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紹峰,盤琴
(湛江幼兒師范??茖W校 廣東 湛江 524000)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民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兒童舞臺劇也獲得了充分發(fā)展。根據當代新式科學教育教學思想,當代教育應有意識地推動兒童在德、智、體、美、藝、勞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從兒童舞臺劇舞蹈人物形象表演的作用來看,其可以明顯提升兒童在智力與藝術領域的素質,兒童舞臺劇舞蹈人物形象塑造能夠有效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各大兒童劇藝術團體應有意識強化兒童舞臺劇舞蹈人物形象塑造,提升演員表演的質量,并融入創(chuàng)新性的元素,使兒童舞臺劇的藝術表現模式盡可能地多元化、創(chuàng)新化,全方位提升兒童舞臺劇的創(chuàng)作水平,推動兒童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從定義來看,兒童舞臺劇通常指在舞臺上表演的適合兒童觀看的劇目的藝術表演范式。它的受眾主體是處于受教育期間的兒童,在科技發(fā)達的背景下,人們能夠為兒童提供多元化的娛樂活動。兒童舞臺劇的舞臺結構比較豐富、人物塑造多元化、劇情充滿趣味,可以被有效引入特定場景,引導兒童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兒童進一步獲得成長所需的知識及素養(yǎng),因而,兒童舞臺劇備受家長和兒童的喜愛,在最近幾年,人們對兒童舞臺劇的熱愛依舊有增無減。由于兒童舞臺劇的主要受眾是兒童,因此,其對表演的生動性有較高要求。異于其他綜合性舞臺劇的是,兒童舞臺劇的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應明確,自己創(chuàng)作的服務對象是兒童,因此,必須考慮兒童的接納能力及其偏好。只有確保兒童舞臺劇足夠生動,才可以真切引起兒童的關注。再者,借助單純、夸張而又幽默的特征使兒童在短時間內接納兒童舞臺劇所流露出的友愛、團結、誠信等品質。
和西方國家相比,國內創(chuàng)作的兒童舞臺劇主要存在如下問題:首先,作者創(chuàng)造力欠缺,劇目比較單一,能夠供家長和兒童挑選的劇目乏善可陳。在這方面,西方國家的優(yōu)秀作品相對比較豐富,比較經典的兒童舞臺劇也更多,比如《綠野仙蹤》《雪人》《白雪公主》等;其次,國內兒童舞臺劇的劇情過于幼稚,著意于追逐感官刺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兒童觀賞舞臺劇的積極性,然而,更多的兒童卻表示難以繼續(xù)觀看完整的兒童舞臺劇,同時,這也引起了家長們的普遍擔憂,他們擔憂自己的孩子不能看懂劇情,而且,兒童舞臺劇的表演時間偏長,讓處于好動階段的兒童表現出吵鬧、煩躁的情緒,陪同觀看的父母也倍感無聊,認為自己的孩子并不適合觀看兒童舞臺劇,便中途帶著孩子離開現場,甚至以后也難得步入劇場。這一點也可以說是國內兒童舞臺劇的致命性問題,即在努力完成教育使命的同時卻向觀眾展現“低智”的內涵及“低質”的品質。因此,在筆者看來,國內兒童舞臺劇如果要深入發(fā)展,就要努力改變現狀。比如,可以將兒童舞臺劇中的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新性塑造作為一個可行切入點。眾所周知,由于生理年齡較小,兒童的思想相對單純,可能難以理解相對復雜的劇情內容,然而,個性突出、鮮明風趣的人物形象塑造正是引起他們關注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設計人員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據此進行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新性塑造。
從長遠的發(fā)展來看,兒童審美教育作為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的人格塑造和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兒童階段的審美教育涉及兒童多種素質的培養(yǎng),包括對美的感覺、欣賞及鑒賞等,肩負著發(fā)掘人性美、保護兒童天性的職責。在兒童發(fā)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在近代,兒童審美教育備受學術界關注。王國維、蔡元培、朱光潛以及豐子愷等教育專家都針對兒童審美教育提出過不同的建議,雖然他們在具體的觀點內容方面存在差異,然而,他們的相同看法在于將人性的涵養(yǎng)視作兒童審美教育的本質層面的職責。學者在對兒童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之后指出,兒童更加關注事物的外在形態(tài)、色彩,同時,他們對事物的描繪是其內心狀態(tài)的真實反映,也即凸顯出直觀性的特點。兒童對事物的審美觀照更具有直接反映的特征,他們會將自己耳聞目睹的事物加以如實呈現。再者,兒童的審美亦顯現出創(chuàng)造性的特質,這種創(chuàng)造性又具有明顯的跳躍性特點。這種創(chuàng)造性、跳躍性的審美特點通過極其夸張的方式表現出來。從根本上說,兒童階段的審美具有童真童趣的特點,是一種不加修飾、天真、浪漫情愫的真實寫照。這與塑造兒童舞臺劇舞蹈人物形象時所要表現的審美特點相一致。
正如前文所述,和兒童舞臺劇的情節(jié)相比較,人物形象是兒童可以接納的最為直觀的元素。對于兒童群體而言,舞蹈人物形象要盡可能地夸張,要和他們創(chuàng)造性且直觀化的審美天性相吻合。從設計時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應用來看,筆者以為,應盡可能用好本土化的相關元素,充分利用歷史悠久的文化積淀。從其他國家地區(qū)比較出色的兒童舞臺劇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經驗來看,最為成功的做法是融入當地的本土元素。比如,少兒版兒童劇《孔子》便是一部能夠體現本土化色彩的兒童舞臺劇,其融入了“國學”成分。通過本舞臺劇,少年兒童能從“孔子”這位大儒的身上吸收國學知識,提升自身的修為。為了更好地拉近青少年群體和孔子的距離,該舞臺劇摒棄了以往的嚴肅戲劇的表現方式,而訴諸喜劇的方式展開情節(jié),但其核心成分依舊體現出國學的嚴肅主題。在當前紛繁多元的文化體系中,我們應為下一代提供最純粹、最經典的本土文化養(yǎng)分,而“國學”顯然是值得文藝工作者潛心學習與充分挖掘的文化寶庫,也是兒童成才有必要掌握的本土文化“良品”。出于更好地設計適合的人物形象的目的,設計人員在進行人物形象塑造時應該顧及劇中的舞蹈人物形象的中國化特色,包含衣飾、造型、表演動作以及臺詞等多項內容,從而讓兒童與本土文化產生共鳴。
要使兒童舞臺劇舞蹈人物形象塑造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要對設計手段加以改進。在筆者看來,聯想法、局部改變法是較為可行的設計手段。其中,前者需要設計人員基于對生活的觀察展開針對性的聯想;后者則突出設計人員要利用舞臺人物形象關涉的具體細節(jié)觸發(fā)內心的靈感,把當下較為流行的一類兒童舞臺劇形象設計作為案例,局部性地強化某個器官的特征,比如有意識地凸顯眼睛或頭部或者使身體比例不協(xié)調等,通過采用這樣夸張的舞蹈人物形象,舞臺表演不只能弱化造型自身的壓力,也會帶來強烈的喜感,能讓兒童對舞臺人物形象進行想象,進而塑造他們的人生觀。事實上,這也是創(chuàng)作兒童舞臺劇的目的之一。
作為兒童舞臺劇,顯然應有意識凸顯兒童情趣。所謂的兒童情趣指的是和人物形象的年齡以及身心特點相吻合的情感及趣味,其涉及人物形象的個性、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學校對人物造成的一系列影響。另外,兒童情趣同時包括較為內在的、富有一定含蓄意味的感情及其趨向。比如,兒童舞臺劇《米小圈之來自未來的我》所陳述的正是既充滿豐富的想象力又融入了教育意義的一個穿越故事。該故事講述的是2049 年時的米小圈由于小時候不努力,長大后碌碌無為并追悔莫及,希望能夠重返少年時代改變現狀的故事。在科學家車馳的熱心幫助下,他返回至2022 年,且扮演自己的小舅舅來敦促兒時的自己發(fā)奮學習。毫無疑問,該劇的教育意義是非常明確的,但這種說教顯然不能要求舞臺演員刻意板著臉嚴肅地表演,而應該注意兒童群體的身心特點,即應該注意劇中的小主人翁所處的少兒階段的特點。舞蹈演員在表演時,肢體動作也要和米小圈這個兒童角色相吻合,即舞蹈演員無論在語言方面還是在表情、動作方面都要有兒童視角,有機融入童趣成分。正因此,舞蹈演員要真切地表現米小圈內心的實際感覺,才能打動觀眾的心。因此,舞蹈演員的語言及其肢體動作均應和扮演的兒童角色及其性格相吻合,而不可以將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及其感情流露強加到他們身上。因為兒童思考時的思維呈現出跳躍式、交錯式特點,不少行為具有下意識的特點,或者是通過單純的、即興式的推斷馬上得出結論。因而,舞蹈演員在表演時應關注兒童上述的特點,從而自然地融入童真、童趣成分。
兒童舞臺劇舞蹈人物形象塑造應借助舞臺語言及肢體動作塑造兒童人物形象的性格,從而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借助舞蹈人物形象的舞臺表演充分呈現人物形象的個性化特點,表現人物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而要深刻地塑造人物形象,就必須盡可能地對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探索。比如,兒童舞臺劇《花生夢》便是2022 年推出的一部在舞臺語言上有所創(chuàng)新的舞臺劇,其充滿了奇特的想象因素,甚至可以說,其并非一部根據慣常經驗展開思維的兒童舞臺劇。該劇著眼點十分創(chuàng)新、有特色,圍繞著一顆花生展開敘述,另一方面,其敘述視角又以小朋友為主體,這樣一來,其便和觀看兒童舞臺劇的主體即兒童群體相吻合,貼近兒童的審美心理。另一方面,該舞臺劇的創(chuàng)新性也體現在敘述的內容方面,其呈現了成人化的漂流天地,在兒童舞臺劇故事的演進方面,該劇融入了被“放逐”式的威脅因素來推動整個故事的發(fā)展。為了規(guī)避該舞臺劇作品在實際演出中碰到一系列隱性限制,編劇為該兒童舞臺劇的舞臺語言設計了不少體現兒童豐富想象力的意象,比如“無味地獄”“美味大都市”以及“食物難民營”等。另一方面,舞臺上的演員的肢體動作具有超出現實的象征性意義,提高了該兒童舞臺劇的思想內涵。
綜上所述,兒童舞臺劇的舞臺表演魅力在于它的生動性。每一名兒童舞臺劇的主創(chuàng)人員和表演人員都應在思想和行動上提高對兒童劇舞臺表演的認識,通過不斷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和表達形式帶給兒童群體更多、更美的演出,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孩子愛上舞臺劇,促進國內兒童舞臺劇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