2.尿中多泡沫若尿液表面常常漂浮著細密的泡沫,久久不散,極大可能有蛋白尿。
3.水腫腎若有問題,就無法及時排出體內水分,引發(fā)水腫。若早上起床后眼瞼、雙腿、雙腳乃至全身水腫,按壓后有坑,并且長時間難以復原,即要小心腎臟問題。
1.清淡飲食飲食上要低脂、低鹽,每天攝取食鹽不超過5克;若有顯著的水腫癥狀,則每天攝取食鹽不超過3克。還要減少脂肪的攝取,多吃植物油,少用動物油。
2.低蛋白飲食若腎功能衰退,每天攝取蛋白宜管控在0.6~0.8克/千克體重;以牛奶、魚肉、精肉、蛋白、大豆和大豆制品等優(yōu)質蛋白為主,以減少代謝廢物,緩解腎臟壓力。
3.改善生活方式適度飲水,勿憋尿,改變吸煙、熬夜、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體質尚可時常開展一些戶外活動,多出汗,以促進體內廢物的排出。做好自我調適,減輕心理壓力,確保心態(tài)良好,積極防治疾病。
4.定期檢查最好每年做一次腎臟檢查,以便及時了解其健康狀況。
5.積極診治基礎疾病有些疾病極易引發(fā)腎臟損傷,造成繼發(fā)性腎臟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過度肥胖等。積極防治此類疾病可有效降低腎臟病的發(fā)生率。因此,有以上疾病的患者要定期檢查腎臟指標,若查出早期腎損傷征兆,應及時予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