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曄云
英語寫作是一項基本的語言技能,也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薄鞍l(fā)展語言能力就是使學生能夠通過聽、說、讀、看、寫等活動,理解口頭和書面語篇所傳遞的信息、觀點、情感和態(tài)度等;并能利用所學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等,根據(jù)不同目的和受眾,通過口頭和書面等形式創(chuàng)造新語篇?!盵1]由此可見,《課程標準》對高中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課堂的寫作教學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
但當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讀寫割裂——教師為了趕進度,無暇顧及課文中涉及的寫作任務,只是拿現(xiàn)成的作文試題給學生做,從而形成了“學生做—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應試教學模式;寫作效果差——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和動機,語言基礎知識薄弱,缺乏相應的寫作技巧,受漢語思維影響,等等。在這種低效的寫作訓練模式下,很多教師都在思考如何改革寫作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讀寫結(jié)合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做到以讀促寫,才能幫助學生真正提高寫作技能。
聽、說、讀、寫是四項基本的語言技能。聽和讀是語言輸入過程,說和寫是語言輸出過程。如果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好的語言輸出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閱讀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包括語法詞匯、篇章結(jié)構(gòu)等,這些語言知識在英語寫作中是必不可少的。錢小芳、王薔認為,教師要在研讀閱讀文本并找出閱讀文本與寫作文本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的基礎上,設計基于內(nèi)容或基于形式并進行創(chuàng)新遷移的寫作任務,參照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教學[2]。謝薇娜說:“閱讀與寫作是兩個相互交融的行為,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寫作是模擬閱讀的行為,閱讀是模擬寫作的行為。”[3]這表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
詞匯貧乏、用詞單調(diào)是大多數(shù)中學生作文的突出弱點,詞匯量與詞匯運用能力往往不成正比[4]。如何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所習得的詞匯、句型,并且用得恰當?shù)皿w,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賞析語言特點既能培養(yǎng)學生提取細節(jié)的能力,又能讓學生了解語言規(guī)則,關(guān)注語言形式,有助于學生內(nèi)化詞匯知識和語用知識,模仿和習得語篇語言,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教師在引領(lǐng)學生對語篇進行解讀時,要指導他們關(guān)注語言形式,分析語言特點,如語篇中的詞匯、句型、語法現(xiàn)象、修辭手法、句子間和段落間的銜接,都要進行微解讀,從而幫助學生內(nèi)化詞匯和語用知識,進一步應用語言。
例如,筆者在教授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版本下同)選擇性必修三Unit 4 Protecting our heritage sites時,首先幫助學生梳理了文化遺址遭受破壞的詞匯和保護遺址的詞匯,讓學生對以下詞群和句型有較多的接觸和操練:“Preserve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historic sites, be damaged partly by natural forces/ by man,undertake the restoration of, reconstruct the monument,gradually wear down, suffer wear and tear,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etc.”熟練掌握主題詞匯,可以為語言輸出奠定基礎。
此外,文中的銜接性句子也是需要學習的一個語言特色。“Let's look at some specific issues.”“Another big danger is human activities.”“meanwhile”“...is not only for the sites themselves, but also for people.”這些句子有銜接段落的功能,使文章更流暢。
修辭手法也是賞析語言時不可忽略的一個方面,如明喻、暗喻、借喻、擬人、夸張、排比、對比等。例如,必修一Unit 3 的閱讀課文Friendship On the Rock,這個標題就運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把友誼比作觸礁的船只,語言生動形象。必修二Unit 4 擴展閱讀部分的The Old Man and the Sea(Excerpt),本文是海明威作品《老人與海》的節(jié)選。除了語言簡明之外,重復也是它的語言特色之一。文章中多處出現(xiàn)了重復的句子:“He straightened himself and began another circle.”“The fish pulled part way over and then righted himself and swam away.”“He tried it once more.”“I'll try it again,the old man promised.”“He tried it again and it was the same.”這些重復的語句很好地凸顯了老人和馬林魚斗智斗勇且永不放棄的精神。
“感知并積累修辭語言有助于學生提高語言修養(yǎng)?!痹陂喿x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分析、感悟這些語言特色,以便學生在寫作時能自然模仿運用。
教材中的語篇涉及各種有趣的話題,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價值觀等相聯(lián)系。在這樣的語境中學習寫作,學生會更感興趣,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在教學選擇性必修三Unit 4 Protecting our heritage sites 時,筆者考慮到該單元的主題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個值得寫的話題,所以決定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結(jié)合的策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回答問題、完成文章的總結(jié)填空、話題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對這個話題有了充分的認知,了解了文化遺址當前所面臨的危險、出現(xiàn)危險的原因和即將造成的結(jié)果,將學生思維引向保護文化遺址以及如何保護上。
在給學生搭建好話題思維支架之后,筆者呈現(xiàn)了一個類似的話題讓學生討論,然后進行寫作:“我市的文化遺址興國塔曾在戰(zhàn)爭中遭到破壞,此外,常年的自然侵蝕以及開放參觀也對其帶來了一些破壞。目前興國塔有進一步被破壞和倒塌的可能性,文化遺產(chǎn)面臨著嚴重的問題。請大家討論該如何解決?!贝嗽掝}是閱讀教學的延續(xù),且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在課堂上,學生有話可說,暢所欲言,提出了贊成或不贊成保護的理由和措施,激發(fā)了批判性思維。在做好鋪墊后,學生以寫演講稿的形式完成寫作任務。以下為示例: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自覺踐行新發(fā)展理念,走出了一條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為底色、以先行先試為特質(zhì)、以開發(fā)區(qū)建設為窗口、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開放之路,實現(xiàn)了“農(nóng)轉(zhuǎn)工”“內(nèi)轉(zhuǎn)外”的歷史性跨越,正在推動“量轉(zhuǎn)質(zhì)”的歷史性轉(zhuǎn)變。在這一過程中,蘇州不斷弘揚“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qū)經(jīng)驗”這“三大法寶”,融成了昂揚斗志、催人奮進的新時代蘇州精神,為改革發(fā)展注入了不竭動力和永恒活力。
Dear fellow students,
I'm giving you a speech tocall on you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angers Xingguo Pagoda is faced with(目的).Xingguo Pagoda in Jiangyi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history.On one hand,it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our past and something we can pass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意義).On the other hand,it contributes to our city's cultural and economic well-being. However, at present it is in danger.
It's high time that immedi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First of all,we are supposed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heritage protection by sharing news and links through social media. Besides,it's necessary for us to be a sustainable tourist by respecting local culture and customs and not damaging sites or littering when visiting. Last but not least,it's advisabl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ss certain laws or policies on preserving the site so as to limit the number of the tourists and regulate their behavior(措施).
To sum up, heritage sites matter a lot. Everyone ought 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it. Let's take action right now!
接觸和學習不同類型的語篇,熟悉生活中常見的語篇形式,把握不同語篇的特定結(jié)構(gòu)、文體特征和表達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還有助于他們使用不同類型的語篇進行有效的表達和交流。教師應通過教授各種體裁的文章,使學生了解不同的文章結(jié)構(gòu)特點,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新聞報道、書評或者應用文等。篇章結(jié)構(gòu)特點各不相同。教師應讓學生在寫作時正確運用不同體裁結(jié)構(gòu),學會按時間、空間或其他邏輯順序來安排各要點及使用交代句、段落主題句、擴展句等來進行布局謀篇,做到心中有數(shù)。
另外,教師應注意指出東西方文化中語篇謀篇布局的差異。中國學生的英語作文傾向于采用歸納式的論證方法。歸納式語篇模式是中國文化中一種基本、常見、自然的語篇模式;而在西方文化中,演繹式語篇模式才是更為常見的,即在一般的交際環(huán)境中,英美人士普遍使用的是演繹式的語篇方式。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逐步感受到中英文語篇模式的差異,習慣英文的表達方式。
筆者在閱讀教學中,非常注重篇章文體結(jié)構(gòu)的分析,這種宏觀把握的能力對閱讀和寫作都大有裨益。例如,在教授選擇性必修三Unit 4 閱讀課文Reading Heritage In Danger時,為了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章結(jié)構(gòu),筆者首先讓他們推測文章的框架內(nèi)容,然后從reasons、consequences、solutions 三個方面來梳理文章脈絡和細節(jié),要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完成信息查找。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既可以把握文章總體的脈絡,又能夠了解英語中常見的演繹式的段落篇章結(jié)構(gòu),學會為每個主題詞補充細節(jié),使文章條理清晰。又如,在教授必修一Unit 4 閱讀課文Teen faints after skipping meals時,教師重點向?qū)W生展示了新聞報道典型的“倒金字塔”型的篇章結(jié)構(gòu),信息按照由重要到次要順序排列,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新聞導語的撰寫方式。
有經(jīng)驗的英語教師都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學生英文習作中的錯誤很多都是受到漢語思維習慣的干擾。例如,“Taking regular exercise can reduce pressure.” 正確的表達應為“Taking regular exercise can help us reduce pressure.”或者“We can reduce pressure by taking regular exercise.”要使一篇作文具有西方文化的韻味,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首先,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教授英語五大基本句型,還應該讓學生對英漢結(jié)構(gòu)的差異有所了解。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理解、多積累西方文化中的諺語、習語和慣用搭配,使學生能夠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在寫作文時避免中式思維的干擾。
例如, 在教學有關(guān)“顏色”的文化內(nèi)涵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顏色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色彩,以及關(guān)于顏色的習語的特殊表達,如關(guān)于green 的習語be green with envy(嫉妒)、be green-eyed monster(嫉妒的人)、a green hand(新手)、a green finger(園藝大師)等。在教授選擇性必修二Unit 2 擴展閱讀Sports Idioms時,教師除了重點教授課文中提及的體育習語,如move the goalposts(改變規(guī)則,改變條件)、in the ballpark(大致正確,差不多)、throw someone a curveball(給某人出難題)、three strikes and you are out(三震出局)、below the belt(不公正的,傷人的)、throw in the belt(認輸,承認失敗)等, 還可補充比較常見的其他體育習語,如get the ball rolling (啟動,開始)、kick off(開始,啟動)、take a rain check(改日再談)、call the shots(發(fā)號施令)、in deep water (身陷困境)、neck and neck(棋逢對手)等。學生了解了這些習語的本源,為之后的熟練運用打下了基礎,也激發(fā)了英語學習興趣。
教師要科學整合教材內(nèi)容,將語篇閱讀變成輸出寫作的前提和關(guān)鍵,把寫作策略滲透到閱讀過程中,真正做到“輸入為輸出”服務。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學會遷移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寫作能力,發(fā)展高階思維能力,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