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霞(天津市公安醫(yī)院,天津 300042)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指的是患者被病原菌感染導致的皮膚、軟組織感染,屬于化膿性致病菌導致的炎癥性疾病,主要侵犯機體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1]。對于此類患者而言,感染后以紅腫為主要表現(xiàn),伴隨熱痛,抗炎類藥物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癥狀,發(fā)揮抗感染效果,以達到治療目的[2]。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主要的致病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類感染提高了疾病的復雜程度,難度有所提升,可能導致抗生素使用后無效[3]。因此,明確皮膚及軟組織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特點和耐藥情況具有指導意義?;诖耍狙芯糠治霰驹?0例皮膚及軟組織感染患者菌株分離結果,總結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分布特點和耐藥特性,旨在指導臨床工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皮膚及軟組織感染患者為對象,傷口分泌物為培養(yǎng)標本。4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別有23例、17例,分別占比57.50%、42.50%,年齡6-81歲,平均年齡(56.38±12.45)歲。同一患者同一部位感染均收集一次分析結果。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成年人,入院48h內檢測到病原菌。②各項資料完整、可靠。③認知、理解能力正常,能夠配合研究和檢查。④無其他部位感染患者。排除標準:①孕期女性。②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患者。③合并惡性腫瘤、靜脈感染、骨或關節(jié)受累患者。
1.3 方法 ①細菌分離與鑒定:以患者傷口分泌物為檢測標本,工具選擇為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使用配套鑒定卡進行細菌分離和鑒定。以《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為操作準則,按照其中規(guī)定分析細菌并純化,根據(jù)血漿凝固酶試驗觀察是否為陽性,通過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確定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情況。②藥物敏感性試驗:以最新操作指南、規(guī)范要求行藥物敏感性試驗,體外試驗明確金黃色葡萄球菌敏感性情況。以SOP為標準并控制全程質量,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測試藥物包括青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慶大霉素等多種藥物。③ 菌株檢測:借助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tǒng)分析苯唑西林敏感性,隨后通過頭孢西丁紙片擴散法確認,明確金黃色葡萄球菌分類、分布情況。
1.4 觀察指標 ①按照疾病類型將感染菌株歸納,總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臨床分布。②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對耐甲氧西林、甲氧西林敏感的兩種金黃色葡萄球菌細分菌株耐藥性情況進行分析,總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特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在對最終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時,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25.0 for windows,根據(jù)結果計算χ2與t值,分析統(tǒng)計學可信度,當最終數(shù)據(jù)結果對比后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則運用P<0.05表示。
2.1 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分布 40例患者標本分離獲得103株菌株,其中45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疾病分布最高的為皮膚膿腫、癤腫,隨后為帶狀皰疹繼發(fā)感染、甲溝炎。詳細數(shù)據(jù)可見表1。
表1 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分布
2.2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特性分析 金黃色葡萄球菌中用頭孢西丁紙片法確定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比分別為26.67%(12/45)、73.33%(33/45),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克林霉素、四環(huán)素高度耐藥,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替加環(huán)素等抗生素具備高敏感性。詳細數(shù)據(jù)可見表2。
表2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特性分析
皮膚軟組織感染較為常見,也被認為是皮膚和結構出現(xiàn)感染,多由細菌感染所致,臨床包括多種疾病,以毛囊炎等較為常見。部分患者因手術后、燒傷后創(chuàng)面感染等原因引發(fā)[4]。皮膚軟組織感染后,由于各種因素導致患者皮膚出現(xiàn)局部破損,隨著感染加劇,皮膚會出現(xiàn)紅腫、疼痛、發(fā)熱,局限于體表并未擴散至全身,伴隨局部滲出、化膿。皮膚組織感染主要界限在皮膚、皮下組織,一般感染未達到深層,患者自身能夠察覺,可通過抗菌藥物控制感染進展并減輕皮膚癥狀[5]。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多種感染的病原菌,也被認為是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的主要病菌,該病原菌可引發(fā)各種感染[6]?,F(xiàn)階段,關于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情況,多數(shù)學者認為存在地區(qū)及時期差異,故尚未進行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學調查,而根據(jù)相關小范圍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可知,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約為25%-50%。既往研究表明,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存在,是革蘭氏陽性菌代表,傳染源主要是感染者和攜帶病原菌的無癥狀感染者[7]。一項關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的研究指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引發(fā)該類感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分離率超過15.00%,對于此類病原菌的耐藥特性分析能夠為抗菌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提供理論依據(jù)[8]。本研究納入40例皮膚及軟組織感染患者,對其進行細菌分離和病原菌鑒定,分離出103株病原菌,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45株,分離率為43.69%。本次結果相較于既往研究的檢出率較高,分析原因主要是本地區(qū)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風險相對較高,且老年、兒童在患者中的占比較大,此類人群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出現(xiàn)皮膚及軟組織感染[9]。
本研究總結皮膚及軟組織感染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臨床分布情況,結果可見:40例患者標本分離獲得103株菌株,其中45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由此可見,皮膚科患者屬于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高危人群,此類患者多為社區(qū)獲得性感染,提示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社區(qū)獲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社會環(huán)境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者相互傳播,導致該類感染的發(fā)生。從年齡分布可見,老年人年齡特殊、機體免疫力差,容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部分患者伴隨皮膚損傷,可能由于醫(yī)源性感染、患者自身等多重因素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最常見的表現(xiàn)為皮膚膿腫、癤腫[10]。本研究結果提示,對于皮膚科患者,需要強化管理和病原菌鑒定,合理管理區(qū)域,分離管理,避免患者社區(qū)獲得性感染造成院內傳播,當患者出現(xiàn)皮膚膿腫、癤腫時需要高度重視,及時分離細菌并鑒定,為盡早隔離、治療等措施提供參考。
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感染屬于危害較大的一種,且此種感染檢出率逐年提升,已成為院內、社區(qū)感染的常見致病菌。有研究表明,此類病原菌感染后膿腫較為多發(fā),部分患者伴隨蜂窩織炎相關癥狀,故評估中需要給予高度關注,及時鑒別并進行針對性分析[11]?;诖?,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金黃色葡萄球感染中的分布情況,結果可見:耐甲氧西林、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比分別為26.67%(12/45)、73.33%(33/45),可見本院皮膚及軟組織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類型仍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但耐甲氧西林類菌株的占比也不低,不容忽視。
從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報道至今,糖肽類抗生素仍是此類患者治療的常用藥物。利福平耐藥性理想,達到0.00%,但有研究認為其屬于治療結核感染的一線藥物,單一用藥并無法保證安全性[12]。為指導臨床用藥,本研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特性進行分析,結果可見: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均具備較高的耐藥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克林霉素具備高耐藥性,此類藥物均要根據(jù)藥敏結果、菌株鑒定結果選擇聯(lián)合用藥,以提高治療效果。此外,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替加環(huán)素等抗生素具備高敏感性,部分耐藥性為0.00%,提示該類藥物能夠有效控制金黃色葡萄球感染,臨床可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過敏史、耐受程度選擇應用。與此同時,目前國內外研究普遍認為耐甲氧西林類菌株對β-內酰胺類藥物具有廣泛耐藥性,且耐藥率更高。結合經驗、治療研究發(fā)現(xiàn),耐甲氧西林類菌株推薦選擇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能夠得到更為準確的治療效果。
總之,皮膚及軟組織感染較為常見,病原菌多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應強化此類患者菌株分離和鑒定,指導抗生素使用,不同菌株的耐藥情況有差異,應根據(jù)實際結果科學、合理地選擇藥物,提高對皮膚及軟組織的感染控制、治療效果,保證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