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廣愛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及高考制度的改革,傳統(tǒng)的化學學科教學活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和學生需求,教師需要突出化學學科教學特色,實現(xiàn)學科特色的多樣化發(fā)展。然而,從當前的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狀況來看,依然存在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形式化、教學模式單一化等諸多問題,限制了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的發(fā)展?;诖?,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突出化學學科教學特色,推動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多樣化、高效化開展。
化學學科特色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化學學科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成長,推動高中化學學科課程模式、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從而打破傳統(tǒng)的以知識為主要目標的教學局面,在豐富學生化學知識、提高學生化學知識應用技能的同時,發(fā)展學生學科思維,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由此可見,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服務學生的化學學習,提升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化學課堂學習效率。
1.豐富化學課堂授課內容,提升化學課堂趣味性
在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過程中,教師將更加關注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豐富化學課堂教學內容,實現(xiàn)化學課堂教學內容和類型的多樣化,讓化學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出來。同時,豐富多樣的化學教學內容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化學知識,在培養(yǎng)學生化學思維和化學素養(yǎng)的同時,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效能
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有助于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例如,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教師推進實驗化教學活動開展,突出化學科目的實驗特色,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漸進性地領會其中蘊含的化學知識,將學生帶入直觀體驗中,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后,往往會產生較為強烈的成就感,進而強化“自我效能感”,為進一步學習化學提供強勁的內驅力。
在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期間,部分教師尚未對學科特色建設形成正確認知,存在“為了特色而特色”的情況。部分教師將實驗作為化學學科特色,在教學活動中加入大量的實驗教學內容,在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中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qū),對于一些簡單易懂的化學知識,也要安排“化學小實驗”,導致實驗教學的頻次過高。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對實驗教學失去興趣,甚至對教學活動產生厭倦感、排斥感,不利于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許多教師在化學教學中習慣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并未實現(xiàn)不同教學模式在化學課堂上的融合,自然也無法推動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現(xiàn)代教學模式運用有限,并未充分發(fā)揮這些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教學模式單一的根源在于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相對不足,一方面無法合理運用多樣化教學模式開展化學教學,另一方面未充分體現(xiàn)先進教學模式的教學價值。
在應用新型教學模式的背景下,部分教師往往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干預較多,對學生的化學學習行為進行過多限制,導致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較低,無法突出化學的學科特色。例如,教師在化學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互動教學,意在體現(xiàn)化學課堂的互動特色,讓學生處于活躍的學習狀態(tài)。但在實際互動過程中,對什么問題開展互動、互動對象、互動時間和互動頻次均由教師決定,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未能發(fā)揮相應作用。同理,在實驗教學、問題教學及生活化教學中也存在類似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干預過多,不利于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發(fā)揮積極主動性[1]。
化學學科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直接影響高中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目前,部分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資源收集及開發(fā)方面略顯不足,不注重將實驗資源、生活資源引入化學課堂。在化學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部分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存在類型及難度單一的情況:類型單一主要表現(xiàn)為化學教學內容以理論居多;難度單一表現(xiàn)為化學教學內容缺乏層次性,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
要推進高中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教師需要明確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的目的,這樣才能在正確的思路引導下推動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因此,在未來的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期間,教師應當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為學科特色建設的目的,在此基礎上綜合課程資源、教學模式共同推進學科特色建設[2]。
在把握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的前提下,教師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推進學科特色建設。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化學“鋁和鋁合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實驗教學方法推進化學學科的多樣化建設,突出化學課程的實驗特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將鋁片放入裝有5 ml 鹽酸的試管中,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未經過打磨的鋁片會在一段時間后產生氣泡,而經過打磨的鋁片會立即產生氣泡,進而引出氧化鋁和鋁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Al2O3+6HCl=2AlCl3+3H2O;(2)2Al+6HCl=2AlCl3+3H2↑。
這說明鋁表面氧化處理可以在鋁的表面形成保護層(Al2O3),對活潑金屬鋁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教師通過實驗教學講解一些較為復雜的知識點,能夠幫助學生在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的過程中理解化學知識,由此突出化學學科的實驗性特色。另外,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把握好實驗的頻次,如果所學知識內容較多且與實驗相關性較高,教師可以借助實驗讓學生進行直觀觀察,進而對實驗進行總結,由此獲得更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如果教學內容相對簡單,教師則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與實驗相關的小視頻,帶領學生了解實驗步驟,提升化學實驗教學效率。
為了推動高中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教師需要推進不同教學模式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融合應用,如將實驗教學和生活化教學融合,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作為課堂實驗的引子,突出學科特色的多樣化。例如,我國的酸雨主要是燃燒含硫元素(S)的煤炭而造成的,二氧化硫(SO2)通過氣態(tài)或液態(tài)氧化反應后會生成硫酸(H2SO4),酸雨落在金屬表面就會與金屬發(fā)生置換反應,進而對金屬表面產生腐蝕,如與鐵元素(Fe)發(fā)生化學反應:Fe+H2SO4=FeSO4+H2。在講解酸和金屬的置換反應時,教師可以展示生活中酸雨銹蝕金屬雕塑、金屬設施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現(xiàn)象與化學知識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展示完這些圖片或視頻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在不同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期間觀察反應強度,而后在教師的帶領下分析為什么不同金屬的置換反應強度會存在差異。如鎂、鋁、鐵與稀鹽酸反應,其方程式分別為:
(1)Mg+2HCl=MgCl2+H2↑
(2)2Al+6HCl=2AlCl3+3H2↑
(3)Fe+2HCl=FeCl2+H2↑
三種金屬的活性不同(Mg >Al >Fe),產生氫氣的快慢也不盡相同,活性越強,產生氫氣的速度越快。
在這節(jié)化學實驗課上,教師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包括生活化教學、實驗教學以及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信息化教學,體現(xiàn)了化學學科生活化、實驗化和信息化特色,較之傳統(tǒng)講授式化學課堂,這種多模式融合應用的化學課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3]。
實現(xiàn)不同教學模式的融合應用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教學設計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制訂更優(yōu)化的教學方案,及時對不同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及學科特色建設水平進行總結與反思。
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為根本目的,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推進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
為更加突出學生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化學活動的探究與學習中,教師應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4]。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是否能夠通過特色化的化學課堂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打破傳統(tǒng)化學課堂教學“知識本位”“成績本位”的桎梏,突出“學生本位”“能力本位”,關注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及化學思維的發(fā)展。
化學教學資源和內容是影響學科特色建設的直接因素,在推進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中,教師可將生活中的化學資源、實驗資源、網絡資源或生成性資源整合生成化學教學內容,如生活化教學內容、實驗教學內容等,突出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一方面,教師要通過多樣化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難度適當?shù)慕虒W內容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并以多樣方式解讀化學教學資源。做好教學資源開發(fā)與教學內容設計,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學內容設計時實現(xiàn)以學定教,為學生提供豐富、高質量的教學資源,突出化學教學內容特色。
化學學科特色多樣化建設的根本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使其產生較強的自我效能感。針對現(xiàn)階段化學學科特色建設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把握學科特色建設的根本目的,發(fā)揮不同教學模式在化學課堂中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優(yōu)化化學學科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