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失語者”與“未完成文本”的多重解構(gòu)

      2023-08-31 18:23:18張勇胡瀚
      南腔北調(diào) 2023年8期
      關(guān)鍵詞:小說文本

      張勇 胡瀚

      摘要:鐘求是憑借短篇小說《地上的天空》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xué)獎,在這篇小說中,鐘求是匠心營構(gòu)了“缺席”的主人公與“失語者”的獨異形象,并且通過精致謎語的設(shè)置與細(xì)致隱秘的書寫,深刻呈現(xiàn)了普通人生存的困境與突圍的可能。小說敘述奇巧、結(jié)構(gòu)特別,不完美的書寫與未完成的文本之間形成較大的藝術(shù)張力,凡此種種,共同達(dá)成文本獨有的長尾效應(yīng),造成特殊的審美效果。

      關(guān)鍵詞:失語者;隱秘;困境與突圍;地上的天空

      博爾赫斯認(rèn)為,沒有一部作品不是其時代的產(chǎn)物。鐘求是的《地上的天空》通過對主人公朱一圍的書寫,好奇地闖入屬于這個時代亦超越這個時代的普通人的心靈密域,窺探其心靈秘密,并以同情之理解觀照寫作對象,適度表現(xiàn)了形而上的溫情的終極關(guān)懷。而文本也因其某種不確定性,從而提供了解讀的多元角度與可能。

      【一、“缺席”的主人公與“失語者”】

      本小說涉及的人物只有五個,朱一圍一家三口,加之作為朋友的“我”以及與朱一圍關(guān)系曖昧的陳宛。其中主人公朱一圍和作為同氣相投的朋友“我”,構(gòu)成“小人物”形象系列。朱一圍在郵局上班,在兒子眼里是個“沒有能力不能出彩的人”,在家里都不能算“一號人物”,只是“配角”,他“對生活沒有想象力”,可謂平淡乏味。他收藏書,只是潛意識里對知識膜拜,實則葉公好龍;他選擇性地找作家簽名,亦看似“有趣”,實則無聊……所有這些行為背后,都呈現(xiàn)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荒蕪,這個“看不了幾本書”的俗人,完全就是文學(xué)愛好群體中的一個邊緣之人。

      “我”原先是在圖書館當(dāng)差,是個館員,后離職去了一家閑散的公司。“我”也并不愛讀書,可謂“不讀小說久矣”,“不是文學(xué)先生”。與朱一圍一樣,都對“酒桌上的豪華氣氛是有些膽怯的”。兩個人都愛清靜,在熱鬧的群體中會自覺地自我邊緣化:他們的性格里都藏著“撤退”元素,亦即“撤退人士”?!俺吠恕痹臼侵鲃拥木駬?,這里卻被朱一圍們用來作為自欺欺人的自我放棄的掩飾。他們從公共事業(yè)領(lǐng)域退回到私人情感領(lǐng)域,從最隱秘之所找到“秘密的出口”,在今生找到慰藉,為來世作理想安排,營構(gòu)出來一個屬于自己幸福愛情的莫比烏斯圈,而實際上,他們更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地下室的鼠人。可以說,“我”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朱一圍的人生鏡像,具有同一性?!拔摇笔腔钪闹煲粐?,朱一圍則是死去的“我”。

      朱一圍患“下咽癌”,失去了聲音;“我”叫呂默,雙口沉默?!拔摇辈粌H是敘述者,也是參與者,“我”作為朱一圍的自我指涉,與朱一圍一起構(gòu)成一種小人物或邊緣人物專屬隱喻的“失語者”群落。這種生理意義上更是社會心理意義上的失語癥患者,是在外在環(huán)境的壓力下失去話語權(quán)力的群體。??抡J(rèn)為:“話語建構(gòu)了我們的生活世界”,“同時也是話語建構(gòu)了我們主體自身。”[1]話語參與了人際關(guān)系背后的權(quán)力分割,體現(xiàn)人的身份認(rèn)同的內(nèi)在規(guī)定性。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們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他們在話語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中沒有位置,便被迫“向內(nèi)轉(zhuǎn)”,尋找自我話語權(quán)力輸出的渠道。外在輸出有多壓抑,內(nèi)在表達(dá)就會有多沖動。所以,就有了朱一圍看似荒謬不經(jīng)的來世盟約。

      【二、精致的謎語與隱秘的書寫】

      失語者的另一個表征便是言語失去表義功能。此小說中人物即便如“我”一般,言語也往往言不由衷,言語不斷指向語義(真相)之外。而吊詭的是,“朱一圍”的隱秘內(nèi)心卻也只能借助語言來達(dá)成。雖然經(jīng)常是只言片語,卻反倒幾近成了通向語義(真相)的唯一途徑,以及解讀人物隱秘內(nèi)心的唯一可能。

      朱一圍的隱語:“真正無限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盵2]

      生命可以輪回,人可以轉(zhuǎn)世。從這個意思上講,人是可以不朽的,死亡只是不朽線性生命間的一個小小的休止符。這應(yīng)該是基于一種自發(fā)的民間信仰,是個人的宗教,是個體生命情感體認(rèn)的“擬陳述”。

      以下為敘述者的“隱秀”之語:“也許在此時,他眼睛看到的是水池里的白云在結(jié)冰,耳朵聽到的是太陽化開冰面的聲音。在他的意識里,那應(yīng)該是一種沖突中的美麗?!盵3]

      “白云”表征自由閑適,“白云在結(jié)冰”是當(dāng)下的生存困境,是一種凝滯;而“太陽化開冰面的聲音”則是大音希聲,是神諭,是一種掙脫現(xiàn)實恢復(fù)自由幸福的可能,指向的是未來。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此中現(xiàn)實的存在與未來的虛無交織在一起。既要結(jié)冰,又要融化,這兩者之間就構(gòu)成充滿藝術(shù)與文本張力的矛盾“沖突”。“沖突的美麗”則是現(xiàn)實與未來之間的矛盾與轉(zhuǎn)化的可能性,內(nèi)含著朱一圍對來世的美好憧憬。

      “一圍又在紙上寫了一些字遞給我看,意思是白云可以從天上到地上,人也可以從地上到天上,天空也是一個大水池?!盵4]

      既然人能在地上的水池中看到白云,那么人也可以在天上的大水池中以倒影的方式呈現(xiàn)。換言之,人的肉體生命在現(xiàn)世(地上)會死亡,但來世如天堂般(天上)的美好則完全可以實現(xiàn),主人公的背后無疑有作者深情而悲憫凝視的眼睛,看/被看,構(gòu)成小說文本的基本模式。作者深知這一切也只不過是一種鏡像,事實上只能走向虛妄而非真正的救贖。小說題為《地上的天空》也正源于此?!暗厣系摹敝赶蚍菜?;“天空”指向天堂與虛空。游走于社會邊緣的小人物也可通過某個機(jī)緣際會,從地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堂,哪怕也許只是一汪小小水池的回光返照,抑或這只是主觀的一種超脫,或者是客觀的虛空也罷。

      “一片淺藍(lán)色在我手里飄動起來。我一松手,衣服猛地躥了出去,先在空中興奮地轉(zhuǎn)一個身子,然后輕盈地跑向遠(yuǎn)處。我的目光跟著它,就像跟著一個移動的秘密。

      “但在夜色中我終于沒有看清,那片淺藍(lán)色是落到地上,還是飄向了上空?!盵5]

      此處生動地展現(xiàn)了波特萊爾所言的“上升的愉悅和墮落的暢快”?!拔摇狈棚wT恤的地點是上不著天、下臨無地的“空中樓閣”,而“空中樓閣”本身就是自帶虛幻與不切實際的隱喻?!拔摇彼幍目臻g位置比起朱一圍在地上的水洼里看見天,自然更接近于天,然而也并不能上天,只能處于一種失重與懸浮的狀態(tài)?!拔摇彼龅牟皇琴だ缘淖杂陕潴w實驗,而是要檢驗靈魂的重量?!拔摇狈棚w的只是“一片淺藍(lán)色”,淺藍(lán)色是靈魂的顏色,而T恤在空中的輕與浮則體現(xiàn)了生命之輕。然而,這片淺藍(lán)色的命運不是懸浮,便是沉淪,這是不是又是悖論?!

      【三、敘述的奇巧與結(jié)構(gòu)的特別】

      《地上的天空》的主人公朱一圍是缺席的,這位未開篇就已死去的主人公始終只是出現(xiàn)在別人的敘述話語當(dāng)中。作家通過敘述角度的多元選擇,主要是利用三個不同的講述者——“我”、陳宛、筱蓓——來講述朱一圍的故事,開展對朱一圍隱秘世界的探索。這樣的處理方式,類似于結(jié)構(gòu)現(xiàn)實主義作家略薩在《瑪伊塔的故事》中的作品結(jié)構(gòu)安排:每一章都以采訪瑪伊塔的一位親友作為開始,分頭敘述,立體表現(xiàn)人物的方方面面,而主人公則始終處在幕后,處在被講述的地位。

      有時作者也會直接介入小說,采用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筱蓓推著朱一圍散心時有一段這樣的描寫:“日的陽光有些松軟,把他的影子投在地上。他瞧著地面卻沒有在看,因為他靜著耳朵去聽太陽的聲音。聽了片刻,進(jìn)入耳朵的只有院子里一些嘈雜的聲音。他有些不滿意,便讓筱蓓推著輪椅出了醫(yī)院?!盵6]

      此處幾乎是該小說唯一一處潛入朱一圍內(nèi)心,以主人公的內(nèi)視角作為敘述的依據(jù)。

      此外,敘述語言亦成為有意味的形式。在該小說的某些地方,作家甚至有意使敘述語言乏味單調(diào),敘述節(jié)奏拖沓重復(fù),使之與“我”此時的無聊、無趣、無意義同構(gòu),構(gòu)成同頻同振的合音,物我一也,客觀外物和主觀感受完全融為一體,不可分離,不可辨識。如“我沿著人行道無目的地往前走。兩旁一些商店已關(guān)了門,一些商店還沒關(guān)門。我走過一些關(guān)了門的商店,又走過一些沒關(guān)門的商店”[7]。同《禿頭歌女》中令人窒息的史密斯夫婦對話一樣,共同指向人生的近乎荒誕的真實。尤奈斯庫說:“荒誕是指缺乏意義。”[8]人類在信仰失落、意義本源解體后,陷入無地自容不可擺脫的普遍的生存困境。此時的人雖然在行動,但因缺乏意義而顯得多么無聊與荒唐。

      與有意味的敘述語言相映成趣的則是描寫的惜墨如金,這似乎是鐘求是處理小說人物的慣常手段。作者最滿意的長篇《等待呼吸》中的女主人公杜怡也幾乎一直面目模糊。小說只是借俄羅斯大媽之口說了一句話:“中國姑娘也長這么漂亮?!盵9]方才從側(cè)面為著力點,巧妙地點出人物的整體外貌特征,讓人恍然大悟。這種模糊人物外形的寫法在《地上的天空》中一以貫之。作者似乎無意塑造一個類似于“阿Q”式的集抽象與具象為一體的典型形象,他是逼著讀者向內(nèi)看,在人物的內(nèi)部尋找人物。這樣的處理方式,使讀者亦會產(chǎn)生一種自我心靈被打探的緊張,也正因為作者對這種心靈秘史書寫的努力,讓人物外在形象變得模糊,使小人物的形象更具抽象化,從而具有更為深廣的意義。該小說只有一處人物外貌的描寫,寫的還不是主人公,而是陳宛;不是工筆細(xì)繪,而是吝嗇的白描:“這是一位三十多歲的標(biāo)致女人,大約因為穿著有些輕軟的綢衣,身體微胖而不顯?!盵10]“標(biāo)致”一詞,也可謂泛而化之。

      該小說采用浪形結(jié)構(gòu)。時間上是線性的,情節(jié)邏輯上則是遞進(jìn)的。小說通過對波瀾的苦心經(jīng)營,造成情節(jié)上跌宕起伏的效果,使小說始終保持著充沛的動態(tài)勢能,造成一個又一個的懸念,推動故事情節(jié)不斷向前發(fā)展,同時也讓情感的波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跌宕起伏,懸念叢生。

      愛藏書的朱一圍去世,其妻子筱蓓向“我”求助,請“我”幫助處理、發(fā)落藏書——四千多冊無簽名藏書捐給了兩家區(qū)圖書館。波瀾一:三四百本有簽名的(朱一圍署名與作家簽名書)書如何處理、發(fā)落,是個較為棘手的問題,解決方案是尋找同城重名之人并以書相托。然而,恰巧這時候,朱一圍的紅顏知己“布藝者”陳宛出現(xiàn),并用20萬元人民幣高價買下簽名書;波瀾二:簽名書竟出現(xiàn)在朱一圍兒子所在學(xué)校的圖書館——陳宛帶“我”到茶室,講述她和“男友”朱一圍私定來世終身的故事,并表達(dá)其要毀約的愿望——“我”從筱蓓那里得知朱一圍臨終前留下的字條,以及他離去時的安詳——“我”鬼使神差地來到與朱一圍最初相遇的“空中樓閣”,并凌空放飛那件陳宛贈給的帶著作家簽名的T恤。

      此外,小說還利用“驚奇”,造成令人拍案的結(jié)構(gòu)效果?!拔页粤艘惑@”“我又吃了一驚”“我暗吃一驚”“感到奇怪”“我有點兒好奇”“我喉嚨差一點兒被嗆著,使勁伸一伸脖子吞下茶水,又咳出一口粗氣”“驚訝動作”“她好奇地過去”“她吃了一驚”“我臉上驚訝表情”“這是個讓人吃驚的下午”“此時我心里又探出好奇的手”“我愣了一下”,設(shè)懸與釋懸,既是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手段,也是心靈的逐步下潛。“瞞和騙”是作者結(jié)構(gòu)文本的另一種選擇:朱一圍對“我”和筱蓓;“我”對朱一圍家人;陳宛對朱一圍及其家人;陳宛前期對“我”……從而構(gòu)成小說的敘述框架。各種結(jié)構(gòu)手段的運用,都共同指向小說的深層結(jié)構(gòu):庸常人生的生存困境與突圍。

      【四、生存的困境與突圍的可能】

      無論是余華的《第七天》,還是鐘求是的《等待呼吸》《地上的天空》等都涉及死亡書寫,體現(xiàn)了作家們對人生終極意義思考與探索的迷戀。作者喜歡在死亡確定性的前提下,討論人生的問題。不過,鐘求是所追求的并非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而是另辟蹊徑,提出嚴(yán)肅而重大的問題:小人物如何無需借助知識與信仰而完成自我救贖?

      被生活圍困的朱一圍,一定要突圍。朱一圍人生的第一次突圍努力,是收集作家簽名。他不讀書、懶思考,僅靠名人簽名,幻想獲得心靈的充盈、靈魂的安放。第二次,便是與陳宛私簽空幻的來世盟約。同樣是簽名,一個既非絕色也非妙齡的普通離異女性的簽名,對他而言卻遠(yuǎn)勝百位作家簽名。

      在朱一圍不同的突圍努力中,不變的是他內(nèi)心所奉行的“撤退主義”。這是一種對社會堂而皇之的逃避與放棄。加繆說:意識到荒誕后,站出來努力去面對?!罢娴拿褪俊辈粫槊つ靠斩吹奶摷倩孟胍约拔磥淼目谔柍兄Z而放棄當(dāng)下真實而莊嚴(yán)的生活。而這樣的生活,顯然不是庸碌的朱一圍們所愿望與所能承受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就是一場關(guān)于圍困與突圍的故事。突圍的方式可能迥異,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即從容地面對死亡。生固然可戀,可當(dāng)死能兌現(xiàn)生所不能實現(xiàn)的承諾之時,死的恐懼即可被消解,甚至?xí)懈`喜或狂歡。這樣,死亡也就成了必將降臨的節(jié)日。大概在作者看來,一個普通的生命個體,面對信仰的廢墟或真空,要完成靈魂的救贖,可能的途徑就是構(gòu)建起心靈的密域,使之成為一個人的天堂,而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天堂,這樣就可以從個體走向普適的救贖。朱一圍死前最后時光是“高興”“安適”“愉快”的。他在死前寫了一行字給“我”:“我準(zhǔn)備好了,去另一個世界?!彪x世前,朱一圍讀了余華的《第七天》,他不會做“死無葬身之地”的孤魂野鬼,而會在“那一邊”手持協(xié)議靜靜地做美麗的等候,他是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離世的。但朱一圍或許忘了,《第七天》里的世界始終是陰間,并沒有來世?;蛟S他雖然真切地知道,但茫遠(yuǎn)的希望畢竟也是希望,亦可慰藉與安頓小人物惶惑不安的靈魂。凡人自然不是盧梭,就連自我的無情解剖與懺悔也將化作永恒的價值,達(dá)到“真正的無限”,凡人自有凡人的辦法,便是指此吧。

      我們可能會說,試圖通過自我放逐、搞婚外情戀等來抵達(dá)彼岸,這只是心造的幻影,終究會走向虛無。但即便如此,也不妨把朱一圍們追求的努力視作一種精神安樂死,給予同情之理解?!兜谄咛臁返淖髡哂嗳A認(rèn)為:作家的使命“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11]。作家鐘求是或應(yīng)服膺于此。不過,筆者此時還是想到盧梭在《愛彌兒》中所說:“只有當(dāng)憐憫與正義一致,人們才進(jìn)行憐憫。必須通過理性、通過對我們的愛來憐憫我們這個物種,而非憐憫我們的鄰人。否則,同情心容易淪為對非道德的放任與縱容?!盵12]

      【五、不完美的書寫與未完成的文本】

      法國作家莫利亞克認(rèn)為:成功的小說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一是作品的“邏輯與理性”;二是人物需具有“不確定性和生命的神秘”。小說《地上的天空》的作者應(yīng)該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即便如此,情節(jié)的推演也并非天衣無縫。比如,作者安排“我”把藏書處理給重名之人就未免有點兒一廂情愿,收藏一批與自己同城同名而不知名的死者之書總是一種不潔與不祥。再比如,一般來說,女人是有第六感的,每個做妻子的,都天生是福爾摩斯,然而小說中朱一圍的妻子筱蓓卻顯得異常遲鈍,從頭至尾,完全處在被眾人擺布與欺騙的位置上。對于丈夫生前與陳宛頻繁交往,她始終沒有絲毫察覺,即便在處理書的過程中陳宛主動上門,后來簽名書到了兒子的學(xué)校等,她也是全無懷疑。她在情感方面如此麻木,經(jīng)濟(jì)方面也是馬大哈。既然說丈夫“在家里不樂意擔(dān)事兒”,朱一圍卻能一下子拿出20萬元作為和陳宛私定下一輩子終身契約的聘禮,作為公司小職員的朱一圍的錢又是從何而來?生前最后時光,朱一圍有許多反常表現(xiàn),甚至當(dāng)著她的面寫道:“對書上的文字,一雙眼睛便是一次公證?!边@簡直就是對日夜精心照料他的筱蓓的挑釁與揶揄。

      一個偉大的作家除了需要具有鮮明的藝術(shù)個性,他還同時應(yīng)該是一個文體創(chuàng)新家。他們的作品,無論構(gòu)思、語言抑或人物形象,都會最大限度地避免雷同。而在這一點上,該小說還有著一定的缺憾?!督稚系亩洹分械闹魅斯狡鋮挓┝司谱郎系泥须s,于是走出餐館,他“似乎在腦子里找什么主意,想了一想”,“出了餐館,慢著腳步往街上走。此時是喧鬧時間,街道兩旁的燈光有點兒亢奮。他走過一溜兒商店,拐入旁邊一條小巷。穿過狹長巷子,走過一條馬路,便是一處街心公園,他找到一張椅子坐下?!薄艾F(xiàn)在他明白了,自己找到這里是為了反芻一件往事。”[13]再看《地上的天空》中的“我”辭別了筱蓓后,“出門來到街上”“沿著人行道無目的地往前走。兩邊一些商店已關(guān)了門……”“我腦子一醒,原來今晚我是想讓自己到這里來呢?!笔煜さ那楣?jié)安排,人物行為同樣的神差鬼使,給人以一種揮之不去的似曾相識之感。

      協(xié)議究竟在誰的手上?陳宛和筱蓓見面后,會聊什么?“我”一個大男人在其中又將扮演什么角色?筱蓓之前是否通過自己的直覺加理性的研判,已從疑云陣陣中擺脫出來了?再次見面后的筱蓓是不是已經(jīng)收集到足夠的證據(jù),并形成嚴(yán)密的證據(jù)鏈,打算與“第三者”攤牌?……敘述的空白也注定使小說成了未完成的文本,也使文本疑云重重,不過,這恰恰造成了文本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

      參考文獻(xiàn):

      [1]周憲.??略捳Z理論批判[J].文藝?yán)碚撗芯浚?013(01):121-129.

      [2][3][4][5][6][7][10]鐘求是.地上的天空[J].收獲,2021(05).

      [8]伍蠡甫,主編.現(xiàn)代西方文論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357-358.

      [9]鐘求是.等待呼吸[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0:67.

      [11]余華.活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3.

      [12]盧梭.愛彌兒[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393.

      [13]鐘求是.街上的耳朵[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8:121.

      作者單位:張勇 南陽市作家協(xié)會

      胡瀚 姚雪垠研究會

      猜你喜歡
      小說文本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xué)隱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zhuǎn)化
      人間(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0
      明代圍棋與小說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 05:52:45
      如何快速走進(jìn)文本
      語文知識(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走進(jìn)文本 走近大師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洛隆县| 柯坪县| 宁德市| 嵊州市| 渝中区| 山丹县| 桃园县| 报价| 罗定市| 榆中县| 永登县| 茌平县| 鹰潭市| 许昌县| 忻城县| 许昌市| 金秀| 油尖旺区| 嘉黎县| 宁明县| 米泉市| 班戈县| 赤城县| 安龙县| 平湖市| 房产| 吴川市| 同江市| 南充市| 浦城县| 吉水县| 巴马| 尚义县| 武鸣县| 彝良县| 台湾省| 彩票| 济南市| 涞水县| 和静县|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