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慧琦 賈方方
采訪對象
童慧琦,博士,斯坦福整合醫(yī)學(xué)中心臨床副教授及正念項目主任,美中心理治療研究院創(chuàng)始人,《生命的禮物》主譯,知識星球“慧讀書”發(fā)起人。
主要觀點
只有好好經(jīng)營婚姻,把自己過好,讓伴侶活好,我們才能夠更好地面對死亡,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伴侶的。因為只有活得越充實,才會死得越坦然。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人說過,很多人希望走在伴侶前面,這樣自己就不用那么痛苦了。我倒是常聽到這樣的說法,身邊的親友、咨詢室的來訪者,就連著名心理治療大師歐文·D.亞隆也不例外。他在與妻子瑪麗蓮合著的《生命的禮物》一書中寫道:“有時候,在某個瞬間,我心頭會閃過一絲怨念,因為她(瑪麗蓮)享有先我離世的特權(quán)。先走看上去容易多了?!?/p>
即便有些憂傷甚至殘忍,但我還是不得不說,先走確實容易許多,因為留下來的那個人要經(jīng)歷喪失的哀傷,面對孤獨的侵蝕。不同的是,有些人很快就能走出來,而有些人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同樣面對伴侶離世,表現(xiàn)為何如此不同?在這里,我賣個關(guān)子,想先和大家講講亞隆夫婦的生命故事。
摯愛去世,傷痛過后,歐文勇敢前行
歐文是美國存在主義治療三大代表人物之一,而存在主義的重要議題就是關(guān)于愛、意義、選擇、死亡及存在。歐文不僅一生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更用自己的生命詮釋著這一主題,包括婚姻。
十幾歲時,歐文對瑪麗蓮一見鐘情,還做了不少“傻事”:把學(xué)校換成離她最近的大學(xué),努力超越眾多追求者以望和她并駕齊驅(qū)……瑪麗蓮注意到這個執(zhí)著又可愛的男孩,并給予了最溫柔的回應(yīng)。自此,兩人開啟了長達65年的深情愛戀:一起生兒育女、著書立說,一起分享快樂 、共渡難關(guān)……他們是如此相愛,以至于歐文不止一次地擔(dān)心:如果我離開人世,瑪麗蓮該如何繼續(xù)生活啊。
然而,世事難料。2019年,瑪麗蓮確診多發(fā)性骨髓瘤(一種血細胞癌),生命即將到達終點。即便是最偉大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也與喪偶群體工作,但那一刻,歐文只是個普通人,一個即將痛失摯愛的耄耋老人,無助極了?!拔?5歲就愛上了她,如果沒有她,我無法想象要怎么重新回到生活里。”“這輩子,我們幾乎都是一起度過的……沒有她的日子我要怎么生活?!?/p>
歐文沒有逃避,而是勇敢面對,和瑪麗蓮一起寫書記錄這一過程,并在瑪麗蓮去世后獨自寫完了后半部分。這本書就是《生命的禮物》。2021年,我被邀請翻譯這本書。在翻譯的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其中一呼一吸都是愛,一筆一畫都是情,尤其是徹骨的喪偶之痛。
他們?nèi)绱讼鄲?,肯定更難從喪偶的痛苦中抽離吧?我問過一些人,得到的反饋普遍如此。但研究證明,擁有美好婚姻的夫妻更容易走出喪偶之痛,也更容易重新建立關(guān)系,反倒是那些婚姻不美好的夫妻需要更長時間。
是不是和你想的不一樣?為什么會這樣呢?婚姻幸福意味著夫妻倆都比較成熟,能夠為自己負責(zé),也能夠相互扶持、滋養(yǎng)彼此?;橐鲫P(guān)系也是一種人際關(guān)系,能夠把婚姻過好,說明這個人的性格、應(yīng)對沖突的能力等都比較好,在其他關(guān)系中也不會太差,能夠建立較好的支持系統(tǒng)。
歐文和瑪麗蓮便是這樣的存在。他們有各自的興趣、愛好、圈子,在各自的領(lǐng)域成績斐然,一個被評為至今健在的三位重要的心理治療學(xué)家之一,一個是美國斯坦福大學(xué)克萊曼性別研究院高級研究院、法國文學(xué)教授。
記得第一次見歐文,我感覺有點兒距離感,他自己也有小小的不自在。這可能跟他從小長大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系。但瑪麗蓮就不一樣了。她熱情開朗,喜歡社交,還喜歡在家各種張羅。我看到,歐文就那樣歡欣地看著瑪麗蓮忙碌,自己也任由她安排。一個內(nèi)斂沉穩(wěn),一個外向活潑,這樣的互補發(fā)生了神奇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深深影響和療愈著歐文。和歐文深入接觸后,我明顯感覺到歐文有些被瑪麗蓮?fù)?。退去初見的隔閡,他是那樣能夠包容每一個人,熱情、溫暖,能量滿滿。
瑪麗蓮曾告訴歐文:“一個對自己的生命毫無遺憾的87歲老婦人的死,不是悲劇。”這與歐文對生死的理念不謀而合:“你活得越充實,便死得越坦然?!敝钡缴慕K點,他們依然在彼此滋養(yǎng)。
在瑪麗蓮的影響下,歐文建立起了很好的支持系統(tǒng)?,旣惿忞x世后,他找友人傾訴、找咨詢師咨詢、著書立說、和孩子們一起居住……如今,他依然愛著瑪麗蓮,懷念他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但也早已有了充足的能量開啟新的生活?!凹幢阄也荒茉倥c瑪麗蓮分享我的生活,即便獨剩我一人,生活仍然是有意義的、有吸引力的,生活是重要的?!笔堑?,歐文又開始重新回歸生活了。
亞隆夫婦的生命故事讓我看到,愛能夠給予我們勇氣死去或活著;他們對待死亡及伴侶逝去的勇氣和智慧也讓我看到,只有把婚姻過好,自己和伴侶都在婚姻中活好,我們才能不留遺憾,坦然接受離別。
愛人離世,難以釋懷,他們有太多傷
說到這兒,感情不好的夫妻為什么在面對伴侶離世時會更難走出來也漸漸有了答案。
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生找了一個對自己特別好的丈夫,不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吧,總之家里家外、大事小情都不需要她操心,就連很不錯的工作也因丈夫的一句“我養(yǎng)你”說放棄就放棄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個女生活成了他人最羨慕的樣子,直到她的丈夫意外去世。人到中年的她幾近崩潰,久久不能從丈夫離世的悲傷中走出來。很多人以為這是她和丈夫太過相愛導(dǎo)致的,但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而是她對丈夫太過依賴,一直是個沒長大的孩子,如今一夜之間要成長為大人,她根本做不到,因為她早已失去了獨立生存的能力。
其實,不少人是奔著找父親、找母親結(jié)婚的,什么都是對方說了算。這種婚姻看似美好,實則有很多沖突,包辦的一方特別累,被照顧的那方常常感到被控制;看似給人以滋養(yǎng),實則是壓榨了一個人的自我成長空間,扼殺了一個人成為自己的可能。當(dāng)另一半去世后,留下的這一方要獨自面對很多東西,有很多對自己的懷疑以及對外面世界的恐懼,很難走出那份不健康的依戀。而且因為自我的不成熟,這些人無力構(gòu)建足夠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面對哀傷時,更加孤立無援。
被婚姻消耗到自我萎縮的人不知道如何面對世界,而被婚姻消耗到失去自我的人則完全不知道如何站起來生活。有一位來訪者在丈夫去世后跟我談起過往的生活,沒有一絲喜悅,因為她一直在受苦。丈夫很強勢,加上學(xué)歷高、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在婚姻中占據(jù)著絕對的主導(dǎo)地位。吵架永遠是他有理,還動不動就打人;任何事都是他來決定,包括出國定居,妻子只能放棄一切跟隨。妻子獨自打理家里的一切,所有苦都一個人扛,卻得不到丈夫的任何肯定和憐愛。她就像一張被碾平的紙,不能像立體的人一樣在婚姻里待著。
強勢的丈夫走了,她的內(nèi)心很矛盾。一方面覺得解脫了,終于不再被人壓榨了;另一方面有很多怨恨和失望,怨恨的是“他憑什么這么對我?怎么可以就這么走了?”,失望的是“我為什么活成了這樣?我的婚姻為什么這么不幸福?”與此同時,還有許多迷茫。因為被另一方壓迫慣了,她不知道如何為自己而活,只會拼命為兒女、孫輩付出,甚至是其他任何一個人。就像我去她那里做家訪,她一定要給我吃她做的小甜食,雖然我一再說不想吃。她的自我呈現(xiàn)在別人對她的需要里,丈夫去世后,她從未想過也沒有能力重建新的親密關(guān)系。
如果說一潭死水的冷漠婚姻讓人在喪偶后充滿怨恨與失望,吵得天翻地覆的火熱婚姻則讓人在喪偶后被憤怒與虛空裹挾。有一位來訪者告訴我,打從記事起,父母就一直在吵架。他一放學(xué)就把自己關(guān)到書房:門內(nèi),他在乖乖做作業(yè);門外,父母在飯桌上吵架。等父母吵完離開飯桌,他再出去吃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堅持不離婚。
一輩子都在爭吵、打架,雖然很痛苦,但就是不離婚,這是不少婚姻的現(xiàn)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離婚成了這些人的生存方式:我的價值就是不斷戰(zhàn)勝他。突然有一天,其中一個人去世了,另一個人還想繼續(xù)爭吵,還有很多問題要問,但那個人不在了。
活得充實,死得坦然,我們能做更多
以上這些婚姻問題很多,但只要活著,就還有機會去實現(xiàn)我們對婚姻的期待、對自我的修正??捎幸粋€人突然死了,沒有機會面對面了。活著的那個人有太多的遺憾、怨恨、憤怒無法宣泄,只能深陷其中,無法告別過去,更難走向未來。
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建議進行專業(yè)心理咨詢。針對一方抱有遺憾、怨恨等未竟之事的情況,格式塔療法中的空椅子技術(shù)經(jīng)常被使用。簡單來說就是,假設(shè)死去的那個人坐在椅子上,最后一次聆聽你,你有什么沒有表達的東西全都說出來,然后假想對方如何回答你。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我確實做過一些,親眼見證了這個技術(shù)的力量。
丈夫很強勢,妻子一直隱忍,她沒有能量面對面表達內(nèi)心的各種情緒。這時候,我使用了空椅子技術(shù)。妻子對著“他”質(zhì)問道:“生孩子以后,我一直要起來喂夜奶,特別辛苦,你為什么不能幫幫我?”非常奇妙的是,那一刻,她真的會自己扮演角色,設(shè)身處地為她的丈夫去想為什么會這樣。“為了給你和孩子更好的生活,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回到家已經(jīng)困得睜不開眼了……”通過不斷地換位思考、對話溝通、達成諒解,妻子的心結(jié)慢慢打開,后續(xù)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針對一方無法獨立生活、面對世界的情況,可以幫助來訪者發(fā)掘資源,重建自我與自信。很多時候,這樣的來訪者在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時會充滿無力感,基本論調(diào)都是伴侶如何如何優(yōu)秀,自己如何如何無能。這時候,我會換一個視角,引導(dǎo)來訪者豐富故事,看到更多資源與可能。
“雖然婚后事事都由他操持,但婚前你讀了不錯的大學(xué),說明有較好的學(xué)習(xí)能力?!薄氨M管家庭的人情世故都是他處理,但你和同事、客戶的關(guān)系不錯,說明工作和社交能力還可以。”“原來,他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啊,當(dāng)時還是你……”隨著資源的增加、成功經(jīng)驗的累積,來訪者會逐漸形成新的認(rèn)知:原來我也有能干的一面;原來那些擔(dān)憂不過是一些技能而已,是可以學(xué)的;原來他走了,我依然可以生活下去……當(dāng)一個人的自我逐漸強大后,他就不會那么懼怕獨自面對世界了。當(dāng)然,這個過程并不容易。
以上這些方法雖然有效,但在我看來卻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其實,我們還可以把問題的解決更前置一些。
比如前置到婚姻出問題時,而不是伴侶已經(jīng)離世了,逼著我們不得不去處理許多問題。經(jīng)常有來訪者問我:“童老師,您說是不是要等到孩子18歲以后再離婚啊?”其實,很多人的婚姻在孩子四五歲時就已經(jīng)出問題了,但他們就是不去解決,想拖到孩子讀大學(xué),拖到孩子成家立業(yè),拖到孩子娶妻生子……最后一直拖到了另一半去世,他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這輩子過去了,和伴侶之間有各種解不開的結(jié)。
作為治療師,我當(dāng)然不能非常明確地告訴來訪者“你應(yīng)該怎么樣”,而是會引導(dǎo)他們?nèi)ヌ剿鳎骸叭绻銢Q定要等到孩子18歲,接下來還有十幾年的時間,你覺得往前看你的生活會是怎么樣的?”大家看一看之后就知道了。我這么說不是鼓勵離婚,而是呼吁大家?guī)е蟮挠X察經(jīng)營婚姻。遇到問題,及時解決,不要逃避,也不要拖延。只有你活好了,對方活好了,婚姻才能好。這樣,不管是對方還是自己先離開,我們都會少些撕扯,好好告別。
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前置到步入婚姻的時候。我聽過這樣一種說法,講的是找對象時,要先看看他一個人的時候能否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如果他具備獨自生存、好好生活的能力,你們結(jié)婚幸福的概率會大很多。反之,如果他獨自生活時過得一團糟,想通過你來為他安排和創(chuàng)造全新的生活狀態(tài),還請慎重。一段健康的關(guān)系一定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相互理解、共同扶持構(gòu)建出來的,在這個基礎(chǔ)上,帶著覺察經(jīng)營婚姻,我們才更有可能獲得一段雖不完美卻足夠好的婚姻。
愿我們都能像歐文那樣,與自己的愛人攜手一生,不負美好,在愛人離世時,了無遺憾,只剩美好;也愿每個人都能像瑪麗蓮那樣,活得充實,死得坦然,這是生命的禮物,亦是關(guān)于愛、死亡及生存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